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100000036

第36章 楚之风(1)

我们发现了残存于地下的各种乐器、帛画、壁画、漆画,并将其保存完好。这些物体一旦受损,我们便痛心疾首。发掘和保护文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无情的地方在于,这些东西将会逝去,永远地逝去。就像我们再也找不到一座楚国房屋,就像我们难以发现楚国先民用土、革、木、丝制作的艺术品,而只能通过文献的只言片语去揣摩一样。

然而,“硬的没了,软的却在”。一种文化最根本的存在形式,常常不是器物载体的保存与不断复制,也不在于它所相关的体制与疆域的不变与延续,而在于它那无形无声并不占有空间的精神因子是否还活在人间。只要它能不断地参与后世的文化创造,它也就有了生命,也就不朽。

“风流”、“浪漫”、“潇洒”这些词汇与楚人有不解之缘。楚人喜欢用“风”这个词,在相关诗文中随处可见让人恍兮惚兮或者云天雾地、回肠荡气的文句。比如庄子有“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屈原有“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连不通文墨的刘邦也以“大风起兮”咏志抒怀,由此可见一斑。风无形,然而它可以附着于任何有形。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其看作精神因子。

两位李先生讲的就是这种楚文化的精神因子,讲的就是楚国灭亡之后楚文化的生命延续。所节选的两段文章主要谈到了汉代,汉以后的论述留给你,比如说楚风与唐代文化。你能继续往下谈吗?你能举例谈谈楚人的“浪漫主义”对后世某某人(比如李白)的影响吗?

楚文化的胜利

李长之

按照我们的考证,司马迁应该生在公元前一三五年,这就是汉武帝建元六年。这时离汉朝的初立(公元前二〇六年)只有七十多年的光景,一切政治或文化上的规模还没有十分成为定型,所以司马迁也可以说多少还能够呼吸着“先秦”的学术精神或者气息的。许多大师的流风余韵应该对司马迁并不生疏,而活得较为老寿的人物像伏生、申公,更几乎年代和司马迁相接。伏生是秦博士,申公曾见过汉高祖,这恰是可以传递先秦的文化的人,和他们同年辈的人也一定还不在少。——这样便可以想象司马迁和先秦的精神之衔接了。

不过我们大可注意的是,汉的文化并不接自周、秦,而是接自楚,还有齐。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的乃是楚。这一点必须详加说明,然后才能了解司马迁的先驱实在是屈原。

不错,在公元前二九七年,楚怀王被囚于秦而死,但后来过了九十年左右项羽起来反抗秦,依然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才能号召。可见楚的势力——精神上的势力——之大了。当时陈涉起事也称为张楚,张楚就是张大楚国。楚国爱国的诗人屈原虽然在郢都被破(公元前二七九年)后不久就自杀了,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就正是像表现在屈原身上的楚人爱国的情绪似的,推翻了暴秦,报了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假若当作一种象征的意义看,是应验了!

就精神上看,楚实在是直接继续秦而统治着的,汉不过是一个执行上的傀儡而已。我们试举几件事情看:

第一,语言,汉代承袭着楚的浯言。例如当时称公即是楚语,而司马迁为太史令又称太史公者,也是因楚语而然。(据朱希祖说,见其《中国史学通论》)当时有所谓楚声,可知楚语有很大的势力。

第二,风俗习惯,有许多是得自楚的。例如中国古代是尚右的,楚人却尚左,后来中国人也尚左了,这关键就在汉。(可参看蒋锡昌《老子校诂》页二一一)在汉时还有所谓楚冠,也很盛行。

第三,楚歌、楚舞,在汉代流行起来。不惟项羽会作那楚辞式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汉高祖,也会作楚辞式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到了汉高祖看到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不得立为太子了,便又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见《史记·留侯世家》)

第四,从漆画的艺术看,汉之承继楚的文化处尤为显著。在许多年前,日本在朝鲜乐浪郡所发现的彩箧冢中的许多漆器,让我们看到汉代那样笔势飞动的人物画。可是在抗日战争发动的头几年,我国学者商承祚却在长沙又发现了楚国漆器,我们在那上面便看到同样的笔意飞动的人物画。——那精神是多么相像!

