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300000014

第14章 台湾“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5)

就政治情感而言,1949年以后,由于两岸在两个社会和体制内存在和发展,两岸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内容也大不相同。大陆的政治教育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五星红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构成,曾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而台湾的政治教育内容则是由三民主义、“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民国”等构成,曾提出一定要“反攻大陆”。此外,如果说蒋介石、蒋经国当政期间“妖魔化大陆”的宣传是散布“反共论、大陆贫穷论和政治多变论”,在台湾民众和社会中造成对大陆的恐惧、敌视心理,那么李登辉、陈水扁当政期间“妖魔化大陆”的宣传则是散布“中共打压台湾论、对台统战阴谋论和吞并台湾论”等,在台湾民众和社会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对大陆缺少正确的认知情感。因此,“在政治文化方面,台湾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更深,而大陆则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所以,两岸政治文化的‘差异’在文化各个领域中最为明显。”

就“一个中国认同”而言,在政治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两岸政治文化“差异”中变化最大的领域。在国民党当局去台湾后的前40年间,台湾政治文化中没有“一个中国认同”减少问题,广大台湾同胞都认为是中国人,都认为两岸在追求统一。经过“宪政改革”,经过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长达20年的煽动和误导,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文化的环境中,台湾“国家认同”出现偏移、“统独选择”出现偏向、“身份认同”出现偏差、“集体记忆”出现偏离。“一个中国认同”变成对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共和国、中国人、台湾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多种“认同”。其中,首先,“身份确认和政治归属”方面多元化,在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调查数据中,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在下降,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在上升,而且“台湾人认同”的比例上升过快。其次,“国家认同”的改变,不认同“一个中国”,认同“台湾共和国”和“台独”的群体出现。第三,“统独选择”出现不利于统一的变化,同意两岸统一的比例过低,主张“台独”的比例超过主张两岸统一的比例,支持“台独”的群体基本维持在四成到四成五左右的水准。如何影响和引导台湾“国家认同”朝着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和平统一方向转变,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要务,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重要任务。

就国家统一模式而言,两岸也存在着不同看法。据大陆的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统计,除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外,还有非“一国两制”的主张或模式共101种。目前台湾方面对国家统一模式的研究存在着片面和极端化倾向,如蒋经国等人提出的“一国良制”,主张以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李登辉等人提出的“第二共和国”,彭明敏提出的“一个中国、一个台湾”,陈水扁提出“两岸两国,一边一国”等,均强调台湾的“主权独立”。而大陆方面对“非一国两制模式”则是客观地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它为什么不适用于两岸和平统一问题。当然,目前大陆对“一国两制”更多地注重于宣传,对“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有待加强。客观地说,“一国两制”更多的是指统一模式,即两岸统一后的两岸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现在问题的难点是,两岸交流如何完成从“先经后政”到“先经助政”、“先易后难”到“先易解难”、“先急后缓”到“先急拉缓”的交接,两岸如何按照“一国两制”方案走上政治谈判桌谈判和平统一问题,两岸关系如何从当前的和平发展过渡到和平统一阶段。对于国家统一模式问题,两岸都需要做好思想、理论、政治和行动上的准备,首先是要解决两岸政治谈判的“政治名分”和“谈判主体”问题。关于国家统一模式的探索和不同结论,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差异”要点之一。

政治文化的功能是为政治决策提供合适的文化氛围,在两岸关系上表现得分外突出,两岸政治文化的“差异”也是如此。两岸政治文化“差异”的存在,成为台湾“国家认同”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为现阶段两岸在和平统一问题上的重要分歧点。

3.性格文化“差异”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增加台湾“一个中国认同”,需要两岸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差异”。对于台湾民意来说,现阶段对于大陆“差异”的了解还不全面,认识还不到位,与台湾文化中的“性格文化”关系很大。或者说台湾的性格文化导致在了解、认识大陆时看到“差异”更多些,更为敏感些。台湾人的性格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是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由特定的演变历史、移民社会、族群组合、政治现实和多元文化决定的,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社会主要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制约,并且作用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政治行为。

