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05

第5章

【解】

这一章孔子对身居高位者提出了“德治”和“礼治”的要求。为人处世要宽容大度是为德,施礼时要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要内心哀痛是为礼,其中德与礼既相互交融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居上位者之本。

里仁第四

【原文】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注】

①里:住处。②处:居住。③知(zhì):通“智”,智慧。

受鱼致祭

【译】

孔子说:“人居于仁道,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怎么能说是智慧的呢?”

【解】

此句也常译作:“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最美,居住不选择仁,怎么谈得上是聪明智慧呢?”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③者利仁④。”

【注】

①约:穷困、困窘。②安仁:安于仁道。③知:通“智”。④利仁:利于仁爱。

【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的,也不能长久地居于安乐的境地。有仁德的人,自然安守仁道;聪明的人,有目的地利用仁。”

【解】

可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比较玩味,可见二人性格、时代风尚之差异。

【原文】

子曰:“惟仁者能①好②人,能恶③人。”

【注】

①能:懂得,知道。②好(hào):喜爱,爱好。③恶:憎恶,讨厌。

【译】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真心地喜好人,真心地憎恶人。”

【解】

此句也常译作:“只有有仁德的人才有资格褒扬人、批评人。”

【原文】

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

①苟:如果,假设词。

【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施行仁道,就不会有恶行了。”

【解】

一个心存仁爱善念的人,会犯错,会有过失,但终不会成恶。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②,造次③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

①恶乎:怎么。②违仁:远离仁德。违,离开。③造次:仓促、急迫。

【译】

孔子说:“富裕与显贵,人人都想获得。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能安享。贫穷与低贱,人人都厌恶,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能摆脱。君子离开仁德,怎么能称其为君子?君子在吃一顿饭时也不违背仁,匆忙急促的是这样,困难奔波的时候也是这样。”

泰山问政

【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普通人以道得之的“贫与贱”,只要勤苦劳作,终是“可去”的。但综观多少贪官污吏最后的“贫与贱”,因不以其道得之,终身亦“不去”。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①尚②之;恶不仁者,其为③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

①无以:不可。②尚:超过。③为:施行。

【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没得说了;厌恶不仁的人,他的仁道就是不让不仁和自己沾边。有能在一天之内都尽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道的人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这种人是有的,但我还没见过。”

【解】

孔子认为并不是世人“力不足”而无法成仁,而是因为世人没有强烈的“好仁”之心和“恶不仁”之心。

【原文】

子曰:“人之过①也,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③矣。”

【注】

①过:过失。②党:类。③仁:通“人”。

【译】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总类。观察他所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解】

功者人所贪,过者人所避,所以从人所犯的过错上,尤能显见真情真性。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

孔子说:“早晨我悟得了真理,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

【解】

生烦死畏,不如无生,此为佛家;生烦死畏,依然顺势安宁,深情感慨,并最终追求超越,此为儒家。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的。”

【解】

孔子认为,一个人过于斤斤计较吃穿等生活琐事、贪图享受,就不会怀有远大志向。好学者有志于追求真理,不会以自己的敝衣陋食为耻辱,不会因自己身处困境而自暴自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③之与比④。”

【注】

①适:可以。②莫:不可以。③义:适宜、妥当。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一定如此,没有不可如此,只以正当、合理作为标准。”

【解】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为人低调、公正、善良,从不锋芒毕露,对任何事情不盲从、不跟风,只以“道义”为基准。这是一种严肃灵活的处世态度。

【原文】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

【注】

①怀:安。②土:乡土。③刑:法制惩罚。④惠:恩惠、好处。

【译】

孔子说:“君子安于德行,小人安于乡土;君子畏法循礼,小人趋利贪得。”

【解】

此章也解释为:“君子关怀德政,小人关怀生活;君子关怀刑罚恰当否,小人关怀利益是否足够。”将君子作为国君、官吏解,小人作为普通老百姓解,亦可。

【原文】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②。”

【注】

①放(fǎng):依据,效法。②怨:怨恨,怨愤。

【译】

孔子说:“每件事都依据个人的利益肆意而行,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解】

无贪小利,必致大德,必成大功。节欲自律,先义后利,其怨自消。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必须以“道义仁德”为基准,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此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凡事都以自我意志为转移,那么,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注】

①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容易。②如礼何:即“如何礼”,意思是要怎样对待礼仪呢?

【译】

孔子说:“能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吗?那有什么困难?不能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虚设礼仪干什么?”

【解】

这章孔子将“让”与“礼”并举,表明了礼有谦让的意思。国人亦多以谦虚、退让为美谈,而不齿好表现、逞勇敢。谦让是为礼,但也有流于虚伪、卑弱的弊端。

骨辨防风

【原文】

子曰:“不患①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

①不患:不担心,不忧虑。

【译】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应当担心自己没有立身的本领;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

【解】

孔子认为,不要过多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要首先培养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等本领。只要立足于自身的学问、才能的修养,使自己具备足以胜任任何事业所要求的素质,同时躬行谦让、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别人迟早会知道你的。

【原文】

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惟③。”子出,门人④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

①参:即曾参。②贯:贯穿,统贯。③惟:是这样的。④门人:曾子的弟子。

【译】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说:“是这样的。”孔子离开后,同学们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的学说,其实就是忠和恕啊。”

【解】

忠者,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恕者,对人宽厚、待人包容。

门人故事曾子不受封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道德的。

【原文】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

①喻:知晓,明白。

【译】

孔子说:“君子所了解的是义,小人所了解的是利。”

【解】

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轻利,行事稳重;小人重利轻义,多追求个人利益。然君子不是不通晓利,只是见利思义,从义而行。

【原文】

子曰:“见贤①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也。”

