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3500000013

第13章 良莠不齐 王柏龄金屋藏娇苦练三九 张治中从严治校

话说黄埔军校既然是国共合作的产物,理所当然的就会有左、右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也是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国共两党大规模较量的前奏。蒋介石陪着孙中山于1924年6月16日在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学生开学典礼后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18日,国民党元老中的右派邓泽如、张继、谢持等,以中央监察委员的名义,向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弹劾案”。大意是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后,仍在国民党内进行共产党的党团秘密活动,这是非法的,请中央执委会“从速严重处分”,并提出国共两党应“分道扬镳”,“分作两起”,这样“更佳”云云。这个弹劾共产党的提案“事前征得蒋中正校长同意”。蒋介石在国民党右派元老中总是装扮成国民党的忠实信徒,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在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的面前,却又表现积极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如在1924年6月24日和29日对黄埔军校学生训话时,他都号召“向俄共党员学习”,说俄共党员“个个肯负责任,守纪律,始终努力奋斗,视死如归”,“俄国共产党党员只愿为国家、为群众谋幸福”,“他们一举一动都以主义为前提,都以精诚来团结”,竭力讨好苏联军事顾问。1925年10月,他还亲自送长子经国赴苏联孙逸仙大学学习。该校后来改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由国共两党推荐,鲍罗廷审定。如谷正纲、邓文仪、皮以书、屈武(于右任的女婿)、王新衡、白瑜、冯洪国、冯弗能、于芝秀(于右任之女)、韦永成、卜通明等,以上都为国民党要员子弟,包括蒋经国在内。共产党方面有邓小平、廖承志(廖仲恺之子)、林祖涵、杨尚昆(杨暗公之弟)、乌兰夫等。蒋经国、廖承志、陈复(陈树人之子)号称“留苏三公子”。如果不是信仰共产主义,岂能将亲生儿子送往苏联呢?蒋介石送子女赴苏留学,这一招他蒙蔽了不少党国要人及黄埔师生。其实,蒋经国当年不过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因参加上海“五卅惨案”游行被校方开除。后来他又进北京吴稚晖办的北京外语补习学校,因反北洋军阀而被捕关了两周。蒋介石见儿子不好好念书,到处闹事,又执意要往苏联,就顺着儿子的意思,让他到俄罗斯去磨炼磨炼,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蒋以此为“资本”,大肆吹嘘“谁反共谁就是反革命”。以后他自己倒应验了这句“口头禅”,自食其果,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以后,他身边有两位左、右手,也就是本书第三回提到的“黄埔四巨头”之中的王柏龄、何应钦。蒋介石、周恩来则是“四巨头”中的魁首,也是今后国、共两党的首领,本书挂帅的人物。

王柏龄何许人也?此人乃江苏江都人氏,字茂如,生于1888年,比蒋介石仅小1岁,少年时好习武,14岁入南京陆军小学,以成绩优异被保送陆军速成学校(即保定军官学校前身)学习,1908年与蒋介石一同考取留学日本的官费生,上振武学校学习。他与蒋介石同窗三载,毕业后又一同分配到野炮13联队实习,辛亥革命后一同返国参加光复沪宁之役,王柏龄与蒋介石情同手足。蒋介石发迹后,总忘不了提携这位同窗。1913年第二次革命失败后,王再次东渡日本,进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学习,毕业后回国,经陈其美、蒋介石推荐,加入居正领导的山东讨袁军任总司令部参谋、代参谋长、旅长等职。1917年应唐继尧之邀,出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云南高等军事学校炮兵科长等职,历时7年之久,具有一定的军事教育经验。蒋介石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后,任命王柏龄为大元帅大本营高级参谋。黄埔军校成立后,王柏龄任筹委会委员、教授部少将主任。说实在的,王柏龄在筹备军校和制订教育计划、教材编写、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确实花费大量心血。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至少每天要工作18小时,三四个月下来,人并不觉苦,内心的热忱,也并没有减低,真是精神振奋,身体就不成问题。”

