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3800000007

第7章 控制成本,就是控制收益

(一)

朋友办了一个细分市场的培训机构,非常火,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在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费是其他机构的一倍多,但报名名额仍然一票难求。

因为这里的课程体系和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别的培训机构教的是过去的经验,而这家机构教的却是未来的技术,一切的目标就是为了让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能够在没有经验、没有背景的前提下,实现对行业前辈的弯道超车。

所以,趋之者若鹜。

我身边有些刚刚入行的年轻朋友知道我也在这家培训机构任教,就经常和我聊起课程的事情。

我见他们如此感兴趣,就十分好奇地问:“既然你们那么认可这些培训内容,为什么不报名亲自体验一下呢?”

“学费太贵了啊。我一个月当助理的工资才2500元,可去培训一次,学费就要5000元,我不吃不喝,两个月工资就没了。这还不包括来去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这样算下来,一次培训要消耗掉我三倍左右的工资。我还要不要生活了?如果把所有课程都报上,那我两年的辛苦就等于白干了。”

听起来也很有道理,我明明觉得他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却无法反驳。

我突然有了更大的好奇,我很想去听听那些和他们处在人生同样阶段、但已经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是如何考虑这一问题的。

“这么高的学费对我们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太贵了一点,不过,如果我掌握了一门我们的师傅都没有掌握的技能,哪怕多一个客户找到我们,给他们出具一份专业文件,这个学费也就回来了。更何况,学到的东西将来还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呢。这样一算,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同样处在月收入2500元左右的年轻人,面对同样的机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面对过去,用现在的收入水平来衡量一件事的成本,并且以财务支出的痛感左右自己的决策;另一个则面对未来,用未来的发展机会来衡量一件事的成本,并且用业务收益的快感来左右自己的决策。

我,几乎能够看到两个人不同的未来。

(二)

不要相信现在的痛感,至少,不要在决策时给它过大的权重。

当年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月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此外还需要额外负担房贷、保姆工资、孩子奶粉等,经济压力非常大。大到我每花一分钱,都要思前想后,畏畏缩缩。

武汉的夏天非常炎热,地面温度经常高达四十摄氏度以上,如此天气,出门办事,我竟然会纠结究竟是坐一元钱的普通公交,还是坐两元钱的空调公交,因为在我当时看来,这不仅仅只是多了一元而已,在我当时的痛感尺度下,我要多付一倍的交通成本。

5000元学费,相对于2500元工资,当然是两倍的收入。

两元钱公交,相对于一元钱公交,当然是两倍的支出。

什么事都经不起这种换算,本来没有痛感,一旦经过这种心理暗示的转换,很多决策就没有勇气做出了。甚至会做出盲目和危险的决策。

比如,如果有人抢了我2000元钱,我会不计代价地和他搏斗,因为我脑子里想的一定是:老子要等两千次公交才能省下这点钱,我当然要和你拼了。

但是,如果当你有一天成了俞敏洪和马云,再回头看当年这件事情,还会为了这两千块钱,不惜代价地和歹徒搏斗,从而丧失成为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机会吗?

很多事情,从未来看的时候,才会豁达与明智,才能拨开感性的迷雾,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现在的我回头再看当年,遥想起那个从普通公交上下车,在武汉街道上挥汗如雨的自己,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到家里倒头就睡,第二天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疲惫,我就感叹自己当初的不智。

如果我能以今天的收入倒推回当时,提前花未来必然会挣到的财富,也许,我就会选择打的办事,把节省下来的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美好的心情花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也许,后来的我会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

(三)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那是因为你现在不缺钱了才会这么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好吧,听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发现,其实这真的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和暂时有钱没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个学生,毕业后到了上海,进入一家高端律所,但实习期间,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

可是,他居然在律所对面,上海最繁华的中心地段租了一套房子,月租6000元!

