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0600000007

第7章 自我消灭与爱情渴求

深藏心底的真正动机

有一类人对任何人都服从到事事言听计从的地步。这种极端的百依百顺,其实容易引发反动,造成憎恨。有些人潜意识里怀着的憎恨如熊熊烈焰,却压抑住这样激烈的情感,屈从对方。另外,也有人克制住内心的敌意与支配欲,顺从他人。

人类的表面或许看似顺服,心底却可能有着满满的敌意。即使他们是外表体面、似乎很了不起的人物,却因为这点而受挫。问题就出在,他们隐藏了自己真正的动机,为了获得他人称赞,而不断违背自己的本意,最后会失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人全心投入工作,真正的动机可能是为了逃避面对“自己不值得人爱”的悲惨情感,“工作中毒”实则是为了防御自身的不安感。

提到这个,让我想起过去曾经担任由伊藤洋华堂主办的高中生作文比赛的评审,某年获得金奖的作品,内容就跟“防卫”有关。作品篇幅有点儿长,节录引用如下。

有一句话让从小听到大的我感到厌烦。一般人来看,那会是赞美,但对我而言,却令我心情沉重。例如:被人夸奖长得漂亮,大概不会有人感到心情会不好;被人称赞温柔,每个人或许表面上都会表示谦虚,而内心窃喜吧!然而,每次我听到这句话,无力感就顿时涌上心头——

“你真是和蔼可亲啊!”自小学以来,这句赞美就令我感到浑身无力。当时的我,没有糟糕到令人耻笑,却也没有淘气到惹人生气,是个毫无特点的孩子。朋友经常说我个性温和,感觉让人很放心。但是,我这个当事人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心安,反而总是战战兢兢的。我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潜意识里努力避免他人对我感到反感。即使待人态度和蔼是事实,但那也是因为我担忧自己受到伤害。所以这并不是和蔼可亲,也不是性格温和。

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因故遭到排挤。而大部分人会随波逐流,跟着朋友起舞,一起霸凌那名受害者。通常,其他人不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去责备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更应该受到责备的,反倒是像我这种人吧!

虽然我不会去指责霸凌者,但也不会伸出援手。说得直白一点儿,我就属于这类装乖的孩子。再加上我摆出的态度具有优势,甚至还会被人称赞温柔。如果这个不叫矛盾,那么这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又该做何解释?假如这个理由说得通,那么我顶多也只是为了闪避损害、保护自己、不跟对方冲突,然后将来变成真正和蔼的成人。

假如这是真理,那么何谓“成人”?何谓“温柔”?其中的含义将变得含糊不清。如今我的生存方式,恐怕是在体内豢养着一个污秽的大人,或者用谎言捏造出的温柔可亲。我想,世上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了。我比任何人都更憧憬能够成为一个出色又和蔼的大人。但我却如此伪装着自己,是绝对无法得到任何人接纳的。真正的温柔,其实应该是肉眼看不到、双手摸不着,更强而有力的万物根源,不是吗?

如果我无法接纳自己、认同自己,那么今后我的人生恐怕会充斥着焦虑吧?为了朝向未来的梦想展翅高飞,我必须慎重思考这些状况,否则焦虑将无限蔓延,紧紧捆绑着我,在我展翅之前就已经耗尽了力量。

不久,夏天就要进入尾声。最近经常可以看到死蝉的躯壳。每当看到这些死蝉,脑海中就会猛然浮现某句台词,使我胸口揪紧:“因为它们总是铆足全力鸣叫。”

蝉的一生很短暂。然而,与其像我这般一辈子只为了保护自己,还不如像蝉一样笨拙,奋力一搏。我真希望自己有一年活着是为了热衷某件事。希望我能放开自己,让心灵能够有一些空间。(穗坂尚子/十八岁,山梨县)

大家读了文章就能明白,作者所描述的,就是“自己的和蔼可亲”是一种不安的防卫性格。

然而,受挫者的开朗也与上述情况相同,一样是作为防备不安感的开朗。他们为了逃避自己的无力感,所以更加投注心力在工作上,认真不懈。以浅白的话来说,这种防卫性格所形成的开朗,就是“表面上的阳光性格”。