其实,谁都知道,王柏龄的功劳,有一多半是他的“得意门生”叶剑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叶剑英当年投考云南讲武堂时,王柏龄是该校的教育长。王柏龄从粤军第8旅张民达旅长那里借调旅参谋长叶剑英来黄埔,张民达真舍不得放叶走,但碍于廖仲恺的情面,只好对廖妥协。所以临走时,张民达对叶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大本营指名调你,不能不放行,但有一个条件,你还是8旅的参谋长,作为8旅代表去参加办校,办完就回来。”叶剑英是答应了张民达的要求,才来到黄埔的。孙中山最值得称道的有粤军中的“两达”:一是第一师第3团团长邓演达,再就是8旅旅长张民达。孙中山经常说:“干革命,有‘两达’就有希望。”叶剑英当年护卫孙中山登永丰舰避难表现出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是王柏龄十分欣赏的。“拔剑角群雄。”王柏龄依靠叶剑英,把个教授部办得井井有条,不仅得到了校长、党代表的嘉许,也乐得他逍遥自在,三天两头地往广州跑。王柏龄娶了三个小老婆,分居在不同地方,生活糜烂,还常常去逛妓院,烟酒嫖赌,样样都会。有一次,王柏龄喝得醉醺醺的,一头闯进邓演达的房间,喋喋不休地大谈嫖经:“像咱们这种身份的人,要嫖就去‘清吟小班’(头等妓院)、‘下处’(三、四等妓院)是去不得的,不然弄上一身‘广疮’(梅毒),可就得不偿失。清吟小班打茶围,每次大洋一块,叫‘开盘子’,像你一身无牵挂,完全可以一月付30元大洋‘包盘子’嘛!”以上情节摘录自尹家民先生著《蒋介石与黄埔“四凶”》一书,决非笔者杜撰。据说,王柏龄由蒋介石介绍来黄埔“做官”,常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居,被人称为蒋的“第一只手”,办学只会“纸上谈兵”,打仗实为常败将军。

王柏龄于1924年年底兼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2团团长。东征淡水一役,见敌势凶猛,他不顾防线的完整和友军的安全,率领团指挥所先行后撤,以致所部失去信心,防线被敌人冲开缺口,幸被教导第1团及粤军一部赶来增援,才稳住阵脚。战后,蒋介石下令撤了王柏龄的团长职务,念其办校有功,调任他为黄埔军校参谋长,后升为教育长。王柏龄对蒋唯命是从。蒋为了排斥打击军校内的共产党和左派力量,指使王柏龄等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与周恩来支持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相对抗。当时,王柏龄是黄埔军校内最顽固的反共人物,对“孙文主义学会”的活动他出谋划策,积极支持,而对“青年军人联合会”则百般刁难,千方百计诋毁与打击。只醉心于风花雪月、酒楼妓院的王柏龄,在黄埔军校学生眼中是个“花花太岁”。他不仅经常逛妓院夜不归宿,而且还在教育长任内大肆挥霍有限的经费。蒋介石恨这位同窗太不争气,在以后的官场生涯中,几次提拔,几次撤职。蒋介石只是在黄埔军校左右两派斗争中,把他推到前台当打手,而对他的人品则流露出鄙夷。

在左派学生眼中,像王柏龄这样的人品,简直是黄埔的耻辱。王柏龄与邓演达的一场纷争,以及他如何秉承蒋介石的意志与周恩来周旋相斗,以后再详细交代,在此暂且不表。

再说黄埔军校开办以后,名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热血有为的青年,千里迢迢报考黄埔军校。国民党、共产党各省市基层组织也源源不断地推荐优秀党团员前来报名入校,一时广州人才济济。

