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300000024

第24章 艺术从失落到复活

一、艺术家与庄子的对话

读了《庄子》,你以为再也不闻美妙的音乐了吗?啊,君试听曾子在卫国的歌吟—商颂。曾子,他清贫,“缊袍无表”;他饥馁,“颜色肿哙”;他劳苦,“手足胼胝”;他三天不见炊烟,十年不制新衣;他帽带脱落,捉襟见肘,纳屦踵决,然而他引吭高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庄子·让王》)。那是宏亮的、清澈的、坚实的、有力的大自然金石撞击的天籁,那是可以弥于六合的博大恢弘的伟大音响,然而发出这声调的曾子,他的生命并不重要,他会自然而生,也会自然而死。君再听一听那咸池之乐吧,庄子在《天运》篇中描述了咸池之乐的三种境界:起先惶惶不安,这乐章,“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人事、天理、道德、自然杂沓而至,连蛰伏的虫豸也被惊雷震醒,这是一种可危可惧的境界;其次的乐章是“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的“变化齐一”的演奏,这音乐使“鬼神守其幽”,使“日月星辰行其纪”,这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追逐的音乐,你的惊惶亦会随之平息;那么最后的乐章,就是忘情忘我的“无怠之声”,宛若林木的孔窍发出了美妙的天籁,一会儿杳然无踪,一会儿勃然兴起,它在大自然里行流散徙,变动不居。这充盈于天地、包裹着六合的音乐,便是自然本身,这时你会处于一种迷惑不解的境界。你由迷惑不解而达于无知无识,无知无识的状态则近乎道,这时才达到“道可载而与之俱”的体道合一之境。

《庄子》书最后还是在艺术的失落中找寻到真正的艺术,它的由惶恐而平静,由平静而痴愚的艺术境界递变演进,深宜艺术家体悟。庄子不容许些微的矫造和伪态来玷污这天籁。当你迷惑不解的时候,正是你摆脱了“小知间间”的状态,进入了“大知闲闲”的天国。那震撼人生的贝多芬的生命交响乐,使灵魂震悸颤栗,那还是咸池之乐的第一乐章呢。伟哉庄子,你博大的思维,是足以使中外古今的艺术家五体投地,匍匐称臣的!

显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天地淳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之美如绘画、音乐,都是对无差异、无彼此的大道的分崩离析。心神离散的结果是追逐,追逐的结果是有所得,而这种在艺术上所得的,无异于艺术本身的死亡。

前文曾提及庄子说,有一个“天门”,万事万物生死出入所必由,万事万物的生死出入都在无垠的空间、无限的时间中了无形迹地进行,这就是“有”。“天门者,无有也”,而万事万物则出自这“无有”,而“圣人藏乎是”(《庄子·庚桑楚》)。当艺术家在心灵上接近这无有的天门时,也就接近了宇宙本体,这天门或许正是心灵本身,这就接近了艺术的本质。然而,大多数的艺术家,是无法接近这天门的,因为他们的心灵里被鄙俗所充塞,天下人也大多大惑不解,他们愿意听的是庸俗的音乐,他们的耳朵对高雅的音乐本能地拒绝:“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则嗑然而笑”(《庄子·天地》)。庄子说有一个丑陋的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庄子·天地》)。而艺术界不少人恐怕连这丑陋的人都不如,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丑陋,更不知道他们产生的艺术竟和他们一样的丑陋,甚至竭尽全力展示这样的丑陋。

也许庄子本人便是艺术的化身,我们在《庄子》一书中看到了一些具有庄子色彩的真人,他们“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庄子·马蹄》)。那时没有“蹩躠为仁,踶跂为义”的圣人。礼乐因圣人而出,这不是庄子所希望的。但是庄子也不赞成墨子“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这种“使人忧,使人悲”(《庄子·天下》)的苦行主义。庄子和生于“无有”之乡的人们懂得歌、哭、音乐,在庄子的鼓盆而歌、曾子的曳而吟和咸池之乐中,我们难道感受不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快慰,聆听不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天地妙籁吗?我们应该忘记庄子那种抨击艺术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去体悟庄子学说的深意。庄子《外物》篇所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我们能忘却庄子的言谈,得到其思维的真髓,那我们才有资格与庄子对话。

我们不妨再一谈石涛,石涛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出现,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突兀奇峰。他的《画语录》精神内核是与庄子之学相通的。

他在《一画章第一》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在庄子看来,太朴不散之境便是“无有”之境,无彼此,无相偶,无差别,就不会有“法”,所以石涛所谓“法立矣”,是产生于太朴既散,事物有彼此、有相偶、有差别的时候。然而石涛从有“法”又进一步引申出“无法”的观念,即所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至人”就大有庄子的意味了。真正的法,是“无法”、是“至法”。石涛的“一画”,既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那么“一画”就是宇宙本体的精神,“一画”是根本大法,这大法是一切艺术技巧之源,这大法是“至人”所掌握的“至法”,是谙合自然根本规律的法则,是“无法而法”。

