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00000010

第10章 儒家的教育思想(4)

荀子认为人的成长变化,改恶从善是靠后天的习染。且由于仁义法正的影响,才能使“涂之人可以为禹”(《性恶》)。他强调后天环境、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但他却不能科学地说明礼义、法治的起源问题,把礼义、法治说成是少数圣人、君子的发明。

关于教育目的,从改变人的性质来看,荀况认为在于“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看,荀况基于为初期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的需要,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圣人。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劝学》)他又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敦禁我哉!”(《儒效》)“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礼论》)荀况主张以培养士、君子、圣人作为教育目的,而以学为圣人作为最高的目的。

荀子的思想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来充满各种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2)荀况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

荀子很重视道德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①崇礼尚义。荀况特别重视礼,甚至把礼推崇为有法的作用,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礼是维护等级差别的。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富国》)“礼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修身》)因为礼有这样大的作用,所以说:“学也者,礼法也。”(《修身》)

孔孟讲孝悌。孔丘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甚至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荀况则认为孝是小行,应以义为尚,即认为怎样是对,便应怎样做。他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子道》)人应崇尚大行,这反映出荀况的新兴地主阶级的精神。

②隆师亲友。这与崇礼尚义是有关系的。隆师亲友是达到崇礼尚义的手段,又是荀况很重视的道德条目。荀况很重视师友的作用,尤其尊崇老师,把师提到与天地君亲的平等地位。他曾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极)恶其贼。”(《修身》)“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性恶》)

关于道德修养,他提出以下几点:

①参验反省。荀况在《劝学篇》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是说,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后再以知识为依据,每日参验省察自己,能这样,便可以知明而行无过,于是就有了道德修养。

②择善而从。荀况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身》)

③积善成德。荀况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又说:“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儒效》)

(3)荀况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论述

关于教学内容,荀况主张学习《诗》、《书》、《礼》、《乐》、《春秋》等;其中,他特别重视学《礼》。“礼”当时起着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这些知识,又都符合他培养君子、圣人的要求。

关于教学方法,荀况提出以下几个原则:

①强学力行。荀况认为学习要注重闻、见、知、行。他对知行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认为行比知更为重要,强调艰苦的学习和实际的行动。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同时他还认为,只有行之有效的,才是正确的。他曾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劝学》)

②虚一而静。荀况认为,学习要虚、一、静。所谓虚,就是虚心,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妨碍接受新的知识。所谓一,就是专一。心中如果已经有各种不同的知识,这叫“两”。不能使这种知识妨碍另一种知识的吸取,即“不以夫(彼)一害此一”(《解蔽》)。所谓静,即静心,能不受纷繁杂念扰乱。荀况说:“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解蔽》)能够“虚壹而静”,才能做到“大清明”,即达到认识上完全透彻、无所偏蔽的境界。

③学思兼顾。荀况继承了孔丘的思想,认为在学习上学与思二者都不可缺,这与他的认识论是有关系的。他说:“学不可以已。”(《劝学》)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积渐全尽。荀况认为学习要全面、彻底、精粹。他说:“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劝学》)全,也就是照顾全面,不要“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也就是要万物并陈而设立标准来衡量,即“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解蔽》)。

⑤专一有恒。荀况认为学习要专一,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他说:“行衢道者不至,……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荀况非常重视敬师问题,特别强调“师法”的重要。他说:“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儒效》)他认为要“化性起伪”,积礼义为君子,就要注重师法。

他强调学习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学生应该尊重教师。他说:“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大略》)同时,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致仕》)

3《劝学》

《劝学》是荀子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名篇、代表作,所以放在《荀子》一书的第一篇,也是中国历史上一篇光辉夺目的教育文献。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比喻精彩,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观点的集成。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荀子非常重视教育,也经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

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在今天对我们依然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四、另两部教育学名著

1《礼记》:儒家礼制的教科书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儒家礼制的教科书,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一书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选编的。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部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并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8类,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宣扬儒家理想。实际上,这部9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教育、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近代梁启超将其分为五类(通论礼仪和学术;解释《仪礼》;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记载古代制度礼节,并加以考辨;一些微言大义、发人深省的格言、名句),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从西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礼记》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较大的实用性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广大的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维护统治秩序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于是,《礼记》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青睐,以致被推上经典地位。

《礼记》有不少篇章是讲修身做人的,如《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专讲教育理论的《学记》,专讲音乐理论的《乐记》,其中精粹的言论,至今仍然有研读的价值。

《礼记》(包括其中的《学记》),阐述的教育思想包括:

(1)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4)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5)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6)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7)教师所必备:博喻

2《学记》:中国最早的教育论文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和全面地阐发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直到现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也都挂在嘴边。

认真地阅读《学记》,你就会发现,虽然此文是写于两千三四百年前,但从今天来看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所经常碰到的,和需要遵循的。

同类推荐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奇迹缩影。涉及到影响世界文明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重大历史文明。以从历史中所启迪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创造人类历史的崭新未来。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暖情总裁蜜宠刁蛮妻

    从龙城出发,乘坐大巴,晃晃悠悠过了二个小时,顾念终于到了目的地——桃花镇。一下车,不远处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出现在了顾念的视野里。迎着微风,飘来阵阵甜甜的香气。顾念抬手放在额头,遮住些许阳光,站在马路边上,四处望了望。远处青山叠嶂,近处溪水淙淙。道路两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真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但,顾念可不是来旅游散心的,她是带着……
  • AI觉醒路

    AI觉醒路

    他时不时就会爆衫,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肌肉;他更加会爆Seed,怒发冲冠状态下,会强制开启个人秀;他妹是软萌可爱的人工智能,他却被称为人工智障……他是李青衫,一直认为自己很正常,可爱软萌的妹妹也这样认为,两人这样说——“青衫不是医院,有缘才来相见。我是李青衫,我为自己带盐。”“可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KUMA。我是KUMA,为我老哥挣盐。”
  • 郁离子

    郁离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艮岳记

    艮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军事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军事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美人相师

    美人相师

    一次意外,遭遇山石坍塌,她被砸死了。师兄耗尽元气、不惜折损寿数为她布下续命阵法,不料施法时出了岔子,她魂穿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穿成了带发修行的小尼姑,床榻边坐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她傻眼了。天,还有比这更悲催的吗?!半吊子女神棍在民间行侠仗义讨生活,混得风生水起,顺便找师兄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拥抱可好

    少年拥抱可好

    我叫江乾乾,凭借着自己的运气考进了A市有名的乔川高中。在这个地方,发生着许多难忘的事。。。
  • 倾城雪

    倾城雪

    当我不再是我……你可曾还记得、还爱着?当我不在记得……你是否也早以忘怀?……当逗比遇上冷酷,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 你的美好总会有人知道

    你的美好总会有人知道

    本书讲述了16个普通姑娘的故事,OK姑娘、吃货姑娘、话唠姑娘、脸盲姑娘、路痴姑娘、笨拙姑娘……在这些普通姑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既平凡又普通,却又那么地充满勇气。就像每一个似曾相识的你,都是一颗颗未被发现的小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