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1500000020

第20章 硝烟弥漫(2)

029

英国荣赫鹏上校在公开自己的《荣赫鹏日记》中,展示了一些惨不忍睹的事实:“1903年秋,由荣赫鹏率领一支近万人的英国武装使团集结在亚东与锡金的边境。到了次年的3月31日,英军在戛吾的曲眉仙角地方与藏军交火。藏军的正副指挥莱丁色和郎色林代本二人走出阵地准备和英军谈判。荣赫鹏于是顺水推舟地说:既然要谈判,双方必须停火。藏军信以为真,竟然老实地将土枪的火绳熄灭。这一决定是灾难性的。英军佯装谈判,却暗地里派麦克唐纳从背后包抄,并架设机枪,对藏军形成三面包围。连英军22岁的机关枪兵指挥官哈多中尉在给亲人的信中都这样写道:‘这场屠杀太令人恶心了。尽管将军一再命令尽可能扩大战果,我还是停止了射击。那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

030

1906年,袁世凯的北洋军与张之洞属下的湖北第八镇新军交火。英国《大陆报》的特派员丁格尔在汉口亲眼目睹了这两支新军的交火,他在《辛亥革命目击记:〈大陆报〉特派员的现场报道》中这样写道:“在那段时间,袁世凯的北洋军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展示出他们的优势。革命军(主力正是张之洞属下湖北第八镇新军)最大的缺陷是他们基本上是由乌合之众组成,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也不懂战争技巧,结果可想而知。北方军队是由一批受过严格训练且灌输了强烈军人意志的士兵组成的。谈到中国军队编制中的缺陷,我非常清楚,清政府愈无能,缺陷愈加明显。而且这个缺陷至今仍然存在。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编练创建的,他被认为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军队指挥和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最低程度。”

031

1907年6月17日,东京记者电讯:“6月13日,日本军队在台湾与当地军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夺取了又一战略要地。日军征服台湾的战斗进入重要关头,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次战役,日军伤亡人数已超250人。这块被占领的土地从未有外人涉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台湾人的抵抗已被摧垮。”

032

1908年11月15日,《纽约时报》电讯:“清国欲收回澳门,葡国派军舰遏阻。部分清国人已经大规模进入澳门,局势十分严重,当地人不服葡萄牙的统治,大批出没于附近的清国军队已夺取了拱北海关,战斗迫在眉睫。”

033

1909年初夏,日本“飞鹰号”航空母舰协同一艘日本海关巡逻艇远航东沙,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就此报道:“清国特遣舰队的吴司令(吴敬荣)建议清政府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洛杉矶时报》甚至还刊发了官阶并不很高的吴敬荣的画像,并发表了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声明:‘东沙和西沙是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重领土而保海权也。’”

034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义的第二天,驻华记者莫理循给《泰晤士报》发出电报,描述这场起义对满清政府的巨大震动:“紫禁城里的人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清国危在旦夕,文武百官忧心如焚。”武昌起义后,莫理循赴汉口采访,把最前沿的消息发回《泰晤士报》,向世界报道了起义后武汉的情况:人民伤亡不多,但是财产的损失比较大。革命党人秋毫无犯,北洋军队肆意淫掠。结束清朝的统治,这大概是民心所向。

035

关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英国传教士丁格尔在他的文章《辛亥革命目击记——〈大陆报〉特派员的现场报道》中这样说:“这次起义的准备过程极为秘密。我在汉口,但对起义的内幕消息却一无所知。起义爆发,我与其他外国人一样感到突然和震惊。我在前线采访时,发现革命军指挥部内人人都将热情倾注在自己所做的事上,没有人在浪费时间,革命军的士兵相当勇敢、乐观。但革命军在装备与训练上与清兵相差甚远,但他们士气高昂。清军的士气却十分消沉,清军军官为防止士兵倒戈,冲锋时排出了这样的阵式:来自河南等地的新军在前,满族士兵在后,河南新兵既不能放下武器,也不能后撤,只能根据命令向前冲锋。后来,汉口大火,民宅店铺化为灰烬,清军则趁火打劫,对纵横街道的尸首弃之不理,或投入大火,以致交战结束后,城市里还弥漫着烧焦的人肉气味。”

036

1911年10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人民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孙中山给英、美、俄银行家去信寻求革命资金。此时的清军队伍中,半数军兵已倒戈。规模不断扩大的革命党将通过全民选举产生总统。孙中山在争取总统职位,他可能已经从海外的金融家那里筹到发动全国起义的资金。目前,革命军节节胜利。”

