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000000006

第6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2)

小白玉霜听了洪深导演的话,心情十分振奋,从此抛开了一切多余的思想顾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演出现代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演出了多出革命现代戏,对评剧艺术改革和现代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小白玉霜,她把白派艺术推向新高峰。因而后来的白派特指小白玉霜的“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艺术造诣在新中国成立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品位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性格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在戏剧界被传为佳话。

据张君秋的儿子张学津回忆说,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张君秋也排演了《秦香莲》这出戏,当时演得很火,也拍了电影。在他们共同观摩了小白玉霜主演的《秦香莲》电影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评剧的进步和发展表达了由衷的赞叹。此举,展现出京剧大师胸怀之博大,这在当年的演艺圈中是非常难得的。

此后,小白玉霜在现代戏《小女婿》中扮演杨香草,这是配合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而创作的。该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倡妇女婚姻自主,反对父母包办、媒妁之言,废止虐待妇女、干涉寡妇改嫁,以及歧视再嫁妇女所带儿女等一切陋习。

随即,全国的文艺工作者掀起了以婚姻法为主题的曲艺、戏剧编演热潮。除由新凤霞主演的家喻户晓的《刘巧儿》外,还有一出源自东北地区的评剧《小女婿》,该剧由着名评剧艺术家韩少云、小白玉霜领衔主演,曾与《刘巧儿》一样风靡全国。其实《小女婿》剧情很简单,讲的是东北地区农村女青年杨香草,爱上了同村的小伙子田喜,却遭到封建意识浓厚的杨父的极力反对,他贪图彩礼,在媒婆“陈快腿”的撮合下,要把女儿嫁给邻村罗寡妇家只有六岁的儿子长芳。香草与田喜的爱情虽然遇到意外波折,但彼此相爱的意志并没有任何动摇。历经艰难坎坷之后,终于称心如愿,喜结连理。

1953年3月14日,由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排演、小白玉霜主演的《小女婿》在三庆戏园首演,同行业中立刻掀起了争演《小女婿》的热潮。新凤霞同一天也在中和戏院演出,随后民众、团结、都新、更生等几个评剧社都先后排演了《小女婿》,但在质量上和影响上都未能超过“中华”。因为“中华”这台戏的演员太齐整了,尤其是喜彩莲饰演的陈快腿,可以说是“绝活儿”,把一个贪财好事的媒婆演得活灵活现。再加上魏荣元饰演的田喜、洪云霞饰演的罗寡妇、纪月亭饰演的杨发、花小仙饰演的田大娘等都尽职尽责,个个出彩。一时间,在前门大街、天桥、珠市口一带,观众们传唱着《小女婿》的精彩唱段,争相观看各自喜爱的版本。

《小女婿》剧情简洁明快、没有大的起伏,容易被广大农村听众所接受。在当时收音机尚被视为“奢侈品”,多数家庭尚无力购置的情况下,遍布城乡的文化馆、文化站在街头安置的扩音器里,经常播出评剧《小女婿》全剧或主要唱段,其社会感召力相当大,已经达到了妇孺皆能即兴哼唱的程度。这使得不少存有旧思想意识的家长深受触动,懂得了儿女婚姻自主的好处。当时的报刊广播更是紧跟形势,报道了众多不再干涉子女婚姻自主的范例。

《小女婿》里最成功、影响最大的“矛盾”一场的“反调”大段唱:“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杨香草守孤灯左右为难,我心里千头万绪方寸已乱……”如泣如诉、低回委婉、催人泪下;把杨母那既心疼女儿,又拗不过脾气倔强老伴的左右为难,表现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观众频频暗自抹泪、为之动容。“妇女主任对我们谈,中国妇女受苦受罪几千年……”小白玉霜再次唱出了字字千金的分量,掷地有声。整个唱段既有时代气息,又有白派唱腔的艺术特色。演出后不久,唱片公司就约小白玉霜录制了《小女婿》的唱片,当时的广播电台、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在播放着《小女婿》中的经典唱段。

