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000000005

第5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1)

一、新中国诞生为评剧带来新发展

新中国诞生后,评剧艺术也随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广大评剧艺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戏曲改革之中,主动停演了一些宣传封建迷信、色情、凶杀的旧剧目。

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取缔妓院、颁布新婚姻法等政治运动,广大评剧演员编演了诸多现代戏,以评剧的形式及时表现了当时火热的现实生活,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1951年5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以主要力量审定流行最广的旧有剧目,对其中的不良内容和不良表演方法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改。必须革除有重要毒害的思想内容,并应在表演方法上,删除各种野蛮的、恐怖的、猥亵的、奴化的、侮辱自己民族的、反爱国主义的成分。对旧有的或经过修改的好的剧目,应作为民族传统的剧目加以肯定,并继续发挥其中一切健康、进步、美丽的因素。”由此,掀起了一场持续十余年、波及全国几乎所有剧种的“戏改”运动。

自1950年至1952年,文化部共禁演了26出戏,全国各地的“旧剧改革”更是如火如荼,仅辽西省就禁演京剧、评剧剧目300出以上。马少波在《人民戏剧》杂志上撰文,将“小脚”、迷信恐怖、酷刑凶手、打屁股、磕头、揪辫子、不科学的武功、擤鼻涕、丑恶的脸谱、不合理的服装、抓哏逗笑等17种舞台现象,一律指斥为“舞台上的病态和丑恶现象”,要求完全禁绝。此后,政务院和文化部意识到各地做法过于偏激,及时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1952年),力求通过评奖树立“推陈出新”的戏曲创作标准。中国现代文学馆助理研究员王秀涛撰文指出:“戏曲观摩大会是为推动戏曲改革而发起的,其目的在于用形象化的演出展示‘戏改’的成果,强化‘戏改’政策的影响,因此在审查、选拔剧目时对思想倾向和艺术水准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在观摩过程中通过评奖来进一步树立文艺的典范和样本,并通过观摩学习、编印剧目选本、公演等方式进行推广,但对配合现实的强调造成了‘戏改’工作者对‘戏改’政策的狭隘理解,造成了审查过严、反历史主义等现象,而且由于过多的曲目移植以及大范围的禁戏,造成了曲目的单一化和文艺生态失衡。”

此次观摩大会对参加演出的剧目和演员等有关艺术创作人员进行了评奖,评剧《小女婿》《女教师》以及评剧演员新凤霞、韩少云、李忆兰均榜上有名。鉴于评剧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作成绩显着,戏曲改进局领导决定筹建一个新型评剧团,以促进评剧艺术的发展。于是评剧界小白玉霜的“再雯社”和喜彩莲的“莲社”联手合并为一家,于1950年9月正式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体制为民营公助。以后,戏曲改进局与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合并,新中华评剧团改隶于中国戏曲研究院,并与新凤霞为团长的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合并,更名为中国评剧团,成为首都北京第一个国营评剧团,即中国评剧院的前身。在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三年之后,以李忆兰、花月仙、袁凤霞为主演的民营公助北京市评剧团也并入了中国评剧院。从此,一个人才济济、风貌全新的国家级评剧院团诞生了。

国家在“改人、改制、改戏”的“戏改”运动中,重点对戏班体制进行改造,由“班主制”改为国营剧团。评剧艺人相继进入国营评剧团体后,一批新的文艺工作者也加入到评剧队伍之中,剧团有了专职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化妆等专业创作人员。对已有的评剧艺术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和改造,特别是对舞台美术、音乐和唱腔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得评剧艺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力。在改造评剧艺术本身的同时,也对旧有的评剧艺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特别重视在政治、文化、业务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在业务培训方面,重点加强演员的自身修养,组织艺人们学习表演课、识音乐谱、观摩话剧等相关艺术门类。