所谓表面上的阳光性格,目的是为了吸引他人关注,并通过这个方式隐蔽内心的酸楚。

神经质爱情索求者付出的亲切等同于请款单

人们经常会这样评论一个人:“他这个人是不错啦,但跟我有点儿不对付。”这类人行事作风还不至于糟糕到被挞伐,却让人不太想跟他相处,大家都尽可能地避免和他扯上关系。他们从事的都是正派工作,绝对不是坏人。不过,只要那个人在场,就让人感觉束手束脚,无法放松。这类人通常都带有“精神官能症倾向的爱情渴求”。

假如被这些人亲切对待,其他人并无法坦率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因为,这些人的亲切可说是一种“请款单”。受到他亲切对待的人,仿佛被迫买下一点儿都不想要的东西,还被逼着花了一大笔冤枉钱。所以,即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他人在接受他的亲切时,都感觉不太舒服。

另外,这个对爱情渴求的人使尽全力、掏心掏肺,却得不到对方的感谢。这时,他就会觉得自己遭到残酷的对待。表面上,他看似费尽心力都为了对方,但却在潜意识里向对方索求爱情。

一旦自己付出的一切没有得到对方夸张的响应,就仿佛受到严重的侮辱,内心觉得不安适。当对方没有五体投地、千恩万谢,他就会感到尴尬、不安,甚至觉得自己不被信任。

原本他的企图是要取悦对方,没想到对方不如想象的欢天喜地,没有表达感激之情,他觉得遭到背叛,可明明不满却无法直接表现出来,无法针锋相对。因为,他被“想取悦对方”这样的强迫性情绪支配了,所以无法与其争吵,只能默默等待对方发觉自己的不满。

用上全力帮助对方,对方竟然不怎么开心,这让他觉得羞耻,更变本加厉地索求爱情。对方没有做出自己所渴望的反应,他就会严重受创。然而,对方并没有侮辱他的意思,他却感觉惨遭羞辱,随时随地坐立不安,内心焦虑。

这类人个个性格几乎都依顺服从,对工作热衷,做事一丝不苟。这些表现都是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但他们的一丝不苟、顺从听话,是为了之后的某个目的。因此,他们在无意识间索求爱情。

他们采取了社会一般认同的作风,但如果无法获得对方的爱,就会深深觉得受到背叛,遍体鳞伤。想取悦对方,却得不到对方的爱,他们就会为此感到羞耻。

打从一开始,他们就牺牲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为了讨对方欢心,处处迎合。而迎合的背后,隐藏着本人也没意识到的爱情索求,那这样的迎合便不纯粹了。

他们看似言行端正,对他人却吹毛求疵,这早已超出单纯想给予人好感,反而是在向他人勒索爱情。

为求他人的喜欢,而牺牲自己以迎合,等于是自我毁灭。偏激到走上自我毁灭之路的人,当他们要找回自我时,对爱情的饥渴岂不会更加激烈吗?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无法信赖自己,因此才需要依靠爱情。如果没了爱,他们将如行尸走肉,无法活下去。怀着爱情饥渴的人为了得到喜爱,就是这样毁灭了自我,配合着他人,变得更离不开爱情的浇灌。

对他人奉承谄媚的言谈举止背后,也都存在着激烈的精神官能症爱情索求,不单是奉承,因为他也想要同等程度的爱。卡伦·霍妮解释,这就是精神官能症患者索求爱情的手段。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我付出了这些,那么你也应该对我回馈些什么。他们通过帮助对方,潜意识中则期待着对方给予自己想要的回报。

然而,要是想从对方身上获得爱,最好避免“当牛做马”的方式,否则受辱、遭背叛、被虐待或者缺乏信赖的不快心情,将成为家常便饭。

精神官能症患者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绞尽脑汁贡献一己之力,甚至大张旗鼓到夸张的程度。他们试图通过“非语言的手段”告诉对方:“我可是替你做了这么多事唷!”但重点不在于他究竟做了些什么,而是他在做这些事情时,潜意识里作祟的爱情索求。

致力于给人好印象,吃力不讨好

每个人都期望能留给别人好印象,但没那么容易,其他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观察细致入微。无论表现得再怎么亲切,对方不一定觉得彼此亲近或距离拉近。真正会让人感到亲切的,是一个人的为人与性格。