人们把小白玉霜饰演的香草作为自己的偶像,当自己的婚姻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都用香草的精神鼓励自己,我的婚姻我作主。当时不仅在农村,就是城市里也同样存在着包办婚姻的现象,或者说是重男轻女,向男方索要彩礼,将妇女的合法权益置之一旁。每次演出散场后,观众都聚集在剧场不走,等着向小白玉霜咨询一些婚姻问题,期待着她能使自己摆脱生活的窘境。小白玉霜从观众的期盼中感受到了压力,渐渐明白了是为谁演戏,为什么演戏的道理。为此,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演出中不满意的地方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和磨合。

当时小白玉霜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要在剧中饰演一个19岁的农村姑娘,可谓是难度不小,况且她又从来没有过过农村生活。起初她构想着现代青年要明快开朗,便试着用青衣、花旦手法表演,结果都不对路子。在一次会议上,小白玉霜见到了戏剧大师欧阳予倩,便心情急切地虚心向大师请教。欧阳予倩说:“用闺门旦的东西试试,但是得化,现代戏得生活化,用什么程式都得化,否则都不行。”

大师一番话,使小白玉霜顿开茅塞,响鼓不用重锤,聪明人一点就透。回去后,小白玉霜为杨香草设计了一整套的表演方案,正是以闺门旦表演为基础,吸收了话剧、文明戏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草的自然大方、活泼可爱。当她再次站到舞台上,犹如换了一个人。扮相上添加的两条大辫子,在人物塑造上帮了不少忙。演员席宝昆十分感慨地说,小白玉霜生得逢时啊!演了三出新戏,出出都得到了革命文艺家的指导。

着名戏曲导演张玮说,小白玉霜饰演的《小女婿》在北京搬演后立刻引起轰动,出现了两多现象。一个是进剧场看评剧的多了,再有就是听广播的多了。《小女婿》中有两个唱段“鸟入林、鸡上窝”,“我十九他十一”唱得清脆流畅,一张嘴观众就鼓掌。小白玉霜同时又是很幸运的,这一时期演了三个现代戏,都受到了名人名家的指导。马少波为她排演了《九尾狐》,洪深和马彦祥则排演了《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则是受到欧阳予倩的指点。所以她演的这三出戏,个个都是经得起推敲,令观众印象深刻。

《小女婿》曾经在京城连演百场不衰,被老舍先生戏称为:顽固不下台的“小女婿”。有专家评论说,小白玉霜是位德才兼备的好演员,她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新凤霞在天桥的日日夜夜

当小白玉霜将评剧唱得深入人心之时,在天桥有位名叫新凤霞的新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破茧而出。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1949年解放前夕,新凤霞跟着姐姐来到北平,在天桥紧南头南下洼子兴隆小客店落脚,开始了自己闯荡京城的评剧生涯。

年轻时的新凤霞容貌美丽,甜美动人。新凤霞的女儿谈到自己的母亲时说道:“母亲的出身,至今是一个难解的谜,我的外祖父母,并不是母亲的亲生父母,两位老人对此讳莫如深,直到去世时仍然守口如瓶,因此连母亲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父母是谁、她的来历到底是怎么回事?被卖的?走失的?被人拐带的?都无从得知,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她是随着一群孩子从苏州过来的,当时好像还不到3岁,这是母亲从养母家的堂姐处听来的。常人道,苏杭出美女。母亲是一位人所共知的美人儿,单从这一点看,这个出处似乎不会错。”当新凤霞成名之后,找上门来自认是她的父母和亲戚的人很多,有一次,为了一个追上门来认亲的老太太,甚至惊动了警察。于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为这位约生于1927年,原籍苏州,身世不明,生日不明的新凤霞,精心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的身世:生日为农历腊月廿三,自幼被拐卖到天津,被一对姓杨的贫民夫妇收养长大。为了糊口,拜北派京剧武生大师李兰亭之妻、“堂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基本功,时年6岁。从此,新凤霞算是有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以及自己辛酸坎坷、不平凡的身世。

