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500000012

第12章 留给我们的思索:文明与传统

孝庄与玄烨,是一对不平凡的祖孙。他们之间多方位、多层次的关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对孝庄来讲,玄烨不仅仅是亲孙子,在他身上,还倾注了自己对儿子福临的眷恋与负疚之情。她事实上给了玄烨双份的爱,将她作为一位母亲对亲生儿子的爱,与作为一位祖母对亲孙子的关怀,融为一体,全部倾注于玄烨。在与儿子的关系问题上,孝庄有过沉痛的教训,所以她要千方百计搞好祖孙关系,同时也倍加珍惜自己与玄烨的祖孙亲情。

在玄烨心目中,孝庄不仅是自己的亲祖母,正像他本人所讲的那样:“朕自八龄,皇考世祖章皇帝宾天,十一岁,又逢皇妣章皇后崩逝。早失依恃,未得久依膝下,于考妣音容,仅能仿佛,全仗圣祖母太皇太后抚育教训”。他对祖母“晨昏依恋三十余年”,感到“依圣祖母膝下,如亲皇考妣音容。”玄烨将孝庄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同时也将孙儿的亲情和孝敬,与作为儿子未能给与父母的回报,合在一起,一并给了祖母。

孝庄与玄烨同时又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培育孙儿的过程中,她始终站得高,看得远,目标明确,寓爱于教。她对玄烨既疼爱备至,又要求严格;既充满祖母深情,又不失一位导师的威严。她认真总结、汲取教育儿子福临时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方法。终于按照她心目中的模式,将玄烨培养成一位十分出色的皇帝。这对清朝的巩固与康乾盛世的出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孝庄在儿子福临身上没有能实现的目标与愿望,在孙子玄烨身上终于达到;从儿子那儿未能获得的爱与慰藉,终于从孙儿这里得到了补偿。康熙也用行动和事实完成了孝庄的毕生抱负。

玄烨不仅天资聪慧,其自幼所处环境与清朝面临的局势,使他很早就具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所以能比较自觉、主动地按照祖母的指教,在各方面发奋苦学,不断提高治国能力。当他政治上完全成熟,可以独立处理国务后,祖母仍是他的导师和顾问。

孝庄能够培育出这样一个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个人而言,关键是具备完成这一艰巨育人任务的品格、素质、才能和修养。

首先,前面已经说过,她自己就很热爱学习,“无它好,独嗜书史”,“知书明理”,对满、蒙、汉三种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同时又有在皇太极、福临两朝三十几年的为政经验。所以,无论安排孙儿的学习,还是指导孙儿处理政务,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次,她深沉、坚韧、果断、敏锐,心胸宽阔,待人比较宽厚,这些对于玄烨的性格与气质,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孝庄极为关注清皇室即清朝的前途和命运,关心朝政,“索以爱民为念”。福临去世后,她虽然成为清廷的头号人物,却很少权力欲望,甘心退居幕后,除去牢牢掌握清朝大政方针的最后决定权外,一意扶持、培养孙儿,并于孙儿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将权力移交给他,从而完全排除了祖孙之间存在权力之争的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远见卓识,她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培养玄烨方面,收到圆满效果。

孝庄与玄烨的祖孙关系,还具有满、汉两种道德、伦理观相互作用、兼容并蓄,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鲜明特点。玄烨的孝养思想,除去孙儿爱敬祖母等满族固有的朴素成份外,还体现出汉族封建伦常准则。玄烨曾说:“朕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则后裔。”他为祖母所做的一切,既是出自真情,也是基于统治需要,旨在给自己的儿孙、臣民做出榜样,希望他们能像自己对待孝庄那样对待自己,忠于朝廷,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统治,保证国泰民安的根本目的。利用儒家伦理以振朝纲真可谓一举多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玄烨命礼部议定:“皇上在太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礼时,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卫、大学士等,照常随行礼,八旗一品大臣并部院衙门满汉尚书,俱令在午门外众班内行礼。”可见他不是将自己对长辈的孝敬,仅仅视为家庭内部祖孙、母子之间的事,而是有意识地纳入朝纲,要求全体朝臣遵循无误。

总之,孝庄身为祖母,在与孙儿玄烨的相处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起有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是她精心培养起与孙儿的感情,精心设计了这种她所满意的祖孙关系,精心培育出了一位中国封建社会屈指可数的名君。这是代表新兴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后正处于蓬勃向上时期才能出现的现象,在古代中外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另外,从孝庄皇后的晚年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她是多么的立足于传统。只有立足于民族传统才能更有利地吸收先进文化。

