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00000034

第34章 四面楚歌自刎乌江(2)

并且我还听到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以勇猛和才能让他的君主都感觉到他的力量的人是危险的;功劳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得到相应的赏赐。请让我来罗列一下您为汉王所立下的功劳吧!您曾经俘虏了魏王,夏说,取得过井陉关战役的大捷,杀了成安君陈余,安定赵地、燕地、齐地,向南进攻打败楚国的20万人马组成的部队,杀了楚将龙且。您的功劳当世无双,您的才能也使刘邦感到不放心。处于目前的这种地步,依您的身份地位与才能功劳,您就是投降楚军的项羽,项羽也不会相信您,您帮助刘邦,刘邦也得始终对您存在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如此说来,您最后到底是想为自己找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蒯勇的分析是十分透彻的,但是在战争中果敢的韩信。在需要他做出重大的历史性决定的时候,却显得是那样的优柔寡断。对军事问题透视入微的他,却对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道理也看不清楚。他对翻通说:“您先不必说了,让我考虑一下。”

也许是历史在愚弄人。

几天以后,蒯通见韩信没有任何动静,就再一次劝说他:“不论是什么事情,都是想成功十分困难,但是失败却是十分容易的。时机是难以得到的,而且还极易于失去,时机一旦失去,可是再也不会出现的。希望您能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韩信对蒯通说的话也并不是没有进行思考,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为刘邦立下的功劳不少,在他打天下时为他出了不少的力,刘邦一定不会对不起自己。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天下,也会把齐地封给他,因为他现在就是刘邦所封的齐王嘛!韩信对天下并不是热心追求的,只要是作一个齐王,他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最终,韩信到底是死在刘邦的手上。他临死前才悟出一个道理:他与项王一样,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没有把握住历史赐给他的机会。所以他才无限心酸地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

2项羽的致命错误

当刘邦与项羽苦苦相持的时候,韩信虽然没有背叛刘邦,但是他的人马也迟迟没有出动。他对刘邦作出的解释是,齐地刚被他攻下不久,人心还不大安定,必须是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在那里再驻扎一个时期才可以安定下来。

如果他现在就从齐地出兵,他担心齐地有可能闹出什么乱子来。韩信对战争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彭越,他也以梁地刚刚被他征服,人心并不稳定,他需要在那里镇守一个时期为借口,告诉刘邦他暂时不能出兵。

韩信与彭越都不出兵,刘邦也只能是随他们去,因为刘邦对韩信与彭越已经是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项羽已经把他打得没有办其他任何事情的力量了。

没有韩信的部队参战,刘邦与项羽的相持就始终处于下风。虽然项羽与他的八干子弟兵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仍旧是汉军所无法相比的。刘邦的部队在项羽本人率部去与彭越作战的时候,取得了一次不小的胜利,就是打败了荥阳的守将曹咎,重新从楚军手中夺回了荥阳城。可是项羽得知荥阳失守,曹咎战死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他的子弟兵赶回到西线战场。刘邦一下子就再次陷入困境,他刚刚取得的军事优势一下子就变为了劣势。在几年的战争中,总是楚军战胜,汉军战败,甚至是在汉军的士兵的心目中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楚军的惧怕心理。当他们得知项羽与他的子弟兵又回到西线战场的时候,汉军对付曹咎时的那种勇气就再也看不到了,各部队纷纷退守到坚固的城池中,没有一个将军敢于迎战项王。

刘邦感到战局的难以支持时,就派出陆贾为使者与项羽讲和。请求放回他的父亲。

刘邦的想法也许是这样:仅仅是靠他个人的部队与项羽作战,他是不可能获胜的。可是如果再加上韩信与彭越的部队,他就有把握获胜。现在,韩信与彭越不肯派兵参战,所以刘邦希望可以用和谈的方式拖延一下时间,等到他想办法把韩信与彭越的部队都调动起来,再与项羽进行决战。

项羽拒绝了。

项羽的内心中,还是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他不想与刘邦谈判,因为他认为刘邦是一个不值得他去与之谈判的人,而只是一个他必须去消灭的人。对战局的变化项羽始终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战场上他的主力部队对汉兵的威慑作用也对项羽起到了迷惑他的判断力的作用。项羽相信,他虽然在与刘邦的战争中打得并不顺手,但是他还是最终可以消灭刘邦的。

