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000000025

第25章 埃林·彼林在中国街头

经年的阅读与书写,使我强烈地感到:书籍与人的关系,正如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也是一种宿命关系。

保加利亚的作家埃林·彼林有很好的乡土文字,我爱得不能释手;但他不是一流的作家,作品在中国的流布很是寂寥,许多文坛名宿竟不知道他是谁,每一提及,我都要费很多的口舌。

其实我得到他的著作,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约略是一九八四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因烧酒喝得多了一些,总想在街头走路,便任性走下去。走到一棵街树下,发现那里有一个书摊,便停了下来。那是一棵矮矮的龙爪槐,树冠很小,洒下的荫凉就那么小小的一块;一个垢面者正坐在那块荫凉之下,微阖着双眼。书摊上大多都是花花绿绿的杂志,像样的书,就那么三两本。那本《埃林·彼林选集》就躺在其中,土黄的封面,书角已有些积卷,蒙着薄薄的一层风尘。

我拿起书来,漫不经心地翻着。那个垢面入睁开眼皮斜了我一眼,就又阖上了。

看得出,他已习惯了书摊上的寂寥,已不报有丝毫的期待了。

但躺在书页中那土地上的情仇,虽不露声色,却也藏着机锋;像个笨拙的刺客,动作虽然有些迟缓,但刺中的位置却十分准确。我眼睛一亮,觉得埃林·彼林等待的中国伙伴就是我,因为他的叙事和语言,跟我这个山地人的性情与习俗、悲喜与好恶是相通的。

“多少钱一本?”我问。

“你撂下一块钱走人吧。”垢面人懒懒地说。他的口气不像是卖书的,倒像是设卡打劫的,有注定了的味道。

掏出一元钱给他,他却不接,抬手指了指脚下,那里有个空纸盒子,意思是让你自己把钱放在那里。

走出了很远,我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放埃林·彼林的地方空着,酒眼朦胧中,我觉得那不是小小的一个空白,而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埃林·彼林的灵魂被摄取走了,不会再有对等的精神来补充了。

突然就刮起了一阵风。垢面人纸盒子里那张纸币被风吹了起来,朝着街头飘零。那个人却无动于衷,任纸币兀自飘零。

真是个诡异的人啊!

不过这正是埃林·彼林的气味,因为他即便是写着杀人的凶险故事,笔调却也是那么漫不经心,像田垄上的小麦,一定要被收割一样。

被一种好奇心支配着,第二天,我又去了那个书摊,发现在昨天的空白处,又出现了同一本埃林·彼林。我很扫兴,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回到书房之后,居然就没有了阅读埃林·彼林的兴趣,因为心情被街头的那一个埃林·彼林搅乱了——难道在这个弹丸小城,还有埃林·披林的另一个同伴?

之后,我又去了几次那个书摊,那个埃林·彼林还静静地呆在那里,呈现出一种无奈的样子。我预感到,他的另一个伙伴是不会再来了。

最后的一次,在我即将迈过书摊的时候,那个垢面人叫住了我:“你等等。”

他指了指那本埃林·彼林,对我说:“这个,你拿走。”

我摇摇头。

“你真的不拿走?”他追问道。

我依然摇摇头。

他诡异地笑笑,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埃林·彼林薄在手里,点着了。

在炽热的阳光下,几乎看不到火焰的样子,只见到纸页渐渐地卷了起来,且越缩越小了。

“这回,你该满意了吧。”他居然懂我的心思,让我大吃一惊。同时,我竟无端地兴奋起来,从器官到内心。

当我的“惟一性”被垢面人证明之后,我与埃林·披林的感情关系才真正上路了,且在短期内发展得如火如荼,终身难解了。

他的文字真好,好到像刀子轻轻地刮着我的骨头,在真切的痛痒中,让我思念肉的包裹。

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他的小说是土地上的生命叙事,能让我找到自己的来路——虽荒山野土,蛮人陋事,却是人性生成和繁盛的地方。或者说,在阅读他的同时,我竟能感到他也在阅读我,并且在互相进入的状态下,建立了一种在“无罪之罪”中承担“共同犯罪”之责的文学伦理。

