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900000004

第4章 形象设计的形式因素(1)

§§§第一节丰富的色彩

色彩,就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早在1665年,牛顿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将太阳光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后,色彩的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可见光的秘密就解开了。色彩这种物理光学现象的存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色彩是形象设计最基本的形式因素。在设计中,合理选择色彩,以达到控制、调节和突出的作用,就必须对色彩的特征、排列规律、情感特征、社会观念以及组合手法进行研究。

一、色彩的基本特征

我们之所以能对丰富多彩的色彩清楚地加以辨别,是因为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色调、明度和纯度特征。色调表现色彩的种类,明度表现色彩的深浅,纯度表现色彩的鲜艳程度。

(一)色调

色调是色彩的主要特征,它虽然是表示色彩的种类,但指的不是一种色彩。同一色调的色彩是指色彩中组成彩色成分的三原色光组合比例相同的一系列色彩,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明度和纯度的不同,因此,色调相同的色彩在画面中组合时,给人一种和谐愉悦的感觉。

人眼能够分辨的色调,在光谱中大约有150余种,加上光谱中没有的红、紫之间的30余种品色,共180余种。因此,形象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余地非常大。

(二)明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仍有明暗、深浅之分,这种色彩本身的敏感程度即明度。在同一色调中,洁色的明度高,浊色的明度低,纯色的明度居中。可以看出,明度在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中有较强的独立性,纯度高的色彩明度不一定高。在色彩明度体现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在色彩混合过程中,白色加得越多则明度越高,黑色加得越多则明度越低。

受视觉生理特征的影响,人眼虽然不能准确判断某种色彩明度的大小,但对色彩明度的变化很敏感,并且能够比较精确地判断色彩明度的差别。因此在形象设计中选择色彩,必须考虑明度及其变化。

(三)纯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除了有明度上的差别外,还有纯净程度之分,即色彩的纯度。色彩纯度越高,给人的视觉印象越鲜艳。在所有颜色中,三原色的纯度最高,鲜艳程度也最高,间色次之。这种纯度的高低主要是因为色彩中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 (即黑色成分和白色成分)调和比例的变化:彩色成分愈多,色彩的纯度愈高,因此没有消色成分的三原色纯度最高;消色成分愈多,色彩的纯度愈低,因此没有彩色成分的黑色和白色的纯度最低。

色彩纯度的高低还与色彩的明度有密切的关系。当明度变化时,纯度也随着改变,明度增大或减小时纯度都降低,只有明度适中时,色彩的纯度最高。因此,形象设计中选择色彩,要把纯度与明度结合起来考虑。

二、色彩的排列规律

作为一个典型的色彩标志系统,在色彩的排列上,无论是色彩类别、色彩特征,还是两者之间,都应建立密切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规律。

这种规律既能从色彩的组成及特征的相同因素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色彩的某种差别中自然形成。从消色系列的色彩来看,不含彩色成分的共性使它们归属同类色彩,而明度上的差别又形成了依次变化的规律。彩色系列色彩的特点是含有彩色成分,并且在是否含有黑色成分和白色成分上分成了纯色、洁色、浊色和彩灰色。在这些色彩中,纯色之间的差别是通过色调的不同表现出来,并且由于色彩中三原色光比例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结构严密的色调环。同一色调的洁色和浊色由于所含白色成分和黑色成分的截然不同,被纯色分成两个部分,而每个部分的色彩又因为明度和纯度的差别表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彩灰色与洁色的联系是因为它含有白色成分,同洁色的差别在于含有黑色成分;同时含有的这两种成分,也使它同浊色形成了既有相近之点,又有不同之处的关系。类属彩灰色的各个色彩之间,也是由于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表现了相互之间的差别、联系及有规律的变化。消色和彩色这两大系列的色彩,是彩色成分使它们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界限,而消色成分又使它们有了可以沟通的因素。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就是这样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地形成了一个可以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整体,为形象设计中色彩的选择、组合提供了依据。

三、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

我们一般把波长为400~500毫微米的可见光定为蓝光范围,把波长为500~600毫微米的可见光定为绿光范围,把波长600~700毫微米的可见光定为红光范围。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把水银光谱中波长分别为435.8毫微米、546.1毫微米和700毫微米的蓝、绿、红光称为三原色光。

实践证明,通过蓝、绿、红三原色光的定比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提倡用三原色来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不提倡直接使用颜料厂家调制好的各种颜色的颜料,因为三原色能调制出比厂家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形象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同样可以借鉴绘画艺术的做法。

