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1500000002

第2章

东方先锋剧场,喜欢看话剧的人都知道,但未必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以前在东长安街北侧,王府井大街南口到东单路口之间,有一座古朴的建筑,那便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剧场。这座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是美琪电影院,50年代初期经过增建、改建,成为一个专门演话剧的剧场。它的西边,是儿童电影院(原名平安电影院),再往西王府井南口,曾经有北京(可能也是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往东到东单路口是东单菜市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青艺的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1949年4月16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任院长廖承志,我国老一辈戏剧艺术家吴雪、金山、孙维世等都曾在青艺工作过。

美琪改作青艺剧场后,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国,第一次公开演讲就是在那里举行的。当时的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请他就大众文艺的创作问题做一次讲演,1950年3月12日,青艺剧场座无虚席,老舍先生以《大众文艺怎样写》为题,作了长时间的生动演讲。他为青艺写的话剧《方珍珠》,就是在那个剧场首演的,之后他又写了《西望长安》《神拳》《全家福》等,也都在那里演出过。

那里还曾演出过《抓壮丁》《反翻把斗争》《在新事物的面前》《洞箫横吹》《降龙伏虎》《李双双》《雷锋》《全是北京人》等。1966年1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沿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5月“文革”开始,艺术创作全部停止。1973年8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并成中国话剧团。1978年2月中国话剧团被撤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恢复独立建制。

青艺排练场和办公室与剧场不在一处,从剧场向东,到东单路口再向北走不远,马路东侧的北极阁三条71号院,便是青艺的排练场和办公区,那里原是康熙帝孙子弘胶的宁郡王府。此地与如今的东方先锋剧场仅隔一条马路,有时看完戏,和朋友们到路东的小饭馆吃饭、聊天,有一次找厕所,才发现了这个不起眼儿的所在。之前竟不知道,也不曾想过,以前看的许多青艺的话剧,就是在这么破败的地方排练出来的。此处现在是国话老干办、影视艺术中心和中国话剧研究会。

青艺剧场不是很大,舞台也比较局促。我在这里看过的话剧并不多,印象最深的是《红鼻子》和《樱桃时节》(既《巴黎公社》)。《樱桃时节》里的歌儿非常好听,记忆犹新,至今还能哼唱。当时冯远征是青艺的临时演员,在《樱桃时节》里跑龙套,串演好几个角色,后来他慨叹“演尸体比演活人还难”

可能因为剧场太小,青艺的许多大戏都是在别处演的,像《草莽英雄》《街上流行红裙子》《原野》《双人浪漫曲》《威尼斯商人》《高加索灰阑记》等。有一次在人民剧场看完《原野》后,我专门跑到后台,问导演(应该是助理导演,导演是张奇虹女士),仇虎的仇字当做姓氏应该念“qiú”,为什么演员念“chóu”呢?那位大哥先是笑着把我表扬了一番,然后解释,“为了突出他对封建剥削阶级的仇恨,故意这么处理的”;还有一次,1988年在民族宫剧场看《浴血美人》,深受麦克风(现在知道那叫“胸麦”)噪音袭扰,演出完找导演提意见,年轻的导演虚心接受,并解释因为剧场太大,又是第一次用这种设备,没有经验。后来才知道那位导演就是王晓鹰。可能当时青艺的导演力量不足,所以有些戏是外请导演排的,《双人浪漫曲》应该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原因是年久失修,且受1976年唐山地震影响,所以青艺剧场较少使用。1990年9月,青艺剧场经过加固、翻修重新启用。但是随着北京市政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老青艺剧场也走到了尽头,1996年兴建北京东方广场时,这座老建筑最终被拆除了。

1996年底,青艺租用位于宽街北兵马司的航天部礼堂,次年投入使用。1998年元旦之夜,陈红、吕丽萍、邵兵等原青艺演员云集于此,庆贺长期没有演出场所的剧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我十几岁时曾去这个礼堂看过电影,当时并不知道这里与我后来报考的中戏仅一箭之遥。

