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800000013

第13章 从质疑到蔑视(8)

征服型亚洲主义是根深蒂固的皇国思想和弱肉强食的近代强权理念的杂交和变种,其思想依据及其核心是:日本乃“普照四海万国之天照大神出生之本国,故为万国原本大宗之御国,万事优于异国”(本居宣长语。石川淳编《本居宣長全集》8卷,筑摩书房,1972年,第311页。),“日本天子实际上是统治四海万国之真天子”(平田笃胤语。平田笃胤全集刊行会编《新修平田笃胤全集》6卷,名著出版,1977年,第543页。),所以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称霸是上天所定、不可抗拒的;而在进入适者生存、公理服从强权的近代社会后,征服论者更将“仁道”丢在一边,主张以“力”为基础,靠武力征服的“霸道”手段,实现日本称雄东亚的“霸业”。征服型亚洲主义是为了日本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赤裸裸的侵略主义。

由是观之,早期亚洲主义的朴素型和策略型形似而质不同;策略型与征服型目标类似而手段不同,但二者之间在日本国家利益至上的本质方面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如此,并非说对“策略型”和“征服型”加以区分没有意义,因为同样主张日本利益至上的“策略型亚洲主义”,除了其盟主论等必须批判外,毕竟具有通过合作与竞争的非暴力手段来实现日本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倾向。

还应指出,如此划分的早期亚洲主义三种类型,只是从分析的角度设定的,而在进入具体人物、组织或事件的分析时,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明了。因为在朴素、策略和征服等三种类型的人物或群体之间,还大量地存在着既似前者、亦似后者、何者都不“纯粹”的“边缘人”和“边缘群体”,且其思想是处在不断摸索和变动的“流动状态”。世界形势及日本与周边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则构成了其思想调整变化的基本动因。

明治政府成立至甲午战争前夕,朴素型亚洲主义势力弱小并不断弱化,可以说没有对近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策略型亚洲主义和征服型亚洲主义才是影响近代日本对外行动选择的主要思想源。事实表明,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加强,征服型亚洲主义不断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以致左右了对外政策的方向。

经过上述分析,所谓早期亚洲主义是否发生“变异”的问题也就清楚了。那就是以甲午战争为界,朴素型亚洲主义无所谓“变异”,但是其原本很小的市场和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窄;策略型亚洲主义在1870年代后期至1880年代中期一度颇具声势,但在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后,“亚洲连横”、“中日提携”的主张很快被“欧化主义”和“国权主义”的巨大声浪所压倒,随之部分策略型亚洲主义者干脆脱下“曲线救国”的外衣而“转向”,从而发生了“变异”;而对征服型亚洲主义来说,它原本在早期亚洲主义的诸流派中就拥有很大市场,其思想前后一致而不存在“变异”,只存在不断巩固扩大其在思想界的强势地位并影响国家决策的问题。当然,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急剧膨胀的征服型亚洲主义也并非是横行无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压力、被侵略国的反抗及国内大正民主运动的冲击,征服型亚洲主义也曾遇到其他各种政治思潮的挑战,日本的对外关系亦由此再现了策略型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协调外交”和征服型亚洲主义影响下的“亚洲门罗主义”的路线分歧,而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及其随后退出国际联盟,既意味着征服型亚洲主义的“胜利”,也敲响了其走向灭亡的丧钟。

三、蔑视型中国观的泛化

在鸦片战争至甲午开战的近代社会转型期,日本先是在认知论上确认了中国的“守旧”、“落后”和“衰弱”,然而在行动论上(态度和对策),畏惧与轻视、蔑视,“亲善”合作与敌视、征服,不同思想态度和行动主张之间的争论一直在继续,而轻视、蔑视、敌视、征服等主张越来越占据上风,并在甲午战争后一举确立了其在近代日本对华观中的绝对统治位置。可以认定,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华观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历史分水岭。

1.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的态度

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至甲午战争爆发期间,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如下:

明治初年,日使节赴朝,强令朝鲜上表朝贺,被拒绝后兴起“征韩论”;

1871年,日本与清朝签订《中日修好条规》;

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流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为由,出兵侵略台湾;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日朝修好条约》;