黄埔军校的确由于它的革命性而受到民众尤其是知识青年的爱戴,一批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军官,陆续慕名而进入黄埔军校,这里先不提号称“黄埔八大金刚”中的7位,即何应钦、陈诚、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刘峙、陈继承,单说一位后来国共两党都一致公认的“和平将军”张治中。他乃“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在大陆的爱国不反共的将军。也有人称张治中、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为“黄埔四凶”。张治中这位传奇人物,国民党右派忌恨他,称他为“四凶”之首;左派尊重他,称他为“红色教官”、“红色团长”。他一生都是在国共两党的夹缝中度过的。从1924年年底他进入黄埔军校开始,直到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前后在蒋介石手下效力达25个年头,以自己的忠诚、质朴、勤勉、敢于直谏和聪慧博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张治中也是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时间最长的一位军事教育家,前后干了10年,真是“桃李满天下”。为“和平”他四方奔走,不遗余力,三上延安,与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私交很深,也受到中共领导的欢迎与敬仰。邓颖超在为《张治中回忆录》所做的《序》中说,“文白先生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将世世代代为中国人民所纪念”。郭沫若对张治中作了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对那独夫异常忠诚,但是对中共的友谊还是比较持久,比较有诚意。这个人爱国,却又实际参加了独夫的一些卖国勾当。这个人是个大官僚,却也常常讲点民主。”郭沫若的话,可说比较客观而中肯,道出了张治中在政治斗争中的矛盾心情和政治生涯的传奇经历。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巢县西乡洪家疃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6岁入私塾发蒙,16岁在杂货店当学徒,流浪于扬州、安庆等地。他在扬州盐防营当过兵,后当警察,感到世态炎凉,飘零四方。当时他给自己起名为“警魄”,后取警、魄中的文白作字,以纪念青少年的凄苦境遇。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冬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1916年毕业,分配到安徽安武军倪嗣冲部见习。北洋军阀的腐败使张治中难以忍受,终于使他出走转赴广州,追随孙中山护法,在桂军中任连长、营长、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大队长等职,为刘震寰主办的靖国军培养了一批基层军官。

张治中入黄埔军校由廖仲恺向蒋介石推荐,1924年12月正式被委任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校总队附,后代理总队长。王耀武、常乾坤、陈修和(陈毅胞弟)、方先觉、戴安澜、康泽、刘安棋、肖人鹄、毛人凤这些著名的战将,当初都接受张治中的严格训练。张治中刚到滇军任毓瑞的第8旅上尉差遣时,就不甘寂寞,将身边的3个勤务兵集合起来,天天训练,后来慢慢增加到10多人,最后增至50多人,把一群旅部散漫惯了的士卒训练得有模有样。这使任旅长十分欣赏,于是他下令再征集一些士兵,成立旅部警卫队,由张治中当队长,从此开始了他带兵的戎旅生涯。张治中靠3个勤务兵起家,从严治军,天天与学生一起生活与操练,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实干,赢得师生的敬仰。张治中与共产党人的关系很融洽,这得追溯到两年前的往事。1922年他脱离军队,带着夫人洪希厚及长子一真,赁居上海法租界的一个楼面,每月房租大洋16元。他专心入青云路师寿坊第3条弄堂的上海大学补习俄语。他与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高语罕等共产党人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喜欢听高语罕的课,对社会主义思潮有了初步认识。来到黄埔军校后,上海大学的恽代英、高语罕、萧楚女都令张十分景仰。尤其是目睹了周恩来、邓演达、熊雄这些人的崇尚实干、不求当官的作风后,他与他们的交往自然就十分频繁起来,言论也逐渐左倾。张治中来黄埔不久,曾向周恩来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请示上级后回答他说:“中共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太大,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此时恐有不便,不如稍候,等以后有机会再说,你看怎么样?”张治中虽未入党,但他在以后军校两派的斗争中,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青年军人联合会”,对“孙文主义学会”的某些干将如贺衷寒、邓文仪、冷欣等不屑一顾。在表面上,他则站在中间偏左的立场上。

张治中亲共的表现,一度使蒋介石怀疑他是不是共产党,曾密询心腹干将王懋功。王经过调查力言并无其事,流言不足信,为张治中说了许多好话;加上张治中在黄埔军校的保定同学都为他开脱,这才打消了蒋介石的顾虑。然而张治中毕竟是有用之才,几番踌躇,蒋终于还是以怀柔为主,将张治中笼络在身边了。

