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00000033

第33章 四面楚歌自刎乌江(1)

时间在战争中过得飞快,甚至忙于战斗的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它的流逝。

几年的战争,结果是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刘邦。

项羽认识到了这一点,刘邦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他人也都渐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刘邦在努力加强自己的优势,项羽在努力争取拉回已离他远去的优势,而其他人则在为新的形势而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期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拥有一个好的位置。

混乱在渐渐消除。

新秩序在一点点地产生。

项羽的悲剧也在一幕幕地推向高潮!

1遗憾的是韩信也不是政治家

项羽所希望出现的天下由诸侯分管,而他管理诸侯的格局并没有出现,事实上,项羽为了他的这一个统治天下的格局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已经成为泡影。从理论上讲,中国出现过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那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的制度,也是现实中统治中国的方式。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文化背景到家庭制度,都有一批与之相配合的制度或者是习俗。可是历史发展到西汉初年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再想建立分封制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何况,项羽在建立分封的时候,他自己又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失误。

事实证明,项羽的思维落后于他所处的时代了。

几年的争战,新的格局已经形成,那就是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集团平分天下。这一点是项羽所不愿意出现的,但同时却是他没有办法避免的了。项羽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如何才能与刘邦共分天下的事情,他未必不会与刘邦达成一项协议,就如同中国后来出现的南北朝的格局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东西王朝的对立。但是项羽却始终也不承认他消灭不了刘邦的力量,也许是他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去做着他力所不及的事情——消灭刘邦。

一次又一次地与刘邦的部队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一次又一次地从西线奔到东线,似救火一样地消灭威胁着自己后方的势力,一次又一次地打败刘邦的部队,但是刘邦的部队却一次又一次地以死灰复燃之势重新与他的部队在战场上交锋,这一切都没有使项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他已经不可能消灭刘邦了。

当项羽最后发现了这一事实,或者说是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太晚了。他的力量都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怠尽。不单是他以前对刘邦的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他在军事上已经从优势转化到了劣势。

项羽的部队实力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不到他们要倒下去的时候。都使人难以发现,他们实际上已经支持不下去了。就在项羽的部队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他们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依旧是强大的,但是在项羽的部队中开始流行一种新的情绪,那就是厌战。

英雄也有厌战的时候,项羽虽然是英雄,但是他现在就厌倦了战争。

项羽的子弟兵,也许是几年来第一次战斗力如此的使项羽不满意。项羽没有认识到一点,刘邦的部下多数是山东人,刘邦带着他们从关中冲出来,他们都是想着打回老家去,所以他们能屡败屡战,不散不乱,与楚军长期、顽强地战斗着。而项羽的部下多数是江东人,与刘邦的部队作战,对于他们来说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越是长期的战争,越是使他们感到厌烦。心理基础的不同,当然导致士气的不同。

当楚汉间的争夺战进行到第4年的时候。项羽的势力开始难以支持了。

两线作战使项羽的部队疲于奔命。魏、赵、燕、齐各地又都被韩信收复,彭越依旧在项羽的后方捣乱,刘邦与项羽的主力始终是沿荥阳、成皋一线相持。对于刘邦来说,战事一直是有进展的,因为他在不断地消灭项羽所封的诸侯王,并从他们那里获取到土地与人民,使自已的势力不断地得到加强。可是战事对于项羽来说却一直就没有任何进展。除了疲劳以外,他与他的部队什么也没有获得。

项羽的势力偏安于江东,而刘邦却占据了北中国与关中。当历史在中国进入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都是在中国的北方,南移是在500多年以后才开始的。这也就意味着,刘邦占据的地区,与项羽所占据的地区相比,各方面都处于相对的领先地位。当战争长期地在双方间持续下去的时候,刘邦所占据的地区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就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些地区能够以他们的人口优势,农业优势、技术优势支持战争,而项羽的统治区却做不到这一点。在战争中,战士的勇猛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战争也是经济的较量。项羽的部队明显地比刘邦的部队勇猛善战,可是项羽在经济基础上却明显地比不上刘邦。何况他还是在两线作战的状态中。

从表面上看,项羽的主力完全是在刘邦与他部将韩信的两支大军夹击之下,还有一个彭越继续在后方与项羽捣乱。楚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实际上呢?