王国维认为,人生总的来说是一场悲剧,悲剧的形成有三种样相——

第一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固有故也……

埃林·彼林的小说呈现的就是这第三种悲剧。一切的悲情与怨事,都非由“蛇蝎之人”所造成的,也非盲目的命运使然而是由乡土中的每一个人共同制造的——他们都不是坏人,也根本没有制造悲剧的本意,他们只是本分地扮演着生活“分配”给他们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为何如此行事、如此处世的理由,每个人的理由也都符合社会确立的人情与伦理——一切都是顾乎自然的发展,无可无不可,无是也无非,既无善恶之对立,也无因果之轮回;然而,正是这种自然状况下的“无罪之罪”,这些“通常之人情”,毫无预谋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以中国的叙事传统,即: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陈旧模式作比,埃林·彼林提供了一个超越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而进入到经验的内部、人性的深度的垒新文本。他的文字,有很深的情理,然而却是家常的。正因为是家常的,便有质朴而准确的价值趣味,即:人性之真。

比如他的《剖草人》。拉佐由于娶了村里的美人潘卡,便总是担心她红杏出墙。在外出割草的路上,伙伴们围着篝火,也多是拿潘卡来插科打诨——既然是乡村美人,自然就会成为议论的话题。然而,伙伴们不经意的议论,就更增加了拉佐的疑心,他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个情景:在一片茂密的矮树中,露出了潘卡雪白的漂亮脸蛋儿,一只男人的手——这是一个野汉子的手,抚摸着她的脸……于是,拉佐再也沉不住气了,悄悄地踏上了返乡的路。从此,即便是家里穷得叮当乱晌,即便是潘卡的漂亮脸蛋因积聚了厚重的菜色而一天天变丑,拉佐再也没有勇气走向谋生之路。

一个本该兴旺的家庭却陷入困境,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这种悲剧的形成,不是因为“意外的变故”,而是因为“通常之人情”。是潘卡的美,拉佐的疑心,伙伴们的议论,这些“无罪之罪”共同制造的。悲剧中的人物,都可以被指摘,但又都没有理由被指摘,他们都陷在“无物之阵”中,身不由己。

还比如他的《列渡》。退伍兵列波老实能干又美,和他能般配的姑娘便只有“村花”伏依卡。不幸的是,他身份低微,只是富农家的一个雇工;更不幸的是,伏依卡竞在城里当了三年的保姆,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于是,她不再接受他了。伏依卡“是一头游走在乡间的美丽的小兽”,既单纯又善良,身上的美,是镶嵌在列波的身心之上的——假如列渡是骨头,伏依卡就是附着于上的肉。所以,在猝发的变故面前,一种致命的忧郁便在他心中凝结了起来。在一次打猎的途中,他看见伏依卡在赤杨树隐蔽着的一个清水湾里戏水,“她赤裸的身子,白得就像刚落下的雪。”更要命的是,“阳光穿过欢跃的树叶,仿佛金色的鳞片落在伏依卡身上。”美得令人心痛,美得令人绝望,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下,他扣动了扳机。

幽密的清水湾,欢跃的赤杨树,金色的阳光,雪白的胴体,忧郁的人心,都是“无罪”之大美,却在冥冥之中成了同期到达的“凶手”。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使世俗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纲常无法指认、无法评判。

埃林·被林不是圣人,但他却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所谓文学,就是用最柔软的方式,建立一种道德之上的道德、伦理之上的伦理。

“每束阳光都有照耀的理由啊!”我忧伤地感叹道。

从街头垢面人的手里,居然拿到了这样一本埃林·彼林选集,真是一种天意啊!就像昆仑山上的魔法大师,透过剑雨刀林,一眼就看准了在角落里的一个传人,而把江湖秘笈独授于斯一样,不堪究竟、无法言说。

