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900000058

第58章 关于摩罗近来的变化

张文举

我是摩罗的朋友,我们曾经相识,有过友好的交往,他帮助过我,我不敢忘记。

对他的印象:一、善良,天生的;二、在精神和心理上曾承受过不少;三、有才华。这些都有他的书为证。虽然他自称“摩罗”,但他绝非尼采意义上的强者或超人,甚至相反。他的书我买过一本,他送过三本,他的一些文章即使到如今,也是我十分欣赏和喜欢的。

但是摩罗变了,变得很厉害,很奇怪,让人莫名其妙。如果贴一个标签,大约是民粹主义加部分意义上的新左派。这个变化大约是从去年甚至前年开始的,以今年最为显著。最近有一连串的文章:《猖獗五百年的西方霸权将成为地方性霸权》、《告别五四,回归康梁》、《爱国主义为什么遭到围剿》、《一百年来是什么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华夏秀才的文化转型》、《宋鸿兵〈货币战争〉与中国国胆》、《读刘仰〈中国没有榜样〉》、《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太平洋战略》、《乾隆回英王信的是非曲直》、《知识分子不要太自我崇高》、《从胡适到李银河的微妙变化》,等等;此前最典型的有:《但愿柏杨的“自虐时代”就此结束》。

所有这些文字,最核心的意思大约有:1.鲁迅、胡适等五四前辈所从事的“国民性批判”工作是自虐行为,是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误导,跟着人家瞎起哄。2.西方国家在近代以来的文明成就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托,是对全世界的抢劫和掠夺,而基督教在这中间起了开路者的作用,基督教编撰了“欧洲优越论”的神话,极具排他性。3.敏感的敌人意识,比如西方人在近代到中国来,皆为了抢劫,所谓“西盗”,不分殖民主义分子、冒险家、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反正一锅煮,统统都是蔑视中国和侵略中国的势力;再比如,论到近年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争,他喜欢用“围剿”一词概括,等等。4.对知识分子、对文化表示相当程度的怀疑,提醒知识分子不要太自我崇高,太把自己当成一碟菜了。5.对底层,有着牵及心魂的系念,有意无意代表“穷人”说话,对对穷人“不”友善的言语过分敏感。

我认为,国民性是真实的存在,不管其他国家的人民有没有我们所具有的国民性成分,但我们确实有,而且很突出。当年许多来华的传教士和其他人等,留有大量文字,谈到中国人的特点,其中有缺点,也有优点。浏览这些由不同的人留下的文字,你会发现无论缺点还是优点,总有那么一些是共同的、重合的,这也就是说,中国人确实有其“特点”,这特点即所谓国民性。所谓反思国民性,主要是说我们“有”,并且其中许多是很不好的,亟须改进;而且这个“有”,不是说其他民族就没有,只是说我们“有”得比较普遍,所谓“特点”是也,所以才叫“国民性”。五四时,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热心于反省“国民性”,他们接继的正是此前西人的话题。就我阅读所及,结合自己49多年在中国社会切身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我不认为这些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观察,在基本的方面是存有偏见或者是自虐的,更不认为他们的心态是阴暗的或者是不健全的。

我倒是觉得他们的观察是非常之准确,往往一针见血;在心态上,也是光明和正面为主,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变,变得好起来。其实国民性不光中国人有,美国人、日本人都有,他们也有自己的国民性批判,不是有《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的书吗?

关于国民性,我认为讳疾忌医不是好办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容否认,且须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这般的国民性?怎样去改变这国民性?现如今,我也知道了,造成国民性的主要原因,不在文化,在制度,是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榨干了民族肌体的健康血液,造成了人性的萎缩和变异。

