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100000023

第23章 方寸之间有大美(1)

——篆刻欣赏

篆刻是在印材上雕刻立体的篆书和其他文字的一种活动。篆刻艺术是篆刻家根据治印章法、字法、刀法等审美规律创作形成的一种艺术形态。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实用发展成为艺术,从附属于书法和绘画发展到独立的艺术,走过了漫漫的历程。

我国公元前1300年前就已经使用印章了。目前所发现的实物印最早的是商朝的,是20世纪30年代出土自河南省安阳的三方铜玺。之后出土了西周玺印,它是连接殷商与春秋战国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为认识春秋战国玺印提供可靠依据。此后我们今天能大量见到的古玺印,就是战国时代的。这些古玺印有白文,有朱文,有各种印形。朱文笔画较细,多出于铸造;白文有铸有凿。它们用的都是当时各国的文字,虽然好多字现在已不认识了,但它已成为一种文字的艺术,极为生动活泼,给人一种强烈的文字美的享受。从这些古玺印中可以看到那时已注意印面结构,文字的疏密、参差、错综、挪让,极富美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反映在印章上也有新的变化。印面“田字格”、“日字格”逐渐增多,虽对文字布局有所束缚,但制印工匠娴熟的技法,却在方寸之间,尤其在界格的约束下创造出了灵活的笔法。秦印多出凿刻,方中寓圆,节奏明快,率意天真,巧中有拙,拙中藏巧,常于不经意处给人以美感。

汉代是印章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印章艺术的一个高峰。这个时期方中寓圆的美已定型。汉印的特点,平正方直,文字以平直的线条给人以美感。这种“平直”,不是简单化,而是更富于含蓄美,它方中寓圆,灵活生动;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疏密多变;拙中有巧,朱白相间,增损有节,很有神韵。它就像陶渊明的诗,平淡、醇醪,久而不失其味,对后人有极大的启发性。因此,印之宗秦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已成为印人的共识。

到了明代中叶,篆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篆刻艺术真正进入了“欣赏艺术”的新时期。以文彭、何震等领军人物为首,文人们以秦汉印为本,对刻印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到了清代,篆刻艺术更是呈现出争奇斗艳的气象,印人辈出,流派纷呈,有程邃为首的“歙派”,丁敬为首的“浙派”,邓石如为首的“邓派”,吴昌硕为首的“吴派”等。他们在篆刻界标高独树,纵横驰骋,创造了篆刻繁花似锦的景象,把中国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篆刻艺术是在古代社会实践基础上,通过历史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从开始的实用到后来的艺术,从开始的粗糙到后来的完美,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篆刻家们,倾毕生心血,孜孜于小小方寸间,对篆刻艺术,特别是形式美进行了苦苦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篆刻美学,让顽石开出奇葩,让人们从冰冷中味出艳美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欣赏篆刻艺术的美呢?

一、分朱布白气象万千——篆刻的章法美

篆刻的三要素是章法、篆法和刀法。篆刻艺术的审美,就综合体现在一方印章的章法美、篆法美和刀法美上。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章法美。

章法也可称构图,是指字与字的分朱布白,字与边的离合亲疏,也就是整体的间架结构。历代大家都在章法上下功夫,印内求技,印外求“印”,形成自己章法独特的印风。这种对印章文字设计安排的构思能力,往往最能显示作者在篆刻艺术上的实力,以及金石、书法、美术等各方面的修养。印人经历修养不同,审美取向不同,反映在印章上,也是百人百面,千印千面。因此说,章法犹如万花筒,在方寸天地间,变幻无穷,气象万千。

我们欣赏篆刻美,就是要欣赏篆刻章法的这种变化无极的美,从中领悟篆刻者的“本质力量”。章法如此变化莫测,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寻,篆刻家们在千百年来的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了一些技法,正如篆刻家邓散木在其《篆刻学》中归纳的,临古、疏密、轻重、增损、屈伸、挪让、承应、巧拙、宜忌、变化、盘错、离合、界画、边缘等。这也不能尽概所有,我们在欣赏篆刻艺术时,要从每一方印章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深入揣摩,基于成规又出于成规,发现印章普遍的美和独特的美。

