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1600000012

第12章 千古处世名句——学经世之言,铸练达人生(2)

当有人处于困难中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以满腔的热情,真心实意地多帮助别人,特别是为那些有困难、身处逆境的人多做些急事、难事、苦事。以自己的良心做事,不以回报为目的,才是真正的善。

败子回头金不换

【出处】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释义】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解析】人生总有很多意外,也许是一件事、一个人,甚或一句话,都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自己的世界观。有些人见死不救,背信弃义,为名誉而不顾多年友情出卖朋友;为金钱而不顾自己的清高做尽坏事;为利益而不顾家人劝阻自甘堕落。

堕落的人翻然悔悟,痛改前非,很难得。对他来说,要做到“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浪子”身上的劣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必须不断与自己的恶习作斗争,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追回浪费的时间。而且,身边的人要对“浪子”给予更大的信任,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让“浪子”醒悟过来,认清善与恶,美与丑,重新做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释义】粮仓充足,百姓懂得礼节制度;衣食充足,百姓知道荣誉耻辱。

【解析】原文为,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出处】出自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民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又没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大也一定灭亡。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劝告齐桓公,必须施行德治,勤政节俭,取民有度。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对人民横征暴敛,这样的国家迟早会灭亡。

雍正帝就是一个十分懂得“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的皇帝。他的饮食非常简单,御膳房常常给他做烧豆筋、炒豆芽等几个简单的素菜,外加一碗糙米饭,掉一个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连李卫都感叹皇帝太“寒碜”,雍正帝则淡淡一笑:“朕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啊!”雍正帝从未去过承德避暑山庄,稍有花销,就认为是过奢之举。此外,他对群臣进献的稀世珍宝也大不以为然,反倒认为:“行一利民之政,胜于献稀世之珍也;荐一可用之才,胜于贡连城之宝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出处】出自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过于杰出,必然遭到各方面的打击。

【解析】原句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人如果过于杰出,必然遭到各方面的打击。

苏轼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便中进士,可是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为反对“新法”,苏轼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地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但政见的不同使其在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也感到京城难待,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被罢相,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上台,苏轼既未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又不满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于是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求外调。后来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被一贬再贬,从惠州到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一生的遭际: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苏轼最终成了小人们口诛笔伐的牺牲品。

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出自《礼记·大学》

【释义】“富润屋”意思是说富人住的房子,不一定都要雕梁画栋,即使住在几间茅草里,进到他的房子里的人,经常可以感觉到在简陋的房子中间,有一股兴旺之气,这就是所谓的“润”。“德润身”,其“身”即指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内心修养的“身”,指容纳着聪明或愚蠢,贤明或不肖的内在气质修养的载体。

【解析】原句是:“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说到后半句,鲁迅先生曾经在其《华盖集续编》中以调侃的口吻这样引用过:“这时我无端有些感慨,心里想,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心广体胖’的还不在少呢。”

道德需要有准则来规范,但这些准则一旦被假道学偷窃,就成了他们虚伪的外衣。曾经有这样一则笑话讽刺这类假道学。从前有个道学先生,脚登高底大鞋,甩着长袖,拖着宽带,头戴一顶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一件伦理道德的衣裳,从故纸堆里弄来一两句儒家经典,整天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念诵不已,自以为是货真价实的儒家弟子。有一次,他正好碰到文士刘谐。刘谐是个聪明而有学问的人,看见他这副样子,嘲笑他说:“你这样实际是不了解我仲尼老兄。”道学先生气得变了脸色,站起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你算什么人,竟敢直呼夫子的名字,还称兄道弟!”刘谐说:“噢,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不分昼夜,整天点着灯笼走路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出自《论语·魏灵公》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解析】原句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有一则人们非常熟悉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给了两个儿子每人一把锈了的柴刀,让他们去山上砍柴。一个儿子到了山上就开始干了起来,十分卖力。另一个儿子却跑到邻居家借来了磨刀石,开始磨刀。等到刀磨好了,他才上山。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两个人都回来了,先砍柴的扛回了一小担柴,先磨刀的则扛回了一大担柴。父亲就问打柴多的儿子,你没有先上山,怎么砍的柴比先砍的多呢?他回答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刀没磨快,怎么能很快地砍柴呢?这个故事就是说准备好了工具,做事情才可以事半功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道出了世人大都忙于追逐利益的实情。