说到西方,说到传教士,说到基督教,我以为摩罗的知识不够全面和准确,判断缺乏精到细致的分析,先入为主的偏见太甚,所以结论只能是跟着感觉走的“意见”而已,不具有认真对待的价值。比如谈到丁韪良,摩罗发诛心之论,讲到一个什么“太平洋战略”。据我所知,丁氏本人有一本书,叫《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我阅读的印象,并不如摩罗所说。他75年的生命历程,在中国度过66年(1850—1916),他对中国是友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他希望中国能快速融入现代文明,在现代世界中据有一席之地。为此,他做过不少事情。他1916年在北京去世,死后与妻子合葬在西直门。摩罗还讲到,“基督是一个征服神”,果真是这样吗?我以为,对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与资本主义商业贸易要分开说,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更要分开。如果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我的这个说法应当能接受。要讲良心,请仔细考察一下近代以来到中国来的成千上万的传教士,看看他们对中国到底做了什么,才好发言。讲“征服”也可以,关键看征服的是什么,是“人心”?是“人”?是“国家”?

至于爱国主义等话题,我觉得主要还是存在一个基本的知识奠基的问题,绝不能笼而统之地谈论。有关自由、民主、人权、法制、宪政等,曾有一个源远流长的言说传统,它不仅涉及政治学和法学,还涉及哲学和信仰神学,必须认真地去梳理和了解。记得是前年秋天,当我一口气读完林达介绍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四本书之后,深深为这一文明传统中所蕴涵的高度智慧所震撼,它绝不比现代科学体现的智慧低多少!两千五百年里,一代又一代哲人殚精竭虑,探讨和设计的这样一整套防范人性之恶、揄扬人性之善、保障人的权利的制度,需要怎样的心智呢?如果承认人性之恶,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人都将是这一制度潜在的敌人,如何有效地防范、疏导和卫护,这绝不是一人、两人的普通心智所能完成的。再比如,要谈爱国,得首先搞清楚,这国是谁的?爱国不是无条件的,王夫之区别“亡国”与“亡天下”,良有以也。对于被强盗和流氓绑架了的国家,如果要去爱它,我可得仔细思量一下怎么去爱,我不能跟着别人瞎起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听说过,我希望自己能够避免。

关于敌人意识,我以为这是弱者的一种不易超越的心结。我只能寄希望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希望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能更多地用光明的心态看待别人和别国;同时能更多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切实寻求改变之途。

我本来自于底层,我想自己是基本了解底层的。我从来都不以为底层天然地具有道德优势,不论穷人富人,同样有好有歹。以缺陷说,在穷人中间,我多少次见证过人性的狭隘、偏执、仇恨和心态的畸形;这其实就像在富人中间见证到浅薄、无聊、自私、傲慢、无知、沾沾自喜一样。人性是相同的,并不分阶级和阶层。耶稣三年传道中,既有大量各式穷人和被社会遗弃的人,也从不避富者和贵者,他多次高高兴兴去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坐席吃酒,向他们谈天国的福音,他平等地看待一切人。总之,我们切切不可以出身论高低,我们不应美化贫穷,就像我们不应鄙弃贫穷一样;对于富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从现实讲,人性成长的土壤很重要,能富有一点、尊贵一点,总比贫穷和卑贱要好些,人性发育起来也会顺利许多。据我这个年龄上的经验,我非常希望能在我们的社会,出现一批真正的贵族和绅士,社会和文明都需要精英,我们则太缺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阶层!

发端和成熟于西方的现代文明,毋庸置疑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甚至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高消费、高能耗,过分的物质主义,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掠夺,等等。这些已远非西方的问题,早就成了全球问题,它们需要我们以十二分的认真去对待。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绝不能成为我们否定甚至鄙弃西方近代以来的文明成就的理由,尤其不能成为护短扬己自我辩护的理由。西方现代文明以科学和民主为代表,科学使人从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民主使人从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我们不应忘记,在科学和民主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信仰背景和思想背景,对于基督教以及其他,似应先行了解再下断语不迟。海德格尔晚年在谈话中说,“只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他的上帝指的不是西方(基督教)以外的。摩罗提到晏阳初,说他是中国近代第一号圣人,但须知,晏是基督徒。这一点是偶然的吗?还有一点,格外值得强调,西方现代文明绝不仅止物质主义一端,其精神文化所达至的高度,为每一个心态平正通达的人所衷心肯定。

