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2100000002

第2章 活力涌现宁波(1)

在太平洋的西海岸,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以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能力,谱写了中国经济史上的百年辉煌;他们以独有的儒商气质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

这群人,拥有同一个名字——“宁波帮”。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当年孙中山先生莅临宁波时曾发表演说:“以宁波既有此土地,有此资力,苟能亟疾经营,则即不难为中国第二之上海,为中国自己经营之上海。”

这是何等的眼光和魄力!把宁波的宏伟蓝图描绘得何等绚丽诱人。

东方风来满眼春。当历史的车轮定格在1984年8月1日,世纪伟人邓小平扳起两个手指头,称赞宁波的两大优势——“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并发出了“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口号,响彻云霄。

因为伟人们清楚,“宁波帮”具有信义行天下的诚信品德,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低调不张扬的务实作风,大海纳百川的开放思想,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

新一代“宁波帮”,传承着老一代“宁波帮”精神,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抢抓历史机遇与区位优势,承袭祖辈创业基因,书写着新的辉煌传奇——今日宁波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1/200的人口,贡献着全国约1/60的GDP、1/20的进出口总额……

泱泱东方大港,浩浩八面来风。招揽九天日月,吞吐五洲风云。201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26亿吨,居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0万标准箱,居世界港口第五位。2015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香港,跃居全球第四位。

人文渊薮之地,港通天下之市。宁波凭借着世界级大港的资源优势和“宁波帮”精英辈出的人文优势,近30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活力宁波”现象引人注目。

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竞争新态势,原有的政策、体制等先发优势在逐渐弱化,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宁波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如今,中央在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宁波恰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交汇处。而这区位优势,无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宁波的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不断拓展发展腹地,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依托世界级大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奔跑吧,宁波!

一 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

宁波,因海而生,因港而兴。它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就是世界级的大港。

自古以来,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开放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早在唐朝时,随着明州城的崛起,对外交通贸易日趋繁荣,名列全国四大港口。两宋时期,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三大港口重镇。

据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世界第一的进出口贸易强国和最大的全球经济体,预计GDP将约占全球的20%。此外,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实施重返亚太和再工业化战略,环太平洋合作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为依托,加快形成新的世界贸易大通道,促进我国经济从单边开放转向多边开放。

当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竞争已不具备绝对优势。面对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宁波要“整装再出发”。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说:“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中,宁波恰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交汇处。宁波完全能够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浙江全省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打造港口经济圈,则成为宁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契合点。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会的专家们认为,坐拥世界级大港这个宝库,建设港口经济圈,对宁波来说事关长远。港口经济圈依托的是港口,发展的是港口周围的产业经济,在此基础上,区域之间通过经济利益或经济流向形成一个经济圈。

如果把“港口经济圈”看成一个“同心圆”,其“圈层”大不大?辐射力强不强?关键看“射线”的长度和密度。通俗地说,就是建设互联互通的海陆集疏运网络,拥有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以海铁联运、江海联运为纽带,与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以及中西亚、中东欧国家陆域相连接,从而提升港口实力。

建设港口经济圈,必须跳出港口发展港口经济,统筹港口、产业和城市发展。从世界港口发展的经历来看,最初的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随后又增加了工业、商业,成为具有使货物产生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则是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航运、物流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逐步成为国际物流贸易中心,以提高港口经济的含金量和附加值。

同时,充分发挥宁波民营资本富裕的优势,鼓励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大投资贸易和资本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参与国际经贸大合作和人文大交流,提升宁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宁波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坐标定位之一——“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宁波是我国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构成的“T”字型宏观格局的交汇点,具有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宁波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是东亚地区运往北美、欧洲、澳洲、非洲等地国际贸易货源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中国大陆连接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的交通枢纽。对内可以通过“长江经济带”和“甬新欧”海铁联运大通道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中西部地区,促进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融合互动发展,具备“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良好条件。

坐标定位之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

作为我国四大国际深水枢纽港之一的宁波港,已经成为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国内港口第三位、世界第四位。宁波倡议并联合泉州、漳州、广州、北海、蓬莱、扬州、南京等城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理应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支点作用。

坐标定位之三——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先行城市。

宁波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国第八个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频繁,宁波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地区)进出口额和境外投资额,分别约占全市总额的1/4和1/5。雅戈尔、申洲、海天、贝发、中策、春和等境外生产基地相继建成,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在宁波余姚落成。人文交流成果丰硕,成功举办过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部长级会议、APEC高官会议,与宁波缔结友城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达到45个。

坐标定位之四——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

宁波是全国首批五个获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目前进口业务量排名全国第一,运营的“跨境购”平台已集聚超过200家的电子商务企业、4000余种境外商品,拥有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是全国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海关特殊监管功能门类齐全,有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网上网下功能汇聚,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条件优越。

宁波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落脚点

在宁波市发改委等部门编制的《宁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纲要》中,围绕港口合作、通道建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跨境电商、体制创新等方面谋划落脚点。

具体的设想是,以打造港口经济圈为目标,加快推进国际港口联盟建设;以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为契机,加快构筑全国港口多式联运枢纽;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多边经贸合作;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导向,加快推进人文交流合作;以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为核心,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以实现“五通”为内容,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港口合作方面,主要有丝路国际港口合作服务组织、海上丝路指数平台建设、国际港口文化节、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等项目。

通道建设方面,主要有甬金铁路、沪甬跨海铁路、宁波-舟山港矿石中转码头、宁波空港三期扩建(含空港物流园区)等项目。

经贸合作方面,有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刚果(布)钾肥生产基地、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项目。

人文交流方面,主要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中国航海日”活动等。

目前,海上丝路指数平台建设,宁波-舟山港矿石中转码头、宁波空港三期扩建(含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刚果(布)钾肥生产基地、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项目都在启动实施。下一步,将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2016东亚文化之都等活动。

建设港口经济圈服务国家战略

审时度势,当前宁波周边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已经有上海自贸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宁波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政策洼地”。构建港口经济圈,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支撑。

事实上,宁波是资源小市,临港型制造业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临港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这些都是在建设港口经济圈中碰到的现实问题。

宁波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专家们认为,发挥港口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必须以核心港口为依托,统筹整合区域港口资源,深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交通互联通道,构建港口集疏运网络,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增强港口发展能级,创新口岸通关机制,优化港口发展环境。

专家们建议,以设立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加快海铁联运发展。分阶段、分层次构建“一带一路”海铁联运城市联盟,促进江海陆联运发展。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龙头作用,嘉兴、温州、台州等南北两翼港口为“喂给港”的联盟体系。同时明确宁波、舟山在大宗散货港口物流中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争取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国际联运服务、国际集装箱过境中转等服务,远期逐步开通海铁联运的“宁波—新疆—欧洲”国际班列。

