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500000018

第18章 当个有文化的唐朝人(2)

“啊呸,”来自北朝的魏彦渊、卢思道等人反对,“北方语音固然被胡化了,你南朝语音就敢保证没受吴越当地夷语沾染?你说北人呼父为爷很难听,你们南人还呼父为爸呢!一样‘三俗’鄙陋啊各位!”

北音胡化,南音夷化,那么到底应该以哪种语音为正统?可能有聪明人说了——当今皇帝讲哪种语音,哪种就是正音呗,政治正确的大方向不能变。

您要是那一晚在陆爽家里说了这话,估计沙龙现场立刻就得沉默下来,各位大学者你望望我,我望望他,有的强行忍笑,有的很鄙夷地用眼光杀死你,再有脾气暴躁的,直接拎着您的脖子丢出门——一个没文化的土包子,别跟我们这儿瞎掺和捣乱了。

于是大家默默地在心里达成了第三项共识:当今皇帝大隋天子杨氏所出身的西北关陇贵族,是全天下最没文化、最土气的上层社会团体,他们的口音(关中秦音)简直就是汉胡语的杂种,议定官话正音的时候,完全不必考虑他们的语体。

怎么会这样呢?

您知道南北朝末年的时候,中华版图里主要分成了三块对峙吧?南朝就是长江沿线和以南地区,北朝则以山西河南为界,分成北齐、北周两国对掐。这三块里,文化人基本上都在南朝或者占据了山东、河北地区的北齐。占据陕西关中这里的北周,本来是最弱小也最没文化的政权,可是架不住人家勇猛能打,最后统一中国当了天下之主的,还就是北周——隋——唐这一系的关陇贵族。

能打归能打,当皇帝归当皇帝,虽然关陇贵族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当了老大,可仍然是一群没文化的暴发户。在陆爽家参加语音沙龙的这八位学者,其实每人多多少少都有在周隋当官的经历,可他们依旧以南朝遗族或北齐后人自居,这里面就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关陇文人。

文化素养这种东西,就得靠世代熏陶才能积累,有钱人一拍脑门搞“大跃进”可搞不出来。别说隋初,天下刚刚统一,百废待兴,杨家皇帝根本不会在“普通话”这种小事上操心,就假设经人提醒,杨家父子忽然想到要把“确定推广普通话”列入“N 大文化工程”了吧,皇帝找来一堆文臣,下诏:“把关中秦音定为官话,向全国推广。”

文臣们一摊手:“陛下明鉴,我们这些人不是生长南朝,就是北齐余孽,谁也不会说秦音。陛下您自个儿找些关陇文人写韵书,到全国各地去教授秦音吧。”

皇帝他真的找不出来。所以就算朝廷想办这事,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何况根本就没理会、没想办呢。

咱们回到开皇年间那一夜,陆爽家的“语音文化沙龙”。讨论的最终结果,学者们还是以南迁到金陵那一支洛下语音为基准,参考留在洛阳本地的北音,确定了一套因为折中而变得很复杂的音系,以此作为“高贵有教养的文化人”用来读书写作和相互交流的音韵。由主人陆爽的儿子陆法言执笔,经过几年整理,把这套音系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切韵》。

在参与写作这本书的那几位学者看来,《切韵》就是他们理想中的汉晋洛阳语发音。但事实上呢,当时又没录音录像设备可供实地验证,他们还原的这套语音,跟历史上真实的汉晋洛阳语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相符,那真是谁也不敢说。更何况,现在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均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就算没有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一出,洛阳语不受外来影响,它自己也会在内部不断变化,变个三百来年,也会是另一番面貌了。

其实对于隋人、隋唐以后直至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没啥必要去纠结《切韵》到底像不像汉晋洛阳话,咱们要知道的,就是《切韵》成书后,很快得到了天下文人士子的普遍认同,以及官方机构的承认。最晚到唐贞观年间,官府的教育机构已经拿着《切韵》作为科举考试用书,要求全国各地学生写文作诗的时候都以《切韵》为准。那么自然地,在官场上进行交流时,各地人为了彼此能听懂话,也都努力向《切韵》的发音靠拢,纷纷自称在讲“洛下正音”了。

再往后啊,《切韵》音系也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历朝都有增补修删,但是宋元明清各朝代官方都承认这一系的语音才是读书作诗的“正韵”,所以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传承,甚至百姓的生活。大概直到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这个文言文读书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才渐渐淡出了。

要说起来,以隋唐皇室为代表的关陇贵族,虽然是一群没文化的暴发户,但也是一群很可爱的暴发户。

他们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能够承认自己没文化,把相关事业交给有文化的人去做,然后自己努力去学习文化。