与此同时,一批党的文艺工作者被分配至中国评剧院,他们是以薛恩厚、胡沙、高琛、安西、何孝充为代表的作家群体,以赵戈风、李肖、冯霞、席宝昆、张玮为代表的导演群体以及以贺飞、杨培、徐文华等音乐家组成了强大的创作阵容,特别是编剧、导演制的建立,为这个新兴的剧院注入了强盛的活力。有文字记载:在五六十年代,曾经一年演出七百多场,收入竟高达42万元,不仅自给自足,还上缴国家大量利润。评剧《爱甩辫子的姑娘》曾在大众剧场一天连演四场,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足见当时演出市场之火爆。

通过“戏改”等一系列举措,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等一些从旧社会走过来评剧艺人,迅速与新文艺工作者相融合,并创造和创作出一系列可敬可爱的舞台艺术形象和经典剧目,极大地丰富了评剧舞台,提高了评剧的地位和影响。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在随后召开的文化部全国剧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破除清规戒律,扩大和丰富传统戏曲上演剧目”。此后,评剧工作者对一批传统戏,特别是成兆才创作的许多剧本加以整理和改编。许多优秀的传统戏,如《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回杯记》《茶瓶计》《打狗劝夫》《马寡妇开店》《刘伶醉酒》《秦香莲》《人面桃花》《花魁》等,经过整理和改编,去其封建性糟粕,取其民主性精华,终于以崭新的面貌重现舞台。

经过此次对传统评剧的加工和整理,百余出优秀的传统戏重放异彩。其中《花为媒》《秦香莲》被拍摄成戏曲电影在全国放映,促进了评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这些优秀传统剧目的保留,不仅为评剧赢得了大量观众,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评剧剧本的改编、创作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为评剧文学创作传统注入了新的内容。

1957年5月17日,文化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局(厅)发出通知,开放全部禁演剧目。通知强调:“解放初期,文化部曾根据当时社会政治情况,经由戏曲界代表人物组成的‘戏曲改进委员会’的研究讨论,从1950年至1952年,先后禁演了26出戏曲剧目。这些戏的禁演是有一定理由的,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即使在当时,由于对这些剧目的解释不够明确,缺乏分析,在执行中又形成了许多清规戒律,妨碍了戏曲艺术的发展。”通知说,现在我国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广大人民的群众的政治觉悟已有很大提高,戏曲艺人已能更好地掌握剧目。因此,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进一步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现决定除已经明令解禁的《乌盆记》(《奇冤报》)、《探阴山》外,从前所有禁演剧目一律开放。通知说,今后各地对这些剧目,或经过修改后上演,或照原本演出;或经过内部试演后上演,或径行公开演出,均由各地剧团及艺人参酌当地情况自行掌握。其中解禁的评剧剧目有《黄氏女游阴》《活捉南三复》《活捉王魁》《阴魂奇案》《因果美报》《僵尸复仇记》《老妈开嗙》《枪毙小老妈》。

二、敢于创新的小白玉霜,顽固不下台的《小女婿》

1949年11月,京城华北戏院推出了新戏《九尾狐》。这出戏内容十分新颖,小白玉霜又首次饰演反派角色,对广大评剧观众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场演出后很快轰动了京城,并连演百场,场场爆满。据说当时戏院门口一张黑票能卖到半袋白面的价钱。小白玉霜在剧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九尾狐”这个刁钻毒狠的地主婆形象。戏剧专家欧阳予倩、曹禺、田汉等人观看后高度评价该戏,小白玉霜立刻身价百倍,被认为是一位难得的表演艺术家。欧阳予倩当时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亲自登门请小白玉霜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授课,这对小白玉霜来说是空前的荣誉。

据说《九尾狐》在北京演出时,每场都有观众失声痛哭,有的观众竟然忘记是在看戏,抡起茶壶扔到台上,正打在小白玉霜的额头上,当时血水夹杂着汗水、泪水全都流了下来。小白玉霜临阵不慌,愣是咬着牙把这场戏演了下来。当同事们赶紧过来安慰她时,小白玉霜笑着说:“这说明我演得还差不离,要不能砍我吗!”

