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000000029

第29章 参考文献(2)

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王泽淮:《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王滨:《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1年第18期。

王静:《新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与应对策略》,《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6期。

王慧红:《从人口老龄化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王保真:《人口老龄化呼唤老年医疗保障》,《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1年第7期。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17期。

吴仙:《探析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王学义:《健康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对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

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及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的研究》,《开放导报》2006年第8期。

徐小玲:《我国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的若干问题探讨》,《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原新、李志宏、党俊武、孙慧峰:《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人口学刊》2009年第6期。

姚发展:《我国城市集中养老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杨秀莲:《城市社区照顾视角下的养老服务》,《城市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杨家英:《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孝文化的关系研究》,《平原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伊志宏:《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模式的选择》,《财贸经济》2000年第10期。

杨宗传:《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杨淑芹:《论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以山东济南市为例》,《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张晓璇:《中国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青:《关于发展企业老年文化的思考》,《工会论坛》2000年第5期。

张静:《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及对策》,《黑河学刊》2008年第1期。

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6期。

曾小五、朱尧耿:《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的实现》,《人口研究》2008年第3期。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张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6期。

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新文、尹奋勤:《关于加强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赵巧云、张金明:《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彭希哲、邬民乐:《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2期。

李兵:《效率老龄化:未来老龄政策建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申曙光、龙朝阳:《要更加重视老年经济保障体系的建设》,《纵横经济》2010年第9期。

吴霞:《中日韩三国老龄化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3期。

蔡昉、孟昕:《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2004年第10期。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郭志刚、刘鹏:《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李绍华、汤质如:《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我国老年医疗保障的启示》,《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5期。

宋宝安、刘雪:《城市老年人健康需求与医疗消费的社会学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0期。

张晓峰:《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福利》2007年第8期。

李培林、王思斌、梁祖彬等:《构建中国发展型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程森成、李扬:《试论我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理论月刊》2005年第4期。

Chi,Iris:《积极老龄化》2002年9月1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苗红培、王世靓:《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理论学习》2006年第12期。

董英申:《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状况》,《社会保险研究》2002年第3期。

陈维佳、丁建定:《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福利紧缩研究——以瑞典养老金改革为样本》,《兰州学刊》2011年第5期。

蒋岳祥:《瑞典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启示》,《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

刘志英:《英国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姜德琪:《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发展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9期。

廖理、赵锋:《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评述》,《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

陈伟诚:《美国政府介入养老金制度的实践》,《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

郑秉文、史寒冰:《东亚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2001年第10期。

杨红燕:《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启示》,《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年第1期。

陈杰:《日本的护理保险及其启示》,《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8期。

刘云娥、王志红:《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启示》,《护理研究》2008年第5期。

尹成远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林姗姗:《“介护保险制度”与日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4期。

陈竞:《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修订与非营利组织的养老参与》,《人口学刊》2009年第2期。

仝利民、王西民:《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人口学刊》2010年第1期。

岳瑛:《外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韩树杰:《美国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司荫贞:《中美日三国老年教育发展概况》,《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吴亦明:《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丁华:《整合与综合化——香港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新趋势及其借鉴》,《西北人口》2007年第1期。

李征:《论香港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启示》,《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彭嘉琳:《香港的老年服务特色》,《中国民政》2001年第9期。

Gail E.Russell、陶红、郭宏晶:《美国老年医疗卫生保障系统概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年第3期。

吴茶香、邵晓寅:《积极促进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前沿》2003年第10期。

李建新:《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老龄健康专辑。

明艳:《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南方人口》2000年第2期。

岳俊芳:《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

陈敏:《创建社区文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科技信息》2007年第29期。

杜鹏:《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湖南老龄化问题学术研讨会发言。

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陈虹霖:《老年义工.老龄工作新视角》,《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陈茗、林志婉:《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人口学刊》2003年第4期。

