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0400000020

第20章

我疯狂地捕食昼夜不停,却终究迷失在你遥远的身旁。

啊,难道我将从此无依无靠?

我失去了你的养料,我的情欲,和一切的美妙声响。

啊,难道我只能面朝前方,被船身捆绑?

我开始吞噬,桅杆,船舵,和渔网。

在A宿舍铺满各种书籍和整理好的写字台上,找到像这样的一首诗简直是轻而易举。把很多张看似随性贴着的便利贴和几本散乱地摆在书架与桌面间空隙处的小本子上的诗歌加起来至少有五六十首。而且还不包括破碎的词句,几篇完整或者不完整的散文,还有几幅颇为耗时的插画。书架上摆放的除了各类小说、作品集之外,他辛辛苦苦淘来的影碟几乎占据了大半层的空间。

就因为有了这张写字台和书架,整个房间的空气也复杂起来。A在自己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思想家和艺术家。他认为这高尚的闪闪发光的文艺气质就是寂静而漫长的走廊尽头的一片海,用纯洁的浪花将他高高托起,让他得以远离贫瘠且充满铜臭味的土地。他用笔尖向外抛出一道又一道曲线,穿越一层又一层迷网,又用瞳孔吸收进不被外形所束缚,在无形中获得永恒的一个个生命与精神。最终这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通道将他与一个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他得以自由驰骋进那个不论白昼与黑夜都同样明亮异常的广袤天地。他不再是一个坐在写字台前颈椎弯成不自然弧度的平凡少年,而是一个可以自由穿梭于思想与生命之太空与深海的升华后的灵魂。

文字与文字,图画与图画,以及更为繁复的相互关联所营造出来的一个个销魂瞬间为A的体内注入一股股酒精,先使他兴奋,后使他沉醉。

然而试图超越混乱生活的历程必定只能成就短暂的梦幻,越来越稀薄的空气使得他的沉醉只能是转瞬即逝的尝试罢了。不安,不安,不安。接下来等待他的,是靠墙储物箱中的教科书,是在发号施令与看人眼色之间的徘徊,是教务处长年累月的官僚不作为,是权力、金钱、爱情与家庭之间永无休止的权衡,是寂寞、郁闷、悲伤、焦虑肆意滋生的荒山野岭。

然而当A从沉醉中苏醒,离开写字台,走到窗边,看到背着书包、顶着乱蓬蓬头发的三五成群的陌生人,看到在学校略为低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外,在这座工业化城市耀武扬威的摩天大楼,看到连一片云朵都不剩的天空被映衬得惨白,内心竟然变得释然起来。他从抽屉里拿出打印好的习题,回到床上,垫着厚厚的教科书,一边呼吸着浓郁的空气,一边开始密密麻麻的演算。他像一个漂流在外的旅客在盘缠用尽时得以重返故乡。

然而,究竟哪里才是故乡连A自己也糊里糊涂地忘记了。不知不觉中,这演算也耗去了大把的精力。大脑需要更多的供养。他开始觉得空气变得稀薄,坐立不安。于是他只能被渴望牵引着回到写字台前,极其自然地翻看看到一半的小说,在指尖与书页的质感中想象一张通往另一故乡的车票,重获短暂的安宁。可是每一个车站也都位于偏僻的山野,于是他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带着壳飘起与带着壳落下间,被肆意滋生的寂寞、郁闷、悲伤和焦虑消磨一空。

也就看了三四页吧,我又需要喘口气了。头皮油油的感觉真不好受。我摸了摸,一根根像钓鱼线那么粗。我闭上眼睛想我妈现在在看什么电视剧,我姐姐人到底去了哪里?还有陆梨,她的会开得还好吗?简直是瞎操心。我准备默数到十,看小鳖会不会挪动一下。

好了,失败了。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A是个多么可笑的矛盾体吧。A时时刻刻把自杀挂在嘴边。之前已经提到过了,A曾经为了摆脱鳖壳,用一把水果刀划伤了肚皮。但是这并不是出自他的自杀意图,当时他只是迫切地想摆脱鳖壳罢了。直到后来,当他彻底失去两个来自天堂的声音,开始懊恼地摇摆着脑袋想要甩走那刺破鼓膜的地狱之音时,自杀这一念头便深深地植入他的体内了。他有过想要闭着眼睛过马路的念头;有过在期末考试前咽下一瓶安眠药的念头;有过被人羞辱后从楼顶一跃而下的念头。

总而言之,几乎每当他面临失望、痛苦以及逆他而行的境地时,自杀的念头便会如同苍耳的种子一般,牢牢挂在他烦乱的思绪里。当然,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将任何对于自杀的构想付诸现实。如果因为这种频繁的念想就认为A已经张开双臂,准备用怀抱迎接死亡,那么就太低估我们亲爱的A的矛盾性了!