1925年2月,黄埔学生军出师东征,张治中率入伍生总队留守后方并维持校本部正常训练。6月,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回师平叛,张治中率留校学生组成突击队,包抄叛军后路,由猎德强渡珠江,攻占石牌车站,摧毁滇军指挥所,并乘胜扩大战果,会同东征军平定刘、杨叛乱,为广东革命政权的巩固做出很大的贡献,受到蒋介石的嘉奖。不久,张治中调任东征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协助指挥作战。以后蒋介石先后委任张治中为航空局局长、军事处处长、航空学校校长、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团团长。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改组,张被推选为执行委员。黄埔军校在一、二、三期毕业生的基础上成立军官团,他又被委任为军官团团长。至此,张治中一身兼八职。蒋介石对他的重用可想而知。张治中每天从早到晚,乘坐汽车、汽艇往返于广州与黄埔之间,其劳累可说在当时的黄埔军校高级官佐中是独一无二的。在黄埔岛上,他与邓演达算是比较正派的革命军官。

张治中35岁当上校,在黄埔军校中并不多见。他不是靠读书、靠圆滑处世或吹牛拍马而升迁,而是靠刻苦学习、真枪实弹中打出来的。张治中曾回忆说:“我带兵,无论到什么地方,决不带行军床,总是等士兵睡下后,躺在他们的空档里;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把士兵安顿好,自己才休息。吃饭当然是同在一起,兵吃什么我吃什么。作战我总是站在第一线。”在黄埔军校带入伍生,他是最先起床的一个人,也是最晚睡觉的一个人。早晨,他带着学生,围着黄埔岛要跑步20多华里;深夜紧急集合急行军,身为总队长的张治中总是在学生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由于他的严谨治校,精心育人,黄埔军校入伍生优良的训练传统,一直传到笔者这一代人的身上。笔者至今回忆当入伍生的紧张生活,还感到不可思议,吃饭5分钟,一吹哨子就动碗筷,一听哨声就终止进餐,不管你吃完没吃完,动作慢了就得挨饿。最热的时候专到太阳底下练操;最冷的季节,就穿衬衣练“劈刺”,用汗水来抵御严寒。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训练是一关,好多人都是过不了这一关而被淘汰。张治中十年执教,五度统兵,不仅是著名的军事教育家,而且也是抗日战争中的名将。以后的事,暂且不提。

再说说黄埔军校另一批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首先介绍军事教育的骨干力量,那当推军事总教官何应钦,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战术教官严重、陈继承、顾祝同、刘峙,兵器教官钱大钧;以后陆续进校的还有副校长李济深、教育长方鼎英、胡谦等;至于陈诚、蒋鼎文、汤恩伯这些后起之秀,当年在黄埔不过是名不见经传者,只能称一般官佐而已。

政治教官方面,周恩来入主政治部主任,中共党员张申府、邵力子(仲辉)、熊雄这些上海大学的元老派进黄埔,聂荣臻、包惠僧、成仿吾(成灏)、鲁易、陈奇涵、萧楚女、恽代英、陈潭秋、高语罕、毛泽覃、邓初民、陈毅、郭沫若、李达、李富春、沈雁冰、孙炳文、项英、阳翰笙(欧阳本义)等,这批赫赫有名的文臣泰斗,也陆续被聘为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或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因而,使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充满活力。

自然,陈公博、周佛海、缪斌、陈立夫、陈果夫、张国焘这些人物,也在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执过教鞭。像“二陈”(陈立夫、陈果夫)因其父乃同盟会元老陈其美,与蒋介石有师徒关系,所以陈立夫成为蒋介石校长办公厅的英文秘书,而其兄陈果夫则为黄埔军校招生委员会委员。当时“二陈”是黄埔军校极红的人物。