037

1911年10月14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称:“过去几次的反清运动是很反动的,尤其是激烈排外,矛头指向外国人。这次与以往大不同,革命领导人一开始就表明了立场,尊重外国人的权益。在革命运动的中心城市,临时的国民政府还采取民主政制的雏形,这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038

1911年10月14日,纽约《商业财政纪事》周报报道:“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满清政权可能要垮台了。这次革命在中国重要的湖北省爆发,明显经过精心策划,当地军民都热烈支持。首府武昌陷落,汉口和汉阳也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占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表示要阻止这场革命。”

039

1911年12月1日,驻华记者端纳向澳大利亚《先驱报》发出电讯:“今天早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一座城市和一座山中间进行。大炮在紫金山顶到平原一带呼啸,弹片像雨点般四处飞散,革命党人的伤亡并不严重,倒是处在低处的清军士兵在消极地作战,绝望地挣扎。” 端纳所指的城市正是南京城,那座山就是紫金山。

040

1912年2月2日,《纽约时报》报道:“昨天袁世凯已令他的军队撒发了传单,威胁说如若袁世凯少了一根头发,出了一丁点的状况,士兵们会杀掉所有应该负责的人。”

041

1924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江浙战争的背景做了这样的介绍:“当下中国战乱不休,当下中国麻烦事发生在上海。齐燮元将军想控制上海,他认为上海的军事长官必须由他任命,这使得他与卢永祥将军产生矛盾,因为卢永祥同样想控制上海。督军是省的军事统治者,在1923年后改称将军,后来更流行的称谓是军阀。各大将军掌握的巨大权力显然阻碍着中国的统一。此种情况下,中国更多只是一种地理概念而非一个国家。吴佩孚大帅统治着中部,就实力来说,是中国的最强者。孙中山统治南方,张作霖大帅统治着北方,各大统领之间的相互混战早已摒弃了多年的政治努力,而使整个国家陷入了年复一年的战乱。”

042

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英国驻华公使、北京的外交使团团长麦克利向中国的外交部送交了照会,提醒中国政府要对外国公民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负责。照会称:我们大英帝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全权代表,已获知江浙两省军统之间矛盾突出,正面临爆发战争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中国政府在目前的危机中首要的责任就是保护上海一带外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任何伤害。”

043

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上海一带战事一触即发,列强为了自身利益,已派10艘军舰停驻港口,其中包括美国4艘、英国3艘、日本3艘,由英国海军安德森将军任外国联合舰队司令,在该城中心地带及周边地区巡逻。”

044

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以《和平》为小标题做了报道:“据说,金钱往往能使中国的一场内战停息。以此观点来看,上海的各大富商从中周旋也许会促成战斗一触即发的军队之间达成协议。不过,成功的机会似乎不是很大。”

045

1924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以《叛徒的过去》这样一个标题,报道了冯玉祥“叛变”的故事:“1924年10月,冯玉祥是坐镇北京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元帅手下的一位主将。东北王张作霖挥师从满洲前来与吴交战。冯玉祥受到其上司吴佩孚的绝对信任,吴开赴前线与张交战,冯则负责指挥吴的其余的三分之一的军队。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由华盛顿大学的高恩教授如实地记录下来:当冯率军离京时,特邀请他的美国牧师盖利为之祈祷,祈求保佑尽快打败张。就在10月22日,这位基督将军竟背叛了吴,他放弃了他驻守的热河要道,回到北京,先把曹锟软禁,要求他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复又从后面攻打吴。”

046

1925年,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报道:“1925年6月,一场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开始了。示威人群经过珠江边,与沙面岛仅隔一条狭窄水道。沙面岛上的外国人士见状万分惊恐,枕戈待旦。游行进行时,有人开了第一枪。中国人说,是英国人先向手无寸铁的示威人群开枪。英国人否认,他们坚称是中国人先开枪的,后又改口宣称,是苏俄阴谋家开的枪,意在挑起新的战争。”

047

1926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1926年年初,北平周边战事连连,最终导致所谓的基督将军冯玉祥败走西北方向的张家口。冯玉祥是被吴佩孚和张作霖联手打败的。吴原先盘踞在汉口,后与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大战,败下阵来,汉口也被北伐军攻克。张作霖是中国不容争议的头号大军阀。所以,各国政府原本承认的中国政府,是由吴、张联手控制的。吴在汉口挫败,不得不领兵向西退入四川,张终于独自问鼎了。”