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宁波已提前布局。先看“一带”: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国际集装箱重班列远至新疆、西安、兰州等“一带”节点。再看“一路”:宁波已经与全球21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建设海港、陆港、空港“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着眼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转变,推动航运物流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拓展港口物流服务领域,发挥港口大宗商品集散中转优势,做强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丰富塑料、有色金属、铁矿石、液体化工、粮油等交易品种。完善航运交易平台,培育壮大船舶交易、航运订舱、液体化工船租运、船员培训、后勤补给、航运保险等特色航运服务业,建立“海上丝绸之路”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们建议,以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为契机,加快整合现有“电子口岸”资源,引进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打造覆盖港口、航运、贸易、口岸、运输等信息的具有宁波特色的跨境物流公共平台,形成“网上丝绸之路”。改善口岸软环境,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打造集口岸一站式、航运大超市、信息集中化于一体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面对“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宁波正在积极构建一个商品贸易、物流、信息和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市场重新布局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大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

如今,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金融生态示范区、保险创新示范区、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等港口经济新功能相继推出,一大批辐射力强、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集群蓄势而出。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挖掘宁波的人文资源,加强城市形象推广,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扩大中外游客往来。如今宁波搭建的一批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进口产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进口货物集散中心,已脱颖而出。

同时,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激活港口经济圈协同发展新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深化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战略合作,走协同发展道路。在协商基础上,充分取得合作发展最大公约数,强化区域间规划衔接,在交通体系建设、产业布局配套、环境保护、人文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宁波的比较优势。通过“三个”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方式,强化与“一带一路”兄弟省市区发展的合作共赢。与此同时,通过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贸易便利、人才流动等提供载体和平台等方式,强化宁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合作交流桥头堡作用。

如今,宁波以海纳百川、互利共赢的气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合作,统筹海陆双向开放,创新开放模式,增强“一带一路”的支撑能力。

二 天下“宁波帮”吹响集结号

咫尺天涯游子心。一句乡音,一份乡情,让无数游子对故乡更加魂牵梦萦。

为继承和弘扬“宁波帮”精神,团结海内外一切“宁波帮”人士和帮宁波人士的力量,2012年4月14日,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在甬隆重举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海内外的千余位“宁波帮”游子如同春潮大汇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吹响了集结号,共谋百年大计,筑梦投资空间。

壮哉,“宁波帮”,百万民众开拓域外报效中华;美兮,“宁波帮”,千年青史代有俊彦辈出精英。

昔日经世致用熏陶“宁波帮”

宁波,三江汇流,面向东海,自古以来商贸繁盛。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开始,宁波早已与世界各地通商,打开了经贸、文化交流的大门。

至19世纪60年代,宁波的钱庄,南北货号,鱼行遍布于市,世人称“走遍天下,勿如宁波江厦”。受浙东学派大家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思想熏陶,长袖善舞的宁波商帮立足本地,闯荡上海滩,北上天津卫,西抵汉口,南下香港,足迹几乎遍履天下,以“无宁不成市”而闻名遐迩。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末民国初期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上,“宁波帮”精英们以上海为大本营,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在钱庄、银行、贸易、航运等行业崭露头角,创造了近代多项“中国第一”——

李容、费纶志、盛植琯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宝顺轮”,首开国内进口现代化商船的先河;

叶澄衷开设第一家属于华人的五金店;

严信厚开办我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轧花厂;

鲍咸昌、鲍咸恩、夏瑞芳创办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型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

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创办华人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方液仙创办我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厂;

虞洽卿创办当时我国最大的商办航运集团——三北航业集团;

刘鸿生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厂——大中华火柴公司;

朱葆三、严信厚等创办中国第一批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

虞洽卿、盛丕华等创办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朱葆三、严信厚等创办国内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

薪火相传,秉承老一代在上海滩创业的“宁波帮”基因,接力棒交到在香港、台湾等地创业的又一代“宁波帮”,出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著名企业家王宽诚、“影视大王”邵逸夫、“棉纺大王”陈廷骅、“毛纺业大王”曹光彪、“钟表大王”李惠利、“中国围棋之父”应昌期……

如今,“邵逸夫星”、“王宽诚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浩瀚宇宙中星辰闪烁,其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宁波帮”,谱写新的辉煌历史。

诚然,晋商、徽商、粤商、浙商等商帮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机遇。但与晋商、徽商、粤商有所区别的是,“宁波帮”崇尚开放、博纳、兼容的海洋文化,明显不同于内陆的农耕文化。

从上海滩的崛起,到香港的繁华,“宁波帮”的一举一动,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当一个个商帮衰落时,“宁波帮”却何以能历久不衰?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过“宁波帮”:它承接了山西的票号业务走向了银行,承接了徽州商帮的土产业务走向了城市,承接了广东商帮的外贸业务走向了现代,成了一个中国现代企业全能型的商业团体。

海洋孕育了宁波的文化基因,也使“宁波帮”从传统商帮向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团体的转型,挥下了浓墨重彩、大气磅礴的一笔。

2012年3月,在央视热播的《向东是大海》电视剧,江厦街钱庄挤兑风潮,办轮船公司与洋人展开价格战,办茶场、办华资银行、办水泥厂……有许多情节可在“宁波帮”历史中找到真实原型。

据“宁波帮”研究专家、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孙善根教授等介绍,江厦街钱庄挤兑风潮,时间在1920年前后。当时江厦街是宁波金融业大本营,资金划拨、银钱出纳高度集中,拥有近百家钱庄,堪称“中国华尔街”。

浙东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的思想,深深渗入到“宁波帮”的血液骨髓,成了他们的精神实质。诚信,一直是宁波地域文化的优良传统。浙东学派大家黄宗羲说得直截了当:“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

宁波钱庄业正是由于良好的信用,被工商界誉为“信用码头”,称雄于中国金融界。又如服装业中的红帮裁缝,同样以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宁可拒绝十次,绝不食言一次;宁可赔本道歉,也绝不让一件次劣服装出门。

用诚信来传道解惑,滋润浙东大地,潜移默化影响“宁波帮”的心灵。“做人要凭良心”、“诚信待人”、“诚信立业”,至今仍是“宁波帮”的口头禅。

“宁波帮”历来注重实干,崇尚多做少说,办事低调、不事张扬,习惯于韬光养晦。他们崇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无论是近代“宁波帮”代表叶澄衷、虞洽卿、方液仙,还是当代“宁波帮”代表包玉刚、陈廷骅、应昌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在贸易、航运、金融等行业中独占鳌头。

务实精神熏陶、培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宁波帮”,而海纳百川、面向全球的开放精神,则是生活在东海之滨“宁波帮”追求的另一种境界。开放观念、开放视野、开放心态、开放思路,“宁波帮”本身也是一种开放性文化的代名词。

和气生财,“宁波帮”更是深谙此道。宁波人的言语尽管“石骨铁硬”,但待人却是相当热情和气。宁波人敬客,酒一定要倒得“满进格出”为止。招待亲朋好友,第一句话经常是“下饭呒犒,饭要吃饱”,非常客气谦逊客气。

“宁波帮”普遍重视教育。“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没有货”,要改变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宁波帮”商人闯荡江湖,吃的苦头多了,更是注重对教育的捐助和支持。腹有诗书商自通,“宁波帮”其实也是儒商的代名词。

