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000000028

第28章 参考文献(1)

书目

钱杭、承载:《十七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等:《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邬沧萍、姜向群主编:《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邬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邬沧萍:《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周伟文:《社区、家庭、老人互动式养老模式选择》,学习出版社,2000年。

理查德·杰克逊等,《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银发中国>再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09年发布。

李兵、张恺悌:《中国老龄政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杨中新:《中国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台恩普、陶立群:《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

詹姆斯·舒尔茨著,熊必俊译:《老年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0年。

樊明:《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邓大松、李珍:《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于洪:《外国养老保障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国老龄协会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

吴玉韶主编:《“科技助老”继续行动》,中国老龄工作年鉴(2010年)。

邹平:《中国人口法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

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广利:《社会保障理论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华龄出版社,2002年。

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陈功:《中国的老龄政策体系》,华龄出版社,2003年。

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老年社会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周永新,齐铱:《余辉晚照:香港老人的乐与忧》,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

周弘:《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高庆波:《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樊明:《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年。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英轺私记》,岳麓书社,1986年。

康有为:《大同书》,古籍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

秦孝仪:《革命文献》(第100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周华孚、颜鹏飞:《中国保险法规暨章程大全(1865—195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陈云中:《保险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薛伯康:《中美人事行政比较》,商务印书馆,1934年。

虞和平:《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上海市年鉴(民国廿四年)》(下册),中华书局,1936年。

费成康:《中国的家法家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年。

陈子夏:《澳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中山大学,2006年。

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年。

国民政府新闻局:《铨叙制度》,194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年工作年鉴(1982-2002)》,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年。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7年。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2007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2008年。

首届全国中青年老龄问题学术讨论会主题报告:《老龄化的中国》,1990年。

文献

格扎维埃·范登·布朗德:《欧洲老龄化问题对策述评——迈向积极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杨溢:《世界各国应对老龄社会策略简述》,《中国名城》2001年第3期。

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

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长白学刊》2003年第6期。

风笑天:《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时开始?会有多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邵凯、李楠:《城市老龄化的地域差异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5期。

易勇、风少杭:《老年歧视与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第4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五:人口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明显改善》,2009年。

张车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第6期。

苏保忠、张正河、林万龙:《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

于云瀚:《中国古代城市的社会保障》,《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李玉洁:《“三老五更”与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张艳玲、李锋敏:《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温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李岩:《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兰台世界》2006年第22期。

刘松林:《古代的养老制度》,《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

张洪玲:《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社会工作》2007年第2期。

萧安富:《略论先秦两汉养老敬老的政策和风尚》,《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3期。

孙聚友:《论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济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王志芬:《浅析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体制》,《学术探索》2003年第7期。

王先进:《试论唐代的家庭养老》,《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第1期。

杨琪:《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

张礼恒:《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地方史志》1996年第3期。

钱端升:《论官等官俸》,《行政研究》1937年2卷2期。

王来华、约瑟夫·耐德:《老年人家庭照顾的类型和照顾中的家庭关系》,《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陈始发:《发展老年文化,丰富老年生活》,《求是杂志》2000年第10期。

陈志国:《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缺陷及对策》,《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

陈茗、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陈文亮:《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法学杂志》2002年第4期。

高美红:《新时期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依据研究》,《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第2期。

高丽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第3期。

胡小武:《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政策的理念变革》,《城市问题》2008年第7期。

黄永盛:《关于“积极老龄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

郝向东:《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的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第1期。

黄晓玲:《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何筠:《构建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西北人口》1999年第4期。

黄朝形:《对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几点思考》,《海南人大》2003年第11期。

韩青松:《老年社会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姜向群、杜鹏:《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孔丹:《山东省养老服务机构调查研究》,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本强:《我国养老机构供求状况分析》,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吕珊:《我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罗懿:《城市老年人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以湖北省S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颂:《老年精神生活:一个亚待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刘颂:《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刘颂:《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刘同昌:《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体系》,《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李瑞芬、童春林:《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第12期。

黎文普:《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相关政策思考及政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林宝、张妍:《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10年第9期。

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刘晓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焦绪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中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李雪:《人口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岁丰、蹇在金、贺达仁:《我国老龄化与老年医疗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1期。

梁宏:《北京市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状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9期。

李洪喜、周仕平:《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0期。

林子利:《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于意识的思考》,《发展研究》2002年第12期。

李宗华、高功敬:《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12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反思》,《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穆光宗:《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3期。

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马全祥:《老人再就业是否和年轻人“抢饭碗”?》,《北京社会报》2007年第1期。

牟洋:《浅析老年人权利法律保障及其完善》,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彭湘红:《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供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裴建珏:《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卫生事业的政策分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仇雨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2期。

孙斌:《我国城镇“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汤啸天:《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的深化与细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文强:《我国城市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洪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同类推荐
  • 走进:8500万(“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知识读本)

