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1600000020

第20章 千古家愁名句——故乡月明,光影相惜(1)

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处】出自《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

【解析】乍一看来,令人费解,为什么说体会到父母为儿女的疾病担忧就是孝呢?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果真和平常人不一样,他的回答深刻而精妙。

如果你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生病时父母那种担心、慌乱的心情,你便会懂得什么是孝,怎样才算尽了孝道。这种心境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当你恨不得代替儿女承受病痛的折磨时,你便会想到自己父母曾经的付出。如果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儿女生病时那种程度的关心与担忧,才算真正尽了孝道。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更全面一些。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在世,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正当的去处。

【解析】现在看来,并非只要父母还健在,儿女就不能离家求学、创业,只是说,父母年迈没人照应,子女远游他乡时必须把父母安顿好,让父母衣食有着,这便是孝子之道。

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尽孝,虽然对父母有所安顿,让父母衣食无忧,但仍要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将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深系于怀。父母的衣食、起居、心情都应该是儿女牵挂在心的,不要让牵挂成为父母对儿女的单相思。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都大不如从前,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一些平常小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做不好了,此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当父母年老时,儿女便成为他们的依靠。即使儿女认为走出家乡作出一番成绩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也应当在出远门时,让父母有所养,安顿好父母。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见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采纳,仍然尊敬父母,不建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解析】曾有人说,天下有不是的子女,无不是的父母,其实也不尽然。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的过错要尽力劝阻,如果父母不听劝导,即便是他们的错,子女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父母争辩,而不应该口不择言地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

父母总以宽广的心胸包容着儿女的一切,那么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更应以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的过错。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解析】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报答他们的太少。正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所言:“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报父母,一定要抓紧趁父母健在的光阴,不要来不及报答时才想到要报答。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出处】出自《论语·为政》

【释义】(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仅仅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让父母先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是孝了吗?色:脸色。难:不容易。馔:意为饮食、吃喝。

【解析】其实,仅仅替父母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了孝。态度决定一切,儿女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将茶杯在桌子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父母见到儿女如此态度,将作何感想?孝敬,孝敬,要做到由内而外的敬,才能算是孝。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对父母尽孝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极大的拖累,但谁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衰老。如果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儿女心中孝顺,有时也难免流露出厌烦的神色,此时,父母心中的滋味恐怕难以言说。一方面为拖累了儿女而心中难过,另一方面便是对儿女隐隐的失望。

孝要表现在态度上,心中孝,态度敬,不要对父母感到厌烦,儿女欠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想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你的心中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解析】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不让受半点委屈。小时候,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长大成人,即便无法成龙成凤,但也永远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在父母面前永远都可以如小时候一样撒娇、任性。无论我们做错什么,父母都会原谅。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会尽心竭力地去照顾父母?要知道,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

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分时间与地点!绝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埋没了良知,留下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侍奉父母,不但尽力更要尽心。父母之恩,要用一生回报。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三年还不改变他在父亲生前的志向,说明他是真的孝顺。

【解析】古人对于父母,除听从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在古人看来,继承先人未完成的功业,这是“顺”的行动。如今,以是否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来确认一个人是否孝顺的观点值得推敲。这是将父亲的意志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观点,是应该否定的。是否需要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或父亲生前指定的道路,应该根据这个志向本身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仍然符合变化了的环境而定,而不能只因为是父亲决定的就不能改变。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例如他们自己想当钢琴家,这个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将这样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钢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条件,一味地强制孩子练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说孩子不孝顺。孝顺的出发点,是孩子对父母的爱,而爱的基础是理解与沟通,更是彼此平等又相互尊重。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出处】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除使人忧愁的事。

【解析】所有的语言都不能表达父母所赐予我们的生命,赐予我们的爱。父母就是最爱你的人、永不小看你的人,是那夏夜为你赶走蚊虫的人,是那黄昏路旁翘首盼你归的人。

对一个有孝心的人来说,孝顺父母,使父母能安度晚年,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而后,你才能全心全意地专心去深造自己的学业和开拓自己的事业。孝顺父母,你才可以在心理上获得平衡,得到安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处】出自《礼记》

【释义】孝敬父母有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解析】许多人认为,对父母尽孝只要今后多赚些钱给父母就行了,其实不然。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不是给钱就能报答得了的,能奉养父母只是孝行里面最下层的一种。

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不仅投入大量金钱,更投入深厚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孝顺父母时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情感和尊重,而不仅仅是金钱。感情的债还是要用感情来偿还。即使给父母很多钱,但你没有从情感上付出,不尊重他们,父母也感受不到任何的欣慰;即使你没有很多钱给父母,但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能让父母的心灵倍感满足。

孝敬父母,还应该从内心尊敬他们。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见,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做错了事主动认错,以求得谅解。如果你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那才算是真正尽了孝道。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处】出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解析】一个人孝敬与否,关键看他是否有真诚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现。如果只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与孝的精神完全背离了。

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孝敬父母呢?在物质上,你可以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一些精美的礼物,可你想过没有,父母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与关爱。其实尽孝很简单,如在外的游子时常给家打个电话,多报些平安,多跟父母聊聊;或者把看电视的主动权交给父母,陪他们一起看最喜爱的节目;抑或在饭后陪他们散散步……只要你细心,生活里处处有孝的踪影。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但双亲都不在人世了。

