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00000024

第24章 顿渐品第八(1)

释品题:顿者,使人顿进解悟。渐者,使人依次修行。南宗之顿,北宗之渐,约人分见,则论其二;依法入理,则所致一。此品记述南顿北渐之分途弘化,以及二宗门下徒众之不免有违言情形,故以“顿渐”二字为品题。别本作“南顿北渐第七”。

经文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①;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②,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③,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④:“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注释

①荆南玉泉寺:荆南,指湖北省的当阳县。玉泉寺即位于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称覆船山或覆舟山,颇富胜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初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历来高僧来住者甚多,如道立、法常、法隐、法忍皆曾入山。隋开皇十二年(592),智者大师亦来此,倡立法门,并建立一寺。次年四月。智者大师于此讲《法华玄义》。文帝原敕寺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以其由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十四年四月,智者大师在此说《摩诃止观》,玉泉之名由是大著,而与当时之栖霞、灵岩、天台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代仪凤年中,神秀于寺东结庐,号“度门寺”。其后怀让、惠真、承远等亦来住此。②南能北秀:又称:“南顿北渐”。我国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由神秀与慧能二大弟子见处各异,因而发展成不同系统之禅学。前者以长安为中心教化北方,称北宗禅;后者则教化南方,称南宗禅,后世禅宗大多出自此系统。若自禅之性质观之,两派差异可以“南顿、北渐”称之。循渐之法指导子弟,令其开悟,称之为渐;不分阶段,顿速觉悟,称为顿。南顿北渐或南能北秀一词,或沿用慧能门之自称。《行由品》中有神秀与慧能各有一偈,弘忍以慧能之偈更能表达禅宗之宗旨,遂以之为正统。禅风有渐顿之别,相传由此偈而来。③无师之智:无师智,即无师独悟之佛智。语出《法华经·譬喻品》,《法华要解》曰:“无师即不由他悟者也。”《法华句解》曰:“不因开示,自能解之,名无师智也。”《大日经疏》卷一谓:“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佛授决之时,即可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无师自觉,方名佛耶。”④志诚:吉州太和人。原为神秀门人,被派往曹溪作奸细,被六祖慧能感化,遂为慧能弟子。提示禅学乃佛门心法。一心有门:叫做“真如门”和“生灭门”。禅亦有二门:叫做“顿门”和“渐门”。由直接真入门入者,直指“真心”,直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中中流入萨婆若海,真真直显妙真如心;一总现成,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余,不添不减;这就是所谓“顿门禅”。由对治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于以求得解脱;譬如为明镜拂拭尘埃,勤一分功夫即还其一分明亮,去得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既然需要最初方便,亦复施设阶梯渐次;如彼行远者之必自迩,如彼登高者之必从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渐修只是期待顿悟,是修证其要悟的而不是盲修瞎练;渐修的顿悟,犹言一旦豁然顿彻,故修虽有渐而悟则必属顿,且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顿悟只是劈面相逢,是直悟其修证的而不是枯禅邪悟;悟后的修行,时时自求印证,事事自行考验,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读此段经文,六祖是说“只是一宗一种”。显然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并非法有二殊,也没有说北秀“师承是傍”。神秀是说“南能实得五祖亲传”,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遣徒前去曹溪听法。其态度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后人所难及。以博闻饱参的神秀,最后入室受五祖的明诲以后,仍终于甘作楞伽渐宗之徒,当有他的用心。祖道在当时疑信半天下,《楞伽》之渐正所以显顿,本是相辅相成并不相悖。由此而论,神秀实亦大可钦佩。至于两纷争之起,皆其门下徒众所为,究竟不是南能北秀之心。

经文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①。”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②,何为立功课?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义也。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灭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③;是名见性。”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注释

①细作:奸细。《左传》杜注:“谍者日游侦,又谓之细作;又谓之间谍。”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八年》注。②一具:他本作“元是”。③游戏三昧:三昧,乃三摩地之意,为禅定之异称,即将心专注于一境。游戏三昧者,犹如无心之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台,得法自在,毫无拘束。语出《大智度论》卷七,谓“菩萨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问: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复游戏其中?答: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力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复如是。余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化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出生百千三昧。提示《行由品》惠明求法一段中,惠明闻六祖说法后,复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六祖答:“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是六祖指导行人会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那个“自内证圣境界”的密语。在本段经文中,志诚道出一句:“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凭这句坦直话,就是为一个堪受顿法的大器,亦正是他师资遇合机缘的因由。

经文僧志彻①,江西人,本性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②,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观。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觅《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③,故于涅槃了义教中④,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觅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⑤。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师曰:“当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同类推荐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热门推荐
  • 胖女常思春

    胖女常思春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胖女人逆袭,征服高富帅的励志故事。其实常思春有点像是金三顺,草根,大大咧咧,拼搏向上,虽时常被家里挤兑但仍乐观向上。而男主程远信则是个“神秘”的人物,家世极好却忧郁,患有奇怪的洁癖,有深度的孤独恐惧症,非常讨厌一个人独处。在常思春看来,这些都是有钱,吃饱了撑的。常思春还有截然不同的姐姐常思夏。思夏身姿窈窕,经常客串模特,现在还是私人舞蹈教练,是当仁不让的高端女性典范,自称钻石女,只不过是离了三次婚。
  • 穿过清晨等蝉鸣