一旦艺术家能透彻地了解这“无法而法”,那就到达了“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摩,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的化境,这就是前面提及的唐代张璪作画的境界。苏东坡赞文与可之画竹:“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大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也是这样的境界。

当一个艺术家胸有挂碍,为名缰利索、世人观感所羁索的时候,心灵上已是被刑戮着,试问他怎么可能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呢?我们不妨把“筌”、“蹄”、“言”当作是有法的境界,把“鱼”、“兔”和“意”当作是“无法”的境界,一切艺术的语言、法则、技巧都是为艺术的意蕴、境界、韵味等等所用的,当技巧结束的时候,艺术才开始,这是不争的至理名言。

当一幅名画、一首名曲、一幕名剧来到你眼前的时候,你百感交集,忧乐沓至,你所忘记的一定是它们语言的本身,而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感动。这几乎可以作为判断艺术优劣的不二准绳。一个杂技演员所呈现的是技巧本身的美妙绝伦,而一个卓绝的舞蹈家则是绝对能使你忘记她的技巧,而被那深刻的意蕴所感动。

当你观赏李苦禅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时,前者使你更贴近宇宙本体,而后者则使你更惊叹用笔构图,这是这两位花鸟画大师的甲乙之辨。我不后悔曾把潘天寿比作华山,华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奇险,而险并非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更欣赏自己曾把恩师苦禅比作泰山,泰山则雍容丰厚、淳和静寂,不愧为五岳之尊。李苦禅作品的天然浑朴和他的为人是一致的,在他的面前,你是会感到“逍遥”、“苟简”、“素朴”等等庄子所推重的境界的。他的艺术纯良亲和,来自宇宙本身,他没有声色俱厉地告诉读者“我是某”,而读者却知道他是“天地大美”;潘天寿的画则深拒固守,仰之弥高,近之不能。

二、警世危言、终极忧思

地球生命的演进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庄子所理想的人类与鸟兽草木同处、含哺而嬉、鼓腹而游的时代或许只存在于庄子所构造的幻域。事实上人类文明演进的结果是使地球进一步成为食肉者的乐园,而仅有的几块净土也快丧失了。澳洲土著本来生活于一片冲融而恬淡的世界里,那里没有豺狼虎豹,没有一只食肉兽,那奔走于草原的生命,百分之六十是有袋的哺乳类,它们随身携带着一个温馨的家园,而那温良的考拉咀嚼着带酒的树叶,在太阳下醉意地酣睡着。现在那草原上奔突着成群食肉的凶残的野狗,那是欧洲人殖民的帆船带来家犬的后裔,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的结果。

倘若豺狼引进澳洲,不消百十年,那里草原的和睦一定会被最终破坏殆尽。文明的前进伴随着智巧的衍生,鼓动着欲望的膨胀,导致了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而战争则必然是对人类灵魂的大污染。我们还可以在世界上找寻到一些地方,那里几百年没有过战争,必然的,那里盗贼不起、夜不闭户而人情淳朴、宅心仁厚,譬如北欧的丹麦。然而无隙不入的电视网络,使丹麦无法回避人文的污染,本来静如止水的人心开始泛动着浑浊的波纹,那里的青年竟在日益提高着自杀率,正如中国民谚所谓的“寿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因为电视告诉他(她)们,外面有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那里是生动有趣的、富于刺激的生活,至于宁静和安逸则是一种应解脱的痛苦。人类畸形的心态,于今为烈,在21世纪已来临的时候,世界群体性盲动该结束了,这盲动包含着科技的无限制的发展,物欲的深潭大壑的继续纵深扩张。人类的理智力量已微弱到奄奄待毙的地步,电视则助纣为虐,它在引导人类成为真正的碧眼金睛的食肉兽。看那上下颚突出、目光凶顽的拳击师们,他们在文明运动规则的遮羞布下,发扬着原始的兽性,当泰森咬下霍利菲尔德耳朵的那一瞬间,全世界的兴奋大于震怒,美国的巧克力商未失时机地推出新型的残缺耳朵的糖块,号称“世纪之咬”。啊!人类,你已沉沦到快不可救药了!