如果说周隋之际,关陇贵族里还没啥文化人,那到了唐初,皇帝大臣们基本都可以提笔写个赋作首诗了,对“正音”自然也开始接受和讲究起来。比如说,初唐的国舅宰相长孙无忌就是位很讲究“正音”的学问家,虽然他也是自幼生在长安,但您最好别用秦音叫人家的名字“党孙无忌”,严肃点,要用切韵正音优雅地称呼人家为——“党参母鸡。”

此篇说明:语言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和艰深的学科,古代汉语语音与现代差异很大,多数字音无法用现代汉字或汉语拼音准确标注,如果使用国际音标,又将给非专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因本文是科普随笔性质,所以使用现代汉字“近略模拟”了古字读音,让读者略微感受一下古今异同,不可视为准确古音。

本文中所涉及的语音知识和《切韵》流变种种,均由语言学专业人士吾友水支作技术支持。中古南北语音的特点和切韵系发音,主要取潘悟云教授观点,可参考网站:东方语言学(http://www.eastling.org)。关中秦音参考资料为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小学老师不教《三字经》《百家姓》,体罚必不可少【幼童启蒙教育】

穿越团的客人们,现在你们已经对唐朝人说话和写诗文的语音稍有了解,在《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中也看到了唐朝的大学生甚至留学生们的生活。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成为一个唐朝的文化人,最基础的幼儿启蒙教育仍然不可或缺。特别是那些打算穿越成婴儿从小在唐朝长大的,“上学发蒙”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发蒙?对,唉,不是您说的“昏头昏脑”的“发蒙”啦,这里的“蒙”字要读二声,是“启蒙”的意思,在古代是指幼儿刚刚开始认字念书的过程。

您觉得小孩子学认字、写字、背诗文没什么可说的?太天真了吧,不信您数数自己能背出多少古代幼教内容?看这张口就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您穿越的时代是武后之前,李白恐怕还没生出来呢。

或者您打算仿效什么历史正剧,让唐朝的儒生学童们开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谢谢,《三字经》虽然版本众多屡经增补,但有证据的最早作者也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您穿越到唐朝去哪儿找这东西?

再来一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我说您也不怕传到唐朝皇帝耳朵里被打死?“我堂堂皇室李姓,居然只被你排在第四位?”《百家姓》是宋初南方江浙一带的著作,所以才把宋朝皇室的“赵”姓排第一,五代时统治江南一带的割据政权首领“钱”氏排第二。

《三字经》《百家姓》都不能用,下面您要琢磨啥?《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您倒是说了,这次拥上来要打死你的是广大的唐朝发蒙幼童——孔老夫子的名言警句从春秋流传到唐朝,也有个一千年了,已经跟当时的语言差很多,属于“古文”范畴,让刚刚开始念书、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小娃们学这个,坑谁呢?中小学生要减负不知道吗?

《论语》和《孝经》在唐朝都不属于“启蒙教材”,要等学生们把基本汉字认得差不多了才会开始读这两部书。

老老实实的,您还是跟着亲身体验一下唐朝儿童上学的过程吧。

先说上学年龄,这个在唐朝没有统一规定,全由家长们做主。根据孩子的智商高低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学读书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从四五岁到十几岁都可以,极端情况,比如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据说到了十八岁才开始读书认字,也没耽误人家成名成家。

至于上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的父母兄姐长辈亲戚就是饱学之士,有时间有心情教小孩,不必花钱到外面去请老师。如果家里不缺钱,或者家长认为自己教不了孩子,那么就要请一位家教了——通常是所谓的“落第秀才”,没考中科举当不上官,又没别的谋生手段,来有钱人家当“西席塾师”几乎是他们最好的出路。这些有能力给孩子请私人家教的家庭,一般都要给老师较高的礼遇,提供住宿、膳食、仆役等。

更广泛的现象,是普通中等人家,既没时间和学问教孩子,也没钱请单独的家教,那么就像现代的小孩都去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村落或里坊人家的孩子也会就近到一处“乡里村学”去就读。与现代不同的是,唐朝的小学绝大部分是私立的,或者由乡绅寺院等出头募捐、赁房请师开设,作为地方上的公益事业;或者由教师自己在家开堂收费教学,也带有一定公益色彩,因为收上来的“束脩”(学费)往往不够老师一家糊口,这些乡村教师还得在闲暇时间种地做工赚生活费。

好了,请人看黄历挑了个宜发蒙入学的黄道吉日,家长带您去村学拜见老师,给供在学堂正中的“文宣王尼父”孔夫子牌位叩头行礼,完成一系列入学仪式。在学堂里找个书案坐下来,先生可能先教你写几个简单汉字(比如自己名字),也可能先教你背一首最简单的五言诗。等到上了几天学,对教学环境比较熟悉了,正式进入用功阶段,当时最流行的启蒙教材就纷纷登场。