实际上,如果项羽能够认清形势,使用一定的手段,韩信的一支部队是不会认真参加战斗的。也许这是项羽的最后一次机会:想办法利用野心家。

当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就再没有其他人有这个野心了吗?

不!始终有野心家。

最开始是魏王豹,在项羽所派说客的鼓动下,他背叛刘邦,提出与项羽联合,实际上,他也并不是真心地想从刘邦的部下转而成为项羽的部下,他是想与刘、项三分天下。但是他的实力太差了,甚至经不起韩信的一轮猛攻。

而后还有一个九江王英布,项羽命令他出兵的时候,他称病不出,作了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打算,后来在刘邦派出的说客的鼓动下,他背叛了项羽,要与刘、项三分天下,但是他也没有能独立下去,被项羽手下的名将龙且打垮了。

刘邦与项羽的阵营中都出过想借机自立,三分天下的人物,这也不足为奇了。他们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野心不合时宜,而是他们不具备实现他们野心的实力。

谁有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实力?

韩信!

韩信的才干可以与刘邦与项羽抗衡,他的用兵才能甚至是在刘邦与项羽之上。他所控制的地盘也可以与刘邦、项羽相抗衡,连有魏、赵、燕、齐。

他的军事力量也足可以与刘邦与项羽的人马相抗衡,是刘邦部下最精锐的部队,还打败了项羽手下的第二名将龙且。

如果存刘邦与项羽相持时期韩信宣布独立的话,刘、项双方都不能把韩信的势力怎么样,而且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他们都必须与韩信保持友好的关系,以免他帮助自己的对手打败自己。可以说,韩信的势力处于一种左右逢源的境界。一切都只在韩信的一念之间!也许可以说,就是韩信的个人意向,决定着是不是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早400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中国第一次的三国分立格局。

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曾对当时的形势做过如下的分析:“楚军起兵于彭城,转战南北,最后来到了荥阳,想当初他们威震天下,而现在却被汉军困在京、索之间,一连3年了,他们在西线的战线没有一点的进展。汉王率着几十万的人马,在巩、洛一带据险而守,有时甚至是一日数战,但是没有一点成功,仅能守住自己的阵脚就不错了,还有打败了,逃到宛,放弃成皋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者与勇者相困的局面。

双方的锐气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军队与他们的百姓都开始厌烦战争了,双方的军需物资也不充足了,所以,依我个人的判断,不是天下的大贤,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平息天下的灾难。实际上,刘邦与项羽两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您的手中。现在您帮助汉军,汉军就马上可以获胜,帮助楚军,楚军也可以马上获胜。如果您听从我的计策,倒不如同时使他们双方存在下去。您与他们鼎足而三,三分天下。”

当时的这种局面,项羽也是意识到了的。他曾派出说客武涉去劝韩信。

武涉对韩信说:“天下的百姓为秦朝的暴政所苦了很久,所以才齐心进攻秦国。灭秦以后,按功劳大小分封了诸侯王,本来是为了休息士兵,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但是汉王却兴兵东侵,夺取其他诸侯王的封地,吞并了三秦,将关中完全置于他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样还不满意,又收罗诸侯兵出关东进,进攻楚国,观其用意,不吞并了整个天下,他是不会罢休的。他实在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而且这个人也并不可靠。他先后几次落到项羽的手中,是项王怜悯他,放了他,但是他一旦逃得了性命,就总是违背与项王所做的盟约,还是兴兵攻打项王。这样的人,还能值得亲信吗?您现在认为自己与刘邦的交情很深,所以尽心尽力地为他用兵打仗,但是日后只怕您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结果。您现在之所以走运,全是因为项王还在。当今,汉王与项王争天下的事,决定权是在您的手上。您支持汉王,汉王就会获胜,您支持项王,项王就会获胜。如果现在项王被灭亡了,那么,刘邦的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一定是您。您过去与项王还有一定的交情,为什么不借机从汉王的手下反出来。与楚联合,形成与汉、楚三分天下的局势。放弃这样的大好时机不加以利用,却一定要帮助汉灭了楚,可不是明智的作法啊!”