虽然以前在老青艺剧场也没看过几部戏,但那里毕竟是个象征,以迁址为分界线,我把之前看做老青艺。老青艺有我喜爱和尊重的导演陈颙老师,演员曹灿、啜二勇、丁嘉丽等。我是听着曹灿叔叔的《小喇叭》和小说连播长大的;考电影学院时,还认识了他女儿曹红梅。

在新青艺剧场看的第一部剧是《花房姑娘》,主演王劲松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老师。他有个奇怪的艺名——气壳,后来曾在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中饰演一个卖诗歌光盘的商贩。

1999年5月还看过一部《居里夫妇》,导演是王晓鹰、査明哲的同班同学魏晓平。饰演居里夫妇的是孙红雷和丁嘉丽,因为这部剧,两人还闹出一段缠缠绵绵、同时也非议颇多的恋情。

那个时期,小剧场戏剧正蓬勃发展,新青艺剧场只有三四百个座位,非常适合小剧场戏剧演出。当时北京的小剧场只有这里、实验话剧院小剧场、人艺小剧场三处,因此利用率非常高,不光演出青艺自己的戏,五年中上演过近三十个剧目。1999年6月,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在这里上演,首演创下了连演四十场、上座率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奇迹,成为中国第一部纯靠票房盈利的小剧场话剧(另一说法是上海的《情人》)。

其实,当时的小剧场戏剧相对于现在而言,数量上并不算多,但质量却普遍比较高,而且已经有了许多形式上的探索,《三毛钱歌剧》《在路上》《麦当娜的灵光》《第十二夜》《女仆》《屋外有花园》《钦差大臣》等,都是那段时间在新青艺剧场上演的。1998年8月,那里还演出过一部据说是中国第一部恐怖话剧《窒息》,是编导刘涓自己筹集十多万资金制作的。我猜想这位仁兄连成本都没收回,那时候十多万可是笔数目不小的钱呢。

不知道什么原因,近几年反而很少能看到国外和港台戏剧了,而以前这类演出非常频繁,尤其是小剧场剧。当时我在青艺剧场看的最具实验性的,是日本少年王者馆剧团的《半夜三更的弥次先生和喜多先生》,还有“98青艺小剧场剧目展演”中日本东京榴华殿剧团的《FALSE》、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的《2000》、香港疯祭舞台的《元州街茱莉小姐不在这里》等——光是剧团名称和剧名已经让人一头雾水了。《半夜三更的弥次先生和喜多先生》在演出中还做了个扣儿,其中一位演员演着演着突然拿起电话,用蹩脚的汉语向附近的一家饭馆点了一道孜然羊肉。一会儿,饭馆小弟真把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送来了,观众没意料到,那小弟更摸不着头脑,还傻乎乎地说:“呦,你们拍电视呢?这么多人点一盘菜够吗?”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当时青艺院长是林克欢先生,他夫人林荫宇女士也是导演,两口子都是戏剧界的老前辈。林荫宇老师原先是中戏导演系教授,1990年排演过《情人》和《椅子》,是最早实践外国荒诞派戏剧的专业导演。1992年调入青艺,又执导过几部戏,其中《女仆》我特喜欢。

某一天,突然接到林克欢先生的电话,说他正在写一本书,已经得到一些照片,还需要更多的,手中的照片也需要我甄别一下,哪些是我拍的。那时没有网络,必须当面才能搞清楚,我便骑车去了林先生家。他家住在帽儿胡同“实验”的宿舍院里,不知这是不是“文革”中两院合并的结果。他家非常狭小,与普通演职员无异。我俩就坐在过道的饭桌前看照片,他还给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林先生广东口音很浓重,我一半靠听一半靠猜。临走,不苟言笑的林先生还不忘拍着我的肩夸奖几句,说我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继续拍下去,将来这些照片会更有价值。