1挪让

书肇于自然,古人见担夫争道而悟用笔之法。书法的挪让之法在篆刻里同样适用——书印一家。挪是移动,即把字的地位或某一字的部分笔画挪动。让是让步,别的字一经挪动,邻近的字就要顾全大局,作出让步,使全印得到平衡。

在印章常见的章法中,各字所占空间基本相当,特别是一些四字、六字等偶数印中,各字都占着等份空间,这种处理整齐、规矩,但失于呆板,缺乏灵动。此时,篆刻家们通常要使用挪让之法,或者拉长笔画多的字,让其占有更大的空间,同时缩短笔画少的字,让其踞于一隅;或者挪动、伸缩部分笔画或部位,使之舒展合理。

我们看“王宪将”和“日入千金”,这是典型的汉私印中吉语印的两面。一为人名,一为吉语。印的文字有些隶意,横势的字形,间以倚斜的态势,拙扑可爱。

在印面文字的处理上,两方印章都别具匠心。如“王宪将”印中,将笔画少的“王”字拉长缩小,仅占印面的三分之一,而另三分之二留194给笔画多的“宪将”二字。这样随字的自然形体布局,笔画多则占空间大,少则占得小,一任自然,显得妥帖大方。

“日入千金”一印,也是这样,因为“日入”二字笔画少,占地小,“千金”二字笔画多,占地大,故在章法上不做等份布置,而是各有收缩伸展。而其笔画多少又不像“王宪将”印的反差那么大,故其挪让还是有节制的,“千金”两字只占了五分之三的空间。

两印除在行间釆用挪让之法外,在字的处理上也不忘挪让。“王宪将”印中“宪”字笔画多,就让其占地更多一些。“日入千金”印中,“日”字笔画多于“入”字,就将“日”字拉长,占地大些;“千”字的笔画明显地少于“金”字,就将“千”字压扁,居于一隅。这样处理使这两方印的章法舒服自然,像随意随字而为,不见刻意之痕。再加上印中线条的圆劲、浑厚、凝重,有的笔画的斜势处理,印边的残破等,更使印章古朴、生动、完美。

清代篆刻家黄易的“卖画买山”也是一方挪让有致、深得其美的印章。该印为使字便于挪让、摆布,不依常规的印面字序,而是取汉印中回文之法,以求“卖”与“买”、“画”与“山”一繁一疏,各有位置和空间,可以尽情挪让。否则“卖”与“买”在一横列,难避重复,又头重脚轻,就会大煞风景了。综观此印,似乎平平无奇,但玩味之愈久愈觉味厚。平实中见险峻,朴拙中见妍秀,静穆中见飞动,每一字、每一笔都刻意经营,看似寻常自然,但作者定是苦心孤诣,才达到如此出神入化、不露痕迹的程度。

2.留红、空白

与绘画同质的篆刻也很讲究留红和空白,白文叫留红,朱文叫留空。许多篆刻家常在一些容易板滞淤塞之处,巧妙地紧缩局部笔画,留出一些空地来使某些笔画得以舒展,也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门浅”一印是汉代私人的痛葬印。人死了以后,他的名字刻个印章伴随埋葬是当时的一种习俗。该印弃篆用隶书的变体,化繁为简,得以留出大块空白。特别是“浅”字三点水集中在上部,得以留出下边的空与“门”字下方的空呼应。加之刀法的轻重,结体的随便,使印章很有真趣,雅拙可爱。

王镛的“和而不同”也是一方空白大胆的印。作者将四个字处理得各不在其位,并向左边和中间集中,留出右边、下方和上左的较大的空间,增加了印字的舒张感,使每个字都自然洒脱。结字时,化方为圆,多以弧线出现,且“和”字右边的“口”与“不”字上方的“口”型和“同”字下方的“口”字相呼应,加上自由游走、美妙无比的边栏,使印章充满天趣,于不经意处尽显美感。