彭慧、傅华:《上海城区老年人组织参与及社会支持调查》,《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7期。

黄淑萍:《论社区老年教育与老年社会化》,《成人教育》2008年第9期。

刘长茂:《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再比较研究》,《南方人口》2003年第2期。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安宝丹:《从政府作为来看老年产业的发展》,《社会工作》2007年第1期。

韩伟:《中国统筹养老金缴费率优化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5期。

王桂新、沈甜:《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肖严华、左学金:《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改革及其风险转移》,《学术月刊》2008年第12期。

左学金:《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养老保障:挑战与政策选择》,《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3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李兵等:《老龄经济学分析:退休、消费、储蓄和宏观经济反应》,《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韩红:《日本的退休适应性培训》,《中外企业文化》2005年第3期。

司荫贞:《中、美、日三国老年教育发展概况》,《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6期。

姚远:《非正式支持:应对北京老龄问题的重要方式》,《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章太炎:大偏至正

    章太炎:大偏至正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求从民航的实际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提出中国民航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原则和作用,以及民航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运输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书中吸收了行业内外关于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新成果。
  •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立刻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王国与权力》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热门推荐
  • 佛医鬼墓

    佛医鬼墓

    港岛大亨老龙的神秘地下石室,伊拉克北部怪异鬼墓魇婴大法、转世灵童、红龙重生险况接踵而至,连环陷阱、诡谲变化纷至沓来……
  • 契约佳妻

    契约佳妻

    她是26岁的弃妇一枚,他是前途无量的耀眼钻石男。“姓沈的,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她据理力争。“想做我老婆?行啊,大的你没份了,做小的吧。”与天斗不要和沈某人斗,腹黑阴险冷血无情,圈里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从来不动情,可这小女人偏不信邪,立誓要登堂入室做他的妻。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想努力学习,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谐共处,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因此,我们随时要给自己准备两盆水:一盆冷水,用来洗头。冷水洗头,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热水,用来洗脚。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部落冲突,我的酋长大人

    部落冲突,我的酋长大人

    科技年代穿越到了上古时期,连个吃饭的碗都没有的部落,还是一个被饿死的小女孩身上,女主大大发誓,不但要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碗,还要是金饭碗!!且看女主和她的手机,如何在土著中创造美好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雪中悍刀行11:逍遥游春秋

    雪中悍刀行11:逍遥游春秋

    烽火戏诸侯开创奇幻武侠新世界,持续热销,再创高峰!北凉草包世子横空逆袭,一刀将这世俗捅了个透!奇异人物,奇幻场景,颠覆传统,荡气回肠,组成不一样的鲜活历史,不一样的瑰丽江湖!妖刀烽火颠覆传统用鬼斧般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奇特而神秘的世界。这里有牵瘦马缺门牙见着歹人跑得比主子还快却是传说中的高手的老黄,有整日摇摇晃晃不求道却能一剑开天门,倒骑青牛的年轻道士,有刚出世便跌入武评第八,一声剑响成了陆地神仙敢叫天下第二劈海相送的断臂抠脚的老剑神,还有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
  • 京城四季天

    京城四季天

    本作品集,汇集作者7篇散文、6篇报告文学和4篇传记。这里有对歌咏祖国大好山河的《京城四季天》《古都春色》《呼伦贝尔你是天堂的身影》等抒情散文,也有讴歌地震台观象台英雄事迹的《云端的哈达》等报告文学,又有记叙艺术家生活的《三边水墨画遥山》等传记短篇。
  • 销售圣经

    销售圣经

    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我听见越来越多身边的人在谈论销售。毋庸置疑,销售在经济社会中是一种及其重要的社会活动。没有销售,就没有订单,机器就无法运转,工人就没有工资,企业就没有利润。可以说销售在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核心部门。在经济危机中,销售的重要性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因为,面对经济危机,最可怕的是销售员丧失了信心。正如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的一点:“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对中国的8000万伟大的销售员来说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