048

1928年,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在报道中写道:“1922年到1928年,蒋委员长建立南京政府之前,是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虽各大军阀都各自有着雄厚的实力,但相比之下,吴佩孚更有可能统一中国。在许多方面,他都是个极具才能而有个性的人物。有机会接触吴的外国人无一不感到惊叹,因为他的面貌,很不同于一般的华北人氏,有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比起其他的军阀来,他接受的教育要好得多,是得过功名的前清秀才。”

049

1928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震惊世界,鲁迅发表文章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表评论称“三·一八”惨案是“兽性”的“惊人惨案”。

050

1928年7月10日至12日,冯玉祥和阎锡山二人在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军事善后会议上各持己见,未能达成一致。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这样描述这件事:“冯玉祥在会议上表现出了对蒋和阎的不满,后来,冯玉祥对未能染指京津这一战利品怀恨在心。当阎锡山凭借他的势力在北京成立政治分会时,冯将军断然拒绝在其中任职。”

051

1928年7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用冯玉祥做了封面人物,并这样报道当时的北伐战局:“最近,中国北方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和天津相继被冯的军队攻占,但就在上周,为了证明其伟大之处,这位身材魁梧的元帅,大造声势地放弃征服者的位置,只在城外驻留很少一部分获胜部队,自己则谦恭地撤回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冯元帅有着伟大的理想,就是在一个人民政府领导下实现中国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今天的南京国民政府。他主动提供支持,他和他那庞大的完全独立的军队均听命之,并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攻占了北京和天津。”

052

1929年10月12日到11月27日期间,张学良所统领的东北政府为了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采取武力接管中东路,导致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史称“中东路战争”。到前线采访战事的美国记者鲍威尔这样描述战况:“战争在满洲的东西边境,沿着中东路很快爆发。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位于松花江口的城市拉哈苏苏和位于中东铁路东端的绥芬河,被飞机轰炸成一片焦土。残酷的轰炸将两艘停泊在江上的中国炮艇炸得粉碎。在我们那艘汽船后面,还有另外一艘汽船,船上全是中国政府官员,结果遭到苏联飞机的扫射,死伤惨重。这次军事冲突更加恶化了中苏关系,使日本坐收渔利。”

053

1930年5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弗吉尼亚人和佛蒙特人彼此不会友好。在中国,也有着类似的情形。高大魁梧、慢条斯理但却固执硬朗的北方人,看不起矮小秀气却精明的南方人;反过来,南方人也看不起北方人。上周,中国又一场大规模的南征北战爆发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来,类似规模的大战以不同形式一直没有停止过。记者们观察到,此次内战是在南北双方四位最有实力的人所领导的力量之间进行。这四位强人分别是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和南方的蒋介石、宋子文。”为了证实所谓南、北性格之别与此次大战的关系,《时代》特地把出生于山西的阎锡山和出生于浙江的蒋介石的经历进行了比较:阎锡山和蒋介石都曾在日本学习军事。二人都是东京帝国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都出自殷实的家庭,两人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政治生涯。阎是一个中国的佛蒙特人,蒋则是一个中国的弗吉尼亚人。

054

1930年5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通常,中国在冬天下雪之后,只有出现特别重大的金钱交易,派系之间的战争才会暂停。”

055

1931年7月,《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条新闻,标题为《子弹没有击中宋》,内容是宋子文本人对这次暗杀未遂事件的叙述:“当时,我和我的秘书一行人正往车站外面走,就在离出站口大约有15英尺的时候,突然有人从我的两侧同时开枪。我立马意识到,有人要射杀我,我赶紧把灰暗的、十分显眼的白色硬壳太阳帽甩掉,混进人群当中,藏在一根柱子的后面。瞬间,整个车站很快被杀手们的左轮手枪发出的烟雾所笼罩,子弹从四面八方飞射过来,我的卫兵们开枪还击。大约五分钟之后,弥漫的烟雾才渐渐散去。据我的卫兵们反映,至少有4名刺客在开枪。当烟雾消散之后,我们发现和我并肩走的我的秘书身负重伤,肚子、胳膊和臀部都中了枪弹。他的公文包和帽子等多处都弹痕累累。子弹是从两侧打进他的身体的。可见这是策划周密的刺杀行动。我的个子比他高好多,可是我哪里都没伤着,简直就是奇迹。”

056

张学良的外国顾问端纳,在他撰写的《端纳传》中这样写“九·一八”前夕的紧张气氛:“我看到了日本准备行动的明确无误的信号,这个宿敌正在死死地盯着东三省,它将用爪牙撕碎一切阻挡他们前进的事物。日本军方一旦找到进攻的借口,将立即入侵东北。”

