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900000027

第27章 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美国学者萨拉蒙所说的“全球结社革命”同样也波及了我国。近年来,在政府以外发展起来的、被冠以多种名称(如民间组织、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的各种组织大量涌现,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本章所要考察的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就是新近出现并汇入其中的引人注目的一员。

本章以“草根之家”这一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为个案,着眼于行动者的“行动”和“实践”的层面。在了解“草根之家”为什么产生、怎样产生及其现实当下的生存状态的基础上,探究作为一个行动者的组织的实践逻辑,包括个人因为什么动机而参与志愿行动?行动者如何赋予自身的行动以意义?如何建立对志愿行动的集体认同?行动者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合法性承认?选择什么样的行动策略?

为探讨以上问题,本研究直指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过程和实践逻辑。全文着重考察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是志愿行动的意义建构、意义认同,即个体的志愿者如何赋予自身的志愿行动以意义,建构起什么样的意义框架,进而又是如何在组织化的志愿行动中逐渐形成志愿组织的集体认同;二是行动者如何行动来争取合法性的承认、动员社会资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

7.1问题的提出

7.1.1研究对象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变化,民间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增强,志愿组织蓬勃发展起来。此类组织一直存在着相近甚至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名称,诸如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等。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些相关概念尚没有明确而统一的界定。在这里,有必要把这些与本章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厘清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而对草根志愿组织的概念有个清晰而确切的界定。

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认为这些组织的共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分离;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自治性,即这些机构都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自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这些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金的自愿捐献。

“民间组织”,也就是NGO,并不完全等同于上文提到的“非营利组织”。在中国,民间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两类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根据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王名认为,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和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都可以视为非政府组织,也就是民间组织。秦晖从政府、市场及两者之外领域的逻辑关系来界定“第三部门”。秦晖认为市场是以志愿(自由交易)方式满足私人利益的机制,而国家则是以强制(权力)运作方式满足公共利益的机制。

由于这两种机制的不足,于是产生了以志愿方式满足公共利益的机制,即第三部门。因此,在他看来,第三部门具有“以志愿求公益”的特征。在我国,存在着由机构自上而下成立组织和志愿者自下而上发起成立组织这两大类志愿组织。机构成立的志愿组织称之为“公营的志愿组织”,例如政府的各级社会组织和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些公营的志愿组织经常是正式注册的,有明确的行政等级机构,依靠行政的动员方式来网罗志愿者,带有鲜明的政府性质,履行着一定的行政职能,有时被视为“第二政府”。尽管此类组织的志愿性不太显着,但却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提供了正式和合法的渠道。另一类则是民间志愿组织。这些组织的产生往往是自下而上,由志愿者自己发起的,未经注册而不具有合法名分。为了名正言顺,他们需要依附于政府部门及官方志愿组织下面,或者以社会企业的名头行公益性志愿组织之实。综合上述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民间组织”、“志愿组织”等概念所涵盖的外延大致相同,但也反映出不同的侧重,比如“非政府组织”强调非政府非官办性,“非营利组织”强调组织的非营利非企业性,“民间组织”暗含着“政社分开”的价值取向。不过,从本章的研究来看,“民间组织”、“志愿组织”等概念仍过于宽泛。

为更有效、更精确地界定本章的研究对象,现引入“草根”的概念。

“草根”一词,意指与精英相对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本章界定的“草根志愿组织”是在上述概念基础上,特指那些源于底层力量的,基于行动者的共同志愿而自发组成的组织,是志愿行动者们为了表达和实现共同的目的和愿望而形成的组织。郑瑞涛认为,这类组织基本上都是依靠草根的力量发起的,因而具有纯粹的民间性,不依赖于国家的经费和人员编制而存在,与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也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在真正意义上具备自发性、自愿性、公益性这三个特点。一是自发性,组织是自下而上产生,而不是由政府或者某个权势集团自上而下组织的。二是自愿性,成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意向不是由于外界的压迫或是政府的动员,而是自愿参与。成员可以自愿加入和退出。三是公益性,组织的活动是出于公益信念,从事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而不是用来谋求个人或者家庭的经济利益。组织不以营利最大化为导向,即使通过服务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不在组织成员间分配,而用于公益目标。