1879年,日本废琉球藩、设冲绳县,正式吞并琉球;

1882年,日本利用朝鲜壬午兵变,取得在朝鲜的驻兵权;

1884年,日本策动朝鲜东学党发动甲申政变,取得与清朝对等的对朝出兵权;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甲午开战后,日本国内立即掀起一场支持战争的狂潮。明治开国元勋之一、被誉为“近代陆军之父”的山县有朋请缨出战,指挥第一军从陆路侵入朝鲜和中国东北。且看山县率军攻占朝鲜京城、平壤、九连城及奉旨回朝时先后写下的四首诗。(参见德富苏峰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卷,东京:原书房,1969年。)

出师万里奉皇猷,行路兼吾不自由。期见天津桥上月,韩城城里遇中秋。

到处山河新战场,凄凉风色近重阳。平安道上秋将老,却想奉天城外霜。

所向无前意气雄,欲衣粮敌敌还空。何时饮马长城窟,万里山河一路通。

马革裹尸元所期,出师未半岂容归。如何天子召还急,临别阵头泪满衣。

前三首诗中,其得意、骄横的心态表露无遗,第四首则抒发了其壮志未酬之憾。1884年日本策动的朝鲜甲申政变为清朝挫败以来,压在山县心头整整10年的郁闷,此时得到了尽情的舒缓。这种情结,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日本整个统治阶层的心态。

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最大限度地避免西方列强的干预,同时获得国内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和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文人”沆瀣一气,大造舆论,鼓吹文明和野蛮势同水火,不能相容,因此对华开战是文明的日本与野蛮的中国之间的“文野之战”,从而一面为日本发动的侵略制造理论根据,一面宣扬文明必胜、野蛮必败。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外相陆奥宗光在开战前便大肆鼓吹这一歪理,他在《蹇蹇录》中写道:中日两国自从作为友好邻邦相互交往以来,已有悠久历史。不论政治、典章、文学、技艺、道德和宗教等一切文明因素,几乎无一不出自同一渊源;而且在往昔,我国受中国文明的诱导实非浅鲜,因此中国自然形成了先进国的地位,而我国则为后进国。然而,近来欧洲各国的势力逐渐伸展到东方,所谓西方的文明因素也流播到远东地区,特别是我国,从维新以来至今已有二十七年,政府和人民,努力效法西方文明,完成各种改革,进步突飞猛进,几乎完全改变了旧日本的面貌,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日本,而使当时欧美先进各国为之惊叹。然而,中国却依然墨守成规,丝毫未适应内外形势,努力改变旧习,因而两国虽仅有一海之隔,竟然出现一种奇异现象:即一方积极采取西欧文明,另一方却力图保守东方积习。虽然也曾有过我国汉学者常称中国为中华或大国、不顾自国的屈辱而一味崇慕中国的时代,可是现在则我国轻视中国为顽固愚昧的老大之邦,中国则讥讽我国为轻浮躁进妄自模拟欧洲文明皮毛的一个蕞尔岛夷,两者感情势若冰炭,不能相容,日后势必发生一大争端。且争端不论外表上出于何种形式,其原因必然是西欧新文明与东亚旧文明的冲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加之双方疆土毗邻,国力不相上下,久已存在的功利之心和猜忌心,日积月累,已酿成两国的憎恶和嫉妒,以致两国之间不应怀疑的也要怀疑,不应侮谩的也要侮谩,表面上虽未露出任何争论,但是祸机潜伏,爆发于何时何地未可逆料。如琉球问题和台湾问题,现在已无详述的必要。但自明治15年(1882年)以来,中日两国争执的焦点,已经完全集中于朝鲜。以后只要一涉及朝鲜问题,双方便怒目相向。就以此次事件来说,双方从一开始就企图乘朝鲜内乱的机会,在朝鲜扩大权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无法掩盖的事实。(陆奥宗光:《蹇蹇录》(中塚明校注),岩波书店,1983年,第58-60页。伊舍石译、谷长青校:《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7-28页。以下译文有些地方据原文稍有变化,不特别指出。)