人品无法刻意操控,自然而然就会流露。然而,人们总要等到有所觉悟,才会放下这件力有未逮的事,在此之前依旧深陷人际烦恼的泥沼,为了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紧张兮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注意周遭的人们。

请试着回想看看,你会对什么样的人有好感?是那种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而刻意去做了某些努力的人吗?不,绝不是这样。

同样地,想想那些你不太喜欢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你不会为了让他们对你有好感而特地去做些努力吧?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省思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就能明白一个道理:想刻意留给对方好印象,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不管怎么努力让他人对你留下好印象,全是徒劳无功。这些人完全不懂,与其白费功夫去吹捧他人,还不如把精力用来发展自我,这么做反而对人际关系有加分效果。

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好坏与否,仅是结果,而非目的。如果本末倒置,念兹在兹都是要让人觉得自己优秀,反而紧张过度,说不定无法充分发挥优点。

有个说法是,越想抓牢手中的鸟,倒让鸟儿更想逃,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待人接物缺乏诚实,只是一味希望给人好印象,好比整日暴饮暴食又不运动,却奢望身体健康那样荒谬。

想用一个“非真实的自己”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个出发点打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将假货当真品来贩卖,是不可行的;餐厅摆盘即使多么登峰造极,但顾客吃了之后,只觉得难以下咽,想生意兴隆根本是痴人说梦!

人之所以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因此先决条件是:对于“真正的自己”必须拥有自信。这些人也许是想通过别人的好评来获得自信,但却搞错了方法。

如果不卖假货,而贩卖真品时也没有哄抬价格,那么自信就会自然产生。市面上需要这种商品的买家要多少有多少,根本没必要伪装。

当人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时,通常会装模作样,表现出超乎真实的模样,这就是问题症结。起初错误的根本认知,先入为主地认为真实的自己会被讨厌、遭批评,所以开始了一连串没必要的努力。有些人铆劲工作,生怕被挑毛病,他们经常怀有错觉:赤裸、毫无伪饰的自己会被批评,无法得到赞美。

他们认为,若不认真,就无法得到他人好感,这证明了他们对真实的自己缺乏自信。这种人同时对于自己认真的一面又过度评价,深信只要全心投入工作,就能被人喜爱。从这点来看,更凸显出了他们视野狭隘到惊人的地步。

这种人会要求配偶或身边的人必须尊敬自己,对自己抱持好感。他们自以为,认真这项特质值得被尊敬、认可,太过一意孤行,也无视对方的想法。一旦配偶不按照自己所想的来行动,便勃然大怒。因为,他在心里沾沾自喜地以为:“老子这么勤奋,受到尊敬是天经地义!”

他们虽然行事正派,但却非常啰唆,对身边的人要求一大堆,带有强烈的依赖性。这样的“认真”,其实是期待对方“回报”自己尊敬与好感。

只要得到的结果不如预期,他们就会感到很没意思,内心开始涌现不满:“老子都已经这样卖命了,还有什么好挑剔的?!”被这股不满情绪波及的配偶则会想:“我又没有拜托你要这么认真!”

配偶说不定会嘀咕:“既然你这么一意孤行,就随你高兴吧!”就算这个丈夫的各种成就令人佩服,却是个不好相处、让人不悦的人物。

这种源自防卫性格的“认真”“开朗”“乖顺”,其实都是渴求回报,背后偷偷期待人们称赞自己:“你的开朗令人钦佩”。为了寻求周边人们的关爱、注目,而演出这些特质,但又显得做作不自然。他们在某些事情上显得极端,或者做得过头,本人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就能投其所好。结果整个偏离,无法博得他人好感,对外的演出便越来越夸张,而面对自己人的脾气则越来越大。对这些人来说,“认真”是他们学会得到他人认同、保护自身所需的特质。

夹在“不准存在”与“给我死命工作”的两难绝境

我曾于前文提到,有种人必须经常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则罪恶感就会上身。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必有贡献,对他人也有意义,会使他们莫名惊讶,并且存疑:“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好事?!”