三、被理解和被误解的庄子

文明和反文明,启智和弃智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相悖相成的对立统一,这两者的总和或者比较接近世界发展、宇宙运转的本体。在庄子的眼里,再清楚不过地发现了人类“间间小知”的危害,他知道这“小知”抗拒着宇宙的“大知”,破坏了大自然和谐的秩序,破坏了人类自身生活的淳朴。“小知”的开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庄子·应帝王》中“七窍开而浑沌死”的故事,昭示着人类文明演进可危可惧的前景。

庄子的思维纯属感受型的,他的“弘大而辟,深闳而肆”的言论也是感发式的、了无定则的。庄子之学决非理性的认知和逻辑的推论,它是天才的深层生命意识的体验。庄子有苦闷,但他善于超越,他的“坐忘”,是对人间世的绝对的蔑视。庄子否定一切礼法、准则、尺度,否定世俗的功名利禄,否定一切身外之物,连同自己物质的形骸;一切世俗的、感官的、物欲的、实用的,在庄子看来都不重要。当庄子遨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时候,他看到了宇宙的至美,体悟到人生的至乐,归根结蒂,他看到了终极的和谐。在这和谐之前,人为矫造的乱目五色、乱耳五声都是支离的、残缺的和不和谐的。

庄子的自由乃是彻底的情态的自由,他体道合一的境界,“无待”的逍遥,使后来的艺术家们获得了心灵绝对的自由。有心灵的自由才可能有“审美的自由”,也才可能有表现的自由。庄子的体道境界正好为艺术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典范。庄子不但为真正的艺术大师作了榜样,也被游戏于艺术的浪子无赖曲解为他们的楷模。庄子,一位被睿智博雅的艺术家们膜拜的艺术之神;一位被披头散发的嬉皮士们尊崇的荒诞之灵。庄子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同样会成为下一世纪思想史的景观。

同类推荐
  • 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

    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

    《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中,美国克利亚瑜伽大师托宾·布莱克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冥想秘诀,告诉我们如何从头开始练习冥想,如何安排时间和姿势,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应对冥想过程中包括“走神”在内的各种障碍,如何进入深度冥想,达到“无牵无挂的慈悲”境界,感受个体生命与宇宙的交流……通过100天简单易学的练习,托尼·布莱克会让你发现,冥想是上天赐予每个人最珍贵的礼物,哪怕没有一丝基础,你也可以轻松上手,体味冥想带给你的深度愉悦和持久宁静!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微博论语

    微博论语

    本书精选了钱教授几年来微博中的精华,以微博语录的形式,将其原生态语言归纳在领导策略、市场竞争、科技制造、产品质量、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若干个大主题之下,将其多年来积聚的睿智思维和思想火花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是汉学、宋学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由汉学转向宋学。在此期间,面对时代的核心议题,围绕当时人的生存焦虑与制度焦虑,各派学者纷纷通过《论语》等经典的注疏、训解与阐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通过对该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梳理《论语》注释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探讨《论语》诠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学术的传承、创新与经典诠释、流传之间的关系,从《论语》学的角度具体把握学术的发展、演变,学派的形成与分化,学术风尚与学术旨趣的变化,学术范式与学术视域的转换,等等。同时,研究宋代《论语》诠释,还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这正是我们对宋代《论语》诠释予以研究的意义所在。
热门推荐
  • 大唐第一异姓王

    大唐第一异姓王

    作为一个天才,10岁读完小学,14岁进去科大少年班。却因一次实验意外穿越,看懵懂无知的天才少年如何玩转大唐,纵横贞观,成为大唐唯一的异姓王!
  • 看山阁集闲笔

    看山阁集闲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成功和精彩,不是某些特定人士的独享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拥有的,只要你拥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就触手可及。本书讲述播种梦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发掘优点、打造形象、借助外力、练就口才、正确思考、充实才学、挑战失败等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为我们步入成就的殿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棠城旧事

    棠城旧事

    我听过来时的风,走过去时的路,却仿佛不及,在世界的一隅,和你偶然邂逅。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一笑,便点亮了整个世界。………谨以此书,纪念我的青春。
  •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之末日存活有点难

    末世之末日存活有点难

    末618年,6月人类都以为地球会因为陨石降落而毁灭,而部分陨石却因未知原因变了轨道,还未等人类庆幸,另一场浩劫却席卷而来,不明原因,地球上的人类发生变异,一部分人成为了电影里那样的丧尸,一部分人成为了异能者,而人们只能在新的浩劫当中苟存下去,女主角莫非意外成为了异能者,而在这灰暗世界的映照下,她终于明白自己只能努力活下去。
  • 第一初恋之夫人天天想离婚

    第一初恋之夫人天天想离婚

    “想离婚?你做梦!”“你奏不能放过我咩?”“……说话要凭良心,是你先不放过我的,玷污了我纯洁的心灵!”(1V1,双宠双虐,但,绝对满足小胃口,欢迎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陷阱与钟摆(英文版)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陷阱与钟摆(英文版)

    The story is about the torments endured by a prisoner of the Spanish Inquisition, though Poe skews historical facts.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is deemed guilty for an unnamed crime and put into a completely dark room. He passes out while trying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room. When he wakes up, he realizes there is a large, deep pit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He loses consciousness again and awakens strapped on his back, unable to move more than his head. He soon realizes there is a large blade-like pendulum hanging above him, slowly getting closer to cutting through his chest. He finds a way to escape but the walls of his prison start to move and close in on him, pushing him closer and closer to falling into the pit.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