为了表现色彩的类别、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实用中的色彩控制和调节,就必须研究组成色彩的蓝、绿、红三原色光的比例,并使这种比例与色彩名称相对应,这也是能否自如地运用色彩的关键。由于自然界中的色彩是不计其数的,加之人的视觉分辨能力的限制,对所有色彩的三原色光组合比例都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选择一些典型的组合比例进行研究,即可明了三原色光的混合规律及其对色彩特征的影响。

(一)三原色光的等量混合

蓝、绿、红三原色光的等量混合是色光混合的最基本的规律。如果用字母B、G、R、Y、M、C、W分别代表蓝光、绿光、红光、黄光、品光、青光和白光,可用下式表示三原色光等量混合的规律(字母前的系数表示光量,2为最大的光量):

绿光(2G)+红光(2R)=黄光(Y)

蓝光(2B)+红光(2R)=品光(M)

蓝光(2B)+绿光(2C)=青光(C)

蓝光(2B)+绿光(2G)+红光(2R)=白光(W)

三原色光等量混合的规律还体现在光谱色的排列上,即红、绿之间为黄;蓝、绿之间为青;若使光谱彩带首尾相接,又可推测在蓝、红之间有不在光谱上的品色。从色相上也可以断定黄光、品光和青光是由三原色光中哪两种原色光混合形成的。比如:黄光中丝毫不见蓝光的迹象,却有红光和绿光的影子;品光中看不出绿光成分,而闪现蓝光和红光;青光中具有蓝、绿两色的因素,但与红光无关。通过与光谱、色相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色光混合的印象,还有助于认识色彩之间的关系。

(二)三原色光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

当蓝光与绿光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时,蓝多绿少为天蓝 (2B+G),蓝少绿多为翠绿(2G+B);当绿光与红光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时,绿多红少为草绿(2C+R),绿少红多为橙色(2R+G);当红光与蓝光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时,红多蓝少为粉色(2R+B),红少蓝多为紫色(2B+R)。

掌握了色光混合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分析、判断成分比较复杂的色光是由哪些原色光以何种比例混合形成的及一定比例的三原色光混合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色光。比如,分析浅青色光的成分时,可以从浅淡色彩中含有白色成分确定是由蓝、绿、红三种原色光组成的;而青色的显现又表明除了由一定数量的三原色光组成白色成分(B+G+R)外,剩下的是蓝光和绿光等量混合的青色成分(B+G),即:

(B+G+R)+(B+C)=2B+2G+R(浅青)

判断比例为(2B+G+1.5R)的三原色光组合形成的色彩时,先把其中的白色成分(B+G+R)分出,剩下的是蓝光和红光以2:1的比例混合的紫色成分(B十0.5R)。由此确认,蓝、绿、红三原色光2:1:1.5的比例混合时,形成浅紫色光。

(三)色光的互补关系

若两种色光等量混合时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之间的关系为互补色光。因为白光是通过这两种色光互相补充形成的,即补成了白光,所以,称为互补关系。

四、色彩的情感特征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往往将色彩与一定的事物相联系,产生联想,激起情绪,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赋予了色彩一些相关的情感特征。如与太阳、火等事物相联系,感觉色彩有冷暖感,就将偏于红色的称作暖色,偏于蓝色的称作冷龟;与棉花、白云以及生铁等物质相联系,感觉色彩有轻重感,即暗色总是感觉重、亮色感觉轻。这种人为赋予色彩的情感特征,虽然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反映,但长期的社会实践已使多数人对某种色彩形成了共同的视觉心理定势。通常人们感到色彩的情感特征有:

(一)热情温暖的红色

红色是人类最早关注的色彩,这是与人类学会使用火紧密相联的。红色的火焰使人兴奋,它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烧热的食物,鲜红的血液使人惊心动魄,象征着猎取的猎物、新生命的降临、人的死亡等等。于是人们对红色怀有了崇拜而又惧怕的复杂情感体验,这种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日积月累,代代相传,逐渐在人类的意识中固定下来,形成了热烈兴奋的暖色情调。欧洲中世纪的武士候选人身披红袍,表示做好了流血的准备;少先队员的红领巾,象征着烈士的鲜血染成;女子用口红来突出鲜红的血色,以引起异性注目。