一是“台湾意识”。从历史上看,台湾主要居民的故乡不一,来到台湾的时间不一,到达台湾后都把定居点当成第二故乡,具有很强的“本土意识”。主要表现为:开发台湾,闽粤移民“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成为台湾意识产生的客观基础;爱惜台湾,广大台湾同胞对于历经400多年的台湾开发过程和艰辛,有着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记忆,爱护台湾、建设台湾、珍惜台湾的心情由然而生;宣传台湾,正是因为开发台湾的艰辛和爱惜台湾的心情,形成了“台湾意识”中的重要成分————宣传台湾,抓住机会,宣传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成果;不忘故乡,作为移民社会的社会意识,既有出于对定居地的爱形成的“本土意识”,更有对隔海相望的家乡的爱形成的“故乡意识”;不忘历史,经过50年的被割让和被殖民的经历,经过反侵略战争的提炼,台湾同胞更加强调台湾意识,要求祖国重视和肯定台湾地区的价值,要求尊重台湾同胞的愿望。“台湾意识”的出现和流行,在台湾是十分正常的事,问题是有人把“台湾意识”极端化、绝对化,把“台湾意识”作为“台独”的思想基础。对此,大陆态度十分明确,反复强调“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有人借助“台湾意识”宣扬“台独意识”,更需要把“台湾意识”和“台独意识”区别开来。“台湾意识”成为性格文化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差异”中的基本内容。

二是民主意识。台湾文化中的民主意识,也可以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找到萌芽。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导致国贫民穷,百姓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统治阶层往往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缓解社会供求矛盾。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雏形,在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倾听民意、重视民生是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仁”和“以政为德”,孟子提出“民为贵”,儒家强调要“爱民”、“重民”、“恤民”。问题是在中华文化传统思想中,宗族制、等级制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共权力分配的基本制度,在文化和舆论中更重视“国以民为本”、“民以君为主”。所以中国的民主思想,在封建社会阶段基本没有成长、成熟起来。台湾文化中的民主意识比较流行,首先,移民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移民大都是同一宗族或同一村落的志同道合者结伴而来,因而在生活方式、生产关系和劳动成果分配上,大都采用集体方式进行,以平均主义为原则,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了民主的习惯,民主意识比较好地延续下来。其次,对殖民统治的痛恨。日本侵占台湾50年间,在殖民当局的***统治下,中国人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权利。“日本人将本国人称为内地人,是最高等级的;接下来是朝鲜人,称为半岛人;而台湾人则称为本岛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成为奴役对象,变成“三等公民、无权公民”,自然产生了反抗侵略、回归祖国、当家做主等民主意识,核心是要国家主权,是追求爱国民主。第三,对专制统治的反思。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到台湾后实施专制统治,处于政治高压下的台湾同胞,社会上内蕴的民主理念越积越多,核心是要政治权利,是追求政治民主。同时,国民党当局从1950年开始的县市以下行政长官和民意代表选举,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宪政改革”,促使民主呼声、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就两岸文化“差异”讲,台湾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向政治多元化方向发展,大陆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向民主集中制方向发展,成为两岸文化“差异”最突出的地方。

三是族群意识。族群现象与台湾开发同时出现。在闽粤地区移民前往台湾初期,往往都是由亲人、亲戚和同乡组成,到台湾后定居和开发同一地区,组成最初的族群————宗族或氏族。在同一地区的移民增加后,往往来自同一地区的移民组成更大的族群————同乡会。在向其他地区扩张时,开始形成以地方文化为特征的族群————闽南人和客家人。族群意识的形成和强化,是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为了生存和保护定居点,不同族群之间就要进行争夺。先到的移民,要同当地土着械斗;向外扩张时,要与不同的宗族或同乡会械斗;整体上后到的客家人要同已经安家乐业的闽南人械斗,只能离开自然条件对农副业生产较为有利的台南平原地区,向“桃竹苗北北基”等地发展。可以说不同氏族、乡党的械斗更是此起彼伏,在台湾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族群意识的现实因素是,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实施专制统治,为了巩固统治基础,政治上依靠外省籍上层人士和本省籍实力派,倾向客家人,照顾少数民族,没有充分地尊重闽南人,这种政治歧视加大了省籍矛盾和族群冲突。历史和现实因素,导致至今宗族、派系斗争仍充斥着台湾政坛。族群意识会进一步凸显成为政治上选择自我认同的手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省籍矛盾”却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在于时空环境使得台湾各族群政治格局狭小,以致政治斗争只能依赖族群情感作为行动力量的来源。族群矛盾对台湾政治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进而也对朝野政党的大陆政策产生不小钳制作用。族群文化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台湾文化“差异”的特色。

