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400000001

第1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

——在“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北京大学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张研农

*本文是作者2009年11月23日为“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所作的首场演讲,收入本书时文字略有变动。

如果要回答人民日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要走近人民日报、认识人民日报、了解人民日报。所以我们今天来,就是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人民日报的情况,人民日报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想法。

先请大家看我们的《抗震救灾特刊》《奥运特刊》《国庆特刊》。大胆的照片、疏朗的版式、醒目的标题、特色的报道,是不是跟你们心中的《人民日报》不太一样?

再给大家念几个标题,《“雷”伤了群众信任》《辩证看待“火星文”》《我向省委书记“拍一砖”》。这样的词语,你们会想到是《人民日报》上的标题吗?

还有一些批评报道(比如“‘被就业’是这样发生的”、“官员入股煤矿为何查而不处”、“万里长城为何屡遭侵犯”)、热点事件追踪(比如南京“徐宝宝事件”)、深度报道(比如“五问中国教育”),是不是在选题、标题、内容上都还是有些锐气、生气?

再看最能代表《人民日报》特点的评论。字正腔圆的评论员文章,是人们对《人民日报》的第一印象。我们随便找了两篇最近的评论员文章:国庆60周年的系列评论,大家看看那种不容置辩的口气是否已经变得娓娓道来?还有我们的大型政论任仲平文章,在网络上被200多个网站主动转载,这样的政论在表达上、在视野上是否有些变化?

有位网友发了一篇《请静下心来读一读〈人民日报〉》的博客文章说,“作为长期的读者,我感觉到了它的改变、它的改变的决心。如果我们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它,也应该说是不公平的。”

一、从三个维度认识现在的人民日报

1.历史坐标下的人民日报

2008年年初,针对人民日报创办的“民主政治周刊”等版面上的调整,南方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不必过度解读这件事情,因为“国家越来越开放,政治越来越有迹可查,《人民日报》的政治晴雨表功能也该淡化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曾是政治“晴雨表”,人们习惯在《人民日报》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讯息,揣度政策取向。比如198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在五版发了一个“小豆腐块”的文章,叫《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当时被很多农民贴在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货物去赶集,因为报道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农民挑着农产品进城卖掉,不是“投机倒把”。

《人民日报》在历史上有过一言九鼎的地位,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让新的舆论格局“群雄并起”,《人民日报》不再是一枝独秀,社会也不再会一呼百应。甚至由于历史的原因,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人民日报》产生了一些刻板印象。比如2009年7月,我们新创刊的“社会新闻版”的年轻编辑,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征集新闻线索的帖子,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少部分是叫好:《人民日报》放下身段到网上来找线索;大部分是怀疑:《人民日报》报道这些吗?其中很多言辞还比较激烈。

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人民日报的历史和现实。

一方面,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让我们有了独特的“话语权”,但并不是“传播权”,因为“说话”是单向的,而“传播”是双向的。目前的舆论格局,因为极大的开放和包容性,而带来了极大的竞争性,任何媒体都不能置身其外。如果我们不能用好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不能将这种“话语权”转化为传播力,“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积淀很深、积累很厚,积弊也不少。时代进步了,我们如果不做增量改革,不紧跟时代,那些积淀就会蜕变为包袱,转化为负资产。比如,我在人民网参加访谈时,就有网友将《人民日报》的文字称为“土星文”,新闻研究界也早有“新华体”、“人民腔”的说法。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在纷纭复杂的舆论场,仅仅有导向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而没有导向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秉承的“主流话语体系”就会面临被边缘化和空壳化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当然,在保持忧患意识的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从各家报纸国庆社论被网络转载情况看,《人民日报》社论的转载率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媒体。

这可以说明: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件中,在重要评论的影响力上,《人民日报》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在海内外读者看来,《人民日报》依然是中国社会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

对于《人民日报》而言,政治“晴雨表”作用或许淡化了,但社会“风向标”的使命必须承载,主流舆论的旗帜依然要扛,主流舆论首席代表的责任仍然要担。不遗余力地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人民日报》不可回避的责任与使命。

2.传播场域中的人民日报

讲到现在的传播场,先给大家讲一个小例子。前不久,我去参加人民日报社澳门分社的成立仪式,仪式还没结束,人民日报社的手机报上就已经发出了信息:手机已经迅速地成为了新兴的媒体终端。而实际上,在仪式开始的头几分钟,就已经有随行记者通过手机,把相关消息上传到自己的“围脖”上进行了共享。当下,微博(“围脖”)成了网络上一种新的言论平台。

随着技术进步,我们看到各种新技术,把从电脑到手机甚至到身边的任何物件,都打造成了出其不意的媒体。在这样的时代,甚至连讨论互联网都显得有些过时了。

当然,互联网在舆论场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第一次与网友在线交流。短短几分钟后,中国各大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在首页推出了这一信息。总书记是为人民日报成立60周年而来考察的,但总书记去人民网的这个新闻迅速遮蔽了这个原有主题,“总书记在线与网民交流”成为举国甚至举世瞩目的新闻,两个小时之后,路透社就发出了述评,其后法新社、俄新社等多家外国媒体给予了报道……这个细节生动地说明了新媒体的力量。

