登陆注册
3285500000028

第28章 现代化与中俄传媒转型(8)

三、中俄传媒技术化转型比较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造技术、利用技术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史,有关技术问题的思考一直是个古老的重要话题,但有关技术研究理论发展的关键要因,又要以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为重要分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工具革命和动力革命,从而使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也使得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逐渐成为总体性考察和哲理性反思的专门对象。1877年,德国哲学家E·卡普出版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把技术看作人类创造力的物质体现,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和知识进步以及人类自我拯救的手段,成为技术哲学诞生的标志,从此开拓了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潜力的学科研究领域。卡普的技术哲学观点体现为一种技术工具论,也被称为技术乐观主义,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直到20世纪初,当技术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的时候,才出现了技术的批判理论,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但是,无论是技术工具论,还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都把技术看作独立于人类并对人类起决定作用的力量,都承认技术的决定作用,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生存过渡到技术生存的过程中,走向技术为王的新时代。

通过以上对技术发展和研究的简单梳理,对比社会现代化转型就是指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现实,可以发现,技术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现象,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关注焦点,在社会转型中具有决定作用。可以说,没有技术的革命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技术是现代化概念的标识,而有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转型的积极认识和消极认识,技术工具论、技术实体论、技术批判论等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成为社会现代化转型研究及其后果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俄的社会现代化转型,技术同样起着决定作用。以中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目标,其中就包括了科学技术现代化;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确定了科学技术的权威地位和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依靠科教兴国,勇于自主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6年,我国召开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做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决定,我国科学技术由此走入良性、健康、快速研发的轨道,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总之,无论从技术与现代化的关系,还是中俄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现实而言,技术都是一个关键要素,是一切现代化上层建筑体制变迁的前提。

中俄社会现代化转型,其中也包括了其子系统信息传播系统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前面所述的信息传播系统的传媒民主化、传媒产业化、市场化转型等,没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明的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时期,其分期标准均是依每一时期的传播手段和技术变化而定的。印刷技术对于报业,电波、摄像、光纤卫星通讯、数字技术等对于广播影视业,电脑技术对于网络媒体,3G 流媒体技术对于手机媒体发展等,无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传播学研究中,北美的媒介环境学派就是专门针对媒介技术发展对媒介形态改变、对传播形式与内容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的学派。在一些学者眼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传播的历史,没有不传播的文明,也没有没文明的传播。传播技术的偏向甚至成为人类文明偏向的决定因素,成为部落化、去部落化、再部落化最关键的因素,决定着帝国的兴衰。麦克卢汉干脆直接提出了奇谈怪论媒介及讯息,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在今天看来,媒介环境学派有关媒介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其对技术对传播形态改变以及对人和社会影响考察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媒介及其传播技术的作用而言,其启迪意义也是深远的。由此,技术的客观性看来只是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表面认识,我们研究中俄传媒的现代化转型,传播技术的演进同样应该有所涉及。

总体来看,中俄传媒的技术现代化转型,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从传播技术研发和早期利用来看,俄罗斯具有明显优势

苏联俄罗斯有着重视科学技术研发的优良传统,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科学家辈出的民族,俄罗斯科学技术在世界历史中占重要地位: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罗蒙诺索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火箭之父齐奥尓柯夫斯基等耳熟能详;1904年以来,俄罗斯共有1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就传播技术研发而言,俄罗斯也走在世界前列。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波波夫成功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1919年,苏联无线电传送有声语言实验取得成功,苏联很快建立了无线和有线广播系统;1923年美籍俄裔工程师发明家兹沃利金发明了广电摄像管,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作出突出贡献;1936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已建立电视中心,1939年正式播放电视节目,1965年成功发射闪电一号通信卫星,1967年卫星转播系统闪电-轨道投入使用,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80年代中期开办卫星直播电视等,均表明了苏联和俄罗斯在传播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解体苏联的传播系统实力是处于世界前列的。

(二)中国传媒在技术研发和使用上体现出后发优势

和苏联/俄罗斯很早就参与世界传播技术开发和利用,建立起庞大的传媒帝国相比,虽然中国最早发明了印刷术,但近代中国传媒在技术研发和使用上却差距巨大。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当广播、电视等媒体兴起并改变传播格局时,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频发内战的时期,因此谈不上相关技术研发和利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打造报纸和广播两个主流媒体取得一些成效,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媒体的发展。文革结束时期,中国广播还远没普及,黑白电视机都是奢侈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治宽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传媒的技术利用和开发不断提速,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传统的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技术方面全面改进,报业的激光照排、高速轮式印刷机、远程通信网、采编信息系统化,广播电视的卫星传输与数字化等,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等新媒体发展紧跟世界潮流;二是各类媒体,包括报业的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数码电影,从Web1.0到Web2.0的网络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3G 与手机媒体的发展等均与国际接轨,同时各类媒体在技术和业务方面又相互融合,构成了信息传播技术环境下媒体融合的传播生态。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后发特征正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传媒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催生传媒领域新的变革和转型。相比而言,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至今20年左右时间里,有10年时间社会发展一片混乱,严重影响了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多元化蓬勃发展,卫星广播电视快速发展时期,俄罗斯媒体却在生存的边缘苦苦挣扎,媒体技术的更新缓慢,严重阻碍了其传媒的发展,也使其传媒产业如今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发展方面,都已经落后于中国。