总之,红色具有热情、温暖、光明、活泼的情感特征。

(二)壮丽明快的黄色

黄色,与金黄色的太阳、金黄色的田野和果实、黄皮肤、金灿灿的黄金联系在一起,令人兴高采烈,使人感到明朗,叫人着迷。

我们在故宫中可以看到,从屋上的瓦到椅上的垫,一切都是黄色的。黄色被作为一种权力、地位、尊贵的象征,被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代皇帝所偏爱。在清朝作为一种尊重程度的区分,明黄色只能皇帝本人享用。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在他幼时,一次他的弟弟溥杰在宫中与他伴读时,被他发现了从袖口处露出的明黄色内衣,于是“龙颜”大怒,高声质问溥杰如何敢穿这种颜色,吓得溥杰垂手侧立,一言不敢发。可见,黄色包含着尊重这一情感体验,在一个孩子的意识中多么的根深蒂固。由于黄金是金灿灿的黄色,故黄色又被人广泛地用于装饰。如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等等。甚至古代妇女用金币来摩擦皮肤,试图让皮肤发出金灿灿的光彩,歌德认为,黄色可以象征尊贵,在传统上又表现为羞耻和厄辱,意味着卑鄙。

国外有学者从统计分析中发现,种族和个人愈进化,人们对色彩的喜爱中黄色的地位愈低。

总之,黄色具有壮丽、辉煌、明快的情感特征。

(三)和平宁静的绿色

绿色,大自然中处处可见。墨绿色的丛林,碧色的流水,嫩绿的小草……绿色由于和生长的植物相联系着,就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冷静、稳定的情调。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因为绿色在大自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原始部族和农村居民对绿色熟视无睹,并不注重。

我国古时以绿为杂色,一般只用其做衣里和裤子。《诗经》用“绿衣黄里”、“绿衣黄裳”,比喻妾贵妻贱、尊卑颠倒。唐朝有娼妓家属头上须裹绿巾的条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将与别人私通的女子的丈夫称为戴绿帽子,可见绿色在特定情境中又是一种羞辱色。

总之,绿色具有和平、宁静、希望、生命力的情感特征。

(四)理智深沉的蓝色

蓝色,与晴朗的天空和浩瀚深沉的大海相联系,因此它给人以一种深沉、浩渺的感觉,具有一种高、阔、深、远、空旷、渺茫的视觉心理效应。

因此,蓝色有着理智、平静、深沉的情感特征。

(五)纯洁明亮的白色

白色,给人以明亮、轻盈、纯洁的感受。它与茫茫雪野、白云相联系,它给人以一种空灵的神韵,呈现着飘飞流动之美,常常使人产生洁白无瑕和纯真的感觉,同时又是肃穆、朴素、空虚和苍白无力的象征。

西方国家结婚有穿白色礼服和披白色婚纱的习俗,以表示爱情的洁白无瑕和纯真。而我国的丧服则是白色的,披麻戴孝均用白色以示肃穆和虚无幻灭。

因此,白色有明亮、坦率、纯洁、爽朗的情感特征。

(六)深沉凝重的黑色

黑色是深沉的、凝重的。黑与黑夜相联系而派生出严肃、恐怖、烦闷的情感效应。著名色彩学家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是绝对的虚无,具有无希望、无未来,而永远沉默的内在音调。”

黑色又给人一种坚硬与充实之感。西方人的丧服是黑色的,以表达一种深沉、肃穆的哀伤之情。伦敦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经常有人到黑色的“布莱克弗赖尔”桥上自杀,后来将桥身的颜色改为天蓝色,自杀者大为减少,最后漆为红色,在那儿自杀者就绝迹了。这就是色彩给人的心理与精神的影响作用。

因此,黑色有阴暗、忧郁、恐怖、庄重的情感特征。

色彩的情感特征,一般而言都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迁。例如,红色在原始社会中曾占据着统治地位,夏朝尊崇黑色,殷代独树白色,而周王朝流行红色。封建帝王还将青、赤、白、黑、黄视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色代表,从而形成了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央黄所谓色彩象征方位说,而且视黄色为中央方位之色,赋予它神圣、权威、庄严的含义,成为皇族专用色彩。

显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直接左右着色彩情感特征的变迁。当政治保守、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困时,色彩趋于单调,反之就丰富多彩。“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盛行穿草绿色军服,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深蓝、灰成了主导色。80年代以来,政治民主,经济繁荣,人民生活中的色彩越来越丰富,色调也日益明快,其情感特征得到最大化的张扬。

同类推荐
  • 网言网语Ⅳ

    网言网语Ⅳ

    网言网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其影响的广度而言,它已经覆盖了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每一个社会角落。现在网言网语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言网语进行交流。《网言网语Ⅳ》收录了2012年出现的网络新词和热词,选取那些既通俗易懂而又不低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网言网语,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网言网语。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的男友是腹黑龙