首先讲信佛。孝庄文皇后晚年经常礼佛、持斋、诵经,其目的无非是祈求国泰民安、祈福祛病。诵经礼佛是她晚年的主要精神生活。孝庄文皇后历经三朝,多遇大事,晚年年老体衰,除遇大事仍辅佐孙儿处理外,把自己的希望和祈求寄于佛事,是十分合理的解释。孝庄文皇后本出身于笃信喇嘛教的蒙古贵族。当满族进入辽沈地区以后,特别是清太宗时期,随着萨满教的逐渐衰落,对喇嘛教的尊崇则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这当然是安抚蒙古贵族的政治因素。当天聪八年(1634)年蒙古察哈尔部败亡,墨尔根喇嘛以白驼载护法“玛哈噶喇”金身来归时,皇太极大喜,当即下令于盛京城外建“实胜寺”。告竣之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崇德四年(1639)年,太宗又派特使向西藏的达赖喇嘛致书,提出愿请高僧前来“宣扬佛法”。达赖果派使者至盛京,受到皇太极的盛情接待。当皇太极晚年患病之时,曾按喇嘛教的教义在盛京建四塔四寺,为太宗皇帝诵经祈福祛疾。在这种背景之下,孝庄文皇后仍笃信喇嘛教应是顺理成章,毫无疑义的。有关孝庄文皇后的许多记载都集中在有关崇尚喇嘛教上,而且言出必办,毫无拖延差错。

清入关后,孝庄文皇后辅佐幼帝,统一寰宇,培育一代英主成为最高决策人之一,在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威望。而现存档案中,孝庄所下旨都集中在崇佛之事上,也说明礼佛在她的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据满清档案记载:“巴林公主供佛”,“额木齐喇嘛于乾清宫诵经两日”,“开光甘珠尔经用”,“众喇嘛为大行皇后诵经时,制作佛前所供各五十两之曼陀罗花四,银二百两”,“神武门内旁门面房每月众喇嘛诵经六日”。为皇太子事,兑换每月众喇嘛诵经时施舍之宝泉钱十吊八百,银八两六钱四分。这种记载非止一处。“准画佛经处来文,画佛房李修等九名画工,”宫中设有画佛经处、画佛房等专门机构,可见宫中需求量之多。而且,宫内诸处喇嘛诵经,梵声不断,上至太后、皇帝、皇太子、公主居处下至宫门都笼罩在梵声之中,说明崇尚喇嘛教十分普遍,礼佛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生活。这样就使人想到:明末喇嘛教在宫中已趋沉寂,清入关后宫中盛行如斯,孝庄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无疑是德高望重的最长者,她的虔心礼佛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宫中生活,而孝庄正是宫中精神生活的最高领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孝庄一向勤于佛事。当她的身体条件许可时,常常亲自前往寺庙,从事礼佛活动。如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十八日,她曾去刚刚落成的南苑仁佑庙上香。有时,孝庄也让爱孙玄烨代往礼佛,除前述五台山之行及进香白塔寺外,又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月,玄烨在盛京(今沈阳市)拜谒祖:返回途中,遵照祖母旨意,特地绕道辽阳州千手佛寺降香。他将祖母发来香资银六百两颁赐寺庙。

其次讲饮茶。满族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素喜食肉饮乳,故需茶解腥膻去油腻。这一生活习惯在家宴及大规模宴客中已为定制,延久相传。《龙江三记》载:“满洲有大宴会……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可见饮茶在满族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宫廷生活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旧有的习惯。对饮茶仍颇为喜好。同时据《清稗类钞》载,蒙古族有每日喝一次奶茶的习惯。可见饮奶茶是满、蒙民族共同的生活习惯而且在宫中一直保留着。所需茶叶由地方督抚进贡。清代是贡茶制度完善化朝代之一,清代贡茶主要分“岁贡”与“御贡”两种。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及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茶叶,清代滇、闽、湘、鄂、陕、川、江、浙、皖、赣、粤、鲁等十二省六十五种御贡茶中并无苍溪、伯元茶之名,估计可能因当时战乱御贡受阻或因饮者习惯所以由皇商购买之故吧。

