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3300000025

第25章 论坛:中国科技:战略导向与体制改革(1)

论坛时间与地点:2010年12月19日 北京金帝雅宾馆

论坛主持人: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边慧敏

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教授

论坛特邀嘉宾

丁辉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小兰 时代集团公司总裁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

翟立新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侯万军 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副司长

胥和平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王奋宇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周大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综合处副处长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赵志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杨仁全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处长

张翼 成都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宏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计量经济所室主任

何树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五局副主任

李晓西: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金帝雅论坛现在已经是第五次了。今天讨论的题目是科技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子题目:一是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究竟怎样改,请大家发表意见;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与对策;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政策。这些题目供大家参考。来的人对科技领域都非常熟悉,现在请大家自由发言。

丁辉:市科研院是一个拥有30多个所,5000多人的大型科研机构,规模上在全国地方院中名列前茅,今年的年收入有4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谈一下科技体制改革和碰到的问题。

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主体单位的定位问题。我相信事业单位改革肯定是非常剧烈的,因此我呼吁科研事业单位不要纳入到现在意义上的事业机构,应定位成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科研单位都必须将研究开发水平体现在应用价值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不是传统的事业单位定位了。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至少要实现“某种程度的去行政化”。可以试一试,一个单位的院长是任命的,下属研究所的所长全部取消级别,甚至院长也取消级别,实行聘任。现在研究所的所长有行政级别,在实施股权激励参股入股等方面被束缚。

在科研经费方面,现在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结构上的比例要求不尽合理,我希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能够使科研机构拥有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同时关注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益,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就像我们院对收入的整体规划就是1/3政府投入,1/3竞争项目收入,1/3技术转移、技术服务收入。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在北京的中央科技资源很多,但是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有中介机构或者经纪公司去转化他们的成果,地方科研机构也应做他们技术转移的桥梁和踏板。此外,想要将科技成果转化,有时应直接与成果拥有的专家合作,中关村股权激励的政策就是好方法。

诸如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事情,应当走向低端。所谓低端不是技术低端,实际上是末端,是被社会和市场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说得那么遥远,我认为就在眼前。

另外,我认为目前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从政策等方面对企业加大支持。

王小兰:我是时代集团公司的总裁,时代集团公司是中关村的企业,1984年成立,中关村1984年成立的企业到现在还剩下23家,我们是其中之一。另外,我也是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和中关村协会的联席会议主席,对中关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协会已出了三本蓝皮书,承担了各种理论课题至少四五十个,这方面有一些基本素材积累。时间关系,只谈观点,不作分析了。

第一个题叫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向。

第一,我认为改革30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破了点题,但取向不统一,或者认识不统一。所谓破了点题就是释放了生产力,这一点初步做到了。但是下一步改革的取向往哪走,我认为是不统一的。一个方向是按照丁院长说的,让大院大所的生产力继续释放,继续发展,这是一个方向。但是从国家大的体制来讲是否让这些人当亿万富翁就算改革成功了吗?肯定不是,讨论国家科技体制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体系,这个还没有破题。什么样的企业能当主体?什么叫主体等等。我认为这是最简单的话题,科技是干什么的,科技要不要为经济服务?不是说谁是主体,谁就重要。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改革取向不一致。问题在于缺少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就是应该研究我们的基础研究应该是如何组织?我们的应用研究应当如何组织?没有顶层设计,各路大军吵来吵去,没有结论。基础研究怎么办我不知道,而应用研究我认为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体系,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者方向。如果离开这样一个共识的话,经济和科技永远是两张皮。

30年前中关村的企业干的事是把大院大所束之高阁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30年后我们还干这个活,而且连这种活都不见得容易干了,人家不但束之高阁了,还不给你了,因为他们有的是钱,他们没有转化的动力。

现在的产学研问题,我发表的文章非常多,想就这个问题简单谈一谈。第一,产学研三者之间签约往往是形式,联合申报项目也是形式,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认为没有建立人才流动的制度通道。现在技术可以流动了,资金可以流动了,但人还难以流动。我们知道技术、资金、人是创新的三个要素,作为企业来讲,有些成果是要连泥带土转移的。这种连泥带土的转移,我们没有一种制度通道去解决人能去也能回的问题。人的流动制度通道不解决,很多大学教授到我们这里干了三年回不到学校,没有学校待遇了,到我们这里来干嘛?就为了挣这一点钱吗?没有必要。所以总的来讲,现在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一个是评价机制问题,一个是制度通道的问题。制度通道不解决,光有资金流、项目的流动,没有人的流动,产学研的体系是不可能建立的。当然还有中介机构的完善问题。

