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00000021

第21章 韩愈与《师说》(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一、韩愈简介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又将他与杜甫并提为“杜诗韩文”,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贞元八年(公元792年)25岁时,他先中进士,后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了许多有利老百姓的事情;后移袁州,政绩卓越,并培养了当时江西第一个状元。不久穆宗登基,回朝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57岁病卒。

韩愈在哲学史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其说本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王叔文“二王集团”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韩愈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能逆当时的社会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

他在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三年中,就指导过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在任职四门博士期间,又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弟子”。不久写下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在阳山令任上,又有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贾岛“僧敲月下门”的佳话,据说也与韩愈有关。

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作有名篇《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文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句,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脍炙人口,流传千载。而爬罗剔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补苴罅漏、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俱收并蓄……至今仍为大家所用的许多成语都是出自此文,足见作者高超的语言创造才华。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实践经验的伟大教育家。唐宪宗元和七年(812)韩愈降为国子监博士,亲自主持京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和少文馆,他除亲自讲学外还经常要与六个学馆的博士教官接触,交流教学情况,提出教学要求,他可说是当时教育界的实践家。《师说》,《进学解》是韩愈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当代及后代都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它虽含蓄地讽刺当权者不公与不明,流露出自己长期不受重用,反遭贬斥的愤懑情绪,实质上是反话正说,阐述了从师、执教的道理,对从师、求学、不耻下问、学业德行的辩证关系作出精辟的分析,是他对前人和自己关于治学、行事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教育史上珍贵的财富。他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种在学业上取得成绩而且在道德上获得修养“德才双馨”的要求,很值得我们珍视,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韩愈的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古道”而提出的教育目的的学说;与其人性论观点相联系的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尊师重道的“师说”;在《进学解》里及其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关于教学思想方面的理论。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教育家的政治主张规定着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政治主张往往就是他的教育目的。

韩愈的政治主张,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以及“三纲”“六纪”之说。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忠君、清政、兼理法、继传统几个要点。为此,韩愈阐发了《大学》的“修齐治平”的观点,进一步将培养目标标准化。《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自韩愈起《大学》的地位被提高了。韩愈在《原道》里引用了《大学》里的一段重要的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其意者,将以有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将修心养性看成是万事之本。强调:“诚意”、“正心”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朝以后,《大学》成为独立的儒家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韩愈所说的“忠君”,强调君主专制。然道统与君统并非一事,有矛盾又有统一。他强调忠君、专制,仍主张选贤、爱民,不曾背离儒家礼治传统和仁义精神。

关于“清政”,韩愈所说的“清政”,是指为官要廉政,政治要清明,要能除弊抑暴,目的是巩固封建国家的政权。

关于兼礼法,这里的礼指的是封建等级制度。“仁”与“礼”是儒家思想中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两个方面。韩愈将礼乐刑政并提,作为治国之方。他奉“六经”又通百家,是文人又兼官僚,修文事也治军事,因此,在治国问题上,他主张儒经与法律兼顾,刑政与教化并重。礼乐是指思想文化、行为举止方面,刑政是指政治法律方面,两者不可或缺。韩愈说的“传统”就是儒家的“道”,也就是体现“三纲”、“六纪”的封建等级制度,伦常道德和行为礼仪。

在上述诸标准中,忠君是核心内容,清政、兼礼法、重传统都是培养忠君、实行忠君思想的必然要求,儒生具备了这些品德,就可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按着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内容基本上是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即一是道德教育,包括仁义道德的整套儒家论理;二是知识教育,包括书、易、春秋;三是政治教育,包括礼乐刑政。

2教育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教育作用,是指教育在改变人性上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谈关于人性的问题,就儒家而言,在韩愈之前就有“性善”、“性恶”“性三品”等学说。他们谈论“人性”的目的,是说明统治阶级均受命于天,生来就是“治人者”,劳苦大众生来就是“愚”的、“恶”的,是“治于人者”。

韩愈是“性三品”论者。他写了《原性》一文,表达了他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人性具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性”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人“善焉”,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也”,而下品的人则是“恶焉”;他认为性之外还有情,情是“接于物而生的”,它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也是分上中下三品的,他认为具有上品性的人,七情的表现都能“适中”;具有中品性的人,要求七情适中,但往往“有所甚”“有所亡”,即过与不及,而不能恰如其分;具有下品性的人,“直情而行”,毫不控制。