“宁波帮”何以生生不息,享誉海内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并代代相传形成传统。他们无论离家有多远,成就有多大,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朝薪继火传合力兴家乡

儒学氤氲的宁波,乡风所至,犹存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中国商业文化的集大成者,每一代“宁波帮”人士,总是竭尽奉献襄助之能力。乡情乡谊隽永。一代又一代,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海,书写着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为了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奔走,捐资兴业,与家乡人民一起铸就了宁波的发展与进步。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海内外“宁波帮”给家乡的慷慨捐献超过12亿元人民币,捐赠额常年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加上在内地其他省市捐资兴办的各类公益事业4700多个,“宁波帮”捐资总金额达60亿元人民币。

旅居海外的“宁波帮”实业家,如包玉刚、邵逸夫、应昌期、王宽诚、李达三、闻儒根、王剑伟、顾国华、赵安中、李惠利、李坤、张敏钰、朱绣山、王雄夫、应行久、张济民、魏重庆、董鼎山、孙忠利、王家福、周祥赓、陈名豪、水铭漳等等,他们造福桑梓,纷纷回乡投资,捐钱引资,功勋卓著。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邓小平同志多次接见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后,从而为以后宁波奠定“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沿海港口城市”、“计划单列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宁波帮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宁波大学001号”脸盆。它的主人是宁波大学首届学生李学兰。回想起20多年前入学的那一刻,她分外自豪激动。她是个有心人,因为在珍藏这只脸盆的背后,能深深感受到那“宁波帮”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

众所周知,宁波大学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倡议捐资创立。在他的带动下,邵逸夫、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朱绣山、朱英龙等众多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又给予大量捐助和支持。20多年来,共有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众星捧月一般地建起一座宁波大学。

文化强民族,教育兴产业。如果想在一所大学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办量,那么,宁波大学或许是世界之最。在这里,读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气节,一种精神,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文化,而这,正是“宁波帮”的灵魂。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博爱是永恒。“宁波帮”捐资兴建教育事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代“宁波帮”代表人物邵逸夫,每年都有1亿多元巨款捐赠给社会。邵逸夫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训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当代“宁波帮”代表人物、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在家乡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把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到国内,实现了“不出国门、留学世界名校”的梦想。在他看来,人的本质不在于创造出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

昔日,当“东方之珠”在国际上崛起时,有15万多名在香港“宁波帮”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他们又为故乡宁波经济建设再挥“大手笔”,回乡投资热情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自1980年宁波第一家外资企业——甬港合资东方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甬港资企业迅猛发展。

人缘相亲,搭起了合作桥梁。在甬港资企业投资范围涵盖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电子信息、港口物流、酒店医院、房地产、文化创意、能源、金融等领域。

花开十年,利泽厚生。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举办十年来,在经贸、旅游、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沟通两地的金桥。

宁波利用海外“宁波帮”的信息、技术和服务等先进资源,扩大出口,并从中学习和借鉴海外服务贸易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制造产业、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发展经验,加快自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全面展示了宁波的良好形象。并增进了宁波与“宁波帮”、“帮宁波”人士友谊,带动一大批“帮宁波”人士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建设。

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郭莉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堪称内地城市与香港合作的典范,将成为一个知名的活动品牌”。

如果说伟人邓小平在发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是专指企业界的话,那么现在通称的“宁波帮”则是泛指宁波籍的各界精英。

在宁波的历史上,曾经是“文公大儒,前后相望”。人文荟萃之地,必当人才辈出。“宁波帮”不仅以其卓越的商业才能著称于世,亦以其丰厚的人文精神引领着时代潮流。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宁波籍人士承前启后,各领风骚。

特别是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不断迭出。到目前,两院院士中“宁波籍”有102位,总数居中国各城市之首,已成为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

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如“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和开拓者贝时璋,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计算机专家倪光南,热力涡轮发动机专家翁史烈,国际断指再植奠基人医学家陈中伟,核物理学家杨福家,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路甬祥,中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中国航空材料研究创始人之一颜鸣皋,“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首席科学家石钟慈,原子核物理和核武器工程专家胡思得,“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周兴铭,通信技术和管理专家朱高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张孝文,第五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天文学家张和祺……他们纷纷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推荐引进人才,带来了大量技术、信息和资金流。

今日落户在宁波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许多都有现代“宁波帮”院士的烙印。

2009年10月,全天下宁波人的“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宁波帮博物馆,顺利开馆。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还把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的日子——8月1日命为“宁波特别日”,意义非同寻常。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世界级艺术大师、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细节——2005年11月10日回故乡宁波省亲时,家乡父老向他赠送了二件不寻常的礼物。第一件礼物,盛装在沉甸甸水晶瓶里的“故土”。这是采自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咸二村马家祖屋地下的一撮泥土。他接过“故土”,双手紧抱在胸前,热泪盈眶,心中百感交集。

第二件礼物,一本精心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画册《故里风光》。翻开来,他看到了故里风光、老家祖屋和青山上的祖宗坟茔,马氏宗族谱系图。面对众多的马氏族人,他看到了自家的名字和他儿女的名字赫然其中,看到了家族之源、宗谱之根,不禁心潮起伏,激动不已,他再次惊呼:“不可思议!”

走遍世界的马友友,面对浓烈、质朴的乡亲乡情,激动地说:“‘阿拉’宁波人今天回屋里啦。”“你们给我的礼物,我会永远放在心里。”他含着热泪,紧紧拥抱父老乡亲,这是远方游子对乡亲乡情的无言感激和无限深情!

“我深爱的故乡,我的亲人,你们可否一切安好……”2010年7月30日晚,当一封封情系万里、饱蘸乡情、亲情、恋情的家书,在“宁波帮省亲之旅一封家书”晚会上被朗诵和表演出来时,现场许多人忍不住涌出泪滴……

江山代有人才出,当老一辈“宁波帮”逐渐淡出经营第一线时,如今新一代“宁波帮”接力而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在崛起于世界经济舞台。丁磊、朱敏、郑永刚、李如成、沈国军等新一代“宁波帮”代表人士,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个的财富故事。

一大批新一代“宁波帮”企业家脱颖而出。从创业初期的“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到以后的企业改制上市,大规模引进先进装备生产线,引进国内外工程师,推进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走规模经营、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不懂套路,到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学会现代企业管理,争做现代经营大师;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到主动适应各种倒逼机制,争当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宁波这座城市,也先后获得“中国品牌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中国厨具之都”等称号。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新生代“宁波帮”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精神。

“你还在担心进不了昂贵的英国大学吗?为什么不去中国宁波看看。这里不仅能让你发现另一种文化,而且能交上全世界的朋友。”去年英国《卫报》曾这样描述宁波。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宁波曾是百年前西方列强最迫切要打开的五大口岸之一,这座中国第一套西装的诞生地也是接纳西方文化最积极的地方。

虽然宁波在海外的名气不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这座城市近些年被世界越来越频繁地提及。从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到南非世界杯上吹响的“呜呜祖拉”原产地,让世界从不同方面了解这座有上千年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历史的城市。