    穿过清晨等蝉鸣

    当我把厚厚的一摞书扔在称上,高高兴兴的擦了擦汗接过十几块钱。那一刻我只想尽快逃离,直到我在某个晚上拿起键盘试图敲下这些文字,我才真正明白所谓青春。
  • 凤起田园

    凤起田园

    他们救了她,收留了她,让她在异世有了一个身份,有了一个家。而她亦是竭尽全力报答恩情,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抵挡来自各方奸人的暗害,可……最终抵不过来自不怀好意之人的陷害,最后一纸和离书了断情。他不挽留,她亦走的干脆!从此,他们谁也不欠谁!本以为摆脱所有,从此畅游天下,四海无阻,可最后还是被迫卷入各方纷争。末世女柳媚儿穿越到古代,身边围绕一心想要除去她的原女主,和为了复仇挑起纷争的重生女,以及骄傲自大野心勃勃的穿书女。一方天下,四个女人,互利互斗,谁输谁赢?PS:无CP
  • 动漫世界拯救计划

    动漫世界拯救计划

    一个名字中二的佣兵团的少年被另外一个名字依旧坑爹的佣兵团追杀,然后被坑爹的系统和某乱入作者带到二次元美其名曰拯救世界但实际上就是要坑主角的快乐故事。
  • 重生妖妃:皇叔,太凶猛

    重生妖妃:皇叔,太凶猛

    前世,她眼瞎心盲,爱渣男、信渣姐、近贱婢、重小人。逼死了唯一对她好的皇叔,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恨错了人。她愚蠢,所以死不足惜,可是皇叔何辜?重活一世,她不为自己,只为赎罪报恩,绝不让皇叔有半点不如意。“皇叔,我会把忠臣良将都给你,让你江山永固。”皇叔:“你只你乖乖呆在我身边,其他的交给皇叔来!”那些辜负了你的,皇叔替你讨回来。推荐棣棣新文:《天降娇宠:hi,我的魔君殿下》
  • 寻找那个彩蛋

    寻找那个彩蛋

    穿越后拥有玫瑰公爵爵位的苏韩,本以为会自己的人生即将达到了巅峰。但门口的一封信,把他带入了未知的旅程。(本书异世界无限流。)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追爱之狼先生,等等我

    追爱之狼先生,等等我

    狼族分南坤北乾两族,常年生活在人类世界,与常人无异,没人知道他们是狼族,虽分居南北两地,但是狼族两个分支为大首领之位的纷争由来已久。南坤为仇家,长子仇文坤、次子段斯延(从母姓)、养子仇恩赫文坤倾心叶曦,拒绝伊娜的求婚,伊娜因爱生恨下毒使文坤沉睡不醒,仇家未对外提及此事,只说是去修行,实际被送往高家人代为照顾。3年后,恩赫以仇家长子的身份回来了,族长以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改运,才易名,众人不疑有他,皆奉他为大少爷,好生照料着。恩赫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族里上下都很喜欢他,同年,斯延出生,两兄弟关系极好,斯延就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在他身后,斯延很崇拜恩赫。恩赫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本不想离开的,无意中听到他们的打算,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斯延被迫去当了接班人,对恩赫极为的不理解。恩赫无意间结识了樱花谷里的曦儿,一见倾心,但是并不知道她是叶府的人,自从她失踪,被叶府和仇家张榜找寻之后方知那曦儿便是叶曦,一个曾经属于他的未婚妻,于是他也开始了寻人之旅。北乾为范家,长子伊瑞,次女伊娜,次子伊诚伊瑞心属胞妹伊娜,对谁都看不上眼,拒绝与人和亲。疼伊娜入骨、最最见不得伊娜受委屈和受伤。伊娜对文坤一见钟情,发誓此生非他不嫁,求婚未果下毒手。伊诚是伊娜的弟弟,和伊娜有相似的气质,很无害。叶府,乃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除了祖上基业大,同时他们还有一处矿山,列为叶府当家人皆是大善人,经常布施,人缘极佳。但叶府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叶府有能镇压狼族的秘籍和神秘法宝,但是也只有叶府当家的人才知道,其实那些个神奇之物从来就没人能看懂更别说使用了,而唯一一个能看懂和使用的、还曾经因此救了叶府的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当家的叶老爷的掌上明珠——叶曦。狼族有个传言,谁要是能与这叶府联姻,那谁便是大首领无疑。因为惧怕那些法宝和秘籍的力量,狼族的人不敢拿叶府的人怎么样,故而选择联姻!叶曦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生性淡然,似乎所有事情都跟她没什么关系一般,不过她真正让人有些恐惧的是她能御风亦能御花,让风或者花瓣随着她翩翩起舞,喜欢与鸟兽为伴,是个异类一般的存在。
  • 奇人奇术奇谈

    奇人奇术奇谈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半世红尘随缘客,卷中曾有万世歌,天机道尽人不信,书尽苍生谁可得?
  •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共和国第一位总理的政治和外交生涯。同时摄影者本人因其独特的工作性质,而能更真实地看到总理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感性和善良、宽厚和严谨,从红镜头中更真实地描摹出总理的高大形象。有关领袖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历久而不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