7.1.2研究理路

本研究以一个名为“草根之家”的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为研究对象。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是新近出现的志愿组织实践,以关注农民工的情感、归属、发展、维权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为切入口,与全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密不可分,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

第二,在笔者的生活环境中,正好存在着这样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草根之家”是笔者所了解到的杭州地区唯一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曾成功举办过“草根文化节”等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力。同时,该组织正处于草创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作品,有利于笔者从志愿行动的实践逻辑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第三,笔者与该组织接触过多次,作为一个“圈内人”多次参与到它们的活动中去,收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鉴于许多志愿者并不是为了组织而组织,而是因为志愿行动聚集到一起,并出于行动的需要逐渐呈现出了组织形态,组织的形态又尚未稳固,因而在此,笔者引用学者朱健刚的界定,将志愿者看作行动者,将草根志愿组织看作“一系列志愿行动的载体和行动者的聚合状态”如上所述,笔者所要研究的草根志愿组织目前处于草创阶段,尚未形成定型化的稳固组织结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是志愿行动的载体和志愿者(行动者)实践的产物。因而,笔者的研究将着眼于行动者的“行动”和“实践”的层面,在了解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为什么产生、怎样产生及其现实当下的生存状态的基础上,探究作为一个行动者的组织的实践逻辑,包括个人因为什么动机而参与志愿行动?行动者如何赋予自身的行动以意义?行动者如何建立对志愿行动的集体认同?

行动者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合法性承认?选择什么样的行动策略?

为探讨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引入以下概念:

(1)社会行动

韦伯把社会学视为一种探讨人作为主体的社会行动的理论,认为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以主观意义,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可见,韦伯强调的是社会行动的意向性,其社会分析的中心放在个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联系上,而不是结构、组织和制度,因为后者仅仅是行动者行动的过程、结果与方式而已,它们的性质只能由个体的行动来决定。因此,社会现实从根本上说是由个体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构成的,个人是有意义的社会行动的上限和唯一载体,只有个体才使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成为可能。

基于这种意向性的社会行动,社会学所要做的就是要理解行动的意义和行动者的意图,韦伯称之为“理解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理解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及其行动,这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其实质在于:不仅需要理解行动的主观上意指的意义,而且还应说明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如何决定其行动的。

(2)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议题,主要是关注在什么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致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又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七十年代以前,研究者常把这类一致性行动看作人们在非理性情况下参加的“社会解体”中不受规范制约的行为,例如暴乱和骚乱。但在之后,集体行动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涉及利益计算和价值规范,是有组织的持续性的社会行动。它常常拥有明确的社会变革的目标,往往针对社会公平缺失或者社会发展不足等议题,希望通过集体的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有学者指出,对于集体行动,在西方一直存在着资源动员理论和新社会运动理论的争论。资源动员理论关注社会集体行动中的理性选择,他们假设运动的参与者是基于“搭便车”困境下的理性选择而参加组织行动的,行动的组织成为研究的要点,运动被理解为一种组织和组织行为。近年来新社会运动的出现,对资源动员理论提出了较为彻底的批评。新社会运动理论的主张者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和南美国家出现的一些社会运动已经和旧的工人或农民运动不同,参与者并非受到选择性激励的驱使才投身运动,他们也并无严格的、职业化的组织,通常仅有十分松散的联系,运动所要维护的,也是诸如和平、妇女和同性恋自主权、保护环境这样的非物质的目标,而斗争的焦点也从工厂转移到了社区。新社会运动研究运动内部如何建构集体信念和身份认同,以及运动通过何种方式令社会认同他们所倡议的价值理念。在长期论战之后,近年来,新社会运动理论主张的集体认同的构建和资源动员理论主张的动员策略已经开始整合起来,以一种综合的视野,把集体行动理解为一个话语以及互动的持续建构过程,机会结构、动员策略以及意义框架构成分析集体行动的概念工具。