    走进:8500万(“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知识读本)

    残疾人,是我们人类家园的一员,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的同学,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从小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当懂得的道理,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同学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太阳的颜色,看到太阳,我们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是让亲爱的同学们与身边的残疾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共享一片蓝天,一起快乐成长。
  •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从文学语言变革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的一本专著。文学形式是文学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文学语言是影响文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五四文学革命是在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基础之上完成的,语言变革是考察中国文学文体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切口。本书从文学语言入手,从总体上探讨了语言变革对文体功能、文体形态和文体格局转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语言变革作用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各类文体体裁程序而导致的文体转型,探析了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这一特殊的文体现象现代转型的影响。同时,本书跳出文学的内部研究,将语言变革还原到民族共同语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探察这一语言现实对文体转型的作用情形。论题的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的现代性及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些语言困境等问题提供启示。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门推荐
  • 农家女的古代日常

    农家女的古代日常

    现代刺绣高手穿越古代清苦人家,靠一双巧手与聪明才智走上致富道路,整治奇葩亲戚,找到如意郎君,与心爱的人携手逆袭人生!
  • 落叶集

    落叶集

    《落叶集》是由公羽写的一部诗歌集册,喜欢诗歌的朋友们可以读读作者诗歌,看社会千百态。
  • 梦蝶飞舞

    梦蝶飞舞

    多年的痴,终究化为无尽的怨。三十年的生活如黄粱一梦,似庄周梦蝶,无处寻觅爱过恨过的痕迹!苏秋眠,一个来自姑苏古城温婉灵秀的女子,在大学遇到了江枫这个北方的男人。十年,爱,似乎无迹可寻,恨,也绵绵无力……真是应了一句古诗“江枫渔火对愁眠”。从校服到婚纱,从乌托邦到柴米油盐,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三观,折磨的秋眠累到精疲力尽,似乎一切,该结束了,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原罪禁区

    原罪禁区

    因为重伤歹徒入狱五年,且被警校开除的叶小刀,跟狱中结识的魏锋开了一家职业策划公司,偶然被卷入连环杀人案件当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叶小刀开始跟凶手斗智斗勇。连环杀人案,午夜猝死案,境外卧底案,傀儡控制案……这一起起的案子,将人性中仇恨贪婪等原罪血淋淋的呈现出来,故名,原罪禁区。
  • 朗诵诗歌集

    朗诵诗歌集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似烟火

    爱似烟火

    “阿柔,你打字或者敲声音!”孟昶边开车边打方向拐弯。阿柔靠在浴室的墙上已经昏过去,耳边的手机落在地上。“阿柔,我让你心甘情愿回到我身边。”她经历这么多的苦难,甚至知道是他害了自己,为了佑佑,不得不留在他身边,现在越发飞得寸进尺。那天晚上被他压在身下,她就做了选择。“老婆,生完这一胎我们再也不要生了。”孟昶握着阿柔的手。真把他担心坏了。阿柔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着他笑了,这一生遇见你我以满足!
  • 挚爱归来,娇妻带球跑

    挚爱归来,娇妻带球跑

    [搜索,笔名梦佳人,书名:宠妻如命:首席,太闷骚柚子新书已发]一纸婚约,她和某男绑定在了一起。结婚三年,等来的却是离婚协议书!谁先爱上谁就输了,是的,她输了!想离婚?可以,既然不爱何必要互相伤害?签上大名,甩手离开。万万没想多几个月之后自己肚子里多了一个嫩豆芽……陈玟婉被逼到墙角&quot;颜如哲我们已经离婚了不是吗?&quot;某人邪魅一笑&quot;离婚?请问你拿到离婚证了吗?&quot;&quot;……&quot;
  • 仙帝归来玩吃鸡

    仙帝归来玩吃鸡

    一代仙帝回归,发现地球只过去了3天!不仅如此,他骇然多了一个女儿!他莫名其妙当了奶爸!(领养)林千枭:“???”作为一名职业选手,姐姐又是吃鸡小主播,为了帮助姐姐成名,他毅然决然的决定教姐姐吃鸡,并且照顾好宝贝女儿。女儿:“粑粑,我想要一个弟弟。”林千枭:“……”绝地求生和都市,他都是无敌的存在!PS:请读三十章,后悔给差评!QQ群号:562759940,欢迎大家进来找我聊天。
  • 蜜桃罐头百分甜

    蜜桃罐头百分甜

    从七岁上小学开始,简知予就这样混啊混啊混到大学,十几年的风里雨里的玩,依旧是丢人堆儿里瞅不见影子。那没办法,脸皮够厚,自个儿穿个裙子就给自己加戏份,脑海中上演好莱坞大片。林望舒每天就这样看着也不敢说话,宠着呗,不然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