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46

第46章 报刊地理:阅读景观的营造(4)

2.道路交通:城市的生命线与风景线

道路是城市的生命线,具有连接城市内外和城市内的各个功能区和居住小区交通的作用,同时,这些道路本身也构成了一道道城市的风景线。城市媒介对于道路、街巷的呈现也是非常密集和频繁的,城市交通问题也往往是媒介关注的焦点。

(1)媒介舆论监督对于地理景观的影响

多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的发展,在早期的媒介报道中,多伦多有着“泥泞的约克”的称谓,实际就是指道路的泥泞和难行,那个时候,还是马车在道路上唱主角。在19世纪50年代,铁路开始进入多伦多,逐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有轨交通系统,交通用的街车(streetcar)也进行了多次的更新换代,当时,媒介呈现的街道风情是铁轨铺在了闹市区内。但是,在进入汽车社会后,铁路客运萎缩,线路减少或停运。根据《多伦多星报》一篇综合报道,到了1971年,街车是否还要继续营运,成为当时媒介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各种声音之中,保留具有历史特色的街车的意见最后占了上风,尽管有一批陈旧的街车转卖到其他国家或进入回收场,但是,更新型实用的红色街车还是继续穿行在多伦多城市街头,在繁华市区流动,形成了多伦多独具特色的街景,这在当今北美大陆的城市中已经相当罕见,在北美仅有个别的城市像多伦多这样还保留下了上百年的有轨交通系统。

(2)地理景观的媒介批评与公民维权行动

在道路建设方面,多伦多的一些道路年久失修、交通拥堵、大小事故频发,曾经遭受到媒体的严厉批评。多伦多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着交通堵塞的严重状况,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市政当局设计了宏伟的道路建设规划。多伦多市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界五大湖城市带的中部区位,坐落在安大略湖的北岸,所以,其交通干道规划有:城北的绕城高速公路(Bypass)以及东西两条穿过市中心的快速路。北面的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后是目前加拿大最繁忙的道路(Highway401)。多伦多城市扩张后,也已经把它囊括到城市地理版图范围以内了,是多伦多媒介报道最频繁的一条道路。

根据报道,对于西部的这条快速路(Spadina Expressway),由于临近居民和一些专家的反对意见很大,最终只建了一小截路便告吹了。即使在今天,来翻看当年的报道,也能感受到当时意见交锋的激烈和这一结果的来之不易。1971年6月4日《多伦多星报》在头版几乎整个版面,用图片和组合报道,见证了安大略省最终否决了多伦多的这个2.73亿元的项目计划,其中有一篇报道专门是介绍一位建筑师的作用,题目是《他与市政厅抗争,赢了》。这是公民通过媒介和社会活动来维护自身权利,从而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一个典型例子。

(3)地理景观传播的复杂多面性

与西部快速路的争议纷纭的状况截然不同,多伦多东部快速路很顺利地建造成了风景大道。沿着多伦多的一条早期工厂林立的河谷地带,这条路被有意修成弯弯曲曲的,以便能一边驾车,一边欣赏自然美景,这就是今天简称为“DVP”的“Don Valley Parkway”。根据2006年第5期的《多伦多生活》杂志的特写文章,“DVP”的建设似乎是弄巧成拙,在今天,尽管成为从多伦多东北部远郊快速进入市区的一条通途,但在交通高峰时期俨然成为停车道(Parking Way)。可是,报刊呈现的该路的另一面却是自然、环保和生态,道路两边林木茂密,是没有一面商业广告牌污染视觉的风景大道,反而有种因拙成巧的自然,让行路人产生爱恨缠绕、忧喜共存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多伦多的路,爱也罢,恨也罢,每天都要行走。

由此可以看到,报刊在呈现和报道这些道路和交通景观的时候,夹杂着各阶层市民的看法、情感,媒介报道又能赋予道路以文化韵味,也能唤起行路者的心理共鸣和集体记忆,以及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许多因素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下交互作用,使得地理要素的媒介传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

3.城市街区:政经形象、文化地标与媒介印记

报刊对于城市街区(districts)和各类小区的报道,所呈现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正面的、负面的和中性的都有。从街区经常见报的内容,人们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一地区的功能定位,报刊已经在这一地理区域打上了某种印记。