首先要介绍的是抑扬顿挫、十分好听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部跟《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经典启蒙教材的《千字文》,不知道您穿越之前在现代听过学过没有。《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武帝指令给事郎周兴嗣取不同的一千个字编写而成,四字一句,对偶押韵,包罗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流变、名贤事迹、修身治国、礼仪规范等,既好读好背又知识广博,隋以后直到清末都是童蒙识字的最普及教材,也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的课本,仅敦煌文献中就残存了近50件的《千字文》卷子,而且很大一部分明显是初学文字的幼儿手笔。

所以,如果您穿越到了宋朝以前,别动不动就拿“人之初”和“赵钱孙李”来卖弄,真正好用的是《千字文》,在古代现代知名度都挺高。还有一部书也可以用用,是西汉人史游写的《急就篇》,不过似乎知道这部蒙书的现代人就不多了。

“急就”在这里是“速成”的意思,全书两千多字,包括三言句、四言句和七言句子。开头这样写:“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意思是本书列出了很多奇异物品、姓名等,并且分好类不混杂,让读者能快速省事地学会,只要努努力肯定有收获,下面来看内容。)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姓氏名字”,四百多字包括了一百多个姓,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邓万岁,秦妙房,郝利亲,冯汉强……”第二部分是“器服百物”,包括器物、动植物、人体部位器官、疾病和药物的名称。第三部分是“文学法理”,包括官职名称和法律知识等,常识性和实用性很强。

像《千字文》和《急就篇》这些课本,是教你认字的。当你挽袖子磨墨濡笔准备开始学写字,上面这些书对你来说还是太难了点,写字描红的启蒙教材要更简单些,而且穿越客人您看着可能还挺面熟的。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一共就二十五个字,也是流传了上千年的习字教材,后世稍有变异。

比如唐朝版本的“丘乙己”,因为“丘”是孔老夫子的名,到明清时孔子的地位越抬越高,大家都要“避讳”不准直呼其名,只好把这三字改成了“孔乙己”——这下您总该认识了吧?再不认识的话,小心鲁迅先生骂你哦……这二十五个字,笔画简单,却蕴含了汉字的基本笔法。幼童初学写字描红,就是通过反复摹写这二十五字来熟稔运笔和文字结构。您刚刚开始照猫画虎写的时候,先生会在旁边要求:“把字写大点,舒展开,不要惜纸!先写‘上’和‘大’两个字,把这两个字写得横平竖直,笔画端正了,再往下写……”

上面说的这几种识字写字类教材,是几乎每个唐朝学童都会学习到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时也比较流行的教材,能不能遇上、学到就要看机遇了。比如《杂抄》《孔子备问书》是学综合知识的,《蒙求》《古贤集》是了解历史人物事迹的,《兔园策府》是学习文学知识的,《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辩才家教》《新集严父教》是学家规家教的,《王梵志诗》《夫子劝世词》是格言诗句……这些都算启蒙教材。

同类推荐
  •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为研究视角,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拓展、充实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3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外古代“货币交流史”极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 卜算谋

    卜算谋

    此书讲述的秦末汉初,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就此没落,而春秋大儒荀子的后世亦有传承,但被迫改为孙姓,故事的主人公荀子后人孙莫,则撑起了儒家最后的脊梁,将其香火延续,且看孙莫如何带领儒家在法家,道家,墨家中如何辗转,以算为卜,以计为谋,在汉初便奠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一后人伟业。
  • 我城主大人

    我城主大人

    韩源意外的成为了城主大人,当看着皑皑白雪,城市只有村落大小,城民也不过三百,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他想了想:那个,我还能重来一次吗……“请问一下,你们的城主大人在哪里?”“在那儿种田呢!”有人指了指正在插秧的城主大人。一个人与一座城,不得不说的故事……
  • 十国天骄

    十国天骄

    21世纪的富二代,去探险时,意外毁掉了一把石剑,解救了一名神秘老者。为了报恩,老者将濒临死亡的富二代的灵魂,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世界。重生后的他,不是平民,不是乞丐更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而是堂堂侯府家的大公子。且看,一名没有任何金手指,只有一个现代人灵魂的侯府公子,如何这十国并存的乱世年华里,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 唐味

    唐味

    还是熟悉的配方,作者君头铁,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只不过是重头再来罢了!李小白:“我是李小白,我曾经是名厨子,一不小心带着个坑人系统穿越到大唐,还继承了一栋濒临倒闭的酒楼...”路人甲:“老板,给我来份酸菜鱼...”路人乙:“老板,我的油炸臭豆腐怎么还没上!”李治:“老板,我见你骨骼清奇,是个可造之材,首席御厨工资高,待遇好,你做不做?”李小白:“Σ(⊙▽⊙)太子殿下,请不要用钱来侮辱我的灵魂美食,容我收拾一下立马跟您进宫,我觉得工资还可以在高一点...”
热门推荐
  • 人生之鉴