何应钦两度赴日本求学,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才生,经同学王柏龄的推荐,来到黄埔军校任少将军事总教官。何应钦1889年4月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荡村,祖籍江西临川,父亲何其敏经商,母史氏。他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三。何应钦17岁保送入贵州陆军小学,1909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同年去日本入振武学校,以后又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学成回国,被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任命为黔军第1师步兵第4团团长兼讲武学校学生营营长,并负责筹办贵州讲武学校和组织新军训练,7月任该校校长兼黔军援川支队参谋长。这年4月,何应钦与贵州督军刘显世的外甥女,王文华的胞妹王文湘结为夫妻,因而受到重用提拔,从此名声渐起,崭露头角。1920年王文华在沪遇刺身亡,新派势力落入黔军第4旅旅长谷正伦手中,何被迫离开贵州去昆明,投奔云南督军顾品珍。何到昆明后,被贵州守旧派势力收买的凶手用枪击伤胸部,幸得一位法国医生治疗,才恢复健康。何应钦于1924年1月来到广州,通过保定日本士官学校同学关系,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当参谋,并协助筹建黄埔军校,考选下级干部,负责学生的短期训练。

何应钦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军事素养教育。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熏陶下,他是一位标准的军人,理论实践水平都很高,作风正派。当年留日时,中国留学生以与日本女孩谈恋爱为时髦,而何应钦算是最本分的,从不近女色。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时,他身为阅兵指挥官,站在队伍前列,立正屏息聆听孙中山、廖仲恺、汪精卫的训话,有如木桩,一动也不动,而且总是全神贯注,毫无一丝倦意,这在所有教官中是独一无二的,也给蒋介石极其深刻的印象。开学典礼那天下午举行的阅兵仪式,499名第一期的学生,分作4队,由各队队长、副队长引领,在何应钦的统一号令下,正步通过检阅台,步伐整齐,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得到孙中山的频频招手称许;紧跟着又进行了分列式方队表演和训练演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阅兵仪式,使在场的粤、湘、滇、桂军的头领为之侧目,深表佩服。何应钦为了这一天的阅兵,花费不少心血。半个月前,第一期学生预备教育期满时,他就进行了一次预演,对训练中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莫不遵循操典教范,严格要求。他总是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受到师生的敬佩。何应钦进入黄埔军校任军事总教官,算是任人唯贤,选中了对象。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中,他可说位极人臣,被人称为“福将”。

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字任潮,广西苍梧人,1885年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他的先祖是江苏人,明代始迁广西落户,祖父是清代秀才,父亲是廪生,都以教书为业。李济深6岁丧父,跟随叔父读书,12岁就入“大馆”(私塾一类启蒙馆)学做八股文,国学基础较好,18岁入广东陆军速成学堂,1919年被选送保定陆军大学深造,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当过粤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5月他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因与蒋介石关系不好,无论是当教练部主任或副校长,仅是挂名而已,很少到黄埔军校上班。他追随孙中山,与邓铿乃莫逆之交。在东征、北伐战争中,他带兵打仗,很勇猛。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经历汀泗桥、武昌战役,一路势如破竹,有“铁军”之称。

黄埔军校战术教官顾祝同也是“黄埔八大金刚”之一。此人乃江苏涟水人氏,1891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靠叔祖父启蒙及赵启录资助,得以继续求学,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6期,曾任连、营长,1922年到许崇智的粤军第二军任军事教导队区队长。当时蒋介石是许崇智的参谋长,粤军素有排外风气,蒋介石要在粤军中立足,必须团结一批非粤籍的中级军官,以为根基。作为蒋介石的下属,江苏籍的顾祝同引起了蒋的注意。黄埔军校成立,蒋特邀顾到军校任中校战术教官,1924年10月调军校管理部代主任。蒋介石认为顾祝同敦厚诚实,可信可用,因而对他格外垂青。在东征、北伐战争中,顾祝同因小有战功而官位连升,从初入黄埔军校时的一名中校教官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辖涂思宗、黄国梁、陈诚3个师,1929年后改调第1军军长,抗战时与卫立煌等号称“五虎将”。

