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400000040

第40章 大众传播理论和新闻媒体的基本情况:关于议程设置理论和“两极化”的研究(3)

我们在这个研究里所使用的数据是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1998年的数据,一个问卷的数据,这个数据几乎是十年前的了。这份问卷问美国公众:你认为对美国最重要的国家是哪个,你对这个国家感觉是温暖的还是冷漠的?再看媒体又是怎样对这些国家进行报道的,这样我们就能得出媒体的议事日程跟公众的关系。那么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媒体研究的结果——媒体是怎样报道中国的?公众觉得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如何?媒体对中国多采取正面还是负面报道?在这种媒介环境下,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四个问题。

关于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是前十位很重要,还是不很重要?刚才一位同学的回答是很有艺术的。她说从重要性上讲是前十位的,另外她讲,每当中国发展遇到阻碍或发生一些负面事件时,《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就比较多,比如SARS问题、三峡建设问题等。出现这些问题时,《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就非常多。

那么让我们看看调查的结果,中国排第四。在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认为的指数和媒体报道的指数有些地方是不匹配的。大家看到,沙特阿拉伯,公众认为这个国家很重要——因为它的石油,而媒体对它的报道数量却并不多。在问卷中,问到日本是否对美国至关重要,87%的公众都认同其重要性。对中国的调查还是比较匹配的,媒体报道有282条,重要性指数为74。英国也是,比较匹配。公众重要性指数低于50的国家——大家可以看到——比如印度,媒体对其报道有173条,但其公众重要性指数仅为37,可见当时美国人认为印度还不是很重要。另外一个公众认为的指数与媒体报道的指数不吻合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媒体报道达到140条,但公众重要性指数只有33,这可能与当时印度尼西亚自然灾害多,媒体报道多有关。拿这个图表跟以上图表——公众认为的指数在50以上的国家图表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在某些国家身上出现不吻合的现象,但总体看,媒体报道多少与公众对其重要性评价是正相关的,我们可以看出有这么一个吻合的趋势。从相关性研究来讲,这种相关性是非常高的。

在温暖度调查中,加拿大在美国人心目中是很温暖的国家,虽然加拿大冬天很冷。正面报道最多的国家大家可以看到是英国,墨西哥受到的负面报道很多,但它的温暖度还不错,指数达到57。这里有文化的原因、移民的原因。墨西哥到美国的非法移民是非常多的,双方贸易额也是很大的。

让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温暖度50度是中性度、平均度,中国离平均度差3度,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中国的报道是很多的,报道条数达到245条,大部分是中性的报道,负面报道是37条,而对伊拉克的负面报道条数多达329条。从负面报道数量上讲,中国处于第四位。中国正面报道指数是0,这说明了什么?首先说明了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是至关重要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非常多的。但是有很多负面报道,公众感到的温暖度也是偏冷的,基本上觉得中国是一个负面的国家——当然跟布什提到的“邪恶轴心”大相径庭,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负面的。

这个研究显示了媒体报道与公众意见的关系,当然也有两个例外。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媒体报道不多,但公众认为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认为美国在这两个国家有很重要的石油利益。还有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媒体报道很多,而公众却认为它们不那么重要。研究表明,媒体对哪个国家负面报道多,公众就会倾向于对这个国家有负面感觉,这个研究结果对于议事日程第二层面研究是一个辅证,证明了第二层面研究是有意义的。

还有个例外情况是,墨西哥负面报道多但温暖度不低,还有土耳其,虽然负面报道少,但公众还是觉得很冷漠。研究结论还有,媒体的中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和公众感觉到的温暖度不是很相关。比如美国人认为温暖的国家包括意大利、墨西哥、巴西、德国,实际上这些国家获得的正面报道并不多。

另外,中国负面报道不算多,但美国人还是觉得中国相对来讲是个冷漠国家。当然,这是1998年的研究,现在如果再来研究,结果应该不会更坏。

“两极化”的媒体效果

下面的时间呢,我将讲一讲另外一个研究领域,也就是“可疑”的媒体效果这种情况,这个也是我新近研究的领域。

我把这个研究叫做两极化,也就是说这些年来,我发现美国人对一些事物的态度、看法往往存在两极化的情况,非常的普遍,非常的严重。也就是说人们的观点要么是这一极,要么是另一极,从中点的地方分开,中点地方的人并不多。