更让西方感慨的是新旧“宁波帮”商人,日本大阪电视台曾引述日本商界的话说:“中国的巴菲特很可能是宁波人”。一名英国智库学者说,看中国不仅要看大城市,更应该看中等城市,像宁波这样的中等城市能更生动地描绘“中国的未来”。

未来聚合汇流宁波再出发

春水浩浩,百舸争流。在无数次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中,结合“宁波帮”和宁波港的传统优势与创业精神,宁波这座城市正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一个群星灿烂的可喜景象。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比喻:中国大陆漫长的1.8万公里海岸线,包裹着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这弯弯的海岸线就像一把强劲的弓,而横贯东西的长江则是一支箭。中国经济这支利箭正引弓待发,即将射向未来的“太平洋世纪”。箭在弦,而宁波无疑为处于这把弓和这支箭的支点。宁波“经济箭头”应该磨得更锋利。

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也早就预言过,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必将使一批城市群相应崛起。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五个国际级大都市圈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宁波再出发,昂首阔步挤向“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起点上,新一代“宁波帮”面对的正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缤纷世界。与世界巨人竞舞,新一代“宁波帮”正在催化出一个个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新品牌,涌现出一批行业翘楚——

如“衬衫大王”雅戈尔、“西服大王”杉杉、“国服经典大师”罗蒙、“中国笔王”贝发、“文具大王”广博、“家纺大王”博洋、“厨具专家”欧琳、“塑机专家”海天、“空调行家”奥克斯……150多个行业领袖纷纷从宁波涌出。更值得称道的是,新一代“宁波帮”并未止步于“大王”、“专家”,他们更善于抓住时机创新转型,不断向科技、品牌及新市场等更深广的领域进军。

新一代“宁波帮”大步进军国内市场创业。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云南、贵州、广州、深圳、沈阳、南京、武汉、成都、青岛、杭州、长春、合肥、南昌、郑州、兰州、鞍山、义乌、中山、芜湖等23个城市成立了宁波商会,新疆、河南等地也在积极筹建中,现有会员超过4000人,涵盖了房地产、金融投资、商贸流通和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及领域。

眼界决定品位高低,心量成就事业大小。以全球视野观照自身、以全球标准提升自我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蜕变努力。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宁波帮”,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置业,寻找新的财富源。善于“走出去”,也善于“引进来”,他们不仅仅需要走出宁波,还渴望通过自身的优势集聚效应,“引进来”更多的资本、技术和文化,兼容并蓄,到境外工程承包,新宁波人在国外造房子、发展电力设施……足迹已遍布五大洲。

如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采用援外BOT方式投资海外市场,在非洲开发“贝宁中心”项目。海伦钢琴引进来自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钢琴品质,把海伦钢琴打入欧洲主流市场,获得全球“金音叉”奖,成为中国首家永驻维也纳大厅的中国钢琴品牌。他们以一种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驰骋于全球竞技场,让宁波城市与新“宁波帮”一起提升。

宁波还出台有关政策,鼓励浙商回乡创业投资。支持他们回乡发展总部经济、实体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贸易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领域。

确实,“宁波帮”是宁波的宝贵财富。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宁波帮”人士的巨大热情,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

宁波要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任仍迫在眉睫。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知名度也是无形资产,不应该被忽视。“宁波帮”能给故乡带来很多的无形资产。我们可以巧借“宁波帮”力量,提升“软实力”。让更多的海内外“宁波帮”了解宁波,从而全方位地宣传宁波、推介宁波。

我们永远流淌着“宁波基因”

“我是宁波慈溪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回家乡走走看看。这次来到家乡参加‘宁波帮’盛会,格外高兴,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的话中,露出浓浓的乡情。“树高不忘根、荣华归故里。同源同根闯世界,合心合力兴家乡。关心、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是我们每一名海内外‘宁波帮’义不容辞的责任。”

韩启德说,“宁波帮”作为彪炳史册的中国重要商帮,始终是宁波人民的一大骄傲。“宁波帮”的崛起和发展,使国内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港城宁波博大深厚的底蕴,提升了宁波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历史充分证明,“宁波帮”一直是推动宁波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展示宁波风采的靓丽名片。“宁波帮”的优秀品质,比如勇闯天下、不怕吃苦、爱国爱乡、诚实守信、报效桑梓等等,已经成为当代宁波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核心内涵。

韩启德希望广大“宁波帮”人士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宁波帮”的优良传统,只要有市场的先机就破难而上,不甘居后;只要是有悖信义的行为就坚决摒弃、不唯利图;只要是家乡的事情就热心参与、不遗余力;做商通天下、善行八方的榜样,做顺应大势、胸怀大局、恪守大义、力创大业的表率,共同打造“天下宁波帮”、“大义宁波帮”、“光荣宁波帮”,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时代新的传奇,再创事业新的辉煌。

确实,“宁波帮”把近代工商业、近代文明成果引入宁波,从近代工业基础的奠定到金融贸易的繁荣,从首条公路鄞奉路的兴建到杭甬铁路的建成、栎社机场的建设,从中兴学堂、锦堂师范的创办到全省第一家私立医院保黎医院的落成、宁波大学的创立,从投资兴业到发动设立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无一不是“宁波帮”鼎力支持的结果,都饱含了“宁波帮”‘报效桑梓的拳拳之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波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从商埠小城向现代都市、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沧桑巨变凝聚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凝结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心血和汗水。新一代“宁波帮”任凭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闯海弄潮,自强不息,在宁波大地上写了一幅“农民变居民、老乡变老板、晒场变市场、集市变城市”的动人画卷。

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说,“宁波帮”百年辉煌为中国工商业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期待海内外“宁波帮”携手再写新的传奇;“宁波帮”百年辉煌为宁波改革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希望海内外“宁波帮”始终以赤子之心投身家乡建设;“宁波帮”百年辉煌留下了永励后人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宁波帮”精神推进破难创新。

“宁波帮”是宁波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骄傲和弥足珍贵的财富。宁波是“宁波帮”的家园,宁波文化是孕育“宁波帮”的土壤,不管“宁波帮”人士走到哪里,根始终在宁波。“宁波帮”是宁波大家庭的一分子,宁波是“宁波帮”最温馨的家园、最坚强的后盾。

“俯视滔滔三江水,遥望泱泱北仑港。邓小平先生一声深情召唤——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激发起广大‘宁波帮’人士爱国爱乡的热情,纷纷在宁波投资实业、捐资助学、服务民生,尽力为家乡做一份事业。”祖籍在鄞州的香港大唐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德麟认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续写宁波经济发展新篇章,是摆在每一个宁波人面前的一个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凝聚力量,集中各方优势,推进宁波经济和宁波人经济加快发展、融合发展、繁荣发展。

从宁波鄞州插队知青到美国硅谷英雄的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说,“‘宁波帮’各位前辈所创造的商业经济成就,所体现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传承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榜样,是力量,更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就像海上航行的灯塔,‘宁波帮’这三个字指引着我们,要敢于弄潮,敢为人先,开拓进取;要守信如潮,重义轻利;要感恩回潮,无论离家有多远、成就有多大,都不能忘了故乡,不能忘了父老乡亲。”