同类推荐
  • 大唐胡笳传

    大唐胡笳传

    为什么会有大唐的贞观之治?因为在贞观年间,每个人都有为贞观的繁荣,而燃起的希望和梦想。正是这些人燃起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共同努力,才托起了整个贞观的繁荣。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小人物,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贞观年间,他也在诠释着自己的梦,我想说的是,就是包括这些小人物在内,只有每个人都怀揣着希望和梦想,这些希望和梦想发出的光,一定会照亮整个世界!同样,也定能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最新史论作品。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
  • 隐龙惊唐

    隐龙惊唐

    做为隐太子李建成的遗腹子,李沐会如何为父亲复仇,继而夺取天下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究竟谁忠谁奸?太上皇李渊一日之间先失二子,再失皇权,隐居在大安宫一隅,甘心吗?君临天下之时,李沐如何面对长孙明月?山东世族、关中郡姓、四大侨姓、江南世族林立,李沐又将如何化解顽痼、集中皇权,打造出一个辉煌盛世。
  •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本书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 穿越异世之无赖当官记

    穿越异世之无赖当官记

    一个21世纪的热血无赖,意外魂穿到异世一个名声不好的七品县令身上。同时他被一个嫉恶如仇的傲娇女侠揍打要挟之。为了保命不得不回去担任山临县县令的他,难改前生无赖本色,行事常常出人意表,乱拳频出,为此闹出不少奇趣谈资。刚开始他本想尽量置身事外活下去就好,却没想到在这个麻木又混蛋的世界里越陷越深,到后来他不由为之愤怒,抛热血,希望能从其残酷中替那些受害百姓多争一缕光明!
热门推荐
  • 比别人多做一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功。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别人不比我们傻,我们也未必比别人聪明,那么我们凭什么成功?答案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这个剑仙不太萌

    这个剑仙不太萌

    可能和你想像中的女生不同,秦玥独立、果断,甚至双手沾满鲜血。但也正是如此,她才能成为一名睥睨修仙界的剑修,并且手刃“那个人”。————————————————如果不是那块石头,秦玥不会穿越,并且在一条奇怪的路上越走越远。无数次命悬一线也让她一步步靠近真相。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真的属于她吗?仿佛被操纵着的人生背后藏着什么?为什么有人不认识原主却认识她?修剑之途阴谋重重,既然萌不起来,那就只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唐小文贼

    大唐小文贼

    唐,开元,二十五年。励精图治多年的唐玄宗,终于过上了萎靡奢侈的幸福生活。奸相李林甫大权独揽,一代名相张九龄也已是垂暮。一代佳人杨玉环,千古留名李太白,臭名昭著杨国忠,还有那个作死天王安禄山。这些历史名人正在随着该有的轨迹,悄然前行……然而这一年,东都洛阳的小酒馆中,一个穷酸小子的出现,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 凤卿天下之质子为妃

    凤卿天下之质子为妃

    大元国权势滔天的镇远侯有一女,貌丑无盐、性格乖张,出了名的恶女一枚。大元国权势滔天的镇远侯有一子,朗月清风、天纵风流,出了名的才子一位。不好意思,都是我一个人。一朝无奈,女扮男装化作质子进京,大都波云诡谲、危机四伏,遇到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不正常?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要赐婚?女人怎么娶女人?这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怎么是个男人!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前世今生之雪色妖娆

    前世今生之雪色妖娆

    她是雪中仙女,伴雪而生,他是佛前青莲,千载化形。那一世,只是无意中一眼,她便喜欢上他,从此情心不悔,此生不换,而他,也在她的柔情攻陷下渐渐沉沦。偏偏天不成其美,百般无奈,两人迫入轮回,再世为人,如何续前缘?前世种种,又当怎样应对,是浴火成凰,还是焚化成灰,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
  •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选编了中外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经典,按照人物故事、节日故事、饮食故事、名胜古迹、动物故事分为五部分。人物故事:领略智者的智慧,学习仁者的豁达。哂笑愚者的蠢笨,品味百态人生。从而达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目的。节日故事:感受缤纷节日,了解民风民俗;学习传统节日知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饮食故事:汇聚经典食物,畅饮醇酒与香茶,享受饕餮盛宴,增加人们对饮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添生活的乐趣。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领略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欣赏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让我们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增强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信念,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动物故事:了解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培养我们对动物的爱心,增强我们保护动物、珍惜动物的责任心,让我们明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从而促进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