韩愈认为,“三品”的人,都固定在天生的“品”的界限内,是“不移”的,不能互相转化。在“品”的内部,可用教化和刑罚,使人发生一定的改变。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在既定的品格之内使性移动。韩愈的性三品说,坚持上下品不可移,教育的作用必然要受到很大的局限。但是,他提出的“性情”之说,对宋明理学是有影响的。

3对教师问题的论述

同类推荐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黄侃:士气为先

    黄侃:士气为先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热门推荐
  •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 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干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 、《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为“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 在《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 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 轻松快乐地亲近《千家诗》,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千家诗》的魅力,在阅 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双神记

    双神记

    四平域政治独立,真域辅只手遮天,幻神政权形同虚设!幻神之位岌岌可危!两位继承人,注定刀剑相向,到底谁能站上幻世的巅峰!“在下风月黛晴,第六十七世幻神伯君。”
  • 猩色黎明

    猩色黎明

    一个普普通通地活了二十多年的普通人,突然卷入不普通的事件,踏入奇诡的世界。
  • 隋末一小兵

    隋末一小兵

    一个数学老师,一次意外穿越,一个重伤垂死的小兵,一次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争霸......没资本啊;抱大腿......被嫌弃了;一切都只为活着。。。。。。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衣柜里的贼

    衣柜里的贼

    一位自称史密斯的神秘客人来访。史密斯对菲兹杰拉德极其嫌恶,却愿意花大金购买他的手稿。与此同时,九十二街的红墙别墅里死了一位老妇人,伯尼·罗登巴尔除了是个贼,还是个绅士,所以他不能对老妇人的死无动于衷。他一边和纽约警官雷·基希曼联手破解红墙别墅的疑案,一边继续自己的盗贼生活,辗转在昂贵画作、银汤匙和数不胜数的纽扣之间。谁也想不到,史密斯的真实目的竟然是……
  • 娘亲,听说爹地是人类

    娘亲,听说爹地是人类

    京城出了件大事。端亲王的爱猫鸳鸯死了。这会儿,端亲王下了早朝,心情愉快地往海福斋走去。鸳鸯嘴巴最刁,不是最新鲜的鱼肉松它连看都懒得看,因此端亲王亲力亲为,每天都赶早了去,给它买第一批烘好的鱼肉松。等端亲王提着鱼松哼着小曲踏进王府的大门时,他发现气氛不太对,全府的奴才瑟瑟缩缩地跪了一地。端亲王正纳闷呢,为首的管家哆嗦着跪行两步,把这一噩耗告诉了他。啪——端亲王手里的油纸包掉到地上。咚——端亲王晕过去了。全府上下的奴才顿时乱作一团。
  • 红颜杀手成长记

    红颜杀手成长记

    水婷香是个听妈妈话的乖乖女,在她五岁的那一年里,发生了件大事,青天帮的人杀害了她的父母,从此仇恨的种子在她心里种下,她的理想是,长大了把青天帮的人全部杀掉!她流浪街头,被好心人收养。她的理想能否实现?请看书。
  • 卫生间里的袜子

    卫生间里的袜子

    刘星有一个怪癖,他从来都不喜欢洗袜子,原因是他的脚太臭。尽管他自己闻不到自己的脚臭味,但是别人常常说他的脚臭不可闻,所以他就在潜意识里非常讨厌自己的袜子。但是讨厌归讨厌,袜子总还是要穿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星想了一个自己认为很绝妙的办法,就是一次买很多双袜子,一双一双换着穿,等到所有的袜子都被他穿臭了的时候,他就花几块钱,随便找一个村妇全部洗净,然后再一双接着一双往臭里穿。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床底下始终有两个纸箱子,一个里面是逐日减少的净袜子,而另一个里面则是日渐增多的臭袜子。
  • 碧血丹心之南宋

    碧血丹心之南宋

    本书是一部沉郁苍凉、慷慨悲壮的小说,呈现了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南宋在江山易主,朝廷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南宋人民在亲历亡国之痛后,心灵遭受难以医治的创伤。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了不同阶层人物纵横交错的关系及曲折起伏的爱恨情仇。从而揭示了人类对变化无常的人世盛衰和宗社沉沦面前的惶惑及深永哀伤,渴望把握必然的强烈意愿。本书通过描写南宋末期“崖山大海战”,对海战的因由、经过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并有意识地穿插了几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使人们为之慨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