王国勤指出,综观国内集体行动研究,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以运用结构性分析居多而过程分析较少;运用理性主义分析居多而建构主义分析较少。在关注的议题上,大多数研究只关注在对“被迫反应式”的和直接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近年来集体行动的新的动因和特征的研究,也就是那些在中国社会转型中随着新的利益博弈格局而出现的主动追逐利益、以维护某种价值为目标、以大量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集体行动。这一新的集体运动需要被研究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而新的理论增长点可能就在这种关注中不断出现。

(3)实践逻辑

布迪厄在《实践感》一书中,努力捕捉那些“没有意图的意向性;没有认知目的的知识,捕捉行动者通过长期沉浸于社会世界之中而对其所处社会世界获得的前反思的下意识的把握能力,捕捉那些能够界定人类实践的东西”。可见,布迪厄强调对行动者的实践过程及其实践逻辑的关注。

区别于经济人的理性逻辑,实践逻辑强调人们在实践中并非只是进行利益得失计算,而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习惯来选择自己的行动。它常常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强调行动者在能动性行动过程中反映社会的结构性事实。

以上各种理论视角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在有选择地选取适用于本研究的理论思路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笔者的研究指向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过程和实践逻辑。

受朱健刚对于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的研究思路的启发,笔者的考察着重在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是志愿行动的意义建构、意义认同,即个体的志愿者如何赋予自身的志愿行动以意义,建构起什么样的意义框架以形成志愿组织的集体认同;二是行动者如何行动来争取合法性承认、动员社会资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

一方面,由于志愿活动常常是不计报酬的,单纯的基于物质利益进行理性选择的行动逻辑并不符合多数志愿者行动的动机。

因此,对于志愿者尤其是志愿行动的组织者来说,他需要赋予自己的行动以某种超越物质利益的意义,发挥集体行动的动员作用,在成员内部建构出一种基于共同身份、命运和维护群体的责任担当的对群体的团结感和对自我的道德满足感的意义框架,由此组织就可以在持续的行动中逐渐发展出共同的价值观。

同类推荐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本书是一部以新闻视角全景式解读宁波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力作。作者历经20年对宁波各行各业的深入采访,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中,探讨城市嬗变轨迹和发展模式,系统分析宁波在接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的区位机遇、现实考量、理想图景,以及具体举措、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这部著作不仅仅是汇集的新闻记录史料,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从浩如烟海的成语中精选了那些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的条目,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成语故事的风貌,使读者能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收录全面,查阅方便,全书选取了近一千一百多条成语,大多是在当今社会及文化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依据当代读者的阅读和检索习惯,按照音序进行编排,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词条故事。注解详细,学读双全,书中对所选成语的释义、难字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阅读成语和学习成语的双重作用,使其兼具故事书与工具书的双重效能。
  •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陶行知谈教育(名家谈教育)》一书分为两个部分,共收录陶行知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3篇。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教学合一》《生活教育之特质》《活的教育》《行是知之始》等;第二部分的文章是陶行知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回忆育才学校办学的历史和教育宣言等方面的文章。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热门推荐
  • 化肥袋子

    化肥袋子

    【开局一个化肥袋子,生活全靠捡……】【两个相互陪伴的人,到底能走多远……】【这是另一个世界里发生的故事……】
  • The Georgics

    The Georg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摇摆剑士

    摇摆剑士

    在2049年,咳咳咳,在这个游戏大赛,山里来的少年不请自来。什么操作?菜鸟剑士?你来吃老虎的吧?
  •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是一本带有温度的随笔集,即“青春治愈”系列。作者笑以苛亦花亦如刀的文笔,或疯狂放肆、或冷静自持的态度,在字里行间记录下了青春历程与人生思考。作者感性回忆,记录了在维也纳、慕尼黑、苏梅岛等国外旅途与际遇,抒发了青春时代的自己对爱情、亲情以及当下舆论话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生命感悟。阅读本书,跟随作者感受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起来横扫诗意的“独”青春,从疼痛的现实中寻找温暖的自己。
  • Lend Me Your Ears