    我的男友是腹黑龙

    平凡上班族女青年,心地善良,养了一条幼龙,原本指望它能替自己养老,不料呆萌龙迅速成长变成一条腹黑龙,引导女主在人间修行,最终获得爱情,大隐隐于市,修成大道。
  • 别太幼稚也别太精明

    别太幼稚也别太精明

    这本书只是要告诉年轻人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待人处世时别太天真幼稚也别太精明。它不是教你诈,不是让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去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你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潜规则所伤”!如果我们能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那么我们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少受一些伤害,更早一点成熟起来。
  • 我是真的剑神

    我是真的剑神

    (本书现实都市情节较少,以网游为主)江湖纷乱复杂,群雄割据,一代剑神温如言横空出世,神威赫赫,一统全区。可是,剑神忽然不知所踪,帮派为外人夺取,剑神二字沦为禁语。两年后,慕言为了一场绝对不能输的赌约,用剑神的账号,踏入这个游戏。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代练时——“如果我告诉你们,我就是真的剑神呢?”(虽然本书以天龙八部为背景,但是加入了很多元素,没玩过天龙的同学也不影响阅读,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武侠游戏小说)
  • 大宋运粮官

    大宋运粮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陆胜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南宋,而且成了一名运粮官,后勤兵种大多是老弱病残,几个青壮年也是贪生怕死之辈。大厦将倾,安能苟全?乱世之中,他却将贪生怕死的老弱残兵训练成了一只虎狼之师。“运粮兵?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给本将速速剿灭!”“我的娘哎,这是运粮兵还是抢粮兵啊,莫不是遇到土匪了吧!”
  • 污点

    污点

    《污点》是第四届“光年奖”一等奖获得者游者的代表作。自C世界创世以来,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纯粹的数字世界已经陆陆续续接纳了所有人类的意识。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奋斗和改良,C世界的运行环境已经日臻完美,在一遍又一遍的矫正、修改、删除中,违法和犯罪行为也已经被彻底消灭。然而现在,人们却不得不重新建造这样一座原本只存在于历史典籍和遥远印象中的传说建筑——C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座监狱。这座监狱只为一个人而建造。这个老人在众人满怀期待虚拟乐园落成时偏要炸毁它,并以查出泄露炸毁计划的人作为交换条件,才能告诉警方自己炸毁虚拟乐园的原因;在完美的C世界,“人类”已经进化成了完全电子化的数字生命,人们安居乐业,日子井井有条,这个老人竟然说自己是不完美的,并以此为荣。警方只得寻找泄露计划的人以抹除这个老人给C世界制造的污点。但当虚拟乐园落成后却再次遭到了炸毁,但此刻警方却承认了这老人的说法,这个完美的C世界需要更多的监狱。
  •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下)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下)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结合历史文献,对历史上活跃于我国各地区的各个民族的产生、发展、融合的过程,作了科学、翔实的考证和研究,在具体民族历史的场面上呈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也为我们透露了民族史研究中的大量的新鲜资料。
  • 神医追妻路漫漫

    神医追妻路漫漫

    什么?府中老幺被人拐卖到青楼去了?林涵初来乍到就赶鸭子上架了?想要林涵服侍的还是个得罪不起的神医?林大名将怒火冲天带着一帮小子们算账去。“你是神医又如何,欺负老子的宝贝,老子打不死你!”奈何神医是块木头,林涵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他了,可是木头心里有人了……神医追妻,不简单啊。
  • 桃子误我

    桃子误我

    前世被二房庶女陷害,顾家亡了,自己也一夕入狱,助太子上位后不仅被休,还落了个秋后问斩的下场。重活一世,世人皆说顾将军嫡女玩物丧志,不配与太子结为秦晋之好,某女咬着桃子盯着隔壁邻居家的桃园,笑道:“确实不配,他家没桃子吃。”某日顾大小姐再次翻过墙摘桃子,开溜时被一人拦住,那人道:“本王家的桃子这样可口?”某女干笑道:“尚可尚可。”前世眼瞎所嫁并非良人,这一世决定不跟任何男人扯上关系,谁知因为一颗桃子便将自己赔给了那个腹黑小气的男人
  • 审判

    审判

    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莫名其妙的被捕,他虽然自知无罪,但是仍然摆脱不了被捕的下场。奇怪的是,被捕以后,他可以自由地工作,生活。但是,他需要定期接受审判。他通过多方途径证明自己的无罪,找律师、法官、所谓的证人,然而最终一切都是徒劳的,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他始终摆脱不了自己有罪的指控。最后他被杀死在采石场,莫名的匆匆的结束了他这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