最后,必须表明,在思考和解决人类当今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时,绝不应该拒绝投注目光到西方之外的其他文明资源,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谨慎、深入地向所有文明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学习,以寻求应对之策。

(作者系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同类推荐
  •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收录胡适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8篇。所选文章多为胡适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代表胡适的教育思想,如《大学的生活》《学生与社会》《杜威的教育哲学》《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谈谈大学》等,包括一些演讲稿;此外也选编了胡适先生关于文学、人生、读书、自由等方面的文章。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平的》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较长时期的理性思考,《世界是网的》作者钱志新认为在“平”的背后是“网”的,网络的巨大组织作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如果将这个认识扩展到世界各个领域乃至整个宇宙,则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是网的。”世界的多样性决定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包罗万象的现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网络。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热门推荐
  • 武道凌天

    武道凌天

    武道世界强者为尊!拳,权相连,强者制定规则!少年逆天争锋,强势崛起,制定出属于自己的规则。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剑摆不平的,一剑不行,就两剑!蛰龙已惊眠,一吼动千山!圣血在身,剑道在身,踩着万界天才崛起,不服就战,这就是不一样的道!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妃不哭

    邪妃不哭

    邪性尊主:你家不要你?没事,我养你。全世界都嫌弃你?放心,我疼你。有人敢欺负你?看我让他后悔出生。邪妃:你为何对我这么好?邪性尊主:一眼看见你,全世界都是你。
  •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所谓刚刚好,是剪断了多余的贪念和欲望,回归到了一种简单的生活,不多不少;是前进的脚步上不徐不疾,不慌不忙,不早不晚;是在生活的追求上不繁不简,恰到好处。心境上,不藏不显,不刻意追求,也不勉强接受。因为剪除了不必要的欲望和贪念,放缓了脚步,因而,灵魂跟得上身体,更能感受到到细微的美好,体会到少即多、简单即丰盈的生活态度,生命更加丰盛满盈。正如书中所言:“我的世界很小,但都是我们重要、在乎的人;我的世界很小,所以懂得对细微的事情微笑;我的世界很小,但足够我面对生命中的困顿与艰难;我的世界很小,但能够牵手你的手到老。”
  • 回首盛年

    回首盛年

    再相遇弥补青春的遗憾,磨合青春的棱角,放大青春的足迹。本文生活流水账,求虐请绕行。
  • 世外桃源之田园山居

    世外桃源之田园山居

    (宠文,一对一,无误会,萌宠)一场意外沈凌幽觉醒两世记忆,也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原本只是打算有一个世外桃源,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却不想再看到日渐老去的父母,依旧贫苦的家乡。沈凌幽在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时,也带着自己的家乡一起飞……简介无能,第一次写文,请大家多多支持,另有读者群期待大家的加入群号:483761767
  • 谁动了我的基因

    谁动了我的基因

    病毒肆虐,人类被感染成了嗜血的丧尸。生态环境也随之大变,幸存的人类和生物都出现了各种变异的能力。而当发现杀丧尸就能变强后,人类一转攻势,开始想法设法地捕杀丧尸。超强的听力,顺风耳,百里之外探知丧尸动向!超强的大脑,设下绝命陷阱捕杀成千上万的丧尸!超强的肉体,任凭你子弹大炮都无法轰杀,连丧尸也无从下口!纳米武器、细胞控制、人体增强剂各种科技产物层出不穷!
  • 我真不是手艺人

    我真不是手艺人

    技艺的伟大不是展示,而是传承。韩雨只是一个濒临倒闭店铺的小店主,突然某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艺人先生,据说您采用千年乌木雕刻而成的《清明上河图》有望拍卖过亿?”“手艺人先生,据说您的皮雕设计已被世界著名奢侈品牌H竞拍成功?”“手艺人先生,据说您的玉雕新作《治水图玉山》已确定将参加世界玉雕大师展,并有望获得金奖?”韩雨一脸茫然,“等等,你们认错人了,我真不是手艺人,我只是个店铺小老板啊......”
  • 庞居士语录

    庞居士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