我以为他是富二代,家里条件一定很好,才会如此不考虑收支平衡。

可是,我错了。

一次聊天,我知道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禁暗暗赞叹。

“我家里条件并不好,所有大学期间的学费都是我自己挣来的。我知道,越是没钱,越不能在钱的问题上过于纠结。如果我和别的同学一样,为了省钱租一个离单位很远的郊区的房子,的确可以有所结余,但每天来回路上浪费的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和这些奔波对心理的摧残,这笔账显然是不划算的。但是,如果我能租在单位对面,每天就可以节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可以用这些时间积累知识或接点小活,贴补日用。关键是,我有了很好的生活状态。现在可能会觉得房租是我收入的两三倍,但以今后的眼光来看这些支出,其实仅仅是每年多花几万块钱而已。要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成本。”

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也应该这样想,赞叹的是他刚刚毕业就能有这种思维方式。

但是,最让我惊叹的是他最后的总结。

他说:“每个人工作,都想钱多,事少,离家近。钱多我决定不了,事少也由老板决定,我唯一能决定的,就是离家近不近。我为什么要因为前两个因素不能决定而把我能决定的事项拱手相让呢?我要决定一切我能决定的事情。”

哇,居然还能这样思考问题!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早上八九点的天空属于这帮太阳了!

(四)

记得清华大学有一位张教授曾经写过一本随笔,记述了当年在重庆一所大学任教时评职称的经历。

当时学校集中组织了一批学术成果的出版申报,只要青年教师手头有已完成但未出版的学术著作,都可以申请由学校给予一定出版补贴,自己再承担部分比例费用,纳入文库集中出版。

张教授当时还只是一名讲师,收入也不高,自己要承担的几千元对当时的他而言也不算是个小数目。当时出版著作还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他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就果断地填了申请表。

但另一位同事则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进行研究,最后的成果不但没有稿费,还要自己出钱,而且居然是自己几个月的工资,就一直不肯出版。

可就因为这一念之差,后来两人的道路截然不同。

张教授就因为当年这本著作,加上其他条件,顺利地破格直接评为正教授,成了该校有史以来唯一一位没有经过副高而直接获评正高的教师。而正好在次年又赶上某985高校全国范围内礼聘该学科教授加盟,他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顺利来到了这个中国最高学府,从此事业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而那位不愿支付出版费,放弃了出版机会的老师,一步慢,步步慢,后来就一直偏安一隅,一直没有事业上的起色。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在评价这两个人做法的优劣,毕竟,坚持对学术纯洁性的捍卫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价值观。我想表达的仅仅是,面对决策时,如果仅仅根据当时的条件和痛感,也许,我们会错过很多不会再来的宝贵机会。

(五)

有些人接触一次,就能预见他的未来。

比如他,阿平。

他创办了一家企业,走上正轨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找人才上。

每次和人谈待遇的时候,他都会让对方先提条件,对方一般都会比较谨慎地提出一个待遇的幅度区间,而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按区间最高值给对方确定待遇,往往让对方大为意外。

有一次我问他:“你这样吸引人才,不怕你们的财务成本过大,利润率变低吗?”

“不怕,他们会自我驱动,匹配这个价值,我在意的,是他们未来创造的价值。我的任务,不是控制财务成本,这不是在吸引人才时要考虑的事情。”

还比如他,阿康。

在重庆读研,但他一有机会就往北上广跑,而且每次出差,都会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

有一次,他到武汉来专门见我,和我聊起他的出差安排。

“我每次出差前都会上一些网约平台,他们会把每个城市各个行业领域里的大咖标上约见的价格和谈话的主题,我只要觉得自己能够承受,比如两千元以内的约谈价格,我都会下单约见。每次出差我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般一天可以约见三个当地在某个领域里最牛的人,然后通过我的提问把他的思想全部提取出来,再根据我的见闻为他提供我独特的价值,这样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形成平等的互动,而不仅仅是一种仰视和崇拜的关系。”

“可你还是个学生,平时飞来飞去的哪来这么多钱啊?”

“在我寝室同学还在电脑里打游戏的时候,我花了半年时间经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坚持写文章,也许是机会比较好吧,被几个大号转发了,现在已经积累了十几万粉丝,我也会在各个平台免费分享,来推广我的公众号。这样,只要我缺钱就会在社群里发起一些讲座,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随时变现的能力。”

“你准备为自己投资多少?”