小白玉霜是河北滦县人,原名李再雯,1922年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幼时父母将她卖给了着名评剧演员白玉霜做养女,自幼跟随白玉霜到处漂泊演唱为生。小白玉霜出道较早,15岁时就在天津替养母白玉霜调班并开始走红。坎坷不平的成长经历,使得她更加懂得同情和照料他人,特别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替他人着想,热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众多评剧社依旧延续着旧社会的班主制,虽然小白玉霜也是班主,但她只管演戏,从不对同仁额外盘剥。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人提出将班主领班的私人班社,改为集体所有制的共和班。尽管大家议论纷纷,但都是出于对旧制度不满,并非是针对小白玉霜本人,他们敬重小白玉霜的为人,所以经常当着她的面议论和探讨。小白玉霜本人也在思考,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其实,尽管小白玉霜领班的私人班社不存在剥削,但其他的班社大都存在着剥削现象,底层演员的生活仍比较艰苦。于是,戏曲改进局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呼声,决定选择两个剧团作为试点,切实贯彻戏曲改革的“改人、改戏、改制”的政策。决定将小白玉霜领班的再雯社和喜彩莲的莲剧团合并,成立新中华评剧工作团。虽然小白玉霜考虑到将来演出会遇到演员的排位安排等问题,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新成立的新中华评剧工作团可谓是人才济济,除了小白玉霜、喜彩莲之外,还有喜彩春、花小仙、杨素娟、郭丽娟、席宝昆、魏荣元、李义庭、李义芬、陈少舫、吕子英等一批优秀演员。当时,北京评剧舞台十分繁荣,竞争也十分激烈。有鸿巧兰的幽兰评剧社,先后演出了《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新戏,反响不俗。天桥万盛轩的新凤霞更是评剧界的一支新军,她的演唱风格清新活泼,拥有大量年轻观众。小白玉霜深知要想在众多竞争者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花费一番力气,更要勇于创新。剧作家胡沙在《评剧新史略》中写道:“你们演古的,我演今的,你们穿古装,我穿时装,你们包大头,我扎小辫,穿裙子袄。小白玉霜虽说是一位成熟的评剧演员,演戏甚多,她的戏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戏迷不少。只要她一上戏,观众风雨无阻,保证满堂。但她在艺术上从不保守,从来不墨守成规,她相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这句名言。”

在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成立不久,一个以揭露控诉罪恶的娼妓制度、封闭妓院、改造妓女为题材的剧本《千年冰河开了冻》摆在了小白玉霜面前。为了保证该剧的艺术质量,打好第一炮,她特意请来了戏剧界前辈洪深出任导演。巧的是,当年白玉霜在上海出演电影《海棠红》,正是洪深极力向导演张石川推荐,促成的白玉霜主演海棠红的。

有人猜测说,看着吧,剧本中的反面人物黑牡丹肯定是小白玉霜的。难道说,新中华评剧工作团上演的第一部戏,喜彩莲还要为小白玉霜跨刀(做配角)?虽说小白玉霜对黑牡丹这个角色真心喜爱,但考虑到剧团刚成立,自己演主角确实有些不合适,便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由剧团演员鸿云霞饰演黑牡丹,小白玉霜和喜彩莲分别饰演配角金桥和银芳,两个大牌共同为鸿云霞“跨刀”!大家伙听了真是心服口服,连喜彩莲也不得不佩服小白玉霜的魄力。

虽然小白玉霜在这部新剧中只是个配角,但她在艺术创作中的那股子认真劲儿,却带动鼓舞着全剧团的创作人员。由于两个大牌演对手戏时过于注重配合和关照,谁也不去抢戏和过度表现自己,使得导演洪深对她们两个饰演的角色不甚满意,批评她们只注重外在的东西,忽略了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塑造。洪深特别指出了小白玉霜赶上了新时代,应该比白玉霜要有更加光辉的前途。他要求小白玉霜一定要加强改造,与旧社会带来的旧思想、旧习惯彻底决裂,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文艺战士。

同类推荐
  •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本书概要地对从远古至20世纪的世界音乐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全书简明扼要,包括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欧洲的歌剧艺术和现代音乐几个部分。
  •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是一部着力于中国画体系构建的理论作品。作者毕建勋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炼精华,构建出中国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系,统合“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艺合一”等概念,将“画道”视为一种修心养命的“践形”方式,体现中国画优秀的、特有的内在价值。本书是作者基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出,即首次将“画道”进行系统地梳理。“画道”是一种画学理论的创新,但画道的说法并非凭空而来,其基于中国画古代画论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画论传统中,一直都有“画道”这样的说法,但未见有对于画道内涵的深入论及及系统性的理论表述。本书极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画者既可以把本书当作画道的理论简明,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工具书使用。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清代名角录

