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300000010

第10章 简笔老子

原始先民之画,如半坡、仰韶、河姆渡文化时期陶器的纹饰,大朴无华、纯任天趣。彼时绘画工具十分简陋,而这种简陋的工具与所想表达的心灵不期而合,这才称得上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语)的杰作。它们发源于自然的本性,进一步妙造自然的本相。那时的人类正如《庄子》书中所描述的赫胥氏之民,他们生命存在的状态是“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他们“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浑浑噩噩,无功利之心,无贵贱之别。

没有艺术家和欣赏者的区分,创作则没有技巧法则的约束,没有题材范围的限制,那是文化创造者情态绝对自由的时代。因此简约、质朴、天趣、自然,成为今天所有的艺术大师羡慕和楷模的对象。

文明的演进渐渐使绘画由装饰而矫饰而伪饰。技巧一旦从自然本体游离,便立刻表现出蹇促狭隘。“精美”往往以机智和巧密为手段,老子评之为“五色令人目盲”,是极言自己对这些艺术的憎恶的。

我们现代人已可以不再被几千年人类文明的交柯繁枝迷惑视线,当我们“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时,发现这前进的轨迹乃是画了一个大圆,回归到它的起点: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往今来文论、画论不下千万计,然而这“自然”二字,却是一切文艺创作的两字诀或称两字圣典。

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贡献是他们语言的简洁、内涵的丰富,成为“来吾导夫先路”的开山主,足称世界艺术宝鉴。

而先河既开,影响所及,就会逾越国界,逾越世纪。

我可以作一个未必准确的预言:21世纪世界的艺术,将是全世界艺术家心灵回归自然的艺术。它的大背景是人类必须考虑自身和宇宙的和谐,这将是作为人的个体和群体、国家和世界图存的惟一选择。在这种选择面前,艺术家们将是最得风气之先的。而中国古典文人画,在这伟大的变化之中,便是起于青苹之末的风源。

由于我有长期艰苦实践和冥思苦想的经历,才能从宏观上对中国文人画有如此崇高而博大的评价,才能在未来世界桃花源的洞口,看到了“彷佛若有光”的前景。

无论宏观如何地巍伟,一个人的能力毕竟微末,我略有自信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书法和绘画的了解,而当这一切的知识、感悟,体现到我的作品上,最能使我感到因为心手双畅而快意的,便是纵情作泼墨简笔描人物画。

我的泼墨简笔描人物画可以上溯一千年前五代的石恪、上溯八百年前南宋的梁楷。这个充满悟性的、灵气弥满的、富于文学和哲学意味的画种,在一千年的绘画史上,得不到充分的成长,而在写意花鸟画的领域得以充分发展。而到三百六十年前的朱耷时,登峰造极。朱耷天才的绘画、他的美学追求及所达到的高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有俯视中西古今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后来者则如何?我仅仅讲的是“尚未见”的进行式,而非“永不见”的完成式。为了使自己能否定“永不见”的悲观论调,我开始全副热情地研究八大山人,漏卮豪灌八大的佳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句)自视八大山人为异代知己。

这张老子出关,正是我和八大山人意合神侔、飞觥豪饮时的产物。形忘而后意在,简极而后神全,自以为骎骎与八大山人争驱。君不见老子挟着清风,牛蹄踩着芳草,徐徐而来,悠悠而去吗?这“自然”的两字圣典,正是由他演教而由艺术家们实现的啊!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 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热门推荐
  • 鹰之道

    鹰之道

    ●东汉末年分三国,乱世之中的动荡,不一样的传奇事迹──众所皆知,三国是个充满战乱与英雄色彩的时代。而一名看似只是住在和平村庄,却被穷凶恶极的狂徒虐杀盗劫导致失去一切的幸存者,踏上了一条没有选择,不得不走,同时也无法回头的精彩冒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颠覆传统,踏上全新的「鹰之道」──全故事线皆以史实为主,但大多的三国故事都以刘备方,即「蜀汉」势力为观点,而本作将以曹操势力,即「曹魏」的方向迈进,让在这个时代如此充满奇幻色彩,又具有真实感触的故事,添上浓重一笔完全不一样的新意!●如电影和动画般的叙述,让您彷彿亲身体验──本作没有过度艰深的文字,其中如诗如画的描绘让您彷彿化身为主角本人,阅读之中就像自己在经历赤壁火船血战、定军山争霸、和樊城水淹七军等等极为著名的大场面、战事、和历史事件,感受痛快过瘾!
  •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及个人的感悟等,详细剖析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为官为政等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的危机、人生的苦恼以及中国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天下大同、在于人类可持续、在于超越阶级、民族、国家。因此孔子之学是天下学,论语不仅是中国人的圣经,更是人类的圣经。
  • 十指灵神

    十指灵神

    男主幼时在一场大战,处于战斗核心,身体受到各种能量,使他异于常人,但他失去了以前的记忆
  • 追忆张逸生

    追忆张逸生

    张逸生是冀东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军人,忠诚的共产党员,1973年任柏各庄农场党委书记。2016年是柏各庄农场建场60周年,张逸生诞辰100周年。本书收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追忆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见证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不平凡的人格和精神。此书既是对他的纪念和缅怀,也是以史鉴今的重要文史资料。
  • 大集譬喻王经

    大集譬喻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鉴赏家

    大鉴赏家

    女友跟人跑,工作又丢的倒霉蛋赵天明,无意间得到神秘古镜。神秘古镜能消耗人的精神力,查探万物本质,鉴定各种各样的宝物,给主人传递事物的具体信息。有了神秘古镜,无论是古拙大方的青铜器,晶莹剔透的玉器,如诗如画的瓷器,还是文化传承的古字画等,都无处遁形。一代传奇鉴赏家崛起!引领全民收藏风潮!
  • 苍天万道

    苍天万道

    守我心,顺我意,逆天行,不问脚前有路否,不问天意许不许,点点星辰,苍天万道,吾只求本心之道!一个灵魂在一名气海破裂、灵脉断尽的少年身上重生。背负着前世的血海深仇,怀着今世身体主人的梦想;踏歌修行,生死寻道,待回首,携美笑苍天,弹指已沧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她成了他的眉间心上

    她成了他的眉间心上

    终于抱得“美人”归的岑故,在高中两班的同学聚会上,撒便了狗粮。当年隔壁班的老刘看着岑故和陈彦寒浑身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啧啧叹道:没想到啊,居然是隔壁班的小岑委员抱得美男归,我还以为会是高中那会儿小岑委员班总来问寒哥那个娇滴滴的文艺委员会是众女中的赢家呢。岑故似是想到什么,看着陈彦寒的眼中带着一股意味深长。领会其意的某人,伏在她耳旁低语,低沉撩人:这世间万种风情,而我情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