“我用自己的讲课为自己攒了十万块钱,我准备用这十万块钱投资自己,拜访一百个名人,吸取一百种思想,只要有一个想法点燃了我,我的一生就有赚不完的十万块。所以,这笔买卖很值!”

“你不准备省钱买房子吗?”

“买房?我再怎么省也省不出个首付出来。我不买房,省下的几百万让我赢得了人生最大的财务自由,我可以不计成本地去各地旅行、拜访、请人吃饭。我是在花我未来的钱,而无论我怎么花,我觉得都是未来收入的零头。所以,很多人说中国高房价压垮了年轻人的梦想,那是因为你还是放不开房子这个执念。我恰恰觉得,是中国的高房价激发了我的梦想,让我更早实现了财务自由,当我的同学抱着十万块钱还房贷的时候,我已经拿着它上路了。我相信,未来我的房子一定比他的大!”

说实话,听到这里,我也相信!甚至,也有了把房子卖掉,赢得财务自由的冲动!

但我仍然有疑惑:“那如果有一天,粉丝经济玩不转了,没有人听你讲课,没有人给你打赏了,你怎么办?”

“向未来借钱,到现在花!”

我没有问题了,我已经深刻地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注定会成功的,而有些人则注定会平凡。

像凡人一样思考,就只能像凡人一样生活。

只想着控制成本的人,注定是在控制未来的收益。

同类推荐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是15位人气作者的暖心合集。《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精心收录了15位作者近年来创作的32篇精品故事。《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一书中有亲情、爱情与友情,有小说、励志与感悟,总有一款能够打动你的心!最好的,时光总会把它留在最后。在此之前,所有的等待与伤痛,只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本书以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为总体参照框架,以“传记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传记性与文献性并重、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的旨趣中,着重介绍、阐释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经典作家(包括鲁迅、徐志摩、沈从文、戴望舒以及张爱玲)的生平、思想、性格,尤其是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的相互关系。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热门推荐
  • 双生缘之爱归来

    双生缘之爱归来

    他言语纨绔,年少轻狂,一战而骄,自以为强者。(亓千劭)她寄人篱下数年,九年后有幸飞上枝头当凤凰,但庭院深深,她向往的不过是桃花谷那般闲情逸致的生活。要说他们苦恋中最大功劳者,定是皇后无疑。先是求婚,到种下情人蛊,到机关算尽,她都是步步为营。“隐影风者”――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当年,他手执多变“幽闵扇”,一夜屠灭江湖三大邪派,以闪电般的速度和超强的武艺屹立武坛。(君乾风)大婚出逃,借着半截玉箫,“双毒”引力走江湖。借助父亲的资本,自己的实力,建造了骇人听闻的传奇。青春少男少女,怀着使命或梦想逐步前行,情窦初开,多少心酸的故事慢慢袭来。
  • 异界令牌

    异界令牌

    这是一个妖怪与人类为了生存资源征战不休的时代,天赋异禀的少年为了结束这个时代,寻找传说中开启异界之门的钥匙,给人类和妖族共同带来希望。
  • 续南明

    续南明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大明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率舰队出使西洋,曾自豪在《天妃灵应之记》碑如此宣示,此时大明国力如日中天。然时间到了崇祯末年,大厦将倾,帝国将亡,乱世来临的阴影,笼罩每个百姓心头。胡虏横行,流寇肆虐,天灾人祸,饿殍遍野,文明就要毁灭,前方看不到希望。自五胡乱华,蒙元入寇,中华又将步入黑暗无底之深渊。也就在这崇祯十四年秋,一个后世的灵魂,意外来到大明,在淮北那片奄奄一息的饥民中…………老白牛第三本历史大作,敬请期待!已有完本作品《回到明朝做千户》,《明末边军一小兵》。
  • 玄魂立道