从2002年3月起,青艺剧场易名“北剧场”,主人也变成了袁鸿。一开始台湾表演工作坊赞助了一部分资金,同年12月成为一个完全民营的独立剧场,艰难维持到2005年中秋之夜关闭。此为后话。

2001年12月25日,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仍由赵有亮担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国话揭牌。

李嘉诚拆了人家房子,自然要偿还一个新的,青艺与实验合并,这座新剧场自然也就属于国家话剧院了。2004年9月,位于王府井东方广场东侧的国话东方先锋剧场开始试运营,负责人是曾任北京人艺小剧场经理的傅维伯,首演剧目是参加“永远的契诃夫”首届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中,加拿大史密斯·吉尔摩剧院的《契诃夫短打》。

一开始,人们对于这个位居三层的剧场不太习惯,尤其停车是个大问题。很快,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条件以及大量优秀的剧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戏剧爱好者。

但我还是更怀念实验小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东方先锋的座椅是固定的,且观众席坡度较大,坐在后面的观众看戏一定不舒服。

东方先锋剧场运营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上演过无数好戏,《哥本哈根》《死无葬身之地》《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还有许多港台和国外的优秀剧目。不过也有一些泛娱乐化的戏,没办法,市场经济嘛,艺术市场也不能幸免。

东方先锋剧场开业一年多后,曾一度入不敷出。开办之初,国话领导还期望剧场盈利后,能够为剧院的日常演出提供资金支持,结果非但没有赢利,反而让剧院补贴了不少钱,傅维伯的压力非常大。

面临与北剧场同样的困境,傅维伯苦苦经营着。在场租不能涨的情况下,还坚持每场拿出十分之一的低价学生票来培养未来的观众群体。“学生票”是傅维伯在人艺小剧场工作时开创的经营理念,现在他又把这个理念带到了先锋剧场。他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今天戏剧圈的集体努力,明天戏剧观众群体就会消亡,戏剧和剧场就都将无以为生”。亦基于此,与大学生戏剧节宿有渊源的傅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大戏节,北京青年戏剧节诞生后,东方先锋也是青戏节的主剧场。

国外的剧场有国家补贴,中国不仅没有,而且在税务上也无任何优惠政策,这就是目前中国演出市场票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补贴剧场在现阶段还是奢望,东方先锋剧每年几十万的亏空,只能企盼税务政策上的倾斜了。

同类推荐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老舍先生经典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滇行短记》《诗人》《敬悼许地山先生》等。老舍的散文大雅若俗。他精通写作之道,绝不光以“情真”和“形散神不散”的说词做注脚。他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学养才华幻术般融入写作之中,让个性的灵气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
  •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王剑冰、陆春祥、陈世旭、鲍尔吉原野……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把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意思

    意思

    这是一本写给光阴的书。轻缓而清淡的细节,清澈而质朴的情感,组成了系列关于时间流淌过乡村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作者在这样的记忆里,叙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秩序、情感秩序。秩序里那种规律性的东西,随着乡村的消失,迁移到当下人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了起来。以眺望远方的方式,守望已逝的乡愁。作者文笔清丽,叙述视角巧妙,故事中蕴含着清灵的哲思。
  •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你我皆微尘,如何度一生?李银河暌违六年的最新随笔。李银河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六年,专心读书写作,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自我存在的价值、交友之道、激情之爱、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热门推荐
  • 我不修炼也能无敌

    我不修炼也能无敌

    众生苦修而不得道,唯我不修而王天下,何也?
  • 从练气开始

    从练气开始

    云辰激活了炼气辅助系统。“日志:今天你努力修炼,灵气值增加7点。”……“你了解了关于灵根的知识,激活了灵根系统。”“你是否检测自己的灵根?”“检测成功你的灵根是……”
  • 加拿大集中营