韩信一开始也并不是没有自立的想法。

当齐地刚刚平定的时候,韩信派使者去见刘邦。说:“齐地人民伪诈多变。而且在地理上与楚地相接,如果不在这里设一个代理齐王。就没有办法使这一地区平定,希望您能让我在这里作一个暂时的代理王,这样办事方便。”

韩信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田横以及田氏的势力在齐地确实还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他不是采取安定齐地的政策而是出兵进攻项羽,可能在他战胜项羽以前,齐地就已经回到田氏的手中了。

可是这中间也表现出韩信对刘邦的不满情绪。他自受刘邦封为大将以来,率部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汉中出发进军中原地区,打败了塞王、翟王、雍王、赵王、殷王、燕王、齐王等诸侯王,为汉王取得了中国北方的广大领土,可是他自己呢?却还始终是一个大将。他立下如此多的汗马功劳,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

当时汉王刘邦正在荥阳受到楚军的围攻,听到使者这么一说,立即气得大骂起来:“我被敌军困在这里,天天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刚刚说到这里,陈平与张良都偷着踩刘邦的脚。这两位大谋士心中都十分清楚,现在楚汉交战正急,韩信就是自立为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倒不如作个顺水人情,封他作齐王,也许他还有一点感激之心,能助刘邦出一些力。

刘邦在脚被踩痛了之后,他的头脑也一下子冷静下来。他本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只不过是在一怒之下说走了嘴而已。

刘邦脑筋一转,当着韩信的使者,顺嘴往下骂,与本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大丈夫能够平定诸侯,就应该有气魄作真王,作的什么代理王!”

刘邦马上就派张良为使者,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

刘邦的这一手救了他的命。

在关键时刻,韩信总是念念不忘刘邦对他的这些好处,不肯自立叛汉,争三分天下了。

当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对他说:“汉王刘邦对我实在是太好了。他把他自己的车子让给我坐,把他自己的食物拿给我吃,把他自己的衣服送给我穿。我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坐人家车子的人,就应该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衣服的人就应该分担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就应该为人家的出死力办事。我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蒯通说:“您认为自己与刘邦的关系好,所以想为他建立万世的伟业,我认为您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举个例子说,常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余,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两个人。当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发迹的时候,他们是再要好不过的好朋友了。可是后来,仅仅为了一点小事就闹翻了脸。

陈余攻击张耳,张耳逃到汉中投靠了汉王刘邦,并借刘邦的部队与您一同进攻陈余,陈余最终是死在张耳的手上。这件事您也是见证人啊!您应该清楚,现在天下人都把张耳与陈余的交情当作是一个话把来谈论。他们本来是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却为什么后来相互攻杀起来呢?因为人的欲望一旦增长,就会因此而造成灾难。我们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人心难测啊!现在,您抱着一个忠信的念头与汉王相交往,但是您与汉王的交情一定不会比当年张耳与陈余的交情更好,可是却有许多事情可以导致您与汉王间的不合,或者是导致汉王对您的猜嫉。所以,我认为您认为汉王一定不会加害于您,这也是错误的。记得春秋时期文种的故事吧,他扶保越王勾践,不单是把一个就快被吴国灭亡的越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还使勾践后来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但是他本人却落得个被逼自杀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狡兔死,走狗烹。从交朋友的角度说,您与汉王的交情比不上张耳与陈余的交情,从忠信的角度说,您对汉王的忠也比不上文种对勾践的忠,怎么可以肯定汉王一定不会加害您呢?从两件往事中,您应该深思并悟出点什么。