在新凤霞的记忆中,当年(1948年)从前门火车站下了火车,一路经过前门大街、珠市口,直到天桥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感觉北平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好。特别是每天演评剧的小桃园、万盛轩等地,更是环境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再加上当地的地痞流氓、军警宪特时常欺负这些以卖艺为生的艺人,使得这个刚闯荡江湖的小姑娘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当时天桥恶霸横行,有“四霸天”、“四阎王”、“御上皇”等恶霸。艺人要想在这块地方挣碗饭吃,必须要先把这些恶霸安抚好了,否则别想在天桥站住脚。新凤霞初来乍到,要想在万盛轩唱戏,就要层层拜访,磕头请安,要忍气吞声地说:“借这块宝地找口饭吃,您抬抬手,我们就过去了。”新凤霞辛酸地回忆说。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天桥,虽说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旧社会留下的习俗一时还难以改变。从打14岁就在台上唱主角的新凤霞,心里总有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在旧社会“评剧”被看成是地方小戏,难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但评剧艺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比如说,天桥是南城穷苦人娱乐的地方,从珠市口北边就是前门大街、东西长安街等,所有的剧场都是有钱人的乐园,评剧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评剧演员依旧是低人一等。为此,新凤霞总是想不明白。

新凤霞从来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给评剧争口气,争取观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告诫自己在台上唱的戏必须站得住脚,绝对不能为了取悦观众,去唱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但刚来北京在万盛轩演出时,人们并知道新凤霞的大名,只是按照万盛轩以往的规矩,一毛钱入场费,中间打小鼓的时候再收钱,跟侯宝林的相声里说的差不太多。

即便如此,在出演传统古装戏时,不仅要向京剧老大哥学习,唱戏的基本功要扎实,唱、念、做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有评剧自己独创的特点和风格。如此,才能赢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当时在天桥这个小戏园子,舞台都是泥土的,台上若热闹起来,暴土扬长。但当时叶剑英市长、聂荣臻市长、陈毅元帅等领导人来看戏,都是和普通观众坐在一起,新凤霞心中那点怨气也就没了。看到共产党这些大干部那么平易近人,很受教育和感动。但是感动之余还是期盼着,要是能够早日将这个小戏园子重新修建该多好啊!

其实真正使新凤霞获得新生的并不是“戏园子”,而是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剧目。由于演出的剧目太陈旧,新凤霞依旧窝在天桥不为人知,是作家赵树理偶然发现了这个很有才华的年轻演员,还主动送给她《小二黑结婚》的剧本,结果演出后大获成功。此举使新凤霞大红大紫,让她走出了天桥,到首都各大剧场,甚至是怀仁堂去演出。以后,她又接连演出了《祥林嫂》《艺海深仇》,在出演《刘巧儿》后,新凤霞已是全国闻名的评剧演员了。

新凤霞感慨道,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还死抱着旧剧目不撒手,不推陈出新,就没有新凤霞的今天。在这些大快人心事的鼓舞下,剧团改为民营公助,还选举了新凤霞当团长。她很快带领大家演出新排演的现代戏。但问题是,这些现代戏如何让现代人来捧场、来喜欢。于是,如何争取年轻人看评剧成为主要议事日程。在作家学者吴祖缃、侯仁之、老舍的精心策划下,送戏上门,成为当时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吴祖缃、侯仁之的热情帮助下,新凤霞的剧团去清华大学演出,条件就只是管接管送管一顿饭,因为学生读书很清贫。为了普及评剧艺术,让人们了解评剧,改变人们对评剧的世俗观念,评剧团的演员们异口同声地说,送戏上门,咱们不图钱,只要争取到大学生看戏,这就是大好事。结果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连演了三场。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了热烈欢迎,说这是清华大礼堂头一次演出评剧,使师生们了解了评剧艺术。

同类推荐
  •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编十五章,包括: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形成时期;中期古典时代:希腊美学思想鼎盛时期;晚期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衰落时期。内容涉及: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等。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讲艺术》选录了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随笔数十篇,是对他的谈艺文章的又一次整理结集。徐悲鸿先生有着丰厚的艺术学养和创作实践,避免了“门外谈艺”的粗浅与尴尬,在《徐悲鸿讲艺术》收录的文章里,既有评论家式的关于绘画美学的鉴赏,又有作家漫谈式的对于世界艺术的感悟,还有作为艺术家对绘画技艺的专业探讨,极具文学欣赏价值与专业研究的借鉴功用。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子妃又掉马甲了