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人对布什的看法,有些美国人认为布什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有很多人认为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人们的两极化看法,并不只存在于总统身上,人们对“跨面”的政治事件,都往往存在两极化的观点。这个情况呢,往往可能是媒体的报道所造成的。我来探讨一下因特网在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人们从因特网获得的信息量很大,往往根据这些信息去“共化”他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有关各方面的话题太多,有关各方面的信息也太多,所以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往往采取选择的态度。我们是选择性地选取某些人。选取某些人的时候呢,我们往往会对这个人两方面的信息都进行选择,一方面是比较积极的,另一方面是比较保守的。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

我偶然成为一个美国职业橄榄球刊物的合作人之一。我是11.1万股份拥有者的其中一位。因为我有股份,所以我每天都在因特网上看有关这个橄榄球队的情况,阅读它的业绩。我对其中一个叫Grad Blair的选手比较感兴趣,我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看有关他的信息。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这个球队整体的情况。

我们刚才讲到,网上阅读的东西太多,题材也太多。我现在把我的数据集中在一支球队、一个球员身上。网上会有上千个关于这支球队的网站,我每天都看对球队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因特网对人们观念两极化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是不多。换句话说,因特网对人们对这支球队两极化的看法到底起到多大作用呢?我可以去google上查,当然了,我可以得到很多有关这支球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另一支位于Missouri(密苏里)州,Kansas(堪萨斯)城的球队的信息。

举另外一个例子,我想了解有关枪支控制的内容,我可以找到很多相关信息,其中包括美国长枪党的网站——美国长枪党强烈反对枪支管制。我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信息,这些信息是有关支持枪支管理的。

我还可以从广播报道中了解美国公众对某些事物两极化的看法。其中理由之一,是美国媒体在进行一种进化、改革,处于一种进化的进程当中。新媒体往往是以一种社会“精英媒体”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其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也变得越来越普通。进一步,媒体变得越来越真正化,对它的特殊“受众”,媒体进行了“分众”化的覆盖。

以目前美国杂志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杂志的“分众”化。杂志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也是美国精英们的读物。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杂志变得越来越普通和流行。出现了很多可以迎合人们兴趣的杂志,也就是说阅读杂志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美国的杂志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当然也存在普通和大众性的杂志,譬如说专业化的杂志里有关于宠物的,关于猫的——专业化的杂志可以精确到关于一种猫的程度。

电台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开始电台只是为精英们服务,现在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适合大众的口味,也播放一些大众都喜欢的音乐等。电台也做得越来越“分众化”,现在有音乐台、新闻台,新闻台里面包括脱口秀台,脱口秀台里面还包括专门为保守派、激进派服务,内容以他们为主的谈话节目。譬如说,你是保守派,你喜欢听保守派的谈话,那么你可以听XXX的节目,你听他的节目,实际上就是将你自己置身在保守派的言论之下。福特斯新闻是一个保守派的人所拥有的,福特斯新闻比美国其他几大新闻的内容更加保守。保守的人喜欢看福特斯新闻,这样就会起到一种螺旋效应,保守的人看福特斯新闻就会变得更加保守。

为什么两极化的效果在因特网上不明显呢?这里面会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能经常看因特网的人肯定是电脑拥有者,电脑拥有者在社会上可以说是一种精英,或者说是层次比较高的人,这样的人呢,他们的观点和思维都是一致的,所以就很难显现出两极化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因特网内容的受众定位是大众,还有一些定位是特殊的、有选择的。所以说,它的两极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同类推荐
  • 书游记(2015·春)

    书游记(2015·春)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书稿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文章虽涉及人物的人生历程,但却不是人物传记研究,因而不涉及对人物的是非功过作价值判断。严格说来,这项研究毋宁是“对一位人类学家进行的人类学研究”(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苦纠缠。在新闻媒体的描述,以及政府、学界与企业专家的应和下,“伊斯兰”竟沦为恐怖主义与宗教狂热的同义词。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利用“伊斯兰”一词,来为其丧失民心的高压政权张目。 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爱德华·萨义德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来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热门推荐
  • 宫斗真苦逼