他们认为,自己要是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对他人而言就是麻烦、累赘,因此会当牛做马地卖命。这情况是让人感到很心酸的。他们对自我的存在抱持着疑问,为人舍身是要获得认同,但绝对不快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带着沉重的表情拼命工作,这种人或许就是这样看待自己。

葛丁夫妇在著作《再生之旅:用再决定治疗改变一生》(Changing lives through redecision therapy)中,提到以下这段:“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施加了‘不准存在’的禁令,以及‘给我死命工作’的命令时,他就会使劲地工作,忽略掉想自杀的冲动,借此救了自己一命。”[16]

葛丁夫妇表示,一个人针对“不准存在”的禁令所做出的最病态的决定就是:“既然这样,我就去死一死。只要我死了,你就会爱我了吧?”对孩子来说,父母老是对自己摆出施恩的脸孔,没事就说:“为了养大你,我可是吃了不少苦头!”那孩子大概会想去死吧?

孩子会觉得,既然自己是造成父母痛苦的原因、不幸的根源,就会认为“我最好消失”。这就是所谓“不准存在”的信息。

葛丁夫妇举出一个母亲的案例,她经常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们,我早就和你们的爸爸离婚了。”这句话的含意为“是你们造成我的不幸”,但孩子会解读成“我消失比较好”。

人除了会接收这种“禁令”,同时还会收到另一种“命令”:“你必须更努力工作!你必须变得更强大!”这也会逼迫人沦为愁容满面、忧郁罩顶的工作机器。

仔细想想,这实在很不幸。上班族经常将“好忙、我好忙”挂在嘴上,但却带着些许炫耀的味道。其实那是为了强调:“我可不是个没有生产力、缺乏贡献的无用之辈。”

葛丁夫妇说,患者往往更偏向遵从“禁令”,而非“命令”。从心理层面来看,一个人同时接收命令“你必须更努力工作!你必须变得更强大!”以及禁令“你给我消失”,等于跟工作奴隶没什么两样。只见他满脸忧郁地埋首于工作,却缺乏干劲。毕竟奴隶与主人就是不同,两者之间的鸿沟不是光靠努力或贡献就能跨越的。

即使再怎么拼命工作,对团体做出多大的贡献,这个人的心底依旧受到“不准存在”的禁令操控。换言之,他依旧认为,自己的存在并不受欢迎,只不过是因为有贡献,才得到允许,可以留下来。

如同葛丁夫妇所言,这些人通过工作来救自己一命,或许光用“拯救”二字仍无法完全囊括。因为他们根本就成了奴隶,而且很难体会到,自己就算毫无贡献,在对方心中依旧是有价值的;即使没有作为,人生还是有意义的。

戴维·希伯里与弗洛姆(Erich Fromm)、瑞茨曼[17](Frieda Fromm-Reichmann)指出,牺牲自我的献身行为,其实是强烈依赖对方的表现。我认为,这句话相当精辟。这样的行为,只是让心理上比较轻松罢了。或许是他们同时接收到,“不准存在”与“给我死命工作”这两种互相抵触的指令,相形之下,牺牲自我反而轻松多了吧!

希伯里强调,牺牲自我的献身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软弱,其实这也很容易想象。而有些人动不动就把自己摆在被害人的立场,也是同样的手法。最适合拿来实现“不准存在”与“给我死命工作”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指令的手段,就是自我献身或装成被害者。

那些人接收到禁令而“不准存在”,只有露出被害者的表情才能轻松一些。而忧郁症患者无法完全沉浸在他人的善意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过,如果在幼年时期,母亲对你说:“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就好开心。”像这样的人就不必装成一副被害者的模样,也无须因为表现出自信满满的样子而觉得过意不去。他们不用装可怜,也能感到安稳平静。

“我最好消失”的自我印象

“过度自责”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的攻击不是面对外人,而是正对自己。恰好自己又是“消失了更好”的存在,所以他们借由自我指责让心里好过一些。

牺牲式的自我贡献、欺瞒式的被害意识、走投无路的自卑或自责,这些心理现象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怀有一种“我最好消失”的自我印象。

