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52600000036

第36章 不照婚纱照怎么了?不摆酒怎么了?

这里杠的不是【照婚纱照】,而是【人家明明不想照,非要人家照】。

明明就是芝麻小事,爱照就照,不照拉到,根本不值得苦口婆心劝说。

我说:我不想照,因为客人进屋看见墙上的照片,再看我真人,那不pia pia打我脸吗?跟奔现似的。不说客人,我自己看着照片,再照照镜子,不也净给自己添堵吗?我要挂就挂生活照里照得比较好的。

一位姑说:不要只看负面,不要这么自卑,不要这么悲观。

我说:我就是不喜欢看到自己被修过的样子,怎么就叫悲观了?我咋觉得我只挂真实照片才是不悲观、有自信呢?

何况还要好几千,如果能上门服务,环境、衣服都直接给P上还好,但这些他们偏偏不P,弄得我还得换衣服,还得出去照,腿溜细,脸晒黑,钱归他们,照出来跟自己男人搂着另一个女人拍的似的,我不要。我宁可这钱被卖冰箱、卖家具、搞装修的赚去,也不想被卖金饰的和P图的赚去。

姑笑了笑,说:年纪轻轻比五六十的人还不懂浪漫。

这话没错。我不止20多岁就比五六十岁的不懂浪漫,就凭我从小都不看王子灰姑娘类偶像剧这一点,我未成年时就比五六十的还不懂浪漫。其实现实中我对情感又很细腻,会有很多小心思——我只动心于真正发生或会发生的感情。

对人也是,我如果不认识你,哪怕你是朱自清,你的散文、你的感触、你的艰辛不易、你的小温馨小确幸我都是不感兴趣的。好在我对于“认识的人”标准很低,哪怕你我只是评论区一两句话的交流,我就会把你认作我认识的人,就会对你感兴趣、会看你的文。所以这里特别要感谢看到这里的每一位读者,感谢你们愿意看我一个陌生人的胡侃。

连写小说也是——曾有读者问我为什么女主无爱后不潇洒离开。我起初无言以对,心想:是啊,一般斩断情丝后不都应该决然离去吗?可为什么我写的时候想都没想过这个结局呢?现在看来,大概是感觉古代背景下这一选择不大现实吧。

看电视剧也是,具体请看第10章里我如何批判电视剧看重美感而不看重真实感。

所以,照片也不会是个例外。任何照片,我都只喜欢真的,不喜欢P过分的。明星精修图不算,明星连人设都不一定是真的,照片更无所谓。

写着写着,好像还是跑去批判【婚纱照】了。这真不是我本意,我为了不照婚纱照,自然要列举出一些理由来黑它,同样,照的人心中自有照的理由,我完全赞同,一点都不反对。我本意只是:照不照,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不值一劝。

——照吗?

——不照。

对话结束。这样更合理。

——————

摆不摆酒也一样。

婚礼,一辈子可能就一次,应该随当事人心意。你喜欢热闹,那就大摆宴席,一点问题都木得;他害羞腼腆怕敬酒、怕成为所有人目光焦点,不办真的就不行吗?

可能还真不行,因为父母对这个都有期待。你如果不办,他们可能会这样说:爸妈养你这么大,就想看你风风光光结婚,这点心愿都不能满足吗?

可这个事情,难道就不要看看当事人的喜好吗?

有亲友腼腆内向,硬着头皮办下来,说后来想起来一次尴尬一次,根本不是什么美好回忆,神圣啥的都没注意到,只有窘迫感刻骨铭心。

有闺蜜柔软易感,偏她的婚礼上司仪大肆讲着【感恩父母】的套话,令闺蜜哭得稀里哗啦、妆容尽毁。闺蜜说平静下来后再一回想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都是一些传销洗脑的煽动套路+煽情BGM营造的效果。她妹妹看完她的婚礼后直接心理阴影了,表示要慎重考虑自己将来的婚礼形式,决不能像姐姐这样跟被当猴耍了一样。

婚礼应该有弹性——活泼的人办活泼的婚礼;易感的认办平和的婚礼;喜欢煽情的人办司仪抢戏型婚礼;喜欢仪式的人可以中式一遍、西式一遍、居住地一遍、老家一遍,搞那么三四遍;内向的人可以只请十几个;反感仪式的人可以干脆不办。可我认识的人都办了,且我见过的婚礼都是一样流程、没有弹性,毕竟传统民情在此,大多数还是会遵从父母的意思——请好几十桌上百桌、组织豪车车队、组织拍摄、司仪煽情、轮番敬酒……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大家办婚礼还有一个重大好处,那就是收分子钱。虽如此,前面写得不易,还是不删了。