嘉庆《四川通志》云:“然腹地有茶,汉人或可无茶,边地无茶,番人或不可无茶。”“茶乃番人之命”。明御使徐侨言,汉川茶少而直高……汉茶味甘而薄,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故而保宁府在苍溪发卖的茶利于以茶为命的蒙、藏及其他少数民族饮用,而孝庄文皇后时常所饮乃苍溪发卖的红茶,而且可能是一直为蒙古民族所习惯饮用,所以应该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习惯。孝庄文皇后每月需苍溪茶一斤八两,数量不可谓不大,这与蒙古族每日喝一次奶茶习惯有关,因喝奶茶而用量较大。同时,孝庄文皇后一月茶资相当于几个民人匠役一天的收入,这固然反映出普通工匠与贵族生活水平的悬殊,但在贵族中来说,仍是花费不多,也见其极为简朴的一面。

再讲住蒙古包。从一些满文材料中,我们得知蒙古包是蒙古民族常居,也是满族在征战狩猎中的栖身之所。年迈位尊而常居深宫的孝庄文皇后常备蒙古包,此何用意?康熙十七(1678年)年七月“十四日准营造司咨称,奉旨,正蒙古包前之栅栏,著依照殿之蒙古包例制做;以斑竹为橡子,造八角蒙古包。钦此,准此,此蒙古包之橡子一百一十,其两头所钉铜把来二百二十,焊时配药,银一两九钱八分”。康熙备蒙古包是为巡狩时所居,随从康熙第二次东巡盛京祖陵的高士奇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分别在《启从东巡日录》和《靴靶旅行记》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与描述,此不多讲。孝庄文皇后出巡的机会自然要比康熙少得多,但也绝不是没有。据《清史稿》载:“二十年,上复奉太后幸温泉……二十二年夏,奉太后出古北口避暑。秋,幸五台山至龙泉关”。也许不能设想孝庄文皇后在紫禁城中也住蒙古包,但出巡时住蒙古包却是可能的。但问题是康熙十七年“为太皇太后事”而有喇嘛诵经,说明此期间孝庄文皇后身体欠佳,那么于十九年修整蒙古包是为了实用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人至暮年,习惯于怀旧。住在深宫,一生历经政治风云的孝庄文皇后,此时已年近七十高龄,在孙子已长大成人,平定三藩之乱已胜利在望,全国已日趋安定的时候,欲借康熙在十九年第二次东巡祖陵之机渴望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和盛京地区是很合乎情理的。因此修整蒙古包不排除实用的原因,同时也是孝庄文皇后的思想寄托。居住蒙古包既是满、蒙民族的习俗,也是满洲尚武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战斗作风的体现,因此居住蒙古包既表现了科尔沁草原的女儿对本民族、对故乡的怀念与依恋,更表现了德高望重的孝庄文皇后对满洲尚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战斗风格的继承。

笃信喇嘛教、嗜茶、居蒙古包,这几点都是满、蒙民族生活习俗的突出特征。孝庄文皇后晚年仍保持满、蒙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方面,她由于诚心礼佛,笃信喇嘛教并产生很大影响而成为宫中生活的精神领袖。另一方面,她坚持“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在日常生活中承继和示范着满洲尚武精神,带动着清初诸帝和满洲贵族。她虽然没有垂帘听政,但她不仅在政治上继承、延续和光大了太祖的事业,而且在生活上传承、带动和示范着尚武精神,使太祖培育的战斗作风和生活习惯延续下去。这一点对满族统治集团来说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 十国行周

    十国行周

    五代十国——当郭信回到这个乱世,赵匡胤还是老爹手下的小弟,李煜还在金陵的后宫吟唱着宫词。藩镇桀骜、山河破碎、四方裂土,还有幽云十六州的耻辱……一切是否还有另外一种结局?(书友群:672194685)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努尔哈赤:若有八大恨,必张廷玉也!东林党人:祸国者,必张氏外戚尔,大明养士三百年,朝廷重用张璟,有违祖制,吾等国朝忠臣,必清君侧除之!天启帝:张廷玉,国之肱骨,大明重器也!书友群:486161946
  • 黄帝遗骨

