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800000011

第11章 神骨鉴附录(11)

叶适认为,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才能和品德作为其标准,不能单凭资格选人。如果选拔人才只是“计日月,累资考”,“资深者叙进,格到者次迁”,那么,“贤否混并而无所别”。只能导致人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使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办不好。因此,叶适强调:“以贤取人,以德命官,贤有大小,德有大小,而官爵从之。”意思就是说,官位的高低应与人才的能否成正比,不应当受资格的限制。

另外,叶适认为,行之日久的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他在肯定这项制度的同时,也批评了它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建议:第一,考试内容不应单考诗词歌赋,不要只取“艺文之可称者”,更重要的是考核士人对安邦治国的创见和能力。第二,选择人才不能只看他“力足以勉强于三日课试之文”,更要重视他的抱负、气节和才干。第三,要改变过去按地区“百人解一”的旧例,对于那些读书人集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当适当扩大录取的数额;而对读书人少的地区,也应宁缺勿滥,不必“以仅能识字成文者”充数,而降低录取的质量。

叶适还认为,在实行科举考试的同时,对于已仕的官吏和未仕的士人采用荐举之法,将优者推荐出来,给予重任。这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它可以使更多的人才不通过科举途径选拔上来。但是,采取这种荐举之法,必须防止和杜绝滥举,不能使官员“非举不得入”。否则,就会出现下级宫员为了求得升迁,势必要巴结讨好高级官员,“卑身屈体以求之”。一旦这种风气泛滥成灾,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无法荐举上来,而一些投机钻营者和奸佞小人则竞想而进,这是很危险的。为此,叶适一方面建议要实行保荐法,如果被推荐者确实是一个人才,荐举者可以受奖,否则就要受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工作,对于那些杰出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不必循序渐时,对于那些不称职者,要坚决黜陟。

叶适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必须引起当政者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对人才选拔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许衡(1209—1280),字仲平,元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许衡自幼聪颖悟达,曾三易其师。后因博学弘通,人称鲁斋先生。他屡官至国子祭酒,后谢病回家。至元二年(1265)复被召回上都(开平,今内蒙正兰旗东闪电河北岸,1267年始移中都,即今北京市)命议事中书省。他针对当时立国、治民、农事、理财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上奏《时务五事疏》,疏中提出了卓有见识的用人思想和理论按照元代当时的制度,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相当于丞相府),它总领百官,事务冗杂。许衡认为,“中书之务不胜其烦,然其大要在于用人、立法二者而已矣。”法令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关键也在于用。他以栉(梳子和蓖子的总称)、匕(曲柄浅斗,状如今之羹匙)进行比喻说:“发之在首,不以手理而以栉理;食之在器,不以手取而以巴取。手虽不取,而用栉与匕,是即手之为也。”又说:“自古论治道者,必以用人为先务。”一句话,如果用人得当,则上安下顺,事烦实省。

许衡进一步认为,作为一国之君,要做到“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如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他特别强调说:“用人”首先在于“知人”,而“知人”则是为了“斥佞”和“进贤”,如果“人之贤否,未得其详,固不可得而递用也”。那么,如何做到“知人”和“用人”呢?他要求国君和大臣们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善于识别奸佞。许衡说:“奸邪之人,其为心也险,其用术也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讦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务以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窃其势以立己为威,济其欲以结主为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知,至是而求去之亦已难矣。”在这里,许衡对那些奸宄之徒的刻划可谓是人木三分,十分精当。指出如果一旦让邪佞得势,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第二,要千方百计援引贤者。许衡说:“夫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曲。”他认为,贤者为人品德高尚,爱憎分明。但是,有才德的人往往以清高自诩,像毛遂那样肯于自荐的人是很少的。在坏人当道的情况下,有才德的人宁愿不出来做官,也不趋炎附势。他说夫贤者遭时不遇,务自韬晦,世固末易知也。虽或知之,而无所援此,则人君无由知也。”