陆奥在这里说得很明白,从文明的角度看,如今中日两国的位置已发生颠倒,顽固守旧的中国和开化进取的日本相互“怀疑”、“侮慢”、“憎恶和嫉妒”,“势若冰炭,不能相容”,这是“西欧新文明与东亚旧文明的冲突”,并且必将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

开战的消息传到日本后,福泽谕吉兴奋异常。1894年7月29日,福泽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日清战争是文野之战》一文,诡称战争“虽然起于日清两国之间,但寻其根源,则是谋求文明开化之进步者与阻碍其进步者之间的战争,绝非两国间的战争”。战争的本质“并非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事情,而是一种宗教之争”,是“只以世界文明的进步为目的”。(《福泽渝吉全集》第14卷,第491页。)

国粹主义、亚洲主义者陆羯南(1857-1907)于1894年8月6日发表《征蛮之王师》一文,他颠倒黑白,将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指责清朝违背《天津条约》引起了战端。文章说:“清国是无信义之国,故欲使其履行盟约,必须经常向其展示威力以监督之。彼无权享受主权国应有之礼敬。”文章还写道:清朝是“东洋之一大野蛮国”,“王师之胜败乃是文明之胜败也”,(西田长寿等编:《陆羯南全集》第4卷,东京:美铃书房,1970年,第579页。)其论调与福泽如出一辙。

“国民思想家”德富苏峰(1863-1957)以其主办的《国民之友》为阵地,连篇累牍地发表《日本国民的膨胀性》、《好机会》、《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战争和国民》、《战胜余言》等文章,竭力鼓吹这场战争是“义战”,是大日本向外“膨胀”的天赐良机。他认为:此战“对己而言,是为了日本的开放解脱;对他而言,是为了给予世界上顽固主义一大打击,将文明的恩光投射到野蛮的社会”。因此他提醒日本国民:理解战争的调子要定得“更加清深高尚”些,“不要眩惑于兽力的现象,而要掌握道义上、心灵上的因果”。(植手通有编:《德富苏峰集》,第255页。)

战争期间,二战以前著名的非战论者内村鑑三(1861-1930)思想尚未成熟。准确地说,当时内村的认识与前述的观点大同小异,并且与德富苏峰一样,把日本发动的战争附会为“义战”。1894年,他在《日清战争之意义》中写道:日本代表着自由、希望、进取、欧洲主义,中国代表着压制、回顾、退守和亚细亚主义,“如果日本败北,于东方,则个人发展受防阻,自治制度将归废灭,美术将失,文运将颓,亚细亚固有之旧态将使东方五亿生灵沉迷于梦中”。在《征诸世界历史论日支关系》中写道:“日支两国关系乃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之关系”,“日支冲突不可避免,二者冲突而日本之胜利,乃人类全体利益进步之必要”,是“历史之所保证,人类进步之所促”。(野村浩一著、张学锋译:《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17、24页。)

“文野之战”、“义战”的宣传欲向日本国民灌输的意识是:文明淘汰野蛮势在必然,这种淘汰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符合“大义”,因此“文明的”日本即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野蛮的”中国和朝鲜动武,也是在传递“力的福音”(德富苏峰语),符合“大义”而不必考虑是不是“侵略”的问题。这种用近代文明观包装的“强权即真理”的战争观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蒙蔽和煽动民众积极支持了战争,助长了民族性心理扭曲和是非颠倒,使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偏离了应有的方向而越走越远。

2.媒体对中国的丑化

战争是血与火的厮杀,同时也是思想意志的较量。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强化新闻管制,通过报刊杂志、文学作品、歌曲漫画等形式,歌颂前线作战的日军所向披靡,同时极力丑化中国形象,向民众灌输敌视、蔑视中国的思想,以及必将战胜中国的信心。

报纸和杂志是当时最重要的大众传媒工具。据参谋本部编纂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1894年1月到1895年11月,日本的66家报社派出114名记者、11名画工、4名摄像师从军进行战地报道,此外还有许多军方本身派出的军人记者。66家报社中,绝大部分是驻京报社,地方报社的派遣人数受限,一般是1至2人。报社、杂志社派遣记者最多的是《朝日新闻》和国民协会控制的《中央新闻》,其次是德富苏峰、陆羯南分别掌控的《国民新闻》和《日本》。