(1)地理景观的媒介刻板印象

媒介能够对于地理要素塑造出刻板印象,这在城市街区的例子中尤为明显。

多伦多市中心(downtown),位于城市最南端中间的临接着安大略湖的一片区域,是多伦多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心,集中了一批著名的景观建筑,往往是重要的时政新闻和经济文化新闻的发生地,在媒介中呈现的多是权力与财富的形象。例如,“女皇公园”(Queen’s Park)由于是省议会和省政府机关大楼所在地,在新闻中被指代为省府。

在城市中心区域外围,也是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城区,往北有许多较为富裕阶层居住的小区,例如“Bloor-Yorkville”一带的街区在媒介窗口展示出的气息就是时尚品位和高档消费,“Rosedale”则意味着花园般的居住小区,居住在“Wychwood Park”则是代表身份和财富,那里是有一定历史风情的高档居住区;在市中心往东是多伦多市的老工业区和早期的劳工和低收入阶层聚居的小区,“希腊城”和“同性恋村”也是在这一带。在市中心往西有许多是低收入阶层和各地移民居住的小区,有历史上形成的“小意大利”、“小印度”、“葡萄牙村”等移民小区,著名的“中国城”大致位于市中心以西的边缘地带,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特色的街区,会在各种文化节庆的新闻报道中大放异彩,吸引到加拿大国内外关注的眼球,从而在外地旅游者眼中留下深刻印象。

(2)地理景观的媒介形象建构与再造

街区在媒介中的形象和呈现的内容也不断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媒介对于地理要素的形象建构和再造,发挥着关键作用。下面就以多伦多市中心的娱乐区为例来说明,据2007年第8期的《多伦多生活》杂志一篇文章报道,目前在这一区域内聚集了88家酒吧、夜总会和舞厅等娱乐场所,可以允许总计94000人同时拥挤在这块巴掌大的娱乐区内吃喝玩乐到通宵。文章说:“这就是所谓能产生快乐的地方”,但是在2006年一年时间内发生在此的仅仅枪击案件就有13起,一般是发生在深夜至凌晨时段。但是这个街区在上世纪的80年代,还是一派萧条气象,空心化程度很高,街边维多利亚时代的老房子成了库房,零星的餐馆也少人光顾,难以为继。到1988年,市议会发布鼓励政策在这个老工业区内开辟娱乐产业,才使得该街区的面貌逐步地、彻底地改变了,在媒介上的主要形象除了“产生快乐”,也有酝酿“犯罪”、“暴力冲突”的另一面。

另一个更新的例子,是酿酒厂区(Distillery District)。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这里出现在媒介上的是黑烟滚滚的工业区景象,到1871年鼎盛时期,此区所在的酿酒厂出产的威士忌等烈性酒销往加拿大各地和美国。但是,后来风光不再,成为一片破败的厂房,一个时期内一直静默于媒介的视野之外。直到2001年,才在媒介上以文化产业区和影视基地的形象重新亮相,改造后的厂区被评价为“北美保存最完好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区”,美国的商业大片也到此拍摄外景,在媒介上出现的形象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3)城市报刊作为文化地标

除了对多伦多媒介呈现的点、线、块三种城市地理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之外,在这里还有必要从另一个方向进行讨论。那就是,城市报刊本身也可以说是城市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一些媒介也能成为地理景观性的文化地标。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媒介产业发达,拥有品类非常丰富的大众媒介,百年以上历史的大报有《多伦多星报》和《环球邮报》,它们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加拿大的历史变迁过程,两家报纸的总部都在多伦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这就正如《纽约时报》之于纽约的地位。同样,具有40余年历史的杂志《多伦多生活》,尽管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媒体,它的定位或许可以比作《纽约客》之于纽约。无论如何,媒介正是与城市本身有着关系的地理密切性,所以,能在历史积淀中成为文化地理要素,而成为文化性的地标、道路甚至街区,成为市民和参观者都乐在其中的文化地理空间。

以上就一些媒介与地理互动关系的议题做了初步讨论,揭示了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些内在传播规律,一些实例也丰富了“城市、媒介、受众互动模型”的内涵。

由此可以归纳:在媒介对于地理要素呈现的信息数量上,该地理要素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往往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一项新的地理要素的出现,其受众的关注程度会大致经历“不知-知晓-注意-聚焦-逐渐淡化”的周期变化过程,同时会因为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被重新唤起。城市地理要素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会留下一些难忘的集体记忆,从而使城市人群产生文化认同。在更长的时期内考察,地理要素在媒介上所呈现的基本形象,也会随着时代发生变迁,甚至会在媒介上重塑新的形象。