如此向往着自杀的A,不仅根本没有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相反,他是个提起死亡这两个字来就会瑟瑟发抖的胆小鬼!他在飞机的颠簸中会默默祈祷,进入电梯前也会心跳加速一下,哪怕只是偶尔咳嗽两声也会联想到肺结核。总而言之,A是一个极其惜命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时刻提防着畏惧着死亡到来的人,居然会时不时地蹦出自杀的念头,这难道还不够矛盾吗?

A自己问过自己究竟是怎样想的,也为此翻阅过一些心理书籍。他看到有一种说法,是说想要自杀的人,是想用这种彻底的方法来逃避活着是所要面临的一切悲伤哀苦,想以此来划上一个句点。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想要自杀的人,并不把完结他们的生命当作一个目的,而只是当作为了想要开启一段崭新的白纸一样的人生——他们相信死后会拥有重生的机会——的手段。对于这两种说法,A都没有予以否认。但是A进行了补充。

他说:“人生所需要面对的一切悲剧之所以那么面目可憎令人战栗,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有多么可怕,而是因为人生缺乏一张明确的时间表。你无法预知你将在什么时候失去钱、失去工作、失去家、失去你在乎的一切,这种未知性才是痛苦之所以为痛苦的本质。而人生最大的未知性,就在于不知道何时需要面对死亡这个黑洞一般的存在。因此,你没有机会提前安排你的行程,没有办法调整好呼吸心跳安详地迎接它。正因为这样,自杀的魅力所在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双手来吸引死亡的到来以此来祛除死亡的可怕威力。”

至于是否会有死后生命这回事,他表示时而相信时而怀疑。如果说如此矛盾的对于死亡的态度,解释了时时萦绕在他心头的念头之由来,那么他为何不干脆落实一下呢?因为无论他把经由矛盾产生的行动结果和效用解释得有多么诱人,行动开始所需要的是另一套更为激烈的斗争。

A把自杀看作他自己拥有口令的死亡机器。但是除非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他是不会念出最后的口令的,那是因为他打心眼儿里认为,自杀这种事情绝对是一条十分不体面的出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以自己的双手来结束生命总有一种亵渎之感,纵然内心异常惴惴不安地活在死亡的阴影中等待命运的裁决也要高尚得多!

正是这种位于亵渎和高尚之间的斗争使得A一直得以抗拒他自己所幻想出来的自杀的香甜诱惑。可是归根到底,都已经是一个在认真思考自己死亡的人了,他又为何要考虑这种在别人眼睛中所定义出来的亵渎与高尚呢?他深知自己的死亡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与一粒鹅卵石投入大海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差不多,甚至更小,但是他仍然控制不住要从社会的认知角度上来思考自己的死亡方式。这又是多么自讨没趣的矛盾做法啊!

A对于阳光有种极端的热爱。他觉得只有当阳光温柔地晒在后背上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温暖。然而他却很少白天起床。如果没有错过中午饭,那就已经算是起得早的时候了。他总说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灵感,而白昼给了他过多的束缚。

但是一个如此热爱阳光触感的人,怎么会错过上午和中午这么充裕的时光呢?A是如此解答这样一个疑问的。他说,当他睁开眼睛开始在意识的操纵下活动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浪费。无论他多么努力,多么渴望将每一秒钟都放在心尖儿上,仍旧是止不住的浪费。用瘦弱的镜头永远兜不住一群盘旋的老鹰。因此,他说,他发现倒不如彻底放下镜头,用眼睛来捕捉。再彻底闭上眼睛,用心来捕捉。他说每天唯一没有被浪费的时间,就是在睡眠里。只有那时的时间是一个个饱满的谷粒,未经蹂躏。因此,在阳光充裕的时候他总是选择睡觉。也许是怕自己的话语不被人理解,于是他补充了一句:“想想吧,睁着眼睛的时候净干了些什么好事!”

同类推荐
  • 他们生命中的彼此

    他们生命中的彼此

    2016年5月杨绛先生走了,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终于离开最后仍辛勤耕耘的书桌,去赶赴那场她一早就期待的、不在人间的小团圆。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一生有太多建树,然而诸多身份她都轻轻放下,唯独拿起最珍视的那个——“我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正当新女性以独立为荣的时代,如此大方的自认,是自明,是自甘,也是自信。如何不负天赋、不失独立地去做一个人生命中的自己,她给出了杨绛式的回答。我们从先生散文中捡拾起那些散发着柔光的片段,和您重温钱锺书夫妇曾携手走过的人生,以及他们生命中的彼此。
  • 藏书室女尸之谜