    加拿大集中营

    今日的加拿大,法治完善,充满机遇,人民享有自由,和睦相处;然而,你可曾知道,类似于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当年迫害屠杀犹太人那样的集中营,那样的悲剧,曾经就在加拿大的历史上真真切切地上演过。真相究竟如何,等着你来揭开。本书是小说,但基于真实的故事。
  • 重生明星归来

    重生明星归来

    她原本应该是身处爱马仕国际奢侈品牌的广告拍摄现场,却不想因为闺蜜的约面而处在风口浪尖。睁眼回到17岁那年,眼前出现一个不明物种,“这个是个什么东西?”不经把心中所想的说出了口,“你才是东西,你全家都是东西”“哦,你不是东西”芸渼不经意回道,“你.....”“好了,不逗你了,说说你到底是什么东东吧?”
  • 夫君总套路我

    夫君总套路我

    :梁朝的大奸臣是个痴情种,一生就娶了一个夫人,民间传大奸臣是坏事做多了导致他的夫人多年不孕。于是,大奸臣收养很多的义子义女,并隔差五上山许愿。许是验那一句念念不忘,必有回音。大奸臣快奔四的时候夫人终于生出了一个儿子,喜笑颜开的大奸臣给儿子取名沈一,又过一年,大奸臣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夫人难产而死。大奸臣看着干巴巴的孩子,含泪将沈二改成了沈休。夫人死后大奸臣对两个孩子非常的宠爱。沈休听爹说要星星要月亮都可以,于是十四岁那年立在她爹的面前,“爹,我喜欢国子监里的博士,你为我下聘可好?”她爹拿着茶水的手一晃,“可是我对外宣称你是我儿子。”
  • 风云流散

    风云流散

    古萑苙:在你离开之前未来得及拥抱你,在你离开之后未来得及想起你。陆缘冰:无论多遥远的距离我也要去寻找,无论多漫长的光荫我也能等待。顾影怜:有些人,有些事本该忘记,却又偏偏铭记。会爱上的人,重来多少次,结果都一样;不会爱上的人,守候多久远,结局都一样。句容:山高水长,我们就此别过。
  • 天价弃妇,总裁请止步

    天价弃妇,总裁请止步

    【全本完结】【番外小简介: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他的童养媳,就他不知道,他的心情复杂啊。】他说,掠夺她的身体,只是他的一个习惯而已*她隐瞒新身份归来只为复仇,他却像狗皮膏药贴上她。他高高在上,是狂傲的商界天才;是所以女人的坟墓;更是她复仇游戏中的意外被他一次次相救,她无可避免的动心了,心动的同时,也是她毁灭的时候……她为了他,改变复仇计划,换来的却是他轻飘飘的一句:“月,我要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却不是她。接近她,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她悄无声息的去了一趟医院,回来跟他说,孩子已经流掉了。几天后,她对他说:“辰,我要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却不是他!他愤怒的将她压在身上,恨不得撕碎她:“你竟然敢打掉我的孩子!”“竟然敢跟别的男人结婚!”他…狠狠的折磨她!鲜血淋淋的占有…她只有逃,消失了整整六个月,才再出现。她再次出现,也只是为了复仇,而他却将她囚禁在房间里,百般凌辱,非逼她再怀上他的孩子不可。他对她说:“就算如此,你也要留在我身边!”
  • 夜殿驾到请站住

    夜殿驾到请站住

    从游戏回来,夜渊开始解放封印。当男神,霸气总裁,宠老公。“我的生活就是肆意不妄为!你能拿我如何?”(本文虚构)
  • 手工时间

    手工时间

    我已经失眠七年零七个月了。在这七年零七个月里,我老公的睡眠质量却一日比一日更好起来,最后简直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貌似非常不公平。我们睡在同一个夜里,同一张床上,凭什么我和他如此的冰火两重天?凭什么他就该永远不知道辗转反侧的滋味?哪怕就一次,哪怕就十分钟,五分钟?但事实上,我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哪怕