于是,躲在窄仄而昏暗的书斋里,我心豁达起来,且窃笑不止。

因为此时的我,正面临着一个困扰,就是如何解决一个写作者的身份问题。

埃林·彼林的“秘笈”告诉我,一个写作者,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也不是生活的评判者,而是人间信息的记述者和传递者,要按照生活的“逻辑”写作,而不是把自己的理由强加给生活。生活的逻辑是什么?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是自适自足的——是不此不彼,而不是非此即彼。因此,我没有必要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能够准确地呈现人间的真相便是写作的意义了。

这是一种“文学的境界”,它能够使写作者从道德的困境、经验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走向自如、宽广而人性的世界。

我轻装而行,一路欢悦,且一路收获——以我的出生地为素材,写了几百万字的“山地笔记”。这些笔记,既有散文,又有小说,既有写生,又有工笔,体例不拘,任性而为。在我的笔下,山地人事,既原始又开放,即固守又旷达,既质朴又复杂,既高贵又卑贱,既宽容又褊狭,既正经又淫亵,既善良又恶毒……总之,都体现着对生活的照拂与尊重。

我何尝不想做高于生活的“塑造”?但山地之上,只能生长那样的植株。人工的培植,只会制造假象、制造怪胎,甚至是死亡。身后,埃林·彼林那双忧郁的眼睛在始终注视着我,我哪敢自以为是呢?于是,我极力克制住自己站出来讲话的欲望,以“无差别的善意”写人的悲哀和生之喜悦,让“天道人心”自然而然地说话。

许多读者告诉我,读你的文字,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读出“我”来。因为书中的人物并不比“我”高明,所以,阅读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与自尊的过程,我们很受用。同时,我们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承受能力,因为善恶是在相互涵养中的,罪与非罪是相伴而生的;有的时候,不公之中却蕴含着公平,绝望之处,未必就是绝境,相反,或许就是新生之地。因此,我们感谢你,对你有新的期待。

他们还说,读了你的文字,我们对世事的愤懑竟渐渐地平息了,竟渐渐生出一种温厚的情绪,就是做人要厚道,要宽容,要有悲悯心——人生于世,都是在扮演被命运“催眠”的角色,可怜见地,许多,许多,是身不由己的。

这或许就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回报了——因为,大地道德最核心的支撑便是良知、爱与悲悯啊!

于是,我欢喜于自己的写作生活——我既制造着文字,文字又加固和温暖着我;我不再担心破碎,也不再畏惧寂寞——生命因此而强壮起来。

有一天,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去造访一下那个垢面者吧,他是你的一个恩人呢。

那个人已不在那片树阴之下了——城市扩建与龙爪槐之类是矛盾的,城市需要一种无荫之树,比如广告牌、街灯之类。然而他还在卖书,在一个小而明亮的街面店房。

见到我,他竟毫不吃惊,甚至有些麻木。

“你还认识我吗?”我问。

“烧成灰儿我都认识。”竟说。

目光溜到他的脸上时,发现他还是满面污垢,但因为光线明媚,辨得出,这污垢,不是凡尘,而是伤痕。

我的表情被他察觉到了,他笑了一下,兀自说道:“煤气泄漏,烧的。”

“也好,有特点。”我随口说道。

我把一捆书(自己的山地笔记)放在他的眼前,“这个书你卖不卖?”

“你的?”

“你怎么知道是我的?”

“能买埃林·彼林那样冷僻的书的人,肯定也是个写手。”

“写手”这个词从他嘴里说出来,我感到很适宜,因为整天在书堆里泡的人,再卓越的写作者在他的感觉里也是很家常的,不过尔耳。

他示意我把书放在那里,换了个话题:“我的小店还没有牌匾,你能不能给我题一个?”