    清代名角录

    自幼爱看戏的齐如山先生,通过与梨园中人的长期接触、交谈,整理了清末民初京剧界名伶二百一十人,细说了每个人的家学渊源、唱功特点、艺术成就等。为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热门推荐
  • 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

    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伯赞曾表示,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总结了全球关于大脑研究的惊人成果:“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没有被利用。”所以,有学者曾表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会对脑构造和功能的了解变得更加深入,到那时人类将会为隐藏在自己脑内的巨大潜能所震惊。在这个全民都重视大脑潜能开发的时代,你做好迎接“脑科学时代”到来的准备了吗?其实,只要我们能了解脑、保护脑并且创造脑,掌握大脑的规律,就能充分激活剩余的90%的还在“冬眠”的脑细胞,你沉睡的大脑也将被唤醒!
  •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荒古捡属性

    我在荒古捡属性

    冷秋穿越到荒古大陆,成为青云宗外门杂役,生存堪忧。当看到满地掉落的属性,捡起来就能给自己增加时,知道必将崛起!“捡到龙神血脉,血脉力量+1!”“捡到古木精灵,木灵属性+1!”“捡到力量属性,力量+20!”“捡到红包,打开获得古木长生诀!”“捡到宝箱,打开获得裂天剑!”属性是我的,宝箱是我的,美女是我的,整个天地都是我的!书友群:934693706
  • 田园匪妻之太子爷的农门妃

    田园匪妻之太子爷的农门妃

    【田园发家致富甜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入坑】前世,于涵是出了名的“女土匪”,能动手绝不动口,一朝穿越,竟成了长白村出了名的傻子农女。瘸了腿的“外公”,毁了容的“外婆”。病弱的娘亲和刚刚满周岁的弟弟,这一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外来户。初来乍到的“女土匪”于涵弄清楚情况后开始了在她古代的发家致富(坑蒙拐骗)之旅。找寻神医治愈外公外婆,养活娘亲和弟弟,虐极品,种西瓜,建果园,开酒楼。某一日,村里刘寡妇造谣于涵的娘亲与人苟且,第二日,有人就在刘寡妇家的炕上看到了那个男人。笑话,她于涵的娘亲是那么好欺负的吗?欺负她不行,欺负她的人更不行。“女土匪”于涵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有着大秦第一纨绔之称的赫连煜。
  • 君生0a

    君生0a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 王妃不简单

    王妃不简单

    白微月总是感慨自己悲惨的命运,不就是打断了心上人的腿,为什么没被惩罚,反而被赐婚?经过再三思索,终于了结论:因为她娘是皇上的心上人,她爹是皇上的情敌……身为王妃,本该端庄贤淑,她偏是个暴力女,扑倒夫君、殴打官员、抓杀人凶手,没有片刻消停。但是体弱皇子说喜欢她,这是什么情况,果断逃!
  • 欢田喜地:精明娘子V5夫

    欢田喜地:精明娘子V5夫

    她是现代商业精英,家族阴谋致失足落海,意外重生农家。爹娘姐姐懦弱厚道,一身小包子气息。邻里欺负,亲戚算计。她人穷志不短,立志带领全家脱贫致富斗极品。奋斗路漫漫,又有天降良缘砸晕头......
  • 春秋奇侠传

    春秋奇侠传

    这是一个史诗级的热血故事。发生在一个人人都想称王的时代,也是个风云际会,既出英雄也生霸王的时代。看双龙如何突破重重难关,扭转命运,热血升级到巅峰!(无系统、穿越等套路,还原最纯粹的武侠)
  • 予君山河

    予君山河

    乔家庶女,撒泼耍赖插科打诨偷梁换柱样样精通王府小世子,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有意谋取江山一对欢喜冤家的相遇会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