许衡还认为,对于贤人不仅要尊重他们,更重要的是还要信任他们。他指出:“凡如厮养(充当杂役),贤者有不屑也,虽或接之以貌,待之以礼,然而言不见用,贤者不处也。”又说或用其言也,而复使小人参之,责小利,图近效,有用贤之名,无用贤之实,贤者亦岂肯尸位素餐以取讥于天下哉,特难进者也,而又有难合者焉。”因此,只有“斥佞”,才能“进贤”,只有尊重和信任贤人,才能使他们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另外,在《时务五事疏》中,许衡还特别对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和强调。许衡认为,要想做到“革其事”,而必须“当先革其心”。为此,他建议说:“自都邑而至州县,皆设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皆人于学。”使他们懂得父子君臣之间的伦理,以及治国安邦之要道。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将有更多的可用人才为国家效力。“十年之后,上知所以御下,下知所以事上,上下和睦,又非今曰之比矣。”

归结许衡的用人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斥佞”,二是要“进贤”,三是要“育才”。其中,许衡关于用人在于知人和用贤在于名实相符的见解,尤其值得借鉴。

朱元璋(1328一13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朱元璋出身非常贫贱,少年时曾经沦为乞丐,并落发为僧。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短短几年间,他独自发展势力,吞并其他起义军,继而进行北伐,终于推翻元朝统治,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就帝王大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尊重贤才,爱才如宝。他认为,选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大计。他说:“举贤任才,立国之本。”又说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辅也。”因此,在诸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朱元璋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就是他不同于其他农民起义军,对于有知识的儒生们优礼相等,经常听取他们关于安邦定国的至理名言。如冯胜兄弟向他建议要“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李善长要他效法汉高祖刘邦“行仁义,禁杀掠,结民心”;朱升要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切合时宜的建议,在朱元璋开创基业过程中都得到了具体运用。结果,他先后兼并和击溃了张士诚、徐寿辉、方国珍、陈友谅等人的势力,统一了南方,为最终推翻元王朝政权奠定了基础。

洪武元年(1368)元月一日,朱元璋经过南征北战,削平群雄,经过百官劝进,终于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同年8月,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终于统一了中国。接着,朱元璋便向全国发布“求贤令”。令中强调指出:“贤才,国之宝也。”“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遗。”“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并形象地比喻说:“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蚊龙之能腾跃也,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远举者,为其有贤人而为辅也。”为了广泛地罗致人才,他不仅多次下“求贤令”,贴“招贤榜”,设“礼贤馆”,而且责令中央、地方各级有司深入下层和民间,将那些“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中的人才查访出来和荐举上来为其所用。

在举贤任能中,朱元璋非常重视中央级官员的选任。洪武二年(1369),谕廷臣曰:“六部总领天下之务,非学问博洽,才德兼全之士,不足以居之”。对于地方官吏的任用和优劣也非常关切。洪武七年(1374),谕吏部曰古称任官唯贤才,凡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令。如颍川之黄霸,中牟之鲁恭,何忧不治!”

为了能够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治理国家,朱元璋还对选贤规定了“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的奖惩制度。

由于朱元璋选才用才心诚意笃,使洪武年问“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另外,对于元朝的官吏,朱元璋也以“不以前过为过”的诚挚态度,留用了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诸如刘基、宋镰、叶琛、张相等人,便都成为明朝初期的重要朝臣。

另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朱元璋在用人当中十分重视人才的年龄结构,据《明史·选举志》记载,朱元璋将入选人才的年龄分为三个等级,即“二十五岁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考”,“四十以上六十以下者,于六部及市、按两司用之”,“年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者,置翰林以备顾问”。朱元璋认为,只要注意人才的年龄结构,就能做到“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

朱元璋时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从长远利益出发,强调学校建制和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还说,学校是“国家资之以取人才地也”。为此,他不但发展了中央的高级学府国子监,使在校学生增至8124人(止于洪武二十六年),对于府学、州学和县学,也设立教授、学政、教渝和规定生员人数,甚至在乡村也由国家设置礼学,开展初级教育。朱元障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其主要原因盖由此也。

在明代余继登写的《典故纪闻》中记载了马皇后同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段对话,摘录如下:

马后闻得元府库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纲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之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利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诚哉是言。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则大宝也。”

这段对话的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马皇后听说元朝府库里的财宝运到了京城,便问明太祖朱元璋说:“得到了元朝府库的什么东西呀?”太祖说:

“不过都是些珍宝财物罢了。”马皇后说元朝有这么多的珍宝,为什么无法守护而丢失了呢?看来财物不是珍宝,而帝王却有他自己的珍宝。”太祖说皇后的意思我知道了,只是说得到贤德人才才是得宝。”皇后说:“我往往看到人家产业丰厚就骄横起来,时运顺利就贪图安逸。家与国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道理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世代传说的奇技淫巧,是亡国的媒介,珠宝玉器是毁坏人心的毒药,这句话说提真有道理啊!只有得到贤明而有才能的人,早晚都能听到诤谏忠告,君臣共事保住江山,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宝啊!”人才在事业中的关键作用,自古以来就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像马皇后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所关注、所重视。世界最宝贵的不是珍珠美玉,也不是金钱财货,而是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所共识。斯大林说过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把人才、干部看成最宝贵的资本,从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更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把人才当作珍宝,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为发展经济、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明史》卷二百五十五《刘宗周传》中记载了刘宗周与崇帧帝论进贤才、开言路的对话。现摘引如下:因议督、抚去留,则请先去督帅范志完。且曰:“十五年来,陛下处分未当,致有今日败局。不追祸始,更弦易辙,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长治之道也。”帝变色曰前不可追,善后安在?”宗周曰:“在陛下开城布公,公天下为好恶,合国人为用舍,进贤才,开言路,次第与天下更始。”帝曰:“目下烽火逼畿甸,且国家败坏已极,当如何?”宗周曰武备必先练兵,练兵必先选将,选将必先择贤督、抚,择贤督、抚必先吏、兵二部得人。宋臣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斯言,今日针砭也。论者但论才望,不问操守;未有操守不谨,而遇事敢前,军事畏威者。若徒以议论捷给,举动恢张,称曰才望,取爵位则有余,责事功则不足,何益成败哉。”帝曰济变之日,先才后守。”宗周曰:“前人败坏,皆由贪纵使然;故以济变言,愈宜先守后才。”帝曰:“大将别有大局,非徒操守可望成功。”宗周曰:“他不具论,如范志完操守不谨,大将偏裨无不由贿进,所以三军解体。由此观之,操守为主。”帝色解曰:“朕已知之。”敕宗周起。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崇祯帝与大臣商议更换督、抚,于是左都御史刘宗周请求先免去督帅范志完。并且说十五年来,陛下您处置不当,导致了:今天的败局。不追究造成祸害的根源,改弦更张,另找出路,却试图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弥补眼前的漏洞,这不是长久之计。”崇帧帝听后脸上变了颜色,并十分生气地说以前的事已无法换回,怎样处理好以后的事呢?”刘宗周说:“在于陛下你开诚布公,以天下人的好恶为好恶,以百姓的取舍为取舍,招纳贤才,广开言路,逐渐地为天下人除旧布新。”崇帧帝说:“眼前战火已经逼近京城,而且国家又败坏到了极点,应当如何好呢?”刘宗周说:“巩固军备必须先练兵,训练军队必须先选将,选拔将领必须先选择好的督、抚,选择好的督抚必须选择好的吏部和兵部长官。宋朝大臣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这句话,正是医治今天弊病的良药。一般人评论人物只论才能威望,不提节操;从没有过节操不好,却能遇到事情敢于向前,能得到军士们敬畏的人。如果只是凭辞敏捷,举动张扬,就号称有才能和威望,获得个爵位倒是绰绰有余,担负工作是不会取得成绩的,对于国事的成败又有什么好处呢?”崇帧帝说拯救大乱之世,还是先讲求才能,再讲求节操吧。”刘宗周说:“前人使世道败坏,都是由于贪婪放纵造成的;所以拿救世来说,更应该先说节操,再讲才能。”崇帧帝说大将的才能是另外一回事,不是只有节操就可以成功的。”刘宗周说:“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像范志完这样不能严守节操,无论大还是偏将们没有不是靠贿赂升官的,所以三军军心离散。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还是节操重要。”崇帧帝的脸色缓和了许多,最后说:“我已经知道了。”于是让刘宗周站了起来。

同类推荐
  •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与《圣经》、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书是从国内最权威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最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帮助青年读者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随身携带本书,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事可以困扰你。真正的智慧是如此简单强大。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微博论语