朱敏表示,今后作为以科技为创业领域的新一代“宁波帮”一份子,会不遗余力,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科技与资本的力量,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际一流品牌到宁波兴业发展,把宁波建成中国智慧城市的样板。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军则在激动之余倍感压力。“这压力来自家乡对在外创业宁波人的关心,来自于老一辈‘宁波帮’的辉煌,更来自于父老乡亲的期望。”

“老一辈‘宁波帮’凭借诚信二字,撑起一片天空,成就一番伟业,让我们日后只要提起‘我是宁波人’,总会感到无比自豪。”沈国军说,“财富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回乡投资也是我的夙愿。宁波的发展需要全世界的‘宁波帮’全力以赴,我们同样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根在宁波,与宁波血脉相连。”

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坦言,“‘宁波帮’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而‘宁波帮’的历史,又是立足家乡报效桑梓的历史,无论我们的产业和事业延伸到哪里,我们的企业永远流淌着宁波的基因。”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曾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说,“宁波人不保守,这个城市有很强的张力,他们很聪明,恪守诚信、苦干加巧干,闯荡天下获得成功后,又惦记自己的家乡,帮助自己的家乡,这种帮乡爱乡的天性,也促进了宁波与外地的交流。”

“我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愈远愈久便愈感到它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滔滔宁波,唯我故乡。

漂泊彼岸,从未相忘。

三江归海,血脉同根。

前辈垂范,永启后人。

三 看东方,海上造“宁波”

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2011年3月,当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浩瀚东海,荡起无限春潮。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与龙头的宁波,伺机而动,厚积薄发,无疑迎来了新的腾飞契机。凭借“港通天下”的城市气魄,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热门之地。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为“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蓝图轮廓已经勾勒,对宁波而言,从现在开始,要确立起一个理念——宁波不仅仅局限在9816平方公里的陆域上发展“陆上宁波”经济,更要在9758平方公里海域的广阔空间中发展“海上宁波”经济。

宁波就水、地、矿产资源等方面而言,是资源小市,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东方、放眼蔚蓝的大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相当于宁波陆地面积的辽阔海洋。

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并进入陆海统筹发展,标志着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如何理解国家、省、市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图?发展海洋经济对今后“阿拉”宁波人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哪些变化?宁波如何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如何结合宁波自身产业优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建设国际强港,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的图景如何?宁波在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中,有何新的突破?……

那么,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蓝色的海洋。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道破宁波得益于“蓝色”海洋和大港的实力:“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宁波,为中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宁波,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宁波,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

确实,宁波正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蓝色”,在描绘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蓝图时,它底气十足,笑傲群雄。记者走近北仑港口,探访岛屿,凭海听涛,深切感受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关键节点上,启动“蓝色引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强市,已竞相成为沿海各城市重大的发展战略。环顾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舟山、烟台等地,都积极抢占新一轮海洋经济的竞争制高点。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慢进或不进则退。宁波海域广阔、陆域地少,用地紧缺已使得产业增长呈现“天花板”之势,成为制约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宁波未来发展的支撑在哪里?必须另辟蹊径,加快建设“海上宁波”,向海洋要生活空间,向海洋要更丰富的资源,取代紧缺的陆域土地资源,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而打造“海上宁波”的突破口和方向在哪里?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研究三处处长农贵新、宁波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陈飞龙等业内人士在接受作者专访时认为,建设“海上宁波”依托广阔海域的丰富资源,以海域延伸发展为经济腹地,以传统的港口经济为龙头,以新兴的海岛经济、海湾经济、海滩经济、海床经济、海水经济、海空经济为支撑的海洋经济体系。

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使宁波海洋经济总量能够与陆域经济相当,即再造一个陆域经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港口宁波”、“海岛宁波”、“海湾宁波”、“海滩宁波”、“海床宁波”、“海水宁波”和“海空宁波”。

港口宁波

宁波岸线总长1562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1/3,其中,海洋经济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深水岸线有170公里,是浙江省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的良港之一。

有深水岸线,必有国际良港。改革开放后,依托浙江经济腾飞,原本在国内港口籍籍无名的宁波港,迎来黄金发展期。目前,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中国大陆第二位、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中国大陆第三位。

但“大则大矣,强尚不足。”与国际强港相比,宁波港真正的差距在于配套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增值服务提供能力。否则,货物吞吐量再大,也不过是“酒肉穿肠过”。只有向贸易物流港转变,才能形成“商贾云集地”。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宁波市提出的“六个加快”战略中,第一个加快就是“打造国际强港”。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表示,打造“国际强港”就是要实现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转变。

怎样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时任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令红的解读是:国际强港的“强”主要体现在“集货能力强、接卸能力强、物流功能强、赢利能力强、企业竞争力强”。

根据宁波“十二五”规划,今后5年,宁波将继续优化港口资源开发,重点推进梅山、大榭、穿山三个港区专业码头建设,规划开发象山港、三门湾等岸线,力争新增5000万吨的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6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能力。

海岛宁波

宁波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岛屿面积524.1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68公里。其中,大榭、梅山、南田、高塘等岛屿深水岸线长,深水港口建设条件好,而众多的海岛周围海域渔业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等十分丰富。

“基于这种资源禀赋,宁波应顺应发展规律,除了大榭、梅山等已经规划在建的海岛外,其余海岛应因地制宜,或建设临港工业海岛、能源中转海岛、国际自由贸易海岛,或依托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优势建设一批新兴能源海岛,或依托渔业资源建设一批旅游休闲度假海岛,成为珍珠串状的海岛特色经济链。”阎勤说。

实地考察过新加坡裕廊岛的时任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国强感触颇多。“裕廊岛的成功经验对宁波极具借鉴意义”。据介绍,裕廊岛填海而成、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与宁波大榭岛相似,但产值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位列全球三大石油炼制中心之一。这个岛绿地葱郁、天蓝水清、鸟语花香,几乎感觉不到“化工”的影子。

“裕廊岛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化工和炼化是一体的,生产和物流是配套的。这种工业结构,既节约了成本,也使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获得规模效益。”

海滩宁波

宁波滩涂资源也相当丰富,滩涂总面积居全省之首,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目前可供利用滩涂资源潜力约60万亩。尤其是象山松兰山沙滩、石浦皇城沙滩、横山岛沙滩等,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农贵新建议,“依托优势的沙滩资源,发展一批海滩旅游景区、海滩娱乐区、海洋博物馆、海洋影视城、海洋会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优势的滩涂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现代养殖场、休闲体验农业园区、湿地公园、现代工业园区、现代滨海新城区等,促成‘沙滩旅游、沙滩商务、海滩海鲜、海滩工业’等连绵带状特色的海滩经济带。”

其实,新加坡、日本、阿联酋、马耳他等国家,都是以海洋、滩涂、岛屿等资源弥补了“弹丸之地”的缺陷,创造了发展的奇迹。

在《宁波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中,今后我市将重点构建松兰山滨海度假基地、石浦渔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杭州湾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宁海湾游艇度假基地、奉化阳光海湾休闲度假基地、大塘港休闲旅游基地、洋沙山滨海旅游基地的七大滨海旅游基地。