例子不必再多举了,楚人的文化实在是汉人精神的骨子。这种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呢?假若我们和周代的文化比,那就更容易了解。周的文化可说最近于数量的、科学的、理智的、秩序的。具体的例子像按爵位及事情性质不同而用的圭(有大圭、镇圭、躬圭、桓圭、琬圭、琰圭之别),像按器用不同而有一定比例的合金(《考工记》所谓“金有六齐”);街道吧,是像诗人所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小雅·大东》)。他们的精神重在凝重典实,那农业社会的精神状态乃是像诗人所歌咏的农作物似的:“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大雅·生民》)这种凝重坚实的文化的最好代表可以看铜器,尤其是鼎。楚文化和这恰可以作一个对照。它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最好的象征可说就是漆画了。这两种文化,也可以说一是色彩学的,一是几何学的。在周文化那里,仿佛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楚文化这里,却是像“青黄杂糅”的大橘林似的,鲜艳夺目。简单一句话,周文化是古典的,楚文化是浪漫的。就是这种浪漫的文化征服了汉代,而司马迁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至于楚文化何以在汉代有这样大的势力,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一些成为原因的事实来。第一,我们必须注意到楚的实力之大,苏秦所谓“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可知唯一能和秦对立的只有楚。第二,我们必须考虑到楚国的民气之盛,报仇心之切。我们看范增初见项梁时的谈活:“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人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立楚后也。”项梁听了他的话,才把楚怀王的孙子——一个牧羊儿——找了来,又立为怀王,以为号召。可见楚的潜势力了。第三,我们不要忽略楚国占地之广。自从两次迁都后,已经扩张到了现在江苏的北部;在某一种意义上说,刘邦一班人已经是楚人,不要说项羽了。第四,在汉高祖九年(公元前一九八年)曾把楚的贵族昭、屈、景、怀迁入关中。这一方面固见出楚的势力仍不可侮,另一方面却也见出这是楚文化之直接对汉代的传递。大凡一个时代的文化,往往有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特点,这就是时代精神。汉代——特别是西汉的时代精神,就是浪漫情调,而楚文化者恰与这切合,自然为人所热烈吸取了。

假若再问何以楚国产生的文化是那样的?我们可以说经济力的膨胀乃是一个大因素。我们试看春申君客人的豪奢吧!“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史记·春申君列传》)再看《招魂》、《大招》里的铺陈,那生活的豪华富贵更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所产生的文化一定是浪漫的,正如在农村的勤苦生活之下所产生的文化一定是古典的。我们用这同样的原因不唯可说明楚,而且可说明齐,又可说明一部分的秦,更可说明汉代文化的本身。

节选自《司马迁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版。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著有《司马迁人格与风格》等。

屈骚传统

李泽厚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同类推荐
  • 弟子规说什么

    弟子规说什么

    如果你人缘差、事业不成功,不要埋怨自己不努力,其实根源在于你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思维习惯教育。现代人生活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几乎全是从性情失调而来,这根源于少儿时期的教育纰漏,各种心态、性格培养的不成熟,其实,《弟子规》里讲的全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大智慧,能帮你从小到大构建完美人际关系和人生大格局。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本书研究游戏在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赫伊津哈强调,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绝非偶然的成分。作者是荷兰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化学家。他旗帜鲜明地断言:文明在游戏中诞生,并且以游戏的面目出现。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热门推荐
  • 道门最后一个传人

    道门最后一个传人

    两千年前,天公震怒,道门覆灭,人间沉沦百年。大夏帝君观神碑,创无上法,开启了天下人人都可修行的时代,人间永享太平,道门成为永世的禁忌。两千年后,道门最后的传人林戒觉醒“道门九气”之一天命气,自深山出,来到了大夏龙城。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 暖情天后叶紫作品集(共7册)

    暖情天后叶紫作品集(共7册)

    治愈10万言情读者的温情之作,木浮生、安宁、缪娟联合推荐!《医见钟情》,无论你受过多深的伤害,总有一个人的到来,会让你对过去不再耿耿于怀。《殊途》写尽最让人怀念的青春。《如果你是我的传说》广受欢迎的治愈系都市暖文。《时光在等一个人》,从看到你的那眼起,我就知道,你是我一直在找的人。
  • 修仙最强伐木工

    修仙最强伐木工

    李明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伐木工,结果运气太佳,意外遭雷劈的穿越了。在穿越后,李明发现自己竟然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伐木世家。原本在穿越后,李明想要当一个快乐的富家子弟,可结果,天意不如人意。
  • 所罗门王的宝藏·译言古登堡计划

    所罗门王的宝藏·译言古登堡计划

    《所罗门王的宝藏》(King Solomon is Mines)是亨利·哈格德的成名作。这部探险小说于1885年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小说是作者根据有关南非的真实历史资料,结合南非的实际地理环境,经过人为改编,加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一部杰作。英国爵士亨利·柯蒂斯和约翰·古德上校结伴去南非,在从开普敦到纳塔尔省的船上遇到猎手艾伦·奎德曼,柯蒂斯请猎手帮他去找北去搜寻所罗门王宝矿后失踪的弟弟乔治。柯蒂斯、古德、奎德曼在乌姆宝帕的帮助下进入马塔比尔国。他们翻山越岭,去库库安纳展开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
  •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雪山水晶》是在德语国家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妹的历险故事,他们凭借勇气在雪中奋然前行,见过了绝美的冰山雪景、宁静的乡村风情,结交热情淳朴的村民。这个美好的故事让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获得心灵上的安详和宁静。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写,赋予了新意。他的寓言里出现的大多是传统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又具有一般的特征,作者不仅想通过这些动物形象娱乐于人,而且想让人深思。他的作品短小精悍,犀利尖锐,且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 北城有霄

    北城有霄

    俞北北第一次见到蒲霄就喜欢上了,当时想的是她以后也不在N市了,这么合眼缘的男人以后也不一定会见到,她想勾搭!于是就勾引了......蒲霄被俞北北的亲吻给迷住,觉得她长得很讨喜,甚至想到尝试在一起试试,只是他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呢,俞北北已经穿着他的衬衣逃跑了,而他留下了她的身份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骆驼祥子·二马(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骆驼祥子·二马(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用户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乡间,为生活来到城市,最后选中拉洋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