    微博论语

    本书精选了钱教授几年来微博中的精华,以微博语录的形式,将其原生态语言归纳在领导策略、市场竞争、科技制造、产品质量、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若干个大主题之下,将其多年来积聚的睿智思维和思想火花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热门推荐
  •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初遇,我们素不相识,却结下不解之缘。再见,我已是你的十四福晋,却没能成为你心中所爱。后来,我两次变换身份,完颜安沁的名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心中,重新归来,已是物是人非,待到最后,我能选择谁?胤祯,我爱你,你都知道的。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在任何时候,事故带来的损失总是令人心痛:在21世纪的头五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21万起,死亡约2000人,经济损失约12亿元人民币,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事发之后每次分析这些事故的成因时,都要被归结为个人或者企业缺乏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本书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体系,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做到“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用责任心为我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 风起晚唐

    风起晚唐

    唐,一个海纳百川的朝代!她武功无双,四夷臣服!她文化璀璨,引领各国!她豪迈包容,汉夷大同!异族皆翘首仰望,恨生不为唐人!然而让人叹息的晚唐,正所谓是:心中遗憾何时了?国事知多少。昨夜短梦里烽火,朝夕心惊泪醒山河破。若是当年雄心在,朱颜或不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野木匠与小尼姑

    野木匠与小尼姑

    紫云山下有个村子叫豆角寨。豆角寨西头有位农民叫盛大发,五十来岁年纪,矮粗短胖的身材;油头秃顶,扫帚眉,黑豆儿眼。每说一句话,眼睛至少眨巴三次,每眨一次眼儿,肚子里就出一个“点儿”。总之,他浑身上下都透着壮实与机灵。这几年,盛大发开饭铺,办商店,鼓捣生意发了财,手里有个万儿八千块。财大了气就粗。他家盖房子、娶媳妇,大五大六,排场得很。村里人看着红了眼,表面尊服他,背地里都嫉恨地叫他“老发财’。昨天是盛家大儿子金柱结婚的日子,老发财摆了十三桌,大宴宾客。
  • 兼职魔尊

    兼职魔尊

    安柏看着屋子里的仙妖佛,各道统大佬托孤的孩子,一时有些无语,她堂堂魔界战神的地盘,什么时候成了托儿所了。某佛修:“安前辈,我唯有将他托付给你……”某仙门长老:“安尊者,我只能将他托付给你了……”某妖界至尊:“安道友,我仅能将他托付给你……”安柏:“是什么给了你们魔修很友善的错觉?”
  • 都市最强法师

    都市最强法师

    唐青枫重生到了八年前,却发现跟以前的世界不一样了。科学变成了法术,异兽横行肆虐!人类的生存,只能畏缩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中。这是一个法术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
  • 嫡女皇后

    嫡女皇后

    她费心入宫,只为接近他的身;她天真烂漫,只为留住他的心;她龙榻跪爬,只为勾住他的魂!她是妖女,人人诟骂的祸水!世人却不知,她已不是‘她’,缱倦在他的怀里,她瑟瑟发抖,喃声叫屈,眸色却冰凉而深沉……
  • 鱼入龙门

    鱼入龙门

    现代大学生意外穿越古代,遭遇友人爱人,搞搞权谋谈谈爱,最终(迫于强权)成为一代女帝的故事。一篇黑不溜秋的言情文。本应只来谈情说爱,怎奈世界危机丛生;体能智慧都被碾压,四大传承应运而起。幸好鱼舒卉还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金手指,让她成为了某一传承的天才。不过大殿下,你命象真龙、文武全才、神通广大,一定要带你心爱的可怜未婚妻飞啊~
  • 给我一点甜甜

    给我一点甜甜

    他是拽炸天的学校校草,她是一个当了三年志愿者的女孩。他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她的眼睛里有星辰大海……让他一眼就沦陷。到后来他变得很喜欢她,不再跟朋友一起去打架,喝酒抽烟干一切坏学生做的事。只为了她口中的我不喜欢那种打架的坏男孩。他的时光里,满满都是她。可他也希望她的时光里也能满满都是他……本文高甜!从校服走到婚纱!男主超宠!
  • 这个懒道士会附魔

    这个懒道士会附魔

    一心只想当个坑老族的林阳,看着自家的服装店。可一只自称大师的逗比猫和他老不正经的爷爷告诉他,他的天赋足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自此,林阳幻想中的咸鱼人生被打乱,更时不时跌破了别人的眼镜。且看他是如何用半吊子的茅山道法,搭配各种有趣的魔法道具,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