【解析】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时间如流水,年少时每个人都在忙,忙学习,忙游戏,忙作业……等成人了,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真正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可能已为时晚矣,因为此时的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甚至有的父母已离开了人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孝敬父母更要趁早。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是将这种爱深埋在心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解析】原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这首诗是孝敬母亲的名篇,而孟郊也是孝敬母亲的典范。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父母的脸庞也从年轻变得衰老,头发从乌丝变成白发,动作从迅捷变为缓慢了。当我们咿咿呀呀学舌、跌跌撞撞学步、懵懵懂懂明事的时候,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当时听腻了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绵长的挂念和关怀。而现在父母老了,我们是否能照顾好他们呢?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许我们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感到很欣慰。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父母之爱是最真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对待小草那样,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百善孝为先

【出处】出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在所有从善之事中,孝道应是摆在第一位的。

【解析】原文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孝”的道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留下了很多有关孝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年龄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终于使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这样一句话。这里的“香”指的是东汉时的黄香。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冬天,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这就是“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处】出自唐·岑参《逢入京使》

【释义】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解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全诗的意思是: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这首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作。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处】出自唐·张籍《秋思》

【释义】害怕时间匆匆的说不完要说的话,在走时又打开信封。

【解析】原文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便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攸即将作乱,急流勇退,但张籍作这首诗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从诗人的历史来看,原来他本籍吴中(今属江苏苏州),与晋人张翰是同乡。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并且同时在北方做官,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他和张翰却极其相似,虽然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却在诗中体现了这种浓浓的乡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出自唐·杜甫《春望》

【释义】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中音讯难得,一封家书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解析】原文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处】出自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正义是当今时代正义理论新的生长点,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都市化运动,空间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对空间正义的本质及其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的详尽论述。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热门推荐
  • Signs of Change

    Signs of Chan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空下的誓言

    月空下的誓言

    虽然少帅我休息了,但是工作还是要做的,做着做着,就没有时间更新了。眼下又是三年的指挥官替补学习。看来,又没有时间更新了。BY——FRN少帅//(少帅最帅233)
  • 空缺

    空缺

    出纳文晶调走了,于是氯碱厂出纳的那个位置就成了一个空缺。一个3000多人的国企厂子的出纳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工作,但是除了于慧慧之外,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趋之若鹜的。毕竟,一个国企工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个工种的工人。当工人,那在我国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是最最光荣的。但时过境迁,已经到了金领白领粉领站在时代最前端的年代。
  • 美在别处

    美在别处

    金贵爽朗地答应了方芳升学的要求,并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宣布,要承担她的四年学费和她本人的生活开支。这样无形中巧妙地将这根红线拴在方芳的身上!方芳入学的手续快要办妥了。就在这时,丑鬼金仁突然又在金家出现了。这个十足的恶棍、流氓、骗卖了阮圆圆后,又重新溜回了H市。打听到华夏公司东山再起,阮圆圆又已坠楼自杀的消息后,不禁以手加额,暗自庆幸:“天助我也!”以为自己的劣迹无人知晓,于是又斗胆杀了个回马枪,重新闯进金家,编造了一套假话,又用一把眼泪,两串鼻涕,唬住了金贵,终于又被收留下来。
  • 绛杀1

    绛杀1

    三女主在律政界所向披靡顺路找到真爱的故事5顾卿文,49岁,美国UCLA大学MBA,金城最顶尖的律师之一,每天一睁眼血压160,40岁那年冷冻卵子之后坚持独身,却意外被小奶狗吴将俘获。蒲玉,23岁,法院书记员,穷三代的高智商小美女,一心靠自己却被富一代许白设计陷害,未婚先孕却执意不嫁!胡桃,36岁,面临婚姻危机的检察官,老公富豪刘乐然为了共享二人世界一直没要孩子,几天前突然知道老公早已经和实习生苏小小过上三人生活?好不容易走出阴霾的胡桃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是复婚还是接受同事焦大抛来的橄榄枝?婚姻or爱情?背叛or忠诚?女人如何选择才能无所畏惧反败为胜步步为营?!
  • 仙君重生

    仙君重生

    唐牧是身为仙界的仙君,但突破仙帝时却失败,在师尊青木仙帝的安排下,转世重生到了东大陆上的少年“唐木”身上,更为麻烦的是,这个少年竟然还先天失明。不过别急,身为青木仙帝的关门弟子,这些都是小事。且看唐牧如何玩转东大陆,突破成为仙帝。
  •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绝世舞娘:与君共白头

    他与她初识时,他们只懂得在泥地里打架。所有的缘份只因一只珠钗而起。他与她相爱时,她早成为他的至亲。他们相思成瘾,相思成疯;他与她相守时,他们学会了相依为命。在经历了种种人世沧桑变迁,她早已成为他的心灵归属,即使她已不在人世。。。。。。
  • 极世武尊

    极世武尊

    大千世界,邪魔纵横,群雄荟萃,天才犹如皓月繁星,颗颗璀璨夺目。肖楚云,一位自南岭走出的桀骜少年,誓要做千万星辰中最耀眼的那一颗,君临天下无敌手。"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

    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职场文化:欧美企业重视个性,所以轻松的人性化管理细节随处可见;日韩企业等级制度分明,人人要学会谦逊礼貌。而中国的职场文化又如何?一直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将“狼文化”作为自己的标杆,可是在“员工不堪压力而自杀”的事件不断曝光后,曾经风靡一时的“狼文化”受到质疑,职场人士开始倡导比较温和的“羊文化”。《职场文化:狼道VS羊道》全面分析“狼文化”和“羊文化”的特点,从中提取当今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优势理念,把两者结合,双管齐下,帮助企业塑造合理、新颖、有效、有活力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