技术转移体系是和以企业为主体的体系建设相关联的姊妹话题,实际上也没有破题。技术转移的体系,我认为不是没有那么多人干技术转移,最主要的问题是技术转移的动力机制。

第三个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政策,我认为有一个误区,就是战略和新兴是两回事。战略的肯定是新兴的,新兴的不一定是战略的。说得简单一点,战略的可以用举国体制,用两弹一星体制做,但是“新兴”的绝对不是这样的规律。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是有一系列培育试错的过程,有技术的试错、有市场的试错、有商业模式的试错。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最成功的产业是我们的互联网产业,这个产业就是把战略和新兴结合了,由央企做“主干”,由民企做“网站”,先后死了一大批,最后成就了搜狐、新浪、百度等等,这些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果。我认为这是成功的典型。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把战略和新兴混为一谈,出招的时候也混为一谈,用专家机制来评价新兴产业,我认为极其错误。专家怎么能预知新兴产业是怎样发展呢?好在还有美国的纳斯达克。

冯飞:刚看美国十次提到中国,提中国的什么呢?一高铁,二新能源,三新能源汽车,还有中国的电信创新,这些令世界瞩目,值得思考。

高铁目前在建已经通车、时速为250公里以上的铁路为7500公里,两条特高压,这个市场只有它独占,而且这个市场吸引力是巨大的。中国有句话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觉得在这两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它是怎样把市场优势发挥出来。这种独占的市场和创新的结合,发挥了战略买家的作用。我们做了很多支持,有一些基础,但是我想最主要的是发挥的把超大规模市场战略买家的优势和国外的技术引进结合起来,促使它转让技术。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争论,包括外方的一些争论。战略买家是“一家买”,买高铁的技术、机车产品等一系列产品,而且买四家全球最大的高铁的机车车辆的供应公司,然后提条件技术转让。因为当时的高铁可能全球就中国用,包括特高压,买家也一家,要求对方转让技术,所以在很多变压器等项目上全球领先。通讯设备制造这个行业值得骄傲的是中兴和华为,新能源汽车当中全球瞩目的是比亚迪。这些瞩目性的技术也不是说单靠政府的体制内的支持来发展起来的,我们就要反思中国的科技体制在哪出问题?在产业化方面怎么走,我认为需要好好总结这样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现在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总结战略新兴产业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创新驱动型,换句话说,是技术的不成熟。刚才说是试错的过程,这很重要。第二,供给创造需求;第三,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需要产业组织形式创新。产业组织究竟是什么政策,现在有些部门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托既有企业发展,我认为这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思维。依托既有企业,战略新兴产业能否成为产业?我认为战略性和新兴产业是个交集。一方面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从产业的角度讲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二取决于新兴企业能否成长起来,不是既有企业;第三个特点,面临大量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如果分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没有一个产业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体制性障碍。比如三网融合的问题,新能源的接入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问题,生物医药的药评审批和医保目录的问题,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的空域管理问题等等,所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我们强调三个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三个创新一定要结合起来考虑,要有系统性的创新的思路才能使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沿用过去老一套办法,我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没有出路。包括科研体制,我们的科研、科技管理这样一些体制,基本上适应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现在来看,有些进展,但总体上还不行。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创新导向性的,也就是说要跳出原有的发展方式才行。我认为是这样一种思路,还不是说在原有基础上小打小闹。否则的话,在全球竞争当中,中国有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历史类似教训非常多,当年搞集成电路的时候时间也不晚,但最后落后了。

在发展当中,刚才有同志谈到面向个人的科研成果的收购,这个政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这是美国80年代的时候搞的政策,就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形成科技成果私有化,这是美国80年代当时叫“拜顿法案”,日本搞RTO,类似于美国80年代这样的做法。我认为这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个方面,战略买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垄断行业当中。那么,在竞争性行业当中怎样组织供给、把需求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现在需要考虑创新联盟的问题。创新联盟是全球最成功的,是美国在80年代搞的集成电路的创新联盟,夺回了霸主地位。创新联盟现在关注的是它的组织形式,美国80年代的创新联盟是以公司形式组成,解决的问题不是竞争性产品,是产业共性技术。当时要解决的就是集成电路的装备,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装备、技术的研发。所以,联盟就非常重要,强调开放。

翟立新: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最近社会上的讨论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几位谈得都非常好,很有启发。我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首先,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层面。刚才有专家谈的具体的创新主体或者事业单位,主要是微观层面的管理。这个层面也有不少问题,包括事业单位行政化的问题、科研经费自主权的问题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等等。在这个层面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按照科学规律、科研单位的特点来管理。