(三)当前中俄传媒正处于技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虽然俄罗斯传媒技术的基础雄厚,但现代化发展滞后,而中国传媒通过后发优势,在技术改革和利用方面已经优于俄罗斯,但是就信息技术整体而言,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俄均有较大差距。在传媒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作为提升传播实力最主要的硬件因素,在国家软实力强弱作为重要竞争对象的背景下,引起了中俄政府的高度关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传媒数字化与媒介融合的问题。中俄共同面临着印刷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报刊的数字化、电子报刊、手机报刊、数字出版;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无线、有线、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IPTV、车载移动电视等数字广播影视体系构建;新媒体数字技术研发,如网络技术、3G手机等。尽管中国上世纪末已经开始传媒数字化的进程,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以及传媒数字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更新过程,它涉及从体制、观念到运行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所以推进的过程仍然比较缓慢。包括手机报、数字电视推广、三网融合、手机媒体等,都采取试点方式推广,面临着种种困难。而俄罗斯媒体数字化起步更晚,2005年俄罗斯开始数字电视推广,2008年出台数字电视推广计划,拟在2015年完成数字电视推广。俄罗斯网络媒体的发展滞后,而手机新媒体的应用也刚刚起步,其媒体数字化的进程任重道远。总之,要实现两国传媒现代化技术转型,还需要两国政府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加大改革力度和投入力度,提升媒介融合的水平,最终实现媒体数字化,以适应全球化对信息传播的需要。

(四)中俄传媒技术化转型的启示

根据技术研究相关理论,就中俄传媒技术化转型而言,首先就是要意识到技术在媒体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媒体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没有技术的支撑,媒体传播的深度、广度、速度都无从谈起,在国际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无论是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还是文化影响力都很弱,传媒现代化转型的程度也就很低了。

其次,要正确认识技术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俄罗斯有着优良的科技传统,传播技术曾经可以与美国抗衡,中国发明了印刷术,但中俄传媒技术发展在不同时期却差异明显。这说明社会发展对技术利用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要推动传媒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俄都需要创造良好的应用技术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推动相关技术研发与利用。

最后,传媒技术并非是中性的,传媒技术的更新会极大地推动媒体产业的变革,并通过媒体传播影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因此,仍要辩证地看待传媒技术的现代化转型,要利用媒体技术发展推动发达信息传播系统的构建,又要深刻地认识到新传媒技术可能给传媒产业本身,给社会信息传递、舆论监督、文化传承与发展、个人社会化带来的复杂影响,规避所谓的技术异化问题,以推动社会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俄传媒文化世俗化、都市化、多元化转型比较

中俄传媒的民主化、市场化和技术化转型,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了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和作用,最终从文化表征上,促进了两国传媒文化世俗化、都市化、多元化的现代转型,也使得传媒文化的发展成为两国社会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典型反映。

(一)传媒即文化:文化属性是传媒的本质特征

传媒即文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传播史,是传播媒介演变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几个阶段。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都是文化的产物,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反过来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代表着不同文明的出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变迁。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交往理论,同样说明了传媒和传播的文化属性本质。在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概念,把生产和交往当作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最重要范畴,并指明了生产和交往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关系。马恩指出,人类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应交往也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物质生产是生产必须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对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而精神生产则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广义的交往概念时,也经常使用传播概念,在他们那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基本相同,它可以指个人、团体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传通。

同类推荐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将理论性、可读性、实践性结合起来,对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治与伦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对环境法治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以及伦理支撑的专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拓宽环境法学研究视野和更新环境伦理认识的学术意义,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法学与环境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管理学、环境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研究者和社会读者参考使用。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热门推荐
  • 红楼之富贵闲人

    红楼之富贵闲人

    出身国公府,身为嫡长子,按理混个风生水起很简单,问题是这位叫贾赦就不简单了!再次穿越的苏昭成了刚刚失去嫡长子的贾赦,无意爵位,不需功名,那就做个富贵闲人吧!
  • 记13恋

    记13恋

    总有一个人,让你想恋。总有一段情,让你留恋。总有一个物,让你怀恋。记一生的恋。
  • 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
  • 永明道迹

    永明道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庶女之假冒系统

    重生庶女之假冒系统

    叫林致的穷困潦倒富家女穿越重生到古代遇到的一系列人和事。身份神秘“假系统”,温润如玉赵沐阳,腹黑霸道摄政王,出神入化白无双,重生渣男于三石以及……处在迷茫的漩涡中,不知道该如何挣脱出来。重生的意义何在,她仍在追寻中……
  • 杨柳秋千院中

    杨柳秋千院中

    长相平平的女孩,一朝穿越成窈窕淑女,那个青梅,你别过来……避雷:进展非常慢,女主没有金手指。补:(作者放飞自我了,非正常穿越故事…)
  • 假面书生撩大唐

    假面书生撩大唐

    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带着一群不务正业的刺客,找到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王爷,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谋反大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窃运大师

    窃运大师

    罗南发现自己脑海中莫名多出一本“命运之书”。他拥有窃取他人命运的能力,窃取幸运,可以让他在一定时间内变成“超级幸运者”,拥有超越常人的好运;窃取厄运,可以转移给对手,让对方变得极度倒霉,遭遇各种灾祸。什么?你是神眷者,命中注定要获得上古传承,走上逆天崛起之路?叮咚,窃运能力发动,对不起,你的命运归我了。什么?你又是世界之子,命中注定要继续传奇魔药师的衣钵,成为诸天至尊?叮咚,窃运能力发动,对不起,你的命运也归我了。————————这是一个主角凭借窃运能力,吊打诸天BOSS的故事。——————————————力量体系:“嗜血骑士”、“怪物将军”、“造物领主”、“噬灵法师”、“冥狱大君”、“转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