    Lend Me Your Ears

    The third edition of an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oratory, Lend Me Your Ears offers numerous examples of the greatest speeches ever delivered—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Speeches in this edition span a broad stretch of history, from General George Patton inspiring Allied troops on the eve of D-Day to Pericles' impassioned eulogy for fallen Greek soldiers during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from Jesus of Nazareth's greatest sermons to Ruth Bader Ginsburg's fiery speech in response to the Bush vs. Gore decision that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American politics in our time.Editor William Safire has collected a diverse range of speeches from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from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s, and from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history's greatest battles and events. This book provides a wealth of valuable examples of great oratory for writers, speakers, and history aficionados.
  • 最强捡垃圾系统

    最强捡垃圾系统

    系统:叮~恭喜宿主获得万能舌头鉴定技能赵开天“好!我舔舔这把大刀鉴定一下什么属性。”系统:恭喜!+15绿毒屠龙!赵开天应声倒地浑身抽搐,说道“为什么...你不告诉我.....舔自己的装备也会中毒........
  • 愿葵

    愿葵

    十三年前,一场大火毁了她的家,十三年后,他与她相遇,他却强迫她以妻子的名义帮助他拿到家族财产与权利,可命运捉弄,她得知家族的秘密和他的残忍,她决定原谅他……两年后他与她再次相遇,他已有钱有势,一步步棋将她禁锢在身边……
  •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她丞相府有名的废柴千金,却被嫡姐和嫡母算计,活活吓死。重生而来,她一改草包面貌,变为惊世天才,风华潋滟。亲姐狡诈阴险,嫡母陷害不停,父亲嫌弃厌恶,竟她代嫁给一个惊世骇俗的傻子。但是那傻子……?还懂入洞房?嫁入皇家,欧辰辰翻身复仇,爽歪歪的虐渣。至于她的傻王老公,既然给了休书,那我是不是可以再嫁?某男气的要死,咬牙切齿道:“欧辰辰你是嫌弃本王没有喂饱你?”……"
  • 巅峰御魂师

    巅峰御魂师

    这里是灵皇统治的世界,整片大陆被无边无际的黑水包围着,像一个巨大的囚牢,任何人都无法离开这片大陆,唯一的信仰就是灵皇,除此无他。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更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 晴天有雨,余生有你

    晴天有雨,余生有你

    突然出现的少年夏樊拦住了陆星辰回家的路,也打破了少女虽然不平静但很平凡的生活。那一盘子始终没吃到嘴里的葱花蛋,让两个人在满天繁星下成为朋友,也在晨光熹微时成了两个人心头一抹重重的遗憾。消失不见的母亲,骤然辞世的父亲,莫名远去的伙伴,一无所有的陆星辰选择相信自称是自己母亲好友的阿姨,前往陌生的凰城。因为,在她封闭的只属于她自己的小世界里,凰城有她的父母和伙伴,那里的温暖让她心向往之。内心的小小绿洲让少女如野草般顽强肆意地生长,心心念念追寻的真相渐渐露出冰山一角。无法放下怨恨的夏樊最终选择兑现儿时的诺言,陪在陆星辰身边,共同寻找她的妈妈。线索如一缕蚕丝,引着陆星辰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包裹着一切秘密的茧,可当妈妈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那一串串落下的眼泪说不出究竟是苦还是甜。陆星辰得到了自己最不想要得到的结果,她的固执让她无法停下究根结底的脚步。当她满心欢喜地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现实的残酷却让她再次泪如雨下……青春就像六月的天气,也许你会在大晴天里遇上一场雨,却不必担心湿了新裙子,因为一定会有个人陪在你的身边,撑着伞陪你画完这张专属于青春的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