“我最好消失”“我的存在会给他人添麻烦”这些自我印象就是引发各种心理状态的罪魁祸首。

举例来说,“难堪、难为情”的心理就是其中一种。

津巴多[18](Philip Zimbardo)表示,容易觉得难堪的人有个特征:无法向人寻求帮助。他们确实会觉得,就算麻烦别人帮忙的是一桩小事,也会为此裹足不前。不仅包括跟自己有关的事,就连为了他人而去麻烦人,他们也会觉得不妥。原本就有心理疾病的人则会更有顾虑,担忧自己的所作所为增添他人困扰。

患有“对人恐惧症”者,同时害怕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是个棘手的存在。他们的症状严重到认为自己的存在对公司、同事不利,于是决定辞职。甚至还有人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长相或表情令同事感到不舒服。

也就是说,这些人之所以无法拜托他人,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延伸。“无法请人帮忙”,就是害怕自己的请托会给对方造成麻烦。这个症状跟“忧郁亲和型人格”有相通之处。这类人总是想着一定要帮助人,不然就会觉得自己似乎造成对方困扰,惶惶不安。

同样地,这也能套用在“因为不安而努力取悦他人”者,他们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武装起来。若不能逗人开心,他们便感到不安,对无聊至极的事也要表现出兴味盎然的模样,还大呼:“哇,好开心!”

可是,基于不安来取悦他人,怎么可能会感到开心呢?然而,这个内心充斥着忧烦不安的人,早已丧失了感受开心与快乐的能力。

某些人会对过度执着的人建议:“你要找到嗜好啦!”这个忠告或许没错,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不安的人并没有能力去享受事物,所以也无法拥有兴趣嗜好,他们根本不觉得那有什么好玩。

打个比方就能明白,当某人独自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惶恐不安,被恐惧笼罩,吓都吓死了,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要他们体会色彩的斑斓、音色的美妙,根本是天方夜谭!

恐惧与不安剥夺了人们享乐的能力,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在思考人类生存方式时,也必须纳入考虑。

幼年时期遭到拒绝而不安的人,要他们“享受人生”是不可能的,好比逼迫旱鸭子下水游泳,强人所难。

一群人做着同一件事,有人感到快乐,也有人一点儿都不觉得开心;即使身处同一个空间,在同一片天空下、品尝同样的食物,心中安适的人能够感受到快乐,而内心不安者则因为随时随地都要武装自己,所以怎么样都开心不起来。极力防止与别人发生摩擦,也避免增添别人的麻烦,是他们最大的特征。而他们举止彬彬有礼、进退得宜,其实也是为了不想添麻烦。

对自己灰心丧气者眼中的世界

一个人想尽办法要适应周遭环境,总是害怕着是否会给旁人带来麻烦,当然会消耗许多精力。他们对自己的存在充满愧疚,或许从一开始就于无意识中觉得“我最好消失”。忧郁亲和型人格的特征是“无法向人借力”,更精确地来说,就是无法欠人情债。

这很类似基督教义中“原罪”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就能更充分理解他们身上的诸多性格特征,如坚守仁义、无法放心接受他人善意、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中的愧疚感、以他者为中心,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自我缺损”,这是更加严重的。所谓“缺损”,前提是有个零,然而他们起初就呈负债状态。忧郁亲和型人格的特征有各种层面,第一是“贱卖自己”;第二是“无法建构充满个性的人际关系”;第三是“行事作风符合世俗却相当弱势,同时无法想象世上有其他类型的价值观”,他们建立的人际关系总带着“功能性”;第四是“一旦不被认同,就瞬间跌入深谷,精神萎靡不振”。上述的特征与“不准存在”禁令可说是密不可分!