    宫斗真苦逼

    唐豆是个七品小官的女儿,悲催地被选进了后宫。大褚朝皇帝赵轻闲杀人如麻,侍过寝的妃子第二天就挂。本想灰头土脸混吃等死不侍寝,五年后便可放出宫来嫁人……却突然发现了人格分裂皇帝的大秘密。而自己,似乎走不了了。
  • 不染君尘

    不染君尘

    本故事讲述的是二位仙子下凡体验人间疾苦生活,但不知哪根弦搭错了,他们之间原本纯净如水的忘年交友谊,玩着玩着就变了味……还双双堕入魔道。但在天上当不了仙王,入了魔道却因着深如幽洞的执念,而称上了双王。且看二位翩然仙子,如何步步堕入深渊。
  • 豪门弃妇奋斗史

    豪门弃妇奋斗史

    三位有着职业微笑的年轻女孩并排站着,她们每个人手上拿着2套时尚的衣裙。方芹有些诧异,华阳酒店什么时候多了项这么体贴周到的服务。“随便给我一套衣服就好。”方芹想到房间里的凌乱脸上涌出两朵尴尬的红云。“这些衣服早上有位先生已经付过款,小姐还请您全部收下。”甜甜的声音夹杂着羡慕。“衣服我收下,这里没有你们的事情,你们可以走了!”方芹满脸厌恶的看着发出羡慕声音的女孩,因……
  • 千金逑

    千金逑

    她天之骄女,亡国公主,他是她此生挚爱!她相府千金,青梅竹马,他是她此生痴恋!意外让两女灵魂互换重生,从此痴爱情仇,不死不休!宫闱庶杀,后妃倾轧,她睿智机敏,步步惊心。朝堂波谲,暗藏杀机;他机巧善谋,步步为营;命运错乱,情缘纠葛,男人的权谋,女人的宫心计!当真相浮出水面,何人才是她的良人?谁与为偶!
  • 余生共度顾先生缘来是你

    余生共度顾先生缘来是你

    “顾先生,余生请多关照。”“顾太太,我爱你,下辈子还要是你”
  • 神医丑媳要逆袭

    神医丑媳要逆袭

    穿越到古代,她成了又黑又丑,全身肥肉,被妹妹和未婚夫背叛,最后只能嫁到农家的乡野村妇,泼辣无理,懒惰成性,臭名昭著。没事,她好歹来自二十一世纪。被背叛?她让渣男后悔!名声不好?她用事实堵住他们的嘴!妯娌不喜欢她?她送她们见鬼!长得丑?她可以慢慢变美……不过她只想种种田,养养娃儿赚赚钱,哪里想到,她那个山里汉夫君竟然一步步青云直上,成了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明穿宠文,无空间无异能非女强。这是小说,请勿较真和考据哦。】
  • 莫失莫幻

    莫失莫幻

    莫念:18岁的我开始幻想未来,期待爱情,执着音乐梦想,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是你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未来的美好,梦想的宝贵。幻儿:我本就是你,所以我们又何曾有过分离。一位钢琴师与心中的她的梦幻故事。此生这一段故事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爱恨纠葛,生死离别,本是虚幻,但真实的是永生的眷恋和思念。
  • 东城杂文集

    东城杂文集

    记住,朋友永远不要跟商人做朋友,因为在他眼里只有钱。
  • 驭雷真神

    驭雷真神

    这是一部废柴李阳经过重重考验成为真神的奋斗史诗,在这片以实力为尊的世界,无法成为武者就注定无法成为强者,仿佛是一个人无法反抗的命运!当一个人无法成为强者的时候,他的人生也就几乎无法逃脱被歧视的命运,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 联盟之最佳射手

    联盟之最佳射手

    重生S7?厂长是我哥?明一决定带着老哥去鸟巢的舞台,看下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