3.自然率性

画家潘天寿在谈到治印的章法时说:“布置第一须求自然。”这也是艺术的普遍规律,是最高境界。王羲之在兰亭与诗人雅集,畅酒放怀后写下千古绝品《兰亭序》,颜真卿得知侄子战死沙场,于悲愤中写下上品《祭侄稿》,哪个不是真情的流露,哪个不是自然的纵笔。他们也没想到这率性而写竟成神品,正是这“没想到”才成就了他们。如果刻意而为,恐怕艺术性就要打折扣了。当然这种自然是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其中的,只是它深潜的不着痕迹。画到此处,写到此处,刻到此处,便脱去匠气,而臻境界了。

秦印“中行羞府”虽产生于2000年前,但它的舒张、大气的韵味让我们惊叹。该印虽依秦使用了田字格,但四字在格中写得宽松自然,并没有被拘束之感。从文字上看,与秦诏版、权量等文字风格相同,方中寓圆。特别是它走刀如笔,笔画那么自然洒脱,行止有节,增加了整个印章神定气闲的感觉。再加上边栏和隔线不经意的细微的曲势,就如细笔画出,更增加了印章的自然可爱。

“大厂居士孺”是民国初年篆刻家易大厂所刻的一方印。印由泥封演化而来,又像汉代的急就章和掏葬印,文字自由放置,绝无刻意的布置,下方留出大片的空白,字也自由屈伸,呈现出一片自然美的境界。追求自然美来源于老庄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自然”是道的法则,所谓“道法自然”;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美在天然。我们欣赏这枚印章不感到作者行止无拘、一任天然的风神吗?

4疏密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强调线条的节奏、韵律,其主要是通过线条的轻重和疏密来表现节奏。篆刻与书法同理,也很讲究章法中的疏密,并作为虚实对比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前人对章法的疏密、虚实对比有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叫做“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疏密处理得好,可以使一方印章生动活泼,意趣无穷,而无板滞松散的弊病。

清代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就是一枚疏密处理得极好,被后人屡屡称道的佳作。此印得出还有一段趣事,邓在边款上记下此事:

癸卯菊月客京口,寓楼无事,秋多淑怀,乃命童子置火具,安斯石于洪炉。顷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图,恍若见苏髯先生泛于苍茫烟水间。噫!化工之巧也如斯夫。

因此,他节取《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八个字,以景寓情,刻了这个印。

这方印在疏密安排上,可谓是匠心独具,他没有釆用通常的挪让法,以笔画少的字少占地盘来解决矛盾,而是以健劲的线条支撑起骨架,以力取胜。该印八个字,刻成“疏密密密,密疏疏疏”的布局,特别是“岸千尺”三个字,疏到极致,和“流有声”享有差不多的“待遇”,在“断”之后,一泻而下,显示出江平水阔、断岸千尺的意味,很是出奇、出新,而且取得了让人心服口服的效果。八个字的笔画基本按字的繁简结构,但也有作者刻意为之的地方,如“江”字,用篆书写法可以写得更密一些,而作者在结体时却写得较疏,使右一行的最密中透一邓石如处气息;“岸”字本来可以写得再密一些,却处理成现在的疏;“流”字本来可以再疏一些,却写成现在的极密,从而使左右两行的疏密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作者的佳思妙构,别出心裁。有人看了这方印说:“颇有‘江流有声’之感,疏处令人有‘断岸千尺’之意。”这可能不是作者创作时即已想到的,但能使欣赏者产生这样的联想,不是很大的审美收获吗?