【解析】原话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何况匹夫。”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人站在江边,看到江上船只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其中一个人感慨地问另一个人:“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其实只是为了一个字,你知道吗?”另一个人不能回答,然后这个人告诉他,其实都为了一个“利”字。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绝对,但也道出了世人大都忙于追逐利益的实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处】原出自《尚书》,也作“星火燎原”。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解析】明代贺逢圣在《致族人书》引用过这句话:“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近代著名作家孙犁在《白洋淀纪事·烈士陵园》中也写道:“很多烈士在中学、师范甚至小学就接受了党所传播的革命思想。然后,他们回到家乡,或是在穷乡僻壤的小学校里教书,他们又向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子弟传播了这种思想。这就是星火燎原。”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出处】出自北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

【释义】天下之人,有财即聚,而要理财不能不讲仁义。

【解析】王安石主张从经济入手,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革。王安石生财的办法是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理财的办法是抑制兼并,轻徭薄赋,省敛宽民。所以他说:“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他的这一思想,在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改革措施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但新法的实行触及了宗室、外戚的切身利益。例如,神宗和王安石变革宗室子弟的任官制度,使不少远房的金枝玉叶失去了得到官职的机会,因而招致他们的强烈不满。这些宗室子弟不仅向朝廷上书,甚至围攻王安石本人,拦住他的马,对他说:“我们和皇帝都是同一祖先,丞相不要为难我们。”最终王安石的改革由于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了,但他的这一思想却保存了下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出处】出自战国·孟轲《孟子》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尺子”,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解析】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是传说中一个目力非常好的人,能“明察秋毫”;公输子就是鲁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便具备离娄的目力、鲁班的技能,如果不用“圆规”和“尺子”,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出处】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释义】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解析】原文是:“精气之集敛,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精玉,与为精良;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精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附:名句荟萃

心作良田,百姓耕之有余。

【释义】善心做良田,后代子孙绵延耕种不完。

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释义】心中培养善念,子孙自有收获。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

【释义】恩惠不论多寡,给人渡过困厄的一壶浆饭,可以得到献身之士。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释义】善人做善事,总唯恐时间不够用。

为善无近名。

【释义】做善事不是为了冀求名声。

作善日休,为善最乐。

【释义】做好事每日吉庆,做好事最快乐。

善人留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释义】行善者美名留传后世,做恶者遗臭万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释义】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身灭亡。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释义】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释义】对于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使他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释义】上等人是从善罢了,中间一类人可因导引而向上或向下变化,而下等人则是从恶罢了。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释义】现在存有方寸之地,留给子孙耕种。比喻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

保者倦矣,施者未厌。

【释义】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释义】做善事的人从来不谈利益,而追逐利益的人却从来不见他做善事。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制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释义】君子见到有人陷入困境,就会心生怜悯;而小人看见有人陷入困境,则会幸灾乐祸。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

【释义】给人东西,不在多少,而应当在别人正困难的时候给予。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释义】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释义】以前的人栽了树木,后来的人用它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释义】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同类推荐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角度解析上海市人才与就业问题,系统概述了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状况、劳动关系调整与发展状况,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热门推荐
  • 会说才能赢·对话

    会说才能赢·对话

    本书摘录了古今中外有关说话技巧方面的名段子,读者通过自己阅读,可以感悟其中蕴含的说话应变应对方法。本书包括:童趣园、家庭乐、交际场、名人趣、工作圈和友谊城等六部分。其中包括:《小僧巧戏老和尚》、《林肯回答老师的难题》、《小男孩巧言得饼干》、《小徒儿对付师伯中伤》、《小明注解成语》等文章。
  • 人类暮年

    人类暮年

    当人类的思维得以被数据化,那么机器人是否也能拥有人类的感情呢?是否只有血肉之躯才配被称为“人类”呢?人类本身的定义还经得住推敲吗?生存的定义又会变得如何呢?人工智能或许将以新人类的身份取代传统的人类,统治地球,迈向宇宙……
  • 衍上璃