【注】

①贤:贤德。②自省:自我反省。

【译】

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缺少贤德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和他有一样的行为。”

【解】

见到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缺少贤德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和他有一样的行为。“见不贤而内自省”,亦忠恕也。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②,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

【注】

①几(jī):轻微、婉转。②谏:进谏、劝谏。③劳:忧愁、烦恼。

【译】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当委婉地劝谏。如果父母没有听从,应仍然尊敬、不背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

【解】

这一章孔子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孔子认为,子女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恭敬有礼,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子女只能婉转地劝谏,即便是规劝无果,也不能有任何怨言。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注】

①游:指游学、游官等外出活动。②方:一定的地方。

【译】

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宜到远方游历。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有确定的处所、时间和去向。”

【解】

在交通和科技都比较发达的今天,要做到“不远游”有些不现实,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走出多远,为人子女的都必须做到“游必有方”,免得令父母挂念,而且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常回家看看。

【原文】

子曰:“三年①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

①三年:泛指多年。

【译】

孔子说:“(当父母去世后)多年不违背父亲的事业作为,就可以说他是尽到‘孝’了。”

【解】

这一章内容在《学而》第十一章中出现,强调当父母去世后,多年内能继承父亲的德行事业,并将其保持下去,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就是孝子。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②。”

【注】

①年:年纪,年岁。②惧:忧惧。

【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谨记在心。一方面为父母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又为父母衰老而忧惧。”

【解】

天下父母至死不忘儿女生辰。为人子者,能谨记父母诞辰的不多。故尤须把父母的年纪谨记在心,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为父母的衰老而忧惧。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①也。”

子曰:“以约②失之者鲜③矣。”

子曰:“君子欲讷④于言而敏⑤于行。”

【注】

①逮:及,做到,赶上。②约:约束。③鲜:少。④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⑤敏:敏捷、快速。

【译】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发表言论,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不上为耻辱。”

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是很少的。”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解】

在《学而》一章中,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为政》一章中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一书,都在强调行动优于语言,追求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①。”

【注】

①邻:邻居,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然会有敬从之人,如居之有亲邻。”

【解】

只要学有所得,不必有朋自远方来,亦必有邻。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

①数(shuò):屡次、频繁。②斯:就。

【译】

子游说:“侍奉君主太逼促琐碎,就是自取其辱;与朋友相交逼促琐碎,就会被疏远。”

【解】

这里的事君之道与后世的“以死相谏”颇有不同,值得玩味。

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

子谓南容④:“邦⑤有道,不废⑥;邦无道,免于刑戮⑦。”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

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指牢狱。③子:古时儿女均称子。④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⑤邦:国家。⑥废:废置,废弃。⑦刑戮:刑罚。

【译】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现在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政治昏暗时,他也能够免于刑罚。”于是他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

比较而言,南容比公冶长更安全保险,所以不是把女儿而是把侄女嫁给他,这体现了先人后己的礼让之意。然作为被嫁之女,其心意如何就不可知了。

【原文】

子谓子贱①:“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②。”

同类推荐
  • 大家都很孤独

    大家都很孤独

    面对孤独,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我没有了兄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社交,在这个众生云集的世界上,我却只剩下了我自己。我已经丧失了世间的一切希冀,再也找不到滋养我心灵的养分。”思想的巨人卢梭在面对孤独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翻开本书,让卢梭的思想之光照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一起面对孤独!
  • 道德经通解(精装)

    道德经通解(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热门推荐
  • 西边雨

    西边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山唱山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懵懵懂懂的婚姻,到底改变了什么?随手涂鸦,不知所云……
  • 印第安纳速写

    印第安纳速写

    这是一本主要写书美国印第安纳州,辐射周边美国中西部重要城市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的书。系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的最新散文集。通过肖复兴笔下所描述的印第安纳州,方便读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和读者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共有的反思。因作者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笔轻松细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又配有作者自己绘画的几十幅速写,使得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名符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 最强反派养成系统

    最强反派养成系统

    什么?你告诉我在世界只有猪脚才可以生存下去?反派都要被主角踩死?nonono!我,反派,打钱,,呸!我,是一个反派,我可是要成为大反派的男人,哼!
  • 轻狂晴翼一起走

    轻狂晴翼一起走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一个特别的男孩或女孩。青春的历程少不了他们的陪伴,不管结局是好是坏,那都是青春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那些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些女孩,教会我爱”
  • 怎样做记者

    怎样做记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案例实用,语言生动,观念颇多创新。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写作的灵魂》、《内参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 齐世篇

    齐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完结碎笔

    完结碎笔

    多年以后,这腔热血恐怕早已被生活带去了温度,平淡无奇,熟练锋芒。美好的青春啊,怎少得了无尽的幻想,不知将它们写下,会不会让血液感受到那时的余热?或澎湃激昂,或平静温和,到头来也只是多愁善感在呼唤着。
  •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收录近十多年作者有关时代历史反思、社会现象剖析、文化教育观察、世态人生感悟、往事回顾、旅程杂记、人物素描、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作者力求发出那些文学研究之外的又不同于流行文化的声音——一个在精神、思想世界里独自散步的知识分子的声音。
  • 万道气归源

    万道气归源

    传说中,在这天地之间蕴含着无穷的源气。人们从诞生下来便开始修行,当修炼的源气凝聚之时,就形成了“道”。于是,无数的修士都踏上了一条条未知的大道,只为追寻那令所有人都渴望的永恒之途...
  • 盛宠甜妻

    盛宠甜妻

    十四岁时,她遇上他,而后,爱上他;十五岁时,她害他心爱之人丢了性命,此后,他恨她;八年之后,她再见他,他步步逼近——“辛以微,欠我的,该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