    藏书室女尸之谜

    戈辛顿是一幢典型的贵族宅邸,主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物,直到……他们家古色古香的藏书室里出现了一具美艳的女尸!谋杀案打破了英国小村的宁静。流言四起,班特里上校这个出了名的老实人一下子陷入最不堪的丑闻。班特里夫人决心捍卫丈夫的名誉,请来了好友马普尔小姐。英国刑警查出了被害人的身份——一家酒店的舞女,即将被富商收养,并得到一大笔财富。此时出现的另一起谋杀案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这一次,熟知人性和谎言的马普尔小姐找出了最关键的一点——作案动机……
  • 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舅妈在舅舅出事的前一天,绕着老祠堂跑了三圈,直到自己累得气喘吁吁。舅舅问她,发什么神经。舅妈说,她路过祠堂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只白兔,就上前追赶,谁知白兔绕着祠堂狂奔,她跑啊跑就是追不上,后来突然不见了,真是见了鬼。舅舅说,就是见了鬼呢,准是谁的灵魂出窍。谁知一语成谶,竟是他自己将命搭上了。当我看到舅妈的时候,她还在喃喃自语:为什么呢?为什么白兔会不见呢?她有气无力地瘫坐在地上,披头散发,手不断地捶打着冰冷的地板。舅舅的遗体直挺挺地躺在旁边的架子上,被一条白布裹着。殡仪馆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亲人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相见。
  • 公元6000年异世界

    公元6000年异世界

    阿密自愿挑战时光旅行,来到了公元6000年,却发现景物虽然依旧,但这根本是个异世界;《狼嚎》、《血族猎人D》成了世界文学古典名著,只要搞懂鸡兔同笼,就可以拿诺贝尔奖,还有提着人头当球踢的阳光美少女、骄傲坏脾气的御姐、羞怯可人的纤柔少女……这是天堂吗?但是,等等……满月、变身、獠牙?还有猎杀血族的街头足球!原来,美少女是狼人,御姐是血族熟女。这是什么世界啊,人类呢?公元6000年,怎么都没有人类了呢?
  • 故梦(上)

    故梦(上)

    这部小说从上个世纪初,主人公降生于北京的一个显赫的皇亲国戚写起,一直写到这个世纪初,主人公的独生女儿在祖居之地创作积累祖孙三代心愿的巨著为止,整整一个世纪的风起云涌,通过陆氏家族的悲欢离合而得以文学再现。其写作风格,与林佩芬的历史小说一脉相承:大气、细腻,只不过历史小说呈现的是大气中有细腻,而《故梦》则是细腻中见大气。
热门推荐
  • 祁儿de随心文集

    祁儿de随心文集

    个人性比较强的一本文集。作者咸鱼一条,没事干了就瞎想想。不喜勿喷,把门带上。
  • 我真的会打怪升级

    我真的会打怪升级

    别人打怪,险些被杀。陆天打怪,不仅升级,还掉装备!身份卑微?身份是个屁!实力,才是唯一。且看拥有通神塔之后,陆天打怪升级,实力逆转。
  • 众妙集

    众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颠沛卑虐的温情

    颠沛卑虐的温情

    江世民问:“你了解我吗?”乔文育是真的不了解江世民,他的前任可从河西排到河东。劈腿、劈腿、再劈腿。事件一:她指着江世民十六岁大的儿子问:“你不是说没结婚吗?”“那是意外。”他说。结果很意外,十六岁大的儿子竟不是江世民亲生的。这绿帽一戴就是十六年。事件二:“你说,你到底,是不是弯的?”她哭泣着不敢相信事实真相。他沉默。“是不是!”“是。”乔文育没有想到,自己喜欢的不仅仅是渣男,还是个弯男。事件三:“你真的是富婆的小白脸?”他沉默,跪下说:“对不起。”“你让我觉得恶心。”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江世民因为同性行为,患上艾滋,成为过街老鼠。江世民:“孩子是我的。”“离我远点!你这个眼高手低不知羞耻的人!”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他从星光中走来

    他从星光中走来

    ①“武力爆棚纵横江湖妖女×朗朗明月白面书生”?错,“软萌怂货×白切黑”罢了。本文是披着游戏外衣的宠文1V1甜文双箭头暗恋②叱咤风云一代侠女归隐田居后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朗朗白月光。不料前尘恩怨不散,身陷囫囵。“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为师在,无人可伤你。”③鹿绵跑到书桌前,巴巴望着程熙:“听说你们战队的队员要去参加《战斗吧,勇士》,真的假的?”程熙翻阅着手中的文件,哼声:“你消息倒是挺灵的。”“你去吗?”察觉到异样,程熙停下手中的笔:“我为什么要去?”“那帮我搞个工作证,我要去!”女生声音异常兴奋。程熙微微挑眉:“干嘛?”鹿绵满眼粉红星星道:“听说申旭宪要去。当红小生诶,超级帅的!”程熙:“不许去。”“为啥!”程熙微微眯眼捏住鹿绵的脸蛋道:“以前在我面前就云神长云神短的。”鹿绵:“你连自己的醋都吃?”程熙:“我怎么知道你喜欢的是我还是云昭。”鹿绵:“????不都是同一个么????”“哼。”说好的温润如玉呢?说好的谦谦君子呢?这个幼龄中年人外加大醋王是怎么回事?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翡翠才气

    翡翠才气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 文字控随记

    文字控随记

    亲情,爱情,友情,汇集成十六个情感故事,我相信总有一个属于你,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