项羽希望战胜刘邦,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呼唤着和平——项羽自己也厌烦了连年不断的战争。

刘邦在陆贾的回复中已经看透了项羽的厌战心理,于是他又派出了一位姓侯的说客,去劝说项羽与他和解,两方重新分定疆界,共霸天下,和平共处。

项羽最终经不住和平的诱惑,同意了。

这个时候,汉军虽然在战场上处于劣势。但实际上它也有着楚军无法相比的长处。第一,汉军没有两线作战的威胁,士兵们一直是在荥阳一线作战,因此精力比较充沛;而楚军则长期奔波于东西两线之间,相比之下较为疲劳。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兵是以逸待劳。第二,汉军占据了敖仓,这使他们在军粮问题上不致于发生困难,即使他们坚守不出,与楚军相持个一年半载,也绝不必担心军粮会供应不上。可是楚军现在军中已经面临绝粮的危险。一是由于彭越总是在楚军的运输线上捣乱,楚军从来就没有粮食充足过,二是由于楚军总是处于长途奔袭中,军中粮食多的话也没有办法携带,三是楚军没有一个像萧何一样的人物为他们管理后方,粮食来源也成问题。

第三,汉军在项羽率部出击彭越的时候,再一次占据了荥阳及其周围的有利地形,他们坚守不战的话,楚军对他们发动强攻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也不得不接受刘邦的和平建议。也许休战对于他的重新崛起会有好处的。

可是事实证明,这是项羽有生以来所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

他的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把他的对手放在与他对等的地位上了。如果他不接受谈判,他始终在名义上还是义帝之后的诸侯之长,刘邦在指责他杀害义帝的同时,他也可以像武涉所说的一样,指责刘邦野心太大,挑起战争。可以把战争的一切灾难推向刘邦身上。而一旦承认了刘邦可以与他谈判,也就是承认了刘邦与他有相同的地位,他所拥有的权力,刘邦也一样可以行使。

这样,他就没有机会指责刘邦,而只能是听任刘邦指责了。

谈判本身也是一种进攻的手段。

依当时的形势而言,刘邦与项羽两分天下的局势已经形成。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向精明的刘邦却出现了一个失误:他对手下的几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们没有及时地加封。如果项羽可以借此机会,对韩信与彭越二人多做一些工作,加封他们为诸侯王,他们一定会叛汉自立,或者是坐观成败。只要韩信与彭越二人对刘邦与项羽的战争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刘邦的部队就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虽然项羽不可能因此而消灭刘邦,但是至少他可以因此而保住他自己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尽管项羽没有去做韩信与彭越的工作,这两位将军还是不约而同地收住了他们进攻的脚步,坐在自己的地盘中,隔岸观火,不肯发兵帮助刘邦。一直到刘邦在与项羽的决战中再一次失败,才在张良的提醒下,封韩信为齐王,封彭越为梁王,这两位将军才引兵出战,最后在垓下击败了项羽。

遣憾的是,项羽并没有能够抓住这一次机会,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也是历史赐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项羽本人在对待有功的部下的封赏问题上,一直就比刘邦的作法苛刻得多,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发现刘邦的决策中出现这样的失误。

分立天下的格局曾经在这个时期中有成功的可能,由于项羽与韩信这两个著名的军事家在政治上的不敏感,时机转瞬而去。项羽不得不与刘邦作劣势下的最后决战,韩信也不可能永远不出兵帮助刘邦。

当历史命令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都拒绝了选择,于是历史使他们别无;先择。

也许是在项羽的心目中,从他分封天下18诸侯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把天下看成是他自己的天下,对于再分出一块去给其他人,他不能不感到心痛。

而刘邦呢?虽然他一开始还存在着在关中称王的幻想,把这一部分土地看成是他自己的,所以对这一地区的人民也是特别的宽厚,可是自鸿门宴以后,他就完全地失去了天下。对于他来说,除了汉中那么一个小小的僻远地区是他的领地以外,其他地区都是别人的,而与他刘邦没有什么关系。加封有功的部下,只不过是在拿他人的东西送人情,没有什么心痛不心痛的。