海湾宁波

从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发展演变规律来看,围绕港湾或湖泊布局城区和聚集人口是许多著名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居民普遍追求好的生态环境,享受大自然风光。农贵新认为,未来宁波城市扩张,尤其是凸显城市发展潜能的扩张,将围绕象山港湾和东钱湖来布局城区建设和都市产业发展。

由于象山港湾水域宽广,海底较深,风平浪静,水质清净,渔业和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海湾的水、风等特点,建设高端游艇、水上运动基地;依托海洋旅游资源,建设从北仑梅山至象山涂茨的生态休闲、滨海度假“国家海岸公园”;依托丰富的鱼类资源,发展现代特色海洋渔业和“渔家乐”等,促成“翡翠港湾、游艇娱乐、海岸公园、美味海鲜”的特色海湾都市经济区。

但目前,象山港湾拥有宁海国华电厂、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浙江造船厂等临港大工业,以及鄞州滨海工业园区等工业区块,这对象山港湾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对建设生态环境上乘的“海上宁波”很不利。为此,农贵新特别提醒,要适时调整临海工业园区规划,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全天候环保在线监测和监控,逐渐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建设环保型工业园区;加大环保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降低象山港湾生态环境污染风险。

海床宁波

宁波海域内的海床矿产资源丰富,附近海域中埋藏着大量的锰、钴、镍等矿产资源以及天然气。如北仑港区蕴藏丰富的可开采海砂,盐分低,经淡化后,可作为建筑用砂;东海春晓油气田储有丰富天然气。

农贵新设想,“可依托这些资源,发挥离岸路程近、海陆交通发达、港口得天独厚、基础工业较强等优势,发展天然气和原油开采与加工产业,发展锰、钴等矿产挖掘和提取产业,促成‘海底天然气、海床矿藏开采加工’的特色产业基地”。改变宁波“矿产资源缺乏、能源依赖外运”历史的海底矿产和能源生产基地。

海水宁波

海水是灵动的,沉淀了无数的文化与情愫,海洋经济也因此光芒万丈,多了一些可以持久的回忆和生机无限的“动能”。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水中钠、镁等矿物和海洋生物资源,向此“取宝”。据调查,宁波沿海已记录的物种有1255种,以甲壳类、浮游幼体为主,数量大,优势明显。

目前,宁波在突破海洋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等方面已取得系列成果,如利用鱼肝油生产鱼油降脂丸、角鲨希等产品,利用牡蛎壳研制成乳酸钙、柠檬酸钙等产品。并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发展现代海洋海水增养殖业等,促成“矿物提取、生物制药、海洋保健、海水养殖”的特色产业基地。

而在宁波“十二五”规划中,海水淡化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洋环保设备等都将成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内容。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启动,即将为象山等地居民提供淡水。还把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产业链,曾经让人心惊胆寒的台风、在海底暗流涌动的潮流能,正成为海洋开发者的驯服对象,即将成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电能。

“海空宁波”

“我国对低空空域已经逐步放开,最大限度在盘活低空空域资源,这为宁波发展海空的通用航空事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农贵新独辟蹊径提出了“海空宁波”概念。

宁波拥有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域空中资源丰富,海域空中资源比陆域空中资源更具飞行实验、飞行训练等高风险排除优势。农贵新建议,“宁波应以海域、海湾空中优势,重点发展民用或军民结合型的直升机、水上飞机、滑翔机、地面效应飞行器、飞艇、气球等产业,建立航空器制造和维修基地,建立各类飞行器驾驶培训基地,建立各类飞行器俱乐部等”,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海航制造、海航服务、海空飞行、海空训练”的特色产业基地。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框架

据宁波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陈飞龙透露,按照省里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宁波市也形成了“十二五”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岛资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建设为重点”,并且构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框架:“一核、三带、十区、十岛、多点”。

“一核”: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腹地为核心区,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优化完善集疏运现代物流网络,加强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优化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力争发展成为国家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带”:即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在科学布局、合理开发、注重环保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沿海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开发区和基础设施网络,科学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建设成为宁波海洋经济的主体区域。

“十区”:即在整合提升沿海园区和海岛开发区的基础上,坚持产业培育与城市新区联动,重点建设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慈东产业集聚区、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区、北仑临港产业集聚区、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象山港海洋产业集聚区、大目湾海洋产业集聚区、环石浦港产业集聚区和宁海三门湾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合理建设用地用海需求,努力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新区培育的主要载体。

“十岛”:重点开发梅山岛、大榭岛、南田岛、高塘岛、檀头山岛、花岙岛、对面山岛、东门岛、悬山岛、田湾岛等重要海岛,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海洋旅游岛、清洁能源岛等,努力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多点”:即在发挥陆海资源优势、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在宁波沿海地区规划建设一批海岛开发区、涉海工业园区、海洋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海洋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农业集聚区域,切实增强沿海县(市)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开启新的“蓝色引擎”

蓝色梦想,如约而至。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为宁波发展开启了“新引擎”。

陈飞龙说,海洋资源优势为宁波建设海洋强市创造了“先天之利”,发展海洋经济,体现在拓展一个全方位、多产业、立体化的空间和领域。

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从宁波与国家、浙江省发展战略对接的角度作了主题发言,“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区域开发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是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客观需要;是浙江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海上浙江’和‘港航强省’的需要;是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客观需要”。

这一次,宁波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期待:“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海洋经济已成为宁波能否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

这一次,宁波肩负着迈向“深蓝”的国家使命:意味着我们将向海洋这个“聚宝盆”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孕育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极、区域竞争的新制高点。

新的视野,让人明白海洋经济已超越渔业等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港口也不再仅仅是港口,还意味着连通全球的大市场、蕴藏丰富的大矿山、连片开发的大工业、四通八达的大交通,宁波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起,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这样,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在冠以“海洋”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在迈向新型临港产业之后将会产生的效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能、深海矿产勘测开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旅游等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每一个海洋新兴产业都蕴藏着无限商机。

而这些产业的兴起,还将为宁波带来更多的航运服务、港口物流、金融保险、海洋信息、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兴盛……

据悉,由市发改委牵头草拟的《宁波市“十二五”海洋经济规划》中,对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已精准定位:宁波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现代物流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

五年后,宁波建成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钢材等为重点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在这里汇集吐纳,为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的产业链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五年后,宁波建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美丽的海滩上,人们畅想欢笑;繁华的渔港边,千帆点点;“海上牧场”新鲜的东海美味,速递到城市百姓的餐桌。

五年后,站在连接宁波与舟山的金塘跨海大桥上极目远眺,在北仑港区后方,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石化、钢铁、汽车、造纸、造船和能源等沿海临港产业带,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时时翻过:塔吊高耸,巍然壮观,设备隆隆运转,海水淡化清洌,海洋新兴产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五年后,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矗立太平洋西岸。国家级、世界级的海洋科研机构密集驻扎宁波,顶尖的海洋科技人才在实验室里工作……