清人赵之谦的“鉴古堂”也是这样一方印。赵之谦一生坎坷抑郁,常常以印志其不幸,感慨人生之多艰。但在篆刻语言的选择上,却不是一味地粗率直露,恣肆狂放,而是往往釆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格调,这符合儒教精神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他的“鉴古堂”章法奇险,上密下疏,笔画较多的“鉴”也不多占地,特别是“堂”将笔画上移,将繁重集中于上部,然而作者又以“古”字的一长横和“堂”字的下垂到底的两长竖连接,使下部虽然虚灵而不失稳实。加之作者精致整饬、细腻温婉的篆法刀法,笔笔有书法气,婀娜遒劲,伸展自如,一点也不呆板,非常好地表现了作者皈依佛法,超然物外,心境宁和的内心之美。

5.端庄静美

平正、匀落、秀美一类印在古印和流派印中不鲜见,这类印无论文字大小,笔画粗细,都能做到匀称、妥帖,通过适当地移展部分笔画和变形处理,使笔画多处不觉其繁,笔画少处不觉其空,从而使整个印面安详、端和、文秀、静美。这类印也不是轻易就可取得,在其平正的面貌下是有深厚功夫的,就像书法中的楷书,没有历久的锤炼是难以成就的,它是大美的凝聚,也是众美的原点。

现代印人赵时柄曾长期居于上海,与吴昌硕齐名,是民国时期印坛的盟主。他的朱文印以篆法圆美婉转、静穆安详、典雅超逸享誉印坛。如他的“安和室”朱文印,章法空灵清澈,无雍塞之处;篆法清丽透彻,无赘疣之笔;刀法平实精确,刻出的线条停匀舒展。欣赏此印仿佛有春风澹澹、漫步竹林的感觉,其美在一笔一字处,沛然溢出。可以想见作者冲淡闲散,深得老庄虚静恬淡、超尘脱俗的精神情操,而我们的心情也会随着欣赏清静雅洁起来。

同类推荐
  •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这本书介绍了成为真正油画大师的步骤和策略,而且这些步骤和策略都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参照本书秘籍,加之你在绘画、油画以及艺术方面的天赋,创作出如大师级般的惊艳画面和肖像指日可待。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本书收有35篇研究唐代碑石与文化的文章,有“《张士贵墓志铭》所反映的问题”、“唐代的学士”、“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魏征的史论观”等。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三国志演义

    反三国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妹妹是狠人

    我的妹妹是狠人

    “不为成仙,只为在这红尘中等你回来……”九天之上,居然传来这么一句话,震动了万古。……突然有一个逆世称尊、动辄杀尽天下的狠人妹妹,是什么体验?而且,这个妹妹还不是一般的狠……惊才绝艳、天姿惊世、绝代风华傲古今…………和狠人大帝的诸界游。也有大量的国漫元素,如大鱼和风语咒、武庚等,也会有神话仙侠背景的影视世界。
  • 苏总的得意秘书

    苏总的得意秘书

    斐然将包中仅剩的衣服裹在苏阳身上,而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卫衣。“衣服都给我了,你怎么办?”苏阳不认为他们可以从这冰天雪地的大山上走出去。---斐然把仅剩的两块面包递到苏阳嘴中,而她已经一天一夜没有进食了。“食物都给我了,你怎么办?”苏阳看着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这个女孩,他于心不忍。---斐然将纸和笔递到了苏阳面前。“遗书吗?”苏阳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他觉得这或许就是两人最后的归宿了。---不动产转移协议?苏阳看着纸上的一行大字,瞬间不冷也不饿了。“你都快不行了,两套海景房总不能浪费了吧?”斐然指着出让人一栏“大郎,你就把这药喝...不是,你就把这字签了吧”---苏阳“...”点击加入书架继续浏览精彩剧情~~
  • 拉池县丞志

    拉池县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贝儿

    宝贝儿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题画诗

    题画诗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收入饶宗颐十分擅长的题画诗76首,以及精选其所作题跋诗词中的精品辑录而成。画史常将画喻诗,以诗生画自添姿。以诗生画,以画喻诗,诗画交融表达了一种清奇之美。郭熙曾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道出了诗画相生之渊源。饶宗颐是诗人兼画家,他以“俯仰自得”的精神,用画诗来表达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