确实,信息技术的进步,让中国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打个比方,年轻人都喜欢去KTV唱歌,大家一起唱歌时,有一种人叫“麦霸”,拿着话筒,不管唱得好不好,什么歌都唱。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媒体场”就好像是一个KTV包房,但没有“麦霸”,“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我们国家来看,现在网民人数是3.3亿,手机用户接近7亿,这是近10亿只麦克风啊!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面对的是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所描绘的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在这样的传播场域中,人民日报不能总是霸占着话筒却唱不出好听的歌,也不能光是干坐着听别人唱歌,而是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方面是党和国家对新闻传播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民日报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不同媒体的竞争,核心是舆论引导能力的竞争,是传播能力的竞争。紧跟时代,勇于变革,赢得受众,就是新的传播环境给人民日报的挑战和机遇。

3.国际格局中的人民日报

奥巴马在上海跟青年交流时说:“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50%。”实际上,虽然增加了50%,但在美国2 800所大专院校中,学中文的学生人数只有5.1万多人。而中国2 600多所高校中的2 300余万在读学生,基本都要学习英文!这个数字上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媒体跟国际媒体的差距。

与这种差距相对应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渴望。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过去马克思所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到2008年1月份,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新闻机构约700名记者在华常驻。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100多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多。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中国的分量、中国的块头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场景的切换,意味着我们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如果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说话,如果在国际舆论场中没有响亮的中国声音,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就只能是一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本书是一本普及论语知识的入门书,着重于把论语的智慧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语境中去解读与阐释,并试图将其置于现代教育、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等领域予以阐释和应用,继而探索其不同角度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旨在拓展其应用领域。全书内容丰富,简明易懂,有寓意有新意,文字深入浅出,兼有科学性和可读性。本书首先是面对初中生的普及型普通读物;其次可面对国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学及教育工作者等其他专业人士;最后面对该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读者。
  • 心语

    心语

    本书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收集和整理一些具体的资料,并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学困生案例尝试对学困生存在的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凰追夫

    神凰追夫

    她,不老不死,乃是玄尘大陆天一门未来的门主。她的身份是无数人想要攀附的关系!她的容貌令万千男子为之疯狂!她的修为令门中所有弟子所钦佩,所视为榜样!但她最后却被残忍陷害致死!复活后,她却失忆了,不仅容貌被毁,修为竟也被废。她不知自己是谁,更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他,杀伐果断,冷酷无情,是整个玄尘大陆人人口中的恶梦。但让人害怕的不单单是他的能力,而是……据说他一旦看向谁,谁便能被丑哭。可自从遇见了她,他便变得更加喜怒无常,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想杀人!极其讨厌那个一直纠缠他,调戏他,触碰他底线的疯女人!可最后却不知为何他的心丢了。且看霸道女如何将冰山男吃的连渣都不剩!
  • 无敌从摸宝开始

    无敌从摸宝开始

    天地异变,怪兽涌现,世界上出现无数秘境。叶惊尘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在挑战秘境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能够摸尸?【从疾风狼王尸体上摸出疾风步!】【从炼狱魔君尸体上摸出炼狱魔焰!】【从太古龙尸上摸出祖龙珠!】……“我……无敌了!”叶惊尘看着手中刚刚摸出的混沌灭世剑,喃喃自语。
  • 灵宇帝国创世纪

    灵宇帝国创世纪

    穿越重生,若是能重生于婴孩身体上,那是极好的;如果这个婴孩还有显赫的身份地位,那便最好不过了。穿越重生,若是能带上系统,或者是有着那么一两个金手指的能力,那便是天下任我翱翔。但是,王宇同样穿越了,十三岁穿越到十三岁的身体之上;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如穿越到婴孩身上那般足够的时间与心智上的优势;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那般的特殊能力,他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只是高于正常一些的天赋,并且只是好上那么一点而已。这般之下,且看主角如何在五国十方势力权势倾扎,交叉覆压之中,呼朋唤友,合纵连横,颠覆王权,覆灭滔天势力,最终开创灵宇帝国!
  • 富县军事志(公元前330—公元2005年)

    富县军事志(公元前330—公元2005年)

    本志主要记述富县军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重点记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富县的军事活动。
  •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古霸主

    万古霸主

    吾乃日曜煞体,战天、战地、战鬼、战神!望目天下之间,全是吾敌!帝?草芥尔!女人?吾不缺!吾只缺一战,斩天地,碎大道,破阴阳、除五行,重塑新天地!吾乃万古霸主!尔可敢与吾一战?哈哈哈哈!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商道柔情

    商道柔情

    创业与拯救、爱情与亲情、贪念与责任。正邪善恶、恩怨情仇;没有注定,而当珍惜。不会让你招之即来,却也让你挥之不去,包括了烦恼与惊喜。
  • 狂傲总裁,求抱抱

    狂傲总裁,求抱抱

    原本是偷拍当红明星的照片,却不想拍到的却是自己男友和闺蜜出轨的现场!苏简从来没有想过,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居然会有人处心积虑的为自己设计这么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