他们一旦接收了“不准存在”的禁令,脑子就会变得固执,认为自己如果没有特殊贡献,就无法受到他人喜爱。他们无法相信,毫无矫饰的自己就足以得到喜爱,能够被接纳。

由于没有自信,也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便先入为主地认定:“我非做些什么不可。”事实上,就算他们什么也不做,还是有人会接纳他们。但他们却早已经认定——如果我对对方没有贡献,将会令他大失所望。

他们与人相处时,总是感到自卑。相处的当下或许愉快,可等到告别后,他们又会擅自解读,认为对方跟自己相处时,一定觉得枯燥无聊。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精神上的满足,并且认定,唯有替对方带来名声、肉体上的满足,对方才会满意。

这样的人无法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正因为他们接收了“不准存在”的禁令,在这种难堪的情况下,要求他们体会自我价值,或许相当困难。

他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不准存在”这个禁令来自我察觉“自己对自己失望”的事实。但他们失望的根源却都是毫无根据、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理解这点,他们才能重新出发。

与自信满满的人相比,这些对自己失望的人,眼中所映照出的世界,真是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世界充满了威胁,要求他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只是白费功夫。只有自行孕育出自信,才能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

同类推荐
  • 如何与婆婆相处

    如何与婆婆相处

    中国有句俗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婆婆和儿媳妇的相处。婆媳关系存在着十分不稳定性,她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势必给整个家庭带来阴影。从我国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出发,对婆媳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论述。告诉天下的婆婆、媳妇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婆媳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使整个家庭和谐温馨。
  • 教育与心理学的理论实践探索

    教育与心理学的理论实践探索

    本书分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研究对象、方法等以及教育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等内容,使读者对教育心理学有个初步的认识。
  •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

    全书体例编排独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自测篇,再现拖延案例,并逐个解读,深入剖析。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可以对症入座,从而认清自己。下篇是战拖篇,人以群分,拖延以类别,请你给自己挂号,请你对症入座,也请你自行对症下药。拖延,十分有害。你这个拖延症患者,是拖延让你将唾手可得的成功拱手让人。戒拖,势在必行。作者来告诉你怎样与拖延斗智斗勇,打得它毫无招架之力。
  •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热门推荐
  • 蜀僚问答

    蜀僚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云台·叁

    燕云台·叁

    萧燕燕怀着恨意嫁入宫中,逐渐被耶律贤的家国理想所感化,决心放下前嫌,为了他们共同的信念并肩战斗。经历了怀孕生子,父亲遇刺,景宗病重的燕燕,在面对朝中和后宫的重重阴谋时,蜕下无忧无虑的天真心性,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的皇后。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幽州告急,国难当头,而渤海进宫来的女子玉箫又闯入了景宗的心中。
  • 四国演义系统

    四国演义系统

    小萝莉说:“苏宁,我是四国演义系统,助你在魏蜀吴之外另立强国!”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灭帝尊

    不灭帝尊

    我即生,诸天当灭!伴生神棺埋葬诸天,信我者得永生!林冥生于武帝世家,却天生九阴绝脉,不能修炼。家族破灭,使他悲愤觉醒伴生的天葬之棺,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且看他只靠外功体魄,觉醒武帝血脉,最终武破虚空,成就永生,超脱轮回!
  • 在无限世界疯狂游走

    在无限世界疯狂游走

    各种各样的世界,展现出各自璀璨的特质,当他们互相碰撞,互相融合会发生什么?在仙侠世界,以X战警里的黑皇血统修仙?在武侠世界,借凯丽强化机铸造绝世神兵?或者,当黑光丧尸病毒碰上了虫族的无敌大军。当一切可能性,呈现在眼前时,你又会作何选择?
  • 我是佛座一瓣莲

    我是佛座一瓣莲

    修炼成美丽仙子的一瓣莲。外加一颗主宰六界命运的七窍玲珑心。天界娇子是媒妁之言,名正言顺的夫君。魔界魔尊对她一见钟情,认定她是自己的魔后。凡界皇帝有圣旨在手,说她是自己的皇后。轮回之间,沧海桑田,浮华是非,爱恨纠缠。乱其心者,只有那浅笑的容颜。那一朵七瓣荷花盛开的瞬间,谁看见了天边的那一道彩虹……
  • 百道神王

    百道神王

    此间之法,皆为道往,大道无形,却真实存在,它虚无缥缈,又有迹可循,这世间之道路,唯儒,佛,乐,魔,剑。叶离,你想修哪一道,走哪一路?可有无敌之道?无!那我便修无敌之道。
  • 花枝招展(叁)

    花枝招展(叁)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花枝招展就成了女人手里的王牌……哪个男人不喜欢美不胜收的女人,为了这些取悦好看的女人,他们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有句话叫: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是信不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