    玄魂立道

    座座仙山杀机列,层层尸骨殇琼天。山内宗门世外桃源,山外千派龙潭虎穴。且看少年卫誓如何从渺小微末成长为一代巨擘。“凭你们?也想要我背弃宗门?”“唯有宗门弃我之日,无我背弃宗门之时!”这是一个宗门从不背我,故我不弃宗门的故事。
  • 鹤君传

    鹤君传

    平平无奇的青年赵鹤穿越到《河洛》世界,借助天书与辰朝皇帝朱元璜分庭抗礼,在巴蜀建立起心中的理想国,君临天下后,时人称之为‘’鹤君‘’。
  • 当她梦醒时

    当她梦醒时

    一个不知名网络小说家——夏妤,由于长期熬夜导致‘猝死’,抢救回来后,发现自己每次睡醒后会出现在不同‘剧情’的位面里,而且只有在身处的位面里‘合理’死亡后,才会从现实世界再次醒来……
  • 欢喜

    欢喜

    身边一众闺蜜甘于平凡,母亲的劣根性让向浈感到害怕,外婆的临终遗愿是,希望向浈能够不平凡,出人头地的生活。为了出人头地,她学习包装自己的手段,学着各种指南去奋斗,但是她发现很难,说来说去,怎么算出人头地?赚个盆满钵满?拼个星光无限?傍个家产万贯?……都可以。而在最后,她整容,去奋斗,却发现最理想的生活,竟然是,向生活妥协。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观点独到,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我想当主神

    我想当主神

    有一天王当捡到一个项链,发现这是一个大能留下的宝物,里面自带一个空间,而且还能穿越。于是乎,王当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当主神。
  • 总裁的狂妻

    总裁的狂妻

    嫁他,为了筹备二十年的报复。娶她,持续延续二十年的恨意。两个带着不同目的的人,订立一年的婚姻契约。谁说婚姻一定要有爱情?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没有爱情的他们,也一定维持好婚姻。只是,一旦某些东西越界了,那么,那契约还能有效吗?情景一:“…结婚后,我们互不干涉…”元昊宇眯着桃花眼,有趣地看着眼前前一刻还温柔似水的女子,转眼睛却张狂无比地谈着婚姻契约,他倾身上前,把玩着她滑落发髻的发丝,手背有意无意地在她的脸颊和耳垂边摩挲着,磁性的声音缓慢地说着:“我…有什么好处?”乔橙沉了一下眼,一眸危险的光芒划过,淡漠地说:“自由!”元昊宇挑了挑眉梢,莫名的光芒闪过眼底,收回了手,爽快地答应:“好!”比起自由,他更期待这一年的有趣…情景二:“你是我老婆,不是应该履行作为妻子的责任吗?”元昊宇冷冷地宣称,带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乔橙点了点头,无比认真询问:“你确定?”一句话,三个字,却用了一分多钟。“没错!”声音的温度低到冰点,紧咬着牙关,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线,阴沉无比,“明晚,你最好做好准准备,我亲爱的老婆!”乔橙微微一笑,神秘诡异,异常顺从地点头。于是,第二天元宅里,住进了四大美女,传言中四大情妇。乔橙优雅的喝着咖啡,轻轻眨一下眼睛,如同不解世事的小女孩,天真无比,扫了坐成一排的美女,微笑道:“还满意不?”情景三:“景晓晨,你到底有没有心,有没有心!…”元昊宇紧紧地扣着她纤细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那双桃花眼中疯狂一片。乔橙一挥手,禁锢着自己的双臂被打落,淡漠的脸上增添了几许无情,“二十年前,它就死了!”声音如同寒潭水,冻得刺骨。…推荐:现代文系列之一:《无心娇妻》讲述风泪垂的故事(完结)女尊系列之一:《无欲女皇》(完结)女尊系列之二:《懒惰女王爷》(连载中)
  • 跟科特勒学营销

    跟科特勒学营销

    最实用、最全面的科特勒营销理念。本书总结了科特勒几十年的营销经验,并对他的营销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营销经典案例,教给大家全面、具体的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如同“营销界的爱因斯坦”亲身传授你营销知识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