同类推荐
  •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书写萧山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为世人提供敢为人先的“萧山样板”和“萧山智慧”,为历史留下令人感知感怀的萧山记忆。
  •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本书从导向、示范、约束和惩戒等社会风习变迁影响要素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晚清时期、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至今的社会风习的表征、成因及演变趋势,着重梳理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基本脉络、动力和规律,强调导向的权威性、示范的褒贬性、约束的广泛性、惩戒的严肃性,旨在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参考。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热门推荐
  • 万灵圣尊

    万灵圣尊

    广袤的天灵大陆盘踞着许许多多源远流长的势力,这些势力纷纷临驾于世人之上,其中最强的六个势力,则被称为六大承脉,他们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同时,这个世界上更不缺乏一些另辟蹊径的奇怪力量,以及一些很早之前被尘封却突然出世的强大力量,不被承认的他们始终活跃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 暗黑之无限技能

    暗黑之无限技能

    暗黑世界,永远沉浸在血与火之中……恐惧与憎恨,才是真正恶魔,潜伏于人心,择人而噬!唯有战胜黑暗,才能缔造传奇!“迪亚波罗,我知道你所有的计划!”“但你无法阻止,卑微的爬虫!世界……终将毁灭!”【PS:作为暗黑的粉丝,我一直期待着多个职业的技能树结合,伤害加深+狂热,传送+龙虎,火焰支配+毁天灭地!那是什么光景?来这里看吧!】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暗恋顾先生

    暗恋顾先生

    推荐新文:《帝少的遥不可及》(正文已完结,放心入坑)“顾先生,我确实是在暗恋你,我没什么胆子,喜欢你这样的话只敢说一次,如果你对我没有一丁点那种意思,那我现在就辞职。”“很好,安珺奚,从没有人敢威胁我。”“……所以呢?”“你惹了不该惹的人,在原地等着,我马上过去!”
  • 绝色嫡女俏王妃

    绝色嫡女俏王妃

    这辈子是她凤雪鸢瞎了眼,才把爱她的人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可以,下辈子她定让他们血债血还……为了财富就算她死后都被剖腹,发誓如有来生,定要让那些狼子野心的人生不如死,永世不得安宁。一朝重生,她还是她,凤府的明珠,只是为什么明明没有灵根的她却可以修炼了,还是逆天的那种,从此她倒要看看那些所谓的天才,在她这个废物面前如何嚣张跋扈。只是,那座冰山,不是说互帮互助吗?这事情都完了,你的病也好了,怎么还天天闯她的闺房呢?小丫头,我们是互帮互助,只是这个时限得本王说了算。某位直不起腰的女人媚眼如丝,这一刻,她算是明白,这个表面看起来高冷的大神,完全就是一只腹黑的披着人皮的狼。
  • 黎明晓光

    黎明晓光

    无节操的女装大佬混进了猛男帝国最好的学府,伙同闷骚的死党、跟随身后坑爹的小弟,以及各大软萌,傲娇滴女汉..呸,大美女们,开始了一段又一段奇葩无节操坑蒙拐骗维护世界和平的爆笑日常。最后提示:本书世界观设定角大,铺设稍缓,请随着欢笑一起嘤嘤嘤QAQ地看下去~
  • 呼啸山庄(经典译林)

    呼啸山庄(经典译林)

    《呼啸山庄》描写的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产生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作品开始曾被人称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不久又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肯定,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 都市之我有钞能力

    都市之我有钞能力

    作为钞能力的拥有者,我的财富,你们永远无法想像。我拥有的私人矿场,是全球已发掘矿场的两倍。我总资产31亿亿美金,全人类的财富加起来也不过是我的千分之一不到而已。也就是说,我每分钟损失10亿美金,600年以后我才能破产。我太有钱了,导致各大银行不愿意跟我合作,怕我搞乱世界货币体系。因此我不得不修建大量的金库,以至于看守我金库的武装保安,不下于一个军。那些所谓的世界首富,在我面前,也就是“刚脱贫”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史上第一地主

    史上第一地主

    金少秋穿越了未知的大庆王朝,并且树立他的伟大理想,当历史上最大的地主!做皇帝干儿子,和太子是兄弟,说不定娶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