同类推荐
  • 灰镜

    灰镜

    在灰镜里,我们能清楚里分辨出轮廓和基本颜色,但是看不到内心和生命的结局。两个女子同年同月生,经历和命运却截然不同。通过对两代人的生活经历描述,作者排除了命理在人生中的作用,写了家庭婚姻财富对人生造成的不同结果。当然作者并没有排斥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并没有说婚姻失败对家庭造成的不可挽救的后果。而是通过两个女孩子的不同遭遇,她们在人生经历中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来阐释一些现实问题。也许在这本小说里,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是90年之前出生的,特别是生活在沿海地带的,也许你还能找到很多往年的回忆。
  • 苦尽未必会有甘

    苦尽未必会有甘

    元安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家庭只是众多现代封建家庭中的一个,她的命运早已被家人安排好,但那是她心中所想吗?重活一世,她发现历史是不会被人为的改变的,那她到底是改变了还是维持了原有的模样呢?
  • 还差犯桃花

    还差犯桃花

    一路成长的我如同雕塑的泥巴,在风雨里在彩虹后看着相似却又是不同的光彩,写写给自己和相同感悟的人一个纪念。
  • 丧,失

    丧,失

    我有酒有故事,等风也等你。可我的爱人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敬我一生,享尽悲欢。
  • 我不需要了谢谢

    我不需要了谢谢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番如蚕儿蜕茧般痛苦,经历过后,就会成就另一个自己,性格会改变。青青的经历很平常,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都经历过,或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同,或者有些人的处理方法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自己或多或少会改变。福祸所依,这四个字的意义很大,遇到痛苦就怨天尤人,最应该做的就是自己想想如何处理。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说的“活着本身是恶心的事情”,人活着就是来经历痛苦来了,所以遇到了,要坦然面对。
热门推荐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 乡下小姐的恋爱法则

    乡下小姐的恋爱法则

    一场暴风雨来袭,双亲在车祸中去世,村长逼婚,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后来莫名其妙成了一位大少爷的未婚妻,被他欺负,被他侮辱,被他嘲笑,她受够了。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怎样擦出恋爱的火花?.......
  • 聚变情怀终不改:李正武传

    聚变情怀终不改:李正武传

    李正武,浙江省东阳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基人之一,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学会创始人,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并领导解决了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问题。80年代初期领导研制成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40-50年代期间在轻原子核反应方面完成多项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直接实验测定。提出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方法。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

    本书是谢冕先生记述北大、阐释北大精神的一部作品,是作者数十年来关于北大的文章精选。谢冕先生在北大工作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饱含对北大的热爱,讲述了北大的历史与现在,刻画了校园里未名湖、图书馆、朗润园等景致,追忆了他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和师友往事,描写了那些具有北大精神传统与人格魅力的人物如蔡元培、季羡林、林庚、吴组缃、金克木等诸位先生,还有北大对新诗的影响和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这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眼中,都展现着独特的北大精神。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 昆虫记(超值金版)

    昆虫记(超值金版)

    本书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地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 木瓜(上)

    木瓜(上)

    我见到小可的时候,他的左边眼圈是乌着的,虽然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心疼。说实话,我虽然向来都比较野蛮,但是和小可动起手来却从不把拳头招呼到他的脸上,因为小可极恨别人和他的脸动粗,所谓“打人不上头,欺人不欺脸”。还记得高二那次,和小可窝他家的地毯上看欧洲杯,看着看着我们两个就对吼起来,我坚持说意大利会赢,他坚持说法国会赢,由于我们都比较坚定立场。
  • 回到唐朝做首富

    回到唐朝做首富

    当代好青年何明远穿越唐朝开元年间。在被乱捶一通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是长安恶霸?本想过败家子儿的生活,没想到家早已被抄人人针对?处处挤压?好不容易装一次逼,怎么又被捶了?我太难了…………………… 我的唐朝,没有梦想,没有美好,全是黑料,皇帝手黑,宰相手黑,为了活下去,主角当然也很手黑,就这还是加了滤镜的,很可惜没能一黑到底,给个机会,下次吧!
  •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魍魉之匣(全集)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魍魉之匣(全集)

    被电车撞击而身受重伤的少女,被送往医学研究所之后,在众人环视下从病床上消失。与此同时,相模湖分尸杀人案衍生了一连串支解杀人事件。魍魉,是否潜伏在暗处窥伺?两个美貌且彷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相偕在夜里去湖边欣赏月光,其中一名少女却意外落车而身受重伤。无意间搭同一班车下班的刑警木场修在强忍疲惫下接手处理案件,却意外发现身受重伤少女的亲人,是他暗恋了许多年的女演员。木场一面强自按捺内心情感浮动,一面却也深陷难缠案件。身受重伤的少女在送到一栋盒状的建筑物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凭空消失了……作家关口偶尔为之取材写作的三流杂志《月刊实录犯罪》,正在追查相模湖发生的分尸杀人案,编辑鸟口和关口联袂前往现场追查,却在路途中迷路而误入一栋奇怪的盒状建筑物……在病床上消失的少女、相模湖分尸杀人案、追查案件的木场和关口、盒子般奇怪的建筑物,到底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魍魉,真的只存在人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