顾祝同当教官时,在一本有关黄埔的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顾祝同上操迟到,正巧遇上蒋校长集合全体师生训话。蒋一见顾祝同光着头,边扣军衣边往队里插,不禁火冒三丈,立即喝令出列,当场下跪示众,以儆效尤。不知是偶尔疏忽,还是要给部下点颜色看,蒋校长训斥完毕,竟扬长而去,忘记了直挺挺跪在地上的中尉军官。第二天早操,蒋介石抬眼见一个人僵硬地跪在操场上,头上、背上已蒙上一层白皑的霜片,便问跪者何人,为何跪在那里。当他知道是自己做事荒唐,被自己头天罚跪的战术教官时,不禁大为感动,觉得此人忠心耿耿,诚实可嘉,便亲自将顾祝同扶到校长接待室,连连赞赏。当蒋介石得知顾祝同也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时,略加思忖,当面宣布:委任顾祝同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兼任管理部主任。顾祝同因祸得福,虽被罚跪24小时之久,却跪得个官运亨通,连升三级。这对从小就练就‘跪功’的顾祝同来说,当然是值得的。”

俗话说“史重典实”,顾祝同“罚跪24小时,跪出个中校教官来”只能当“传说”,而无实据。顾进黄埔军校前已认识蒋,而且官阶已是中校,军校没有中尉当教官的,最多是个助教,并非笔者为顾溢美,失实之传说不可信,只能姑妄听之。顾祝同在抗日战争中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亲自遵照蒋介石的密令一手制造了“皖南事变”,成为千古奇冤,此是后话,暂且不表。顾祝同与刘峙争宠,与陈诚暗斗,只不过是个才能平平的军事将领。毛泽东把顾祝同列为仅次于蒋介石、宋子文、陈诚、何应钦之后的第5号战犯,是和他一贯反共有密切关系的。1950年3月20日,顾祝同和蒋经国要不是在西昌坐飞机逃得快,迟10分钟就会成为共产党的俘虏。

战术教官刘峙也是“黄埔八大金刚”之一。刘峙,字经扶,小名蠢子,别号天岳,1892年6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一个农民家庭。父被邻村一个恶霸打死,其母胡氏被迫改嫁,他随母寄人篱下,备尝人间艰辛,从而养成他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刘峙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二期步科,1924年5月由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任战术教官,后调校本部参谋处当科长。蒋介石对刘峙比较器重,经常单独找他谈话,施以恩威。刘论才干平庸无奇,论魄力迟疑逡巡,只是靠着忠心效蒋而平步青云。北伐中他也算一员虎将,人称“福将”,中原大战中的“悍将”,抗战初期的“逃将”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又有人称刘峙为“长腿将军”,撤退时跑得最快。正是:救得命来就是福,韬晦思过也不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逆风飞扬

    逆风飞扬

    月儿快爬上山顶的时候,刚刚和蒋玲玲讨论了两个小时就业去向的冷枫才回到寝室,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拿起一看,是父亲冷黎明的手机号。手机响了三声,然后停了。来东海四年了,这是冷枫和父亲约定的联系方式,冷枫告诉父亲,东海打回去的电话费便宜,所以一般就是由冷枫往回拨电话。冷枫走到寝室门外的走廊上,拿起手机给父亲冷黎明去了个电话。铃声响过好几声,听筒里才传来父亲刻意压低的声音:“冷枫,是冷枫啊?”听见父亲熟悉低沉的声音,冷枫心里有些酸楚,这些年生活的压力已经把父亲的声音压弯腰了。
  • 抬起头,世界很美

    抬起头,世界很美

    《抬起头世界很美》故事精悍简练,包含深刻哲理:《出卖》讲述青年为了买房而出卖理想的故事;《歪打正着的E-mail》则讲述一个调皮捣蛋的中学生 如何被老师的真情感化的故事……《抬起头世界很美》由阿辞所著。
  • 火焰之书

    火焰之书

    巴什拉通过诗学的管道,企图恢复想象与感知的联姻,即想象先于感知而存在。他提出了梦想的形而上学:我梦想,故世界通过我的梦想而存在。而在他臆造的火阵里,世界的确在他举起的火焰里得到了溶化和再铸。火打开的纯净区域,火的极限,无论是在火苗的顶端,还是火的心脏地带,火的容颜流淌着水意的颤动。于是,火成为首鼠两端的守望,物质/精神,实在/虚在,火在转身成为精神的造像时,火没有忘记自己搁在烧造之外的身体。我想,一个没有尽力去懂《烛之火》的人,就容易与诗、形上之思失之交臂。
  • 飞越云之南