同类推荐
  • 鲁豫有约:戏骨

    鲁豫有约:戏骨

    此书收录影视界实力戏骨的趣味人生与洒脱态度:不同流,才精彩的濮存昕;这爷们儿是角儿的陈宝国;我的性格是“玩命”的刘威;卡通皇帝张铁林;奶油小生大变脸之唐国强;“两头坏”的王刚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些人物如何演好戏,又过好人生?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热门推荐
  • 鬼手神医:妖孽太子不要脸

    鬼手神医:妖孽太子不要脸

    一朝穿越,从特工医生到药谷药人。一时心软,在山林里救回一名美男子。一不留神,苏悦走完了齐珩最长的套路。“皇上!今天又有人谋反了!”“不用管,他们蹦跶不了多久的。”“皇上!又有男人向皇后娘娘示爱了!”“不能忍!抄家伙,上!”这是一个外来穿越特工混得风生水起顺便拿下太子成了皇后平了天下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蓝星有侠客

    蓝星有侠客

    在蓝星这个大江湖,假如历朝历国都化为武林豪杰,那么谁才是天下第一高手?落樱神斧阿美坎?赤炎焚天布维克?虽远必诛刘天汉?上帝之鞭呼伦达延?在下李和,字宫蟾,有一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说……
  • 大反派就是我

    大反派就是我

    灵气复苏时期觉醒者最想成为的就是英雄有英雄就有反派反派就是我!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近一些

    走近一些

    静静仅仅只是寂寞
  •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这是一写孩子们追星的故事。曾被首都艺术家协会和山西电视制片改编成电影。张铁是一个喜欢迨拳道的男孩子,在一次见义勇为的活动中,被正在拍摄电影的导演发现。导演正在编导一部反映现代孩子成长的纪录片,于是张铁成了他片中的主角。故事用生活中的追星现象,反映了当下少年儿童的心理,有着阳光向上的正能量。
  • 我意凌云志

    我意凌云志

    平生自问余何用?不若覆海更翻天!恰如书名所言——我意凌云志,龙吟啸九洲。这是一本讲述赵钰修道生平的古典仙侠,更是一部讲述天才翻云覆雨的传奇传记!试问,海到天边当如何?山登绝顶为哪般?赵钰有言:海到天边天作崖,山登绝顶我为峰!有道是:双眉如剑目如星,峥嵘显尽少年英。鲜衣怒马志凌云,他日谁人不识君!内有原创诗词N首,请看:《玉石俱焚》剑出无悔心无怨,玉石俱焚又何难?虽身死兮亦道消,但使敌闻俱胆寒!《赵天霸》仪容冷峻貌堂堂,剑眉星目显锋芒。江湖谁人不得知?碧海潮生赵霸王!《龙灵儿》明眸浅笑醉人心,柳眉弯弯月儿明。千言万语道不尽,疑是仙女下凡尘。《赵钰》一声长啸惊天地,半入仙途半仙君。我意逍遥凭虚御,志得意满少年时。《钟婉》顾盼生姿传佳话,朱唇皓齿道美人。冰肌玉骨浑无物,却道无酒自沉沦!《孙燕茹》桃花灼灼两相欢,绰约多姿为哪般。却道芙蓉云泥物,愿为伊人化牡丹。......这里仅摘出几首本人颇为满意的,其余原创诗词就不再摘录。另外,《我意凌云志》书友群创建了,欢迎大家加入:789863260
  • 永宁盛世

    永宁盛世

    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孟羽帆穿越虫洞来到了中国古代的平行时空大康朝,可惜的是正值大康朝末世,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且看孟羽帆如何一步一步从穿越后的迷惘中走出来,经略泉州、收复流求、入主中原、天下一统,开永宁盛世,使万国来朝。沙场喋血、美人柔情,圆我炎黄子孙复兴之梦,创我华夏民族万世辉煌……
  • 专属涩天使

    专属涩天使

    十年前,六岁的她们陷入了一场阴谋,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族。十年后,十六岁的她们已经是黑道的至尊,她们要报回曾经的仇。小时的阴谋,长大后的误解,仇恨、亲情、爱情的交织,她们究竟何时才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