    世子妃又掉马甲了

    人前,她软萌可爱,天真无邪;人后,她叱咤风,威名远扬。世人皆道池软软性格懦弱,天赋平平,当一个个马甲揭开,世人傻眼。什么?天下第一首富浮生公子是她?众人捶胸顿足。传闻中清冷俊美的国师也是她?众人吓得魂飞魄散。好像,那世子金屋藏娇的世子妃,也是她……万千少女终于怒了!!她为什么什么都那么优秀!【虐渣文,男女主双洁哈哈!】
  • 天空深处

    天空深处

    人物赵先生大约45岁,闲人;美女作家30多岁,作家;戴安娜30多岁,广告公司职员;理查德大约40岁,商人;小姬大约20岁,离家出走;空姐不到30岁;现场摄像人25岁;男人声音(广播声);第一场,第一景,(灯光,舞台空阔,演员与观众坐在一起。)
  • 情开忆暖阳

    情开忆暖阳

    对蓝忆彤来说,夏晴阳是一年四季的天气,给过她烈焰般的炽热,也给过她刺骨的寒冷。他们相识在悲凉的秋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分开,带着他给的伤害,她逃到天涯海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以为自己的心不会再有任何波动,再次见到他时才发现,他是她此生逃不开的劫。【注】五年后的情节,还有女主的人物性格需要修改,所以暂时不会更新,等修改完毕会重新连载O(∩_∩)O
  • 薄欢

    薄欢

    蔻色出生于江南小镇,五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奶奶在小镇生活,与嘉年就此结识,父亲工作调动,蔻色离开了小镇,与嘉年天各一方。数年后,奶奶病重,蔻色回到小镇,在音乐社团的嘉年却不认得她了,而他身边也已经有了叶绛心。绛心看到追梦疲累的嘉年数次劝说要嘉年陪她出国,一心为了追求梦想的嘉年留在了大陆,与绛心就此分开。那些辛苦的岁月,陪在他身边的是蔻色,兜兜转转,两人终成眷属。继安妮宝贝之后,华丽文风与澄澈情感的最完美结合。一本惘然之书,写给那些在少年时光里被爱珍惜过被亏欠过的人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划过蓝色天空的N道伤痕

    划过蓝色天空的N道伤痕

    梁伟天把空姐秦雯达娃送上甲板,一直看着她长发齐腰的曼妙背影,随着那几层楼高的轮船灯火辉煌地像一座房子在暗蓝色的宽阔海面上缓缓移去才离开,虽然深夜大街上的人影儿终于伶仃寥落,他一路踩油门,几乎长驱直入地开车回到家,也已经是下半夜2点多了,悄悄把三菱越野车停进车库,再迈上台阶轻手轻脚地开大门,但从裤袋里掏出的钥匙串“哗啦”一声在静夜里显得动静挺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凉九一曲终羡远

    凉九一曲终羡远

    鲸穿越汪洋,虽历经三生也不可能遇见。就像人一样,在茫茫人潮中,穷极一生去找一个对的人。有的人误打误撞遇见了自己的命中人。正如,他和她。在最美好的时光中相遇,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是个演员。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别样的人生。骗过了众人,亦迷惑了他。却也深陷进生活的舞台里。你,我,他与她。再次聚拢,逃不开,躲不掉。生旦净末丑,皆为戏中人。当舞台上的戏剧结束之时,波涛暗涌之际,你、我皆退出潮流。一切看似归于平静,实则––曲终人未散。斜阳落山时,风满楼;山雨来袭时,无草生;次日晨文起,一曲终羡远。
  • 重生的咸鱼人生

    重生的咸鱼人生

    待业在家的李阳,突然得到了一个咸鱼系统……本系统不喜欢雄心大志的宿主,请问宿主,你愿意做一条咸鱼吗,躺一年不想翻身的那种……(本书偏向轻小说,非重生xx年那种,全架空世界)本文轻松、娱乐向,写的是少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