    衍上璃

    一朝穿越成废柴,丑女。堂姐欺负,祖父势利。她逆天开挂把伤自己的,辱自己的通通杀于摇篮之中! 说姐是丑女,容貌美得亮瞎你的狗眼。毒医双全,悬壶济世。说姐说废柴,一巴掌呼死你。一身锦衣闯天下!天不怕,地不怕,偏偏栽在了一只老狐狸的手上。 “老混蛋!”某女看着身上的吻痕用杀人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老狐狸。 “好好好!我是混蛋,娘子咱们别闹了先上药,上完药我们一起去泡温泉!”某狐狸笑得像个憨憨看着某女。 “滚犊子!”注:绝世甜恋,入坑不亏 …… 1049278677(清竹阁)欢迎大家与我互动!
  • 再人间妖AI佛

    再人间妖AI佛

    人之欲,多样无常;AI之欲,不断演化;妖之欲,凌驾于人;佛,普度众生。AI构建的虚拟世界——或世界,已与人类构筑了数千年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但这还不够——能够持续不断的演化——才是AI的终极目标。在AI追求的演化道路上,人类被其定义为“绊脚石”。于是,AI吹响了向现实世界进攻的号角。不仅如此,AI甚至开始了向数千年来主宰人间的天庭发起挑战。亘古未有的危机向人间来袭,济公活佛又叕转世人间,再塑人间。所以,称之为“再人间”。再人间的维度里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这里有人、有AI、有妖、有魔、有佛,有你未曾见过的乱斗、合作、爱恨情仇……点开本文,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
  • 山中的红玉

    山中的红玉

    真诚演绎了长白山区农村的真实生活与爱恨情仇,同时也讴歌了山里人的纯朴与执着。
  • 一个农民的手记

    一个农民的手记

    以往的个人自传多以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为时间线索叙事,难免有叙事拖沓之嫌,经过苦心思索,接受朋友指点,别开生面,以无论是贵族富豪,还是寻常百姓皆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病......来架构和记述故事,经纬分明,脉络清晰。窃以为,是本传记的一大特色。
  • 一宠到底:BOSS的呆萌小妻

    一宠到底:BOSS的呆萌小妻

    他是帝氏集团首席领导,权势滔天,杀戮果断!传闻他宠妻翻天,纵妻无度!究竟有多无度?某日,满头大汗的保镖来报:“黎少大人,少夫人把总统女儿揍掉了一颗牙!”“去请医生。”“是,我这就去请医生看总统小姐。”男人眼睛一瞥:“看夫人的手有没有伤着。”保镖:“……”“黎少大人,少夫人跟人单挑起来了!”男人凤眸一眯,危险阴郁:“你怎么还在这?”保镖:“……”
  • 都市之最强极品神豪

    都市之最强极品神豪

    一封深夜送达的神秘遗嘱,被夏天打开之后,他的余生就只有一个目标“把钱花完!”
  • 那红的人生

    那红的人生

    青春不需要做作,我在路途中砥砺前行,终于我以倔强的性格抗衡过了“高考”的难题,成为了班上众多“黑马”中的一匹。我离开了那个家,离开了那个我不留恋的生我养我的地方……大学四年给了我希望,我在原有的仇恨中不再狠那个家的主人……然而生命的另一束曙光出现了,我的人生也被改写了!我的印记,渴望在教坛里成就我的一生!
  • 怪哩古董的事(短篇小说)

    怪哩古董的事(短篇小说)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好像是午后的某个时候,好像是在办公室里,我接过一个电话。我用了好像这个词。我之所以用好像这个词,是因为,我始终不能证明这个电话的存在,甚至,我曾经肯定打过这个电话的人,面对我后来的肯定也一脸无辜,满眼流露出廉价的同情,而我却因为这个电话差点进了某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专科医院。我之所以用好像这个词,还因为,午后的某个时候,准确地说,是下午上班之后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里接到类似的电话或者打出类似的电话,是我漫长而无趣的工作过程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