不同的心理感受使刘邦与项羽表现出不同的用人原则。显然在这个问题上,项羽的用人原则是不可取的。

当项羽心理上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以后,这种超人之上的感情就成为他的一种束缚,成为导致他失败的因素之一。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的特征不可能不影响他。

3鸿沟为界,项羽放心地回了江东

公元203年底,刘邦与项羽讲和,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属于楚,由项羽领导;鸿沟以西归汉,由刘邦领导。项羽送还了彭城战役中俘虏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

得到双方谈判成功的消息时,楚军与汉军的士兵们都欢呼着万岁。他们也许是战争的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所做出的一切拼杀都是出于不得已,他们早就厌弃了一切,只是他们没有办法使自己停下来。

历史终于听到了人民的呼唤!历史终于响应了人民的呼唤!但是历史所做的这一切,却是以牺牲项羽为前提的。

当刘邦与项羽中分天下的格局刚刚出现时,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一直试着在做他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消灭刘邦。在当时项羽的力量明显地高于刘邦的情况下,他没有利用这一点与刘邦达成一项有利于自己的和约,以期在以后的发展中再一次战胜刘邦。项羽是把他超过刘邦的军事实力用于了无成效的两线作战与长途奔袭上,当楚军的军事力量下降,汉军的军事实力增强,楚军已经难以抵挡汉军的时候,项羽才不得不与刘邦订立下这么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和约。

是历史自己制订出相应的格局,限制着在历史中奋斗的人们。先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格局并能自觉地遵从它的人是成功者,漠视历史发展格局的人注定要失败。

项羽对历史太漠视了,他所注意的事情似乎只是他自己。

刘邦却早就意识到历史的发展,他一方面以萧何守关中,建立牢固的根据地,一方面以韩信为大将,出征燕、赵、齐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刘邦早就为与项羽的长期相持作好了一切准备。刘邦早就意识到双方的相持期一定会到来,他也为在相持中达到最后消灭项羽的目的做好了一切准备。

刘邦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地与项羽提出和谈,因为他相信,一旦和谈承认了双方现在平分天下的事实,他有把握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使自己的实力绝对超过项羽。

平分天下,这早就是双方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只是刘邦是自动地向这条路上走去,而项羽却是不得不走。

由于项羽一直顽同地否认天下已经形成他与刘邦对立的新格局,所以他在和谈中吃亏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历史希望出现一个时期的分立,但是项羽却不给刘邦与他分立的机会,他渴望着统一。于是历史就赏给了项羽他所追求的统一,但却是属于刘邦的统一,而不是项羽的。

从表面上看,以鸿沟为界,楚国的疆域还是要大于汉国的,——虽然双方在名义上是约定中分天下,但是有三点细节必须注意到:第一,在鸿沟以东,至少还有两股名义上属于刘邦的势力——韩信、彭越。对于他们目前占领的土地究竟怎么处置,和约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只是涉及到西线战场上疆界的分定,但是并不包括东线战场在内。如果和平以后两方不可以再发动战争的话,很明显,韩信与彭越的部队不会在条约上没有明文规定的前提下主动撤出的。那么,实际上,刘邦所分得的地盘要大于项羽所分得的地盘。

第二,刘邦所占据的地盘主要是关中地区,在秦国的多年经营下,这里一直就是中国的经济重心。而项羽的主要根据地是在江东,在当时的中国,那里属于不太发达的地区。中国南部地区发展超过中国北方是南北朝以后的事情。汉代及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都是在北方。

第三,鸿沟的位置决定了这种疆域格局是有利于刘邦的。鸿沟是在荥阳城东的20里处的一条人工运河。以此为界,也就是说军事要地荥阳是在刘邦的手中。这也是一种承认军事占领现状的分界方法。可是刘邦留下了荥阳及其以西的险要地带,就使他处于进易于攻、退易于守的位置。而处于荥阳东方的项羽则正好相反。

在和谈中项羽是处于主动的一方。两次三番地派人来请求谈判的并不是项羽,而是刘邦,但是条约却是对项羽不利的。

历史总是在嘲弄人。

历史总是在嘲弄不尊重它的人。

几年前,也是在荥阳城下,也是刘邦在战争中处于下风,也是刘邦主动地派人请求讲和,讲和的条件也是平分天下,但是项羽拒绝了。因为当时范增还在项羽的身边,这位精明的老人对事情的本质有着清楚的认识,他劝项羽不可同意这样一个条件与刘邦和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才派陈平去行反间计,使项羽逼走了范增。如今,历史把原来的和平条件毫无更改地放在项羽的面前,项羽竟然同意了。