“你还是找个有头脸儿的人题吧,就我的影响,对你的用处不大。”我说。

“嘁,亏你还是读埃林·彼林的人,真是没意思。”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题吧。”我问:“题什么?”

“文友书屋。”

“太俗。”

“不俗,你看,你与埃林·彼林是文友,我与你是文友,都是一丘之貉。”

“这么说你也写作?”

他诡异地一笑,从书柜的底部拿出来一摞手稿。

于是,“文友书屋”四个字便歪歪斜斜地上了他的牌匾。最初看时,还有些愧疚;但看得久了,竞也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

“文友书屋”也不是一个什么了不得的存在,不过是一株按本性生长的植物而已。

同类推荐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不是生存,是生活

    不是生存,是生活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文艺之旅上直抵人心的吉光片羽。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最新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最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 左耳电影全记录

    左耳电影全记录

    原著作者、电影编剧饶雪漫执笔记录《左耳》拍摄全过程;新晋导演苏有朋首次“触电”感受全记录;收录电影《左耳》主创人员采访实录;陈都灵、马思纯、欧豪、杨洋、关晓彤、胡夏、段博文七大主演共同撰文,书写有关《左耳》拍摄的点点滴滴;电影《左耳》全程跟组小编,亲临拍摄现场,搜集大量拍摄趣事,揭露那些《左耳》背后的秘事;更有《左耳》摄制组全体成员参与创作。
热门推荐
  • 哦嘿!秋香香点唐小虎

    哦嘿!秋香香点唐小虎

    F,也许是FOUR,也许是FIVE?外表冷酷功夫了得的女主角秋香香,带着某种目的来到明阳学院,并迅速与三大校草连在了一起。四个人一边打闹一边管闲事,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了很多人,办了很多件风光的案子,而他们的代号F也变得异常响亮。经过生死事情之后,秋香香却带着神秘的身世不告而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凤女惊华之邪仆

    凤女惊华之邪仆

    她是从死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四柱纯阴之人。三岁时,她偶然召唤出了被封禁在戒指里数千年的他,从此她的生命变得不一样。他是叱咤风云的地狱魔鬼,拥有能轻易将一切化为灰烬的能力,但他唯独听从她的命令,对她唯命是从。她是高贵的皇族人士,他是跟随在旁的恶魔随从。十三岁那年,他只因她的一个命令,为她杀入皇宫。十三岁那年,她女扮男装,在他的护佑下,在登基大典上当天,闯入皇宫,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还有江山。她为了十三年前的秘密而来。她说,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伤害过她的人,她要毁掉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十三是个不可触及的数字,无数人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而死。即使如此,她也绝不放弃查出当年害死她全家的凶手。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影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于你给我一个提示好吗

    关于你给我一个提示好吗

    我们之间,没有所谓的默契,于我而言,爱你是一个我不想觉醒的认知。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繁华那年遇见你

    繁华那年遇见你

    那年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如今爱上他,是我一生的意外。你总说爱不是强留,但没有强硬的爱,还是爱吗?我的一生的意外都是因为你……我不担心你的离开,但我害怕会再也见不到你!
  • 强宠甜妻亿万年

    强宠甜妻亿万年

    当年,初可心被迫拿掉腹中的孩子,悲痛欲绝的出国!几年后,她高调的回国,只为了报复他。没想到却被他抓走禁锢,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妻子。这个恶魔总裁简直就是头喂不饱的饿狼。逃走被抓,他将她扔回床上,邪笑:儿子说他太孤单了,让你给他生个妹妹,乖,我们抓紧时间努力!次日,她站起来,大骂“墨燏,你这头饿狼,王八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病娇的人偶

    病娇的人偶

    矫正错误的世界,防止毁灭无论用什么方法必要时可要杀掉男主“你来自哪里?”“我忘了。”“你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感觉你很迷茫,很孤独。”“我们是一样的。”彼此救赎的人们啊,我牵起你的手,别问太多,让我们一起在故事里起舞。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