四是悲情意识。两岸人民都具有悲情,“但表现形式不同,内容也有差别。大陆民众中的‘悲情’所造成的受虐者心态还相当普遍。特别在国际上发生突发事件时,表现更为强烈。比如经常认为被‘阴谋’所‘包围’,无法像其他国家民众那样理性地去面对事件,依法进行抗议。从文化上看,不少人对中华文化的精华了解甚少,缺乏信心”。对于大陆来说,通过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西方一些政治势力极力宣扬“中国崩溃论”、“中国霸权论”,不断在中国周边挑起争端,中国人民进行了有力回击。同时,也引发一些中国人的鸦片战争以来、多次遭受侵略和欺负的悲情意识,产生“被迫害心态”,更加自觉地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的悲情意识来源于台湾历史中多次挫折和苦难的记忆,这又和台湾特殊的历史分不开。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后来的外省族群身上,由于国民党当局把在大陆的失败原因全都归罪于共产党,使自己成为当然的“受害者”,这种受害意识与逃离故乡的痛楚迅速结合,使得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来台族群也充满着深深的悲情。在蒋介石当局主导下,台湾社会悲情主要是针对大陆的,成为台湾民众“要尊严、要和平、要发展”的思想感情根源,成为与大陆对峙的思想文化,也成为“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社会心理依据。对于“悲情意识”,大陆态度十分明确,反复强调“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做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对于两岸关系、两岸交流、两岸文化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地中华文化在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和平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台湾的“悲情意识”工作很有必要。

同类推荐
  •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正行风(成风化人)

    正行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加多宝集团与广药集团争夺“王老吉”的战火从2012年烧到了2013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持续关注。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亿元捐款,到“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妇孺皆知的凉茶宣传语,再到2010年巨资赞助广州亚运会,加多宝集团凭借其强大的营销力度,将原本属于广药集团的百年民族品牌“王老吉”推向了千家万户2012年,广药集团却一纸诉状,将加多宝告上了法庭,要求加多宝停止销售和生产“王老吉”商标的产品,拉开了“王老吉”之争的序幕。本书为读者再现了“王老吉”商标之争的前因后果,对凉茶饮料行业的现状深入剖析。
  • 末世求生法则

    末世求生法则

    重生之后,暮雨只想跟父母好好地活下去。可是总会有麻烦找上门。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凌霄极帝

    凌霄极帝

    自农家而入江湖,自江湖而登庙堂,自庙堂而封仙神,自仙神而成天帝。内力、真气、罡气、法力、神通、天道,一步一重天。小村萝莉,江湖女侠,大国公主,战场女将,一人一滋味。这里有人有神有妖魔,有情有义有心计,还有那凌霄宝殿中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吴极上帝——凌霄极帝!
  •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次元妄想

    次元妄想

    大象终有一日会发现脚下的蚂蚁,但却不会在意它们的想法和意义。如果大象和蚂蚁能彼此交流,大象或许会明白蚂蚁存在的意义,而蚂蚁却始终不会明白大象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人类,对于高度次元生物亦是如此——一位自称监测者的高次元生物降临,并寄存在了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的主角林路身上,开始了它的观察者生活。而我们的主角紧张中带着丝丝彷徨,彷徨中带着不知所措。一人一高次元生物(女)的生活就此开始。 (ps:可能涉及到各种学科基因,维度,空间,潜物质,暗物质,时空理念……以及,星际战争,基因强化,全民修行等等) 群号:714509123
  • 武侠之隐者神尊

    武侠之隐者神尊

    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在那血与火的江湖里摸爬滚打久了,也会想要找一个平静的地方,过上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安静地做一条咸鱼,不对,是隐者。人生在世,求的是逍遥度日,什么打打杀杀的有多远走多远,安稳平静的才是人生———嬴不凡
  • 末路格格倾城恋:哑妻不下堂

    末路格格倾城恋:哑妻不下堂

    他是风流倜傥,人前显贵的宁三公子,她是倾城绝代,流于末路的最后贵族。一桩不幸的婚姻,从错嫁开始,他与她,皆是牺牲品。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身逢乱世,国尚不安,何谈其家,我所讲的,就是这个年代中,几段缠绵的爱情,和几个可爱的男女!
  • 飞升至上

    飞升至上

    仙界“混世魔王”天枢渡劫失败,神魂掉落到低位面。为重回仙界,带神兽一路打怪飞升。尔等妖魔鬼怪速速离开,飞升难,难于上青天!
  • 周天修行记

    周天修行记

    主角周天是一个被诅咒的人,他无法凝聚灵引,无法修炼,甚至都活不过十五岁,但是他对于修炼,对于长生却有浓厚的兴趣和与生俱来的执着,且看他如何逆转生死,向天索命,一步一步走向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