    黄帝遗骨

    2011年,《辽沈晚报》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赴内蒙、辽西实地考察,采访了众多考古专家和民间研究者,获取了大量的详实资料。本书以此次考察后发表在《辽沈晚报》上的十五篇文章为基本内容,并收录若干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黄帝遗骨文章,结集出版,共二十五万字。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黄帝部族发祥在辽河流域的历史事实。文章立论鲜明,论证严谨,持之有据,在报纸上首发后即引起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密切关注。
热门推荐
  •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论著从人类话语传播视域考察个体、个体间、群体间意义建构的心理、文化内容,提炼主体(间)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要素。剖析相关历史节点的话语传播个案,以及不同地域文明族群的话语特征,结合相关意义符号理论揭示个体、群体心理机理、文化背景、行为动机与话语符号表述间的内在关联,建构意在实现主体间意义共享、不同价值主体和谐共存、发展的话语交往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首创意义,预期将对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变革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 齐天寻

    齐天寻

    千秋万代,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侠客,他们都会死亡,但魂魄将可以以其它的方式生活下去,附着在古物上,附着在胎儿的身体里,从而延续生命,他们需要寻找拥有灵力的灵武师,与灵武师相依为命,帮助灵武师实现他们的愿望……
  • 假婚真爱

    假婚真爱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种人,他陪伴过你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也见证过你人生中最糟的时刻。他要么成为你亲密无间的爱人,要么,永隔心墙,即便费尽心力,亦无法到达彼方。向天歌活到今天,一直对一句话记忆深刻,并深表佩服——“发财致富找项目,不如找个二代来靠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趣图

    鬼趣图

    鬼节出生的诅咒之子清晓、青眼见灵者阿鸾两人因祖辈下的因果之结牵引到了一起,从而唤醒了香川城踯躅桥边最恐怖的妖怪厄物,怨灵全部被放出,整个城市成了鬼物横行的修罗场……阿鸾决意和清晓一起再度封印冤魂,解救香川,并且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和清晓从厄物的纠缠中解救出来。在蝉法师等人的帮助下,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开了罪与罚,恩与仇的因果之结,最终在镇压满城百鬼的决战中,清晓和阿鸾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段纠缠画上了句号。
  •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
  • 财富的真谛

    财富的真谛

    该书研究财富这一重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对象物,揭示了财富的存在及本质,财富的类别、形式及演进;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社会及人类各个主体财富的构成、来源及用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财富的双面性,财富与道德、财富异化的内容及其影响;对财富在现实生活中的增加、减少及变动;对财富的困境及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从经济的分析到伦理的判断多个层面为读者全面地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财富开起了一扇徐徐的大门,有助于深化和扩大人们及社会对财富的认识。
  • 我又被捕捉了

    我又被捕捉了

    【快穿甜文】#男神他又死了#共生契约将他们绑在一条船上。为了活着,云欢不仅得攻略男神,还得小心翼翼地呵护他。可是……男神被刺死了!被撞死了!喝水噎死了!吃火锅烫死了!……又双叒叕死了!更可恶的是,死着死着,他日益强大,初见时的爱而不得到后来将她禁锢:“阿欢,说,喜欢我。”云欢:“……”别这样,我只是做个任务,别把我捕捉回家!
  • 你好,我们的故事

    你好,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本有关于青春的书。它犹如一部时光机,乘载着我们在不再重来的岁月里自由地来去,大声地对过往喊出:你好,我们的故事! 在书中,你将会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心情,他的回忆,也会看到你的影子,你的心情,你的回忆。所有属于青春岁月的小甜蜜、小惆怅、小委屈、小疼痛、小执拗、小隐忍、小骄傲、小卑微,原来都是相通的。 新鲜旧情人说过,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么一片柔软的不能轻易触及的地方,我让你们踩着我的文字,来到我的心底,因为我有颗金刚不坏的心。
  • 悍妃倾天下

    悍妃倾天下

    世人都知道方丞相长女方雪瑶爱恋太子端木泽,八年中她散尽金银为了保他登上皇位。他却把她送去做军妓,她才知自己只不过是他登上皇位的棋子而已。她看清了一切,拉响了绑在身上的轰天雷,只想和他同归于尽。幸亏老天垂怜让她重生十三岁,她还是那个方家跋扈的长女,还有那个她害死的皇叔依然活着。这一世她不在被人利用,双眸冷冽,她要复仇,为了自己可怜的母亲还有病弱的弟弟,她带着她们离开方家。她早已看破红尘只想潇洒活一生,可是那个皇叔怎么就对她霸道纠缠不休。
  • 二次元歌姬计划

    二次元歌姬计划

    快来给世界第一的歌姬殿下氪金吧!!!群号954014126,验证打书名,不过作者并不是总在线,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