同类推荐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大匠之门:齐白石回忆录

    大匠之门:齐白石回忆录

    20世纪的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而备受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共同推崇的大画家,只有齐白石一人。齐白石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异数,从没有一位画家如同他这般,能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他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齐白石回忆录》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任正非传

    任正非传

    任正非,一个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企业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最终披荆斩棘,登上了个人意志和时代的巅峰。他早年投身军营,却未上前线杀敌,做的是基建工程兵;改革开放后,军队改制,他转业于国企,却给所在企业造成巨额亏损,最终被除名。时年43岁的他,失业、离婚、负债200万元,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带着仅有的2万余元钱,在破旧的仓库里成立了华为。然而30年后,当人们提起华为时,它已经是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年营业额逾8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
热门推荐
  • 炼天记

    炼天记

    炼天炼地炼自身,念生念死念永恒!吾心不亡,则吾不忘!吾欲使这天地从吾之念,顺吾之心!否之,从此无天少地!
  • 修魔之圣天魔帝

    修魔之圣天魔帝

    加了一个魔修群,又不小心吞了一个快要成为魔祖的魔尊,从此走上逆天之路,各种装逼。。。
  • 欢乐怡夏

    欢乐怡夏

    这是关于一介快毕业的高三学生的爱情故事。
  • 来自快穿的自己

    来自快穿的自己

    新文《大佬快穿以后》已肥,可宰!无CP!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沃里克郡旋涡之谜

    沃里克郡旋涡之谜

    据报道:沃里克郡利明顿发生一起离奇的,无法解释的事件。星期三上午,两个银行职员走访詹姆士?菲利莫尔,地点是塔维斯街13A号。他们简短会谈后,决定去银行做进一步财务交易。菲利莫尔出门后,望望天空,他决定进屋带把伞,他走进自己的房子,顺手带拢大门,没有上锁。两个银行职员就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等他,突然他们听到菲利莫尔在屋里大声叫喊:“救命呀!不要——”,接着就没有了声响。
  • 马氏天行传

    马氏天行传

    马壮,尘无影。世长,消逝。像前世的回忆。从来不敢去相信,修炼会让你开心。但这却是我本意,也许就是那天意。江湖高手来切磋一下,千山万水我走走跨跨。面基相见你不回我话,万马千军我一人招下。何必针锋相对,你看这魂环大又圆。相聚就是面瘫脸,你看这魂骨长又宽。一本壮世看流泪,从来不相信毋鬼。有时生活特别累,别订阅太多别流泪。这壮者已扑,千万别虚荣心作祟。乐天难签,这小说也挺贵。马行依旧,不想再切你续续费。壮世且歌,看完我更新再洗洗睡。
  • 厄梦之源

    厄梦之源

    一场人生一场梦,梦既已开始,那便笑对人生!《厄梦之源》希望能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证魔道

    证魔道

    这是一个热血的舞台,这是一个强者的角逐。尤天本就嚣张,敌人却更加猖狂。噬魂殿既然骑到小天头上,那就毁灭吧。嗜血宗也欺负上门,忍了。咱打不过人家。不过,嗜血宗这三个字,我记住了。待得强势崛起……
  • 玄太太不准跑了

    玄太太不准跑了

    某女瘪嘴的看着眼前帅到爆的男人:“大叔,搭顺风车的我也给你一百块了。现在,咱们俩清了!”某男嘴角抽筋,冷眸慑人。神马?!桃花劫?惹不起我躲得起,某女逃之夭夭。五年后,一模一样的俩恶魔男娃。某男娃纯黑幽眸睥睨冷邃,某男娃幽蓝眸子邪恶轻挑,齐齐道:“该会会爹地了!”某女扯着某男衣角,眼皮直翻嘴角抽搐:“你有两儿子,是我生的。”某男嘴角邪魅笑意:“一个傻瓜,一个笨蛋,天生一对!”
  •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