机遇稍纵即逝,未来任重道远。海洋是宁波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做深、做强海洋经济这篇文章。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效益,海洋优势将助推宁波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 蓝海,引我们海底捞“金”

“海洋新兴产业前景诱人,我们宁波向海洋这个‘聚宝盆’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孕育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极、区域竞争的新制高点。”

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研究三处处长农贵新、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陈飞龙等业内人士在接受作者专访时说,“大海的深情呼唤,正引领我们走向海底捞‘金’,科技兴海。”

粗约20厘米,连续生产一根最长达20多公里,这样的电线你见过吗?海洋电缆就是海洋经济的“动脉”装备。

地处北仑小港的宁波东方电缆公司,过去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用电线电缆企业,如今却是目前我国极少数能够生产110千伏级海洋电缆和海洋工程、深海探测用电缆的企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探测和舟山电网、海南电网等重大工程。如果不是海洋经济,就没有今天的“东方电缆”。

又如地处奉化湖头渡的浙江造船厂,造一艘约3000吨的深海工程探测船,价值相当于两条10万吨普通船舶。该厂投资14亿元,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产线,可同时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

科技兴海,也使粗放式的海洋传统渔业经济模式成为过去,海洋经济正向精深加工发展,一个涵盖冷冻保鲜、鱼粉、鱼糜、鱼油和海洋生物等的多层次水产加工体系正在形成。象山县石浦南方水产公司用废料鱼骨加工成松脆美味的休闲小食品,售价竟高达每公斤91元……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证明,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当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也意味着,宁波的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水淡化、海洋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进入了成长壮大期。

科技兴海蓝图绘就

长期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处处长农贵新说,“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打造‘海上宁波’为目标,以海洋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海洋产业高科技化为主线,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智力支撑,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提升海洋经济强市的地位”。

据农贵新透露,我市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初步定为: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基地、海洋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和海洋高技术产业综合改革实验基地,成为“海上宁波”的重要支柱和亚太国际门户城市的重要支撑,全市实现海洋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海洋高技术产业规模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五分之一。

创新平台基本建立。在高等院校基本建成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在宁波大学已有水产养殖一个博士点的基础上,再创建1-2个涉海学科博士点。建立宁波海洋科技园区和一批海洋高技术企业孵化器。

空间布局基本完善。初步建成三门湾和象山港湾的海水养殖带、象山港沿岸和石浦港沿岸的海洋装备工业带、高新区的海洋高技术创业和孵化聚集区、杭州湾新区的海洋高技术孵化和产业承载聚集区等的“三带八区”空间格局。

向海洋捞“清洁能源”

“海洋能源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陈飞龙、农贵新说,宁波属东亚季风带,濒临东海,潮差大,波浪高,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盐梯度能等资源充沛的优势,开发海洋能源,可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

以海洋风能利用为例,目前在建的有慈溪鹤浦风电场、象山檀头山风电场、高塘岛风电场和北仑穿山半岛风电场项目;还将在杭州湾北部、三门湾、渔山列岛布局风能发电区。

据悉,利用象山港和三门湾潮汐能丰富的优势,目前,我市正在选址、论证黄墩港和岳井洋两地兴建潮汐发电站等项目。

并开展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风能发电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提高海洋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海洋能源发电的成本的技术,重点研究海洋风电的施工技术、设备技术、联网技术、抗腐蚀技术,研究制定海洋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高技术海洋装备制造

无论是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海洋运输和海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都依赖于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90%以上大型海洋装备依赖进口,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技术。

农贵新、陈飞龙等认为,“从国家战略和前瞻性的角度出发,宁波应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业。海洋高技术船舶在加工设备、制造场地、工艺流程等方面与海洋装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他们建议,以象山、奉化、北仑等造船基地为基础,依托浙江造船公司、新乐造船厂等龙头企业,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大型原油运输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工程船、邮轮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关键技术。

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技术为突破,重点开发海洋钻井平台、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水上承载装置、海洋勘测与海底布缆船舶、全集成生产钻井储存平台等,形成海洋石油采、储、运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研制大深度潜水器、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深海潜网设备、深海探测装备、深海导航装备、深海通信装备、深海作业工具等等深海装备;建造自动化、信息化捕捞技术装备渔船等,使宁波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同时,推进港口智能化。利用互联网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装卸设备、物流搬运机器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于整个港口物流作业、运输服务及港口管理等各个方面,将宁波港打造成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智能港”。

延长海洋化工产业链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含有3500万吨固体物质,元素周期表中的109种元素,海水里含有80多种。如今,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并加以利用为特征的海洋化工,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将成为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焦点。

他们建议,宁波在海洋化工领域可有较大突破。比如,延长海洋化工产业链条,向精、细、强的方向转变,在海水钾、溴、镁系列产品开发、海藻化工、海洋化工材料等领域,深度开发促其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和无污染排放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

从海洋动植物体内提取有用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中间体,甚至直接生产化工制品;研制开发各类海洋涂料,包括纳米涂料、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金属腐蚀涂料、防生物附着涂料及新型环保涂料等。

利用宁波石油化工的优势,推进海洋化工与石油化工结合。以石油化工基础产品为原料,做到上下游产品的紧密衔接,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工品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开发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也是当前世界关注的新热点。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从各种海洋生物体内分离和鉴定了数千种新型化合物,在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成效显著。

宁波超星海洋生物公司利用鱼类内脏、鱼头等开发了深海鱼油、DHA、深海鱼氨基酸胶囊、深海鱼钙等系列保健品,其产品附加值成几何级数增长。宁波海浦生物公司成功开发系列酶解鱼蛋白胨、鱼精膏产品,被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企业广泛应用,产品已远销欧洲。

“应该利用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力量,实现海洋生物养殖与防病、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综合利用与海洋保健品和药品开发、海洋环境与生物保护等海洋生物技术制品研制和开发的突破。”农贵新建议,重点关注海洋生物中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建成宁波沿海生物药源库,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

比如,开发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包括各种调味料产品、鱼油产品、微藻食品、蛋白功能食品、甲壳资源产品、活性钙产品等。开发高科技、多功能、环保型的海洋生物肥料。

同时,推进海洋生物芯片产业化。针对海水养殖动物及其病原的功能基因组学,开发若干种新型高效海洋生物基因芯片,应用于水产育种、疾病诊断、环境污染检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争取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领域实现全国领先。

海水淡化造福居民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多效蒸馏、压汽蒸馏、反渗透、电渗析等淡化技术、海岛应用风力发电能源进行海水淡化饮用水技术、沿海亚海水淡化生活用水处理技术、沿海热电厂淡化工业纯净水技术、降低淡化成本技术、浓海水减排技术等。

令人欣喜的是,地处象山的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海水淡化(水电联产)项目已经启动,海水淡化规模10万吨/日,投产后向象山丹城等地居民供水。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

根据《宁波市海水利用发展规划》,今后将在象山、北仑、慈溪等地建造日产万吨级的海水淡化水站,逐步使海水成为工业和生活设施用水的重要来源。

而海水综合利用还包括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极具规模效益的朝阳产业。以海水淡化工程和项目的建设带动宁波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发展,可形成应用——设备产业化——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模式,实现海水利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突破。