此外,媒介在必要时还能发挥出舆论监督功能。

总之,在大众媒介逐步渗入到城市的每一个毛孔内的时代,媒介在造城运动中发挥着其独特作用。媒介不仅仅是信息传播者,也是形象塑造者、文化传承者。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自身也被打上地理的印记,甚而使其本身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同类推荐
  • 新闻正义论

    新闻正义论

    本书是关于新闻正义的学术专著,全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包括五章,分别探讨了新闻正义的基本内涵、基础理论和实现路径,既有理论层面的宏观阐释,亦有具体案例的细致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出版价值,适合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参阅。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锦绣盛妆白头意

    锦绣盛妆白头意

    蓝锦妆表示,她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君择城捡回了家,哎哎,你说说,本来是一个好好的纯情小处男,为什么突然化身为狼了呢?君择城表示委屈,锦妆,你说的,贴身嘛!作者表示,喂喂,你们两个够了,狗粮撒的差不多就行了,体谅一下单身狗吧!
  • 美人情愫:毒女逆袭

    美人情愫:毒女逆袭

    重生异世,身陷层层迷雾,惨遭灭门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天下人都想得到的东西,而自己却是唯一的线索,何去何从?阴狠教主,孤傲大人,到底是谁想置自己于死地?富可敌国,一路保护的义兄?双眸抑郁,舍身救己的蓝颜?邪魅妖娆,不知身世的俊男?冷漠性感,威震天下的庄主?是他,还是他,是兄还是弟?丝丝暧昧,暖暖柔情,情到深时,难道也只能放手?看着妹妹枉死,自己却无能为力;好姐妹的背叛,自己也力不从心;学武,制毒,逼迫自己变的更强,将伤痛百倍的还给伤害过自己的人,替天行道,仗义杀人,又何妨……只怪,我笑是佛,我恶成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本书从8个方面揭示了大马哈鱼以百折不回的信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实现心中理想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竞争的压力,挑战自我,赢得辉煌的人生。
  • 绝世三圣

    绝世三圣

    天下九道初开,万世混沌,三圣乃出,创出世道,三圣乃为天道,天道万物出自三圣!
  • 恶龙的新传说

    恶龙的新传说

    穿越到异界成为一只传说中的“恶龙”,逃出封印后各种洗刷罪名,一不小心又成了英雄。
  • 这个世界因你而生

    这个世界因你而生

    这是一个多情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会爱与被爱中长大。他说,你不是不喜欢我,只是没那么喜欢我。她说,还好你的等我,那曾是我青春岁月里最深的执念。他说,对不起,也谢谢你。她说,你要知道,喜欢是不分性别和国界甚至跨越种族的。愿你向着光,我向着你。希望大家支持订阅,评论区见。
  • 我是邪魂师

    我是邪魂师

    穿越斗罗,却成了人人都想诛之的邪魂师。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我即是正!我即是邪!
  •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这是关于台湾的18个故事,也是一场关于海岛生活的漫长回忆。充盈着冰激凌甜味的校园恋情,走过山城九份寻找陶笛师,西门町的青涩少年,阿里山的流浪歌手,奋不顾身的异乡人,久久守望的绿岛太太,在黑夜的街头歌唱的多米尼加男子……每张面孔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收藏了当时的心跳。只希望这本书里也能有一些片段,像跌落地面的雨水,勾起你的回忆,让你再想起曾经的自己。
  • 我是鬼老大

    我是鬼老大

    我刚出生就中邪了,要不是一个行脚医生路过,说不定我现在就跟阎王老子喝茶去了。当时那个行脚医生也搞笑,他帮我驱邪之后,说我是什么先天弱体,最容易招这些脏东西。本来他说这事可以换童子来解决的,但是摸索了我半天,最后愣是说我的童子他不敢换,只给我画了个符让我戴在胸口。还一副正经模样的说,只要符不离身,我就安全没事!而保命符丢了之后,我稀里糊涂的就跟鬼打上了交道。阳间阴间,我郝小宝,乐得自在!爆笑灵异——笑到你肚子疼,吓到你腿软!
  • 白马可心的星空

    白马可心的星空

    热情善良独立又有迷糊的小女孩白马可心上小学啦。从一年级对上学充满美好憧憬始,白马可心和她的小伙伴们经历着成长带来的未知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挫折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