    飞越云之南

    中短篇小说集《飞越云之南》,集薛舒多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精华,反映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城市与人的关系变迁、沉浮,现实、历史和文化的变化,以及揭示人性、揭示传统流失,审视当代生活层面,以及当代生活对传统价值观的动摇,警醒人伦道德的七部中短篇小说,共15万字。
热门推荐
  • Prester John

    Prester Joh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
  • 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本书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宋代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对其高度赞赏。本书系统、全面地对《论语》的文本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管理学的解读,涉及决策、组织、领层、控制,以及沟通、协调、用人、团队建设等企业管理问题,使读者能从中领悟管理工作中那些非凡的东方智慧。本书内容全面,体例新颖,以精干务实的日志形式把管理精华融入读者每天的生活当中,选择精妙的“论语箴言”、具体的“案例引导”并辅以高度概括的“管理智慧”和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导”,分析企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总结最实际的管理策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参考,使之能够更清晰、更透彻地领悟企业管理思想。
  •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入睡前,想着一天的劳累和辛苦,想着过往几十年的辛酸与不易,想着那些我们曾经错过和辜负过,以及伤过、欺骗过我们的人和事,一笑泯恩仇,一睡如隔世。请放下耿耿于怀的事,请原谅念念不忘的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一些终成陌路的人,不是你想改变和挽留就能回到过去,就能让一切不再发生……你尽力了,问心无愧就好。过往的那些岁月,曾经记得的那些人,好的或者不好的,痛不欲生或者记忆犹新的,都值得被原谅,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书中所写的那些云淡风轻却又意犹未尽的文字,开始新的生活,去遇见新的人。用最美的时光,与你走一段漫长的路。用最真的性情,与你叙一夜至情的话。用最好的自己,与你赴一场久别的约。
  • 守卫者之星际狂飙

    守卫者之星际狂飙

    我来自地球,是一名守卫者,我叫叶云捡起一块残骸,我从地球墓园出发,迈向星辰大海,先辈们在宇宙的中心战场等着我。第一宇宙也有我的敌人!召集我的伙伴,没有任何种族,没有任何星球,没有任何一个世界能阻挡我们的前进!我们心怀梦想,无所畏惧,我们是整个宇宙的终结者,亦是这方宇宙的开拓者。信仰不死,征战不休!
  • 大都灵时代

    大都灵时代

    都灵俱乐部!上世纪40年代的意甲霸主!曾被誉为“都灵神之队”,缔造了“大都灵时代”,然而苏佩加空难却让这支“神之队”跌落了神坛,一名2018年的中国青年重生来到了2010年的意大利都灵,成为了意乙都灵俱乐部的主席,究竟他能否率领都灵队重现“大都灵时代”呢?
  • 特工大小姐:腹黑丫头你别跑

    特工大小姐:腹黑丫头你别跑

    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人心的善恶真美在这一刻体现。十五岁拥有异能的她,励志去探索那些隐藏的故事,在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之后,她做出了选择……宫影蓝,一定会是个与故事相伴的女孩
  • 六界直播间

    六界直播间

    ‘有一个主播,她有一点嚣张(嚣张不是一点点),还有一点神秘…’有这么一个直播间,它跨越六界(人、鬼、魔、妖、仙、神),专门为女性服务,当然,少不了某些‘变性’的男性混进去。亓汐是一个主播,一个神秘且来路不明的主播,她嚣张爱吃零食,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拆CP,励志向所有女性传递单身的好处。平时偶尔下个副本(穿个书)或者接个任务,帮某个被渣男伤害的小姐姐报仇。(本书三观不正!女强,男主还不知道在哪搁着)
  • 诸天地铁

    诸天地铁

    诸天,花开花落。万界,潮起潮落。李伟只想静静地做一名“诸天学者”,看遍大千世界,游遍洪荒混沌,踏遍鸿蒙亘古。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