兴建海洋信息化平台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基础信息。海洋地理信息产业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应用于海上交通、海洋地质勘探、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敷设、海洋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农贵新建议,我市应兴建海洋信息化平台,助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建立海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通过获取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资源、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综合管理等海洋信息的时空系列动态信息,使宁波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信息服务中心。

培育海洋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其实是GP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制图技术等海洋测绘技术综合运用,开发海洋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软硬件平台。

做精做深“海洋牧场”

宁波渔业资源丰富,素有“海洋牧场”之称。近年来,已涌现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海水增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在海水增养殖领域,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已建成了拥有国内最大的饵料生物种质库;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微藻、饵料动物在育苗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开发了大黄鱼、鲈鱼等专用饲料产品。

在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以南方水产、飞日水产、三英水产、旭文水产等企业为代表。“飞日水产”的鱼糜与鲅鱼片段两大系列主导产品,年出口量近万吨;“三英水产”生产海鱼料理调味品,其产品销量占日本料理调味品市场份额的70%。

农贵新建议,对于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可在梭子蟹良种选育及病害防治、南美白对虾节能高效养殖、大黄鱼抗病育种、乌贼育苗及人工养殖、鲳鱼人工养殖、贝类生物育种、紫菜抗高温品种培育、鲍鱼等海珍品养殖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水产品保鲜、保活技术为基点,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微冷技术、超低温制冷技术、烘烤和软包装技术、净化脱毒技术、休克(休眠)与唤醒技术、无残留抑菌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等,生产高附加值的海洋食品。

科技兴海梦想照进现实

事实上,宁波正把科技之光撒播向海洋经济的各个领域。科技助推,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宁海县通过推广“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技术,水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象山县通过推广“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技术,池塘养殖增效30%。而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各种举措,也有声有色。

目前,宁波已形成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家,从事海洋科技工作人员2000余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15%以上。

据悉,宁波大学已在整合海洋经济有关专业。同时,通过整合宁波市海洋科研机构力量,组建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并以多种形式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研所等国内外涉海科研机构、院校进行合作和共建。

放眼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等新技术产业,几乎都与海洋产业相关。而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服务、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是国际技术创新的前沿。

尽管宁波“科技兴海”还刚起步,但蕴含巨大商机,这本身就是打造“海上宁波”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

同类推荐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热门推荐
  • 来自1974年的告白

    来自1974年的告白

    “外婆,这儿怎么会有以前写给希区柯克的粉丝信?”外孙女爱弥儿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我听了一时瞠目结舌,顺手把重新看了一遍的那张旧信纸折叠好,放在咖啡茶几上。那是结婚前亡夫寄给我的信,前天在整理物品时偶然发现的。我说:“你说的希区柯克就是那个电影导演吗?年轻时倒看过他导演的几部电影,说不定这封信就是那时写的。其实,我对他的电影兴趣不大,再说也不知道他当时住在哪儿。”
  • 纵然缘浅 奈何情深

    纵然缘浅 奈何情深

    时光荏苒,匆匆五年。 国际酒店外面繁星璀璨,他终于将她堵在观光电梯里面。 他的目光沿着她紧身短裙包裹出的曲线一路向下…… 耐不住嗓子干涩,她轻咳一声。 他微笑着将视线移回她的脸,“怎么?应酬完了?” 她当然明白他那句意味深长的“应酬”代表什么,回他一个更暧昧的声音,“何必明知故问呢?”“介不介意透露一下,你的价码是多少?” 一楼到了,她以最快速度冲向电梯门。他却更快她一步挡在了电梯门前,“只要让你演女一号,谁都可以陪吗?”“当然,也包括你!”
  • 机动装甲钢诺RE

    机动装甲钢诺RE

    你讨厌这个世界吗?这个只有战争的世界……联邦与利坦尔的战争,一切的开始。真实与虚假,我到底该相信哪一方?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冥冥之中,一道耀眼的光芒撕破这无尽的深渊。在这充满了悲剧与绝望世界上,破晓战争,即刻打响!
  • 捡到卡牌不要丢

    捡到卡牌不要丢

    诸界破碎,坠落于水蓝世界。天元帝国,北祁。主角余薪看到一些旁人不可见的绚丽光圈,伸手采集就能获得卡片。
  • 大神要收徒

    大神要收徒

    那年盛夏,他坐在树荫下乘凉,初相遇,她坐在高处,笑容恣意飞扬……他登堂入室,一步步靠近:“拜我为师吧。”她受宠若惊,一点点沉沦:“你离我远点儿!否则,我不保证……不会对你生出什么非分之想。”他步步绸缪,哄她一起去考最难的大学;她发奋图强,排名步步高升,从此声名大噪。而老祖宗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那一年,发生了太多事……久别经年,当他和她再次相逢……
  • 锦绣良缘:捡个太子来种田

    锦绣良缘:捡个太子来种田

    大明星温如月威亚失事,一朝穿越重生喜当娘;丈夫刚死就被扫地出门,领着四个娃无家可归;小寡妇绝地逢生,斗长嫂,撕流氓,各种计策赚大钱;日子本是逍遥自在,可谁知当初无意间捡的傻子尽然是当朝太子,自己的小竹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是冯仑、张德芬、毕淑敏、柴静等人希望你早日能够看到的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内含100多篇诚恳而富有哲理的文章,十几万的生活感悟,是一本激励千万读者、点赞无数的心灵治愈能量书。《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行驶》《没有任何事情,是你放纵自己的理由》《世界上最大的冒险,就是没有任何冒险》《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修行》《你的努力,才是可以改变未来的力量》等文章被很多人传播阅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章的美好和力量。
  • 火影之夜未央

    火影之夜未央

    命运好像从未眷顾于她,前世如此,今生亦然。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意外,都只是命运跟她开的一场玩笑。宇智波与日向一族的唯一后裔,是选择坦然面对早已谱写好的命运,还是愿意打破这世俗所捆绑的囚笼?“卡卡西,你听没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老牛吃嫩草。”“那你可听说过小牛吃不了老草?”
  • 真实的梦幻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真实的梦幻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本套《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丛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破解的天书》、《真实的梦幻》、《复活的古城》、《古老的密码》、《出土的谜团》、《灾祸的降临》、《科学的黑屋》、《大脑的神奇》、《人类的奥秘》、《生命的密码》、《身体的透视》、《长寿的钥匙》。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颤。
  • 潘多拉的眼泪1

    潘多拉的眼泪1

    见习爱天使郑希宜为了变成真正的爱天使,被帝天爷爷派到人间去体验一段感情。但是,帝天爷爷却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真命天子,而是给了她一个有着五颗不同颜色宝石的手镯,并告诉她,能使宝石亮起来的人就是她的实习对象,同时对象的背上有一颗泪状的胎痣。郑宜希来到人间之后,却发现能让手镯亮起来和背上有痣的人竟然不是同一人,这下她该如何选择?究竟见习爱天使能否完成实习任务?泪状胎痣又会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