    人生之鉴

    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育,到自己的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人生在世得让自己能活出个人样来。人生成败三分在于做事,七分在于做人。做人是以做事为前提的,做事是为了做人。做人的素质,是通过做事的质量来衡量的,人生的精彩源于做事的精彩。做大事、做好事、做成事,是做好人的标志。做一个好人不一定能做一名称职的官、百姓拥护的官,做一名好官,必须先学会做人。
  • 本王子在地球的那些年

    本王子在地球的那些年

    本王子并非穿越而来,却在地球上东穿西越,又是电影,又是漫画,又是游戏。撕裂空间,看清本源,这个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本王子才不想当什么救世主,本王子是为了逃命才来到地球的好不好?请把拯救世界,维护和平的任务交给别人吧。大牛何在?快快护驾!
  • 陛下溺宠,皇后娘娘别想逃

    陛下溺宠,皇后娘娘别想逃

    他,掌握人生死的帝王,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影阁少主,一场车祸她穿越来到这个架空的时代,算了,随遇而安吧,只是这个杀戮果断的帝王是什么情况?第一次见面她被人流带入了他的怀中,让他念念不忘那如繁星的双眸,同是也在心中埋下爱的萌芽。第二次见面她在湖边戏水,让他沉迷不能自拔,可却寻而不得。爱的萌芽破土而出。第三次见面她俏皮可爱,聪明伶俐,让他敞开了那冰冷无情的心房。从此宠她无下线。他为她废除三宫六院,为她学会了所有的一切,为她杀了所有伤害她的人,哪怕是她的家人,把她宠成了一个所有人的羡慕的皇后。对她一切都无所谓,只要她开心就好。在他眼中万里江山不及她倾城一笑(一对一专宠,宠甜所有人。)
  • 重生之盛世烟火

    重生之盛世烟火

    盛浅予作为远安侯府中众多女眷当中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过了大半生,却不料自己的善意全被他人践踏,得幸重来一世,定要恣意潇洒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猎星海

    猎星海

    一千年前的机械末日最终被度过,人类迎来了新的黎明。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银河联邦,在银河系中四处征战。联邦中有一席之地的星河集团,即将对八千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发起总攻。一个小小的星海猎人,想要前去浑水摸鱼,却意外卷入了滔天大案,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 宝贝,将婚就婚吧!

    宝贝,将婚就婚吧!

    新文:《惊婚未定:宝贝别害羞!》http://m.pgsk.com/a/1025009邢穆谦和她的婚礼上,大着肚子的女人神色凄绝。“邢穆谦,如果我不出门,你是不是要瞒我一辈子!”她冷冷看着邢穆谦追着那个女人离开,偌大的礼堂,她成了笑料。可是,为什么……他昏迷不醒的大哥邢穆深,会忽然出现!邢穆深搂着小姑子的肩膀,冷漠而决绝地吐出,“婚礼取消!”她恍然,原来一切都是一个局。她是邢家的一枚棋子,负责让邢穆深苏醒……*一纸离婚协议丢下,她不顾一切,逃离邢家,他却紧跟在后,“你没告诉我,当初将我吃干抹净的人是你……”以爱之名,他将她牢牢困在身边,奉上所有人艳羡的宠爱。*他说过不想再见到她,却没日没夜和她纠缠。他说过要掐死她,最后却代替她挡向了尖利的刀锋。彼时,她嚎啕大哭,“你这个口是心非的男人,我不爱你……”好难。
  • 我的漫画师女友

    我的漫画师女友

    一边是不辞而别抛弃自己的负心汉宫铭炫,一边是尽情压榨自己的大金主沈云挚,屌丝画手夏木木表示,如果可以,她选择狗带!沈云挚却不容她考虑,直接抛给她一份私人助理的工作,薪水天价。夏木木连忙抱大腿,顺便发挥所长设计各种老板同款赚钱,忙得不亦乐乎。当有一天老板在办公室发现大家都用自己的肖像马克杯时,夏木木知道自己药丸……被迫当苦力,夏木木免费为百云集团设计一套卡通形象,谁料一炮走红,自己竟然从此成为知名画手,拿奖拿到手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科技复兴

    重生之科技复兴

    重生1978年,布局IC产业、发明万维网,建立一个涵盖半导体设备材料、半导体开发工具、半导体设计制造、PC操作系统、企业级软件、消费电子产品、金融保险、房地产、国际物流、影视娱乐的庞大帝国。
  • 明末三帝国

    明末三帝国

    一个农民工,穿越回到,万历年间,闯天下的故事!看他如何抱的美人归,建立新帝国,成就一世美名!【汉涼帝国】永驻元年(西元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