同类推荐
  •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等问题,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在讲述政德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德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路径,同时中运用古今案例和领导人的故事,极具哲思,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的实用精进指南。
  •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包含价值性要素即执政党确立的价值取向、目的性要素即执政党建立的目标体系、策略性要素即执政党选择的实施路径和主体性要素即执政党。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通过多个方面深入展开对执政党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研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逻辑与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周恩来精心组建、调整和管理新中国第一至五届中央政府的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重点研究从新中国创建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筹组、运转和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的风雨历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部深入研究了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行政方式、独特的行政风格,以及杰出的人才观和廉政建设思想。本书对我们全面了解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创与沿革,传承周恩来卓越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工作作风,对我们搞好今日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改革有深刻的启迪。
  • 比较行政学

    比较行政学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政治与行政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两股最大力量。尽管政府形象、角色、功能一直备受质疑,但勿庸置言,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制度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等方面仍然起着无可取代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如何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公共治理的一门科学。
  •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8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8

    本书以曾身在国民党中央军中,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回忆组成。中央军番号众多,装备较地方军优良,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本书仅以120余位老兵的亲身回忆,力图展现出中央军曾经历的无数残酷战斗的一角。本书涉及的重要战役主要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四次会战,等等。
  • 她是小星

    她是小星

    她十八岁,他近三十岁。她家徒四壁,他家财万贯。她160身高,他189身高。她相貌平平,他举世无双。她心里有很多人,他心里只有她一个。她的初吻给了别人,却唯独抗拒给他。她的初夜给了别人,却唯独反抗着他。她曾救过他一次,他救了她无数次。“你最好不要后悔,后悔没有说爱我,因为只要有你那么一丁点感觉,你将后悔什么都没有跟我说”“即使她已经不如从前那样活泼充满朝气,尽管她现在肮脏又糜烂,可只要看到她,哪怕一眼,万般温柔涌上心头,我深深知道这一点,而那,正是使我变得卑微的原因”“我对你一见钟情,你却浑然不知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 明世宗宝训

    明世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海无

    霸海无

    还记得小时候,每每仰望星空总是挡不住心中的好奇,被无垠星海吸引充满神秘的未知宇宙,总在那一刻牵动着所有思绪平凡的林正,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这颗星球,去向遥远的太空去体味那些叱咤宇宙的军旅人生但平凡的林正,注定一生都将老死在这颗偏僻落后的海蓝星如果平凡无奇的他都能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就算勤勤恳恳的劳作一生,他也赚不到一张星际旅行的昂贵船票一场不期而至的噩梦...让他知道林正到底何人惊醒时分他的一切,再不一样争霸宇宙,叱咤星海...然而林正,却绝非这个宇宙中的唯一本故事纯熟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品授权起点中文网独家首发,请支持正版侵权必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刻闲暇一壶清茶

    一刻闲暇一壶清茶

    无CP,无系统,无空间快穿文。不用替谁完成心愿,不用做什么任务,在复杂中寻找简单,在简单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刻闲暇。无论是做英雄,还是游侠,一切都是兴趣使然。
  • 沧海寄余生

    沧海寄余生

    听说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但只要心里有光,就不会害怕。而你,就是光。麦九新作,穿越山川与岁月的深情,从十几岁的守侯到余生共白首。
  • 聪明女人的情绪控制与心理调适

    聪明女人的情绪控制与心理调适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为了透析女人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而又最容易被女性忽视的负面情绪,以便让读者在生活中开始尝试积累积极情绪。本书分为十章,分别从了解情绪、有效控制情绪、克制愤怒、摒弃抱怨、化解悲伤,修炼平和淡定的情绪等方面分别讲述了情绪的控制术。内容涵盖了女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工作、家庭、与人交往等,每一个女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符合的经历。
  • 这么做,你就完了

    这么做,你就完了

    职场是个竞技场,群雄逐鹿、胜者为王,这里需要的不仅是个人实力的拼争,更是充满了心计的较量和博弈。因此要想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掌握一些人际方法与职场生存法则是非常必要的。本书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从职场女性易犯的49个错误入手,直观明了地阐述了在职场中的生存法则,也介绍了丰富实用的办公室生存技巧,从而帮助职业女性在职场中处处掌握主动权,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损失,为实现职业目标增添一臂之力!无涉及抄袭、侵权等问题。无敏感的政治或宗教等内容。
  • 魔帝的异能狂妃

    魔帝的异能狂妃

    穿成草包丑女,被渣男休弃?!不怕,她医术无双,疤痕一除,艳惊天下。渣男回头,一脚踹之。契神兽,炼丹药,坐拥万能神鼎,更有神秘空间法宝无数!皇孙贵族,世俗高手,谁来惹她,她杀他个片甲不留,抢得他一贫如洗。夺兵权,横扫五国,建立美男佣兵团,桃花开得停、不、下、来。她强势而来,却误惹妖孽腹黑的他,从此霸道纠缠,宠溺入骨。某女抱怨:“你掐断我的桃花,阻了我的路,该怎么赔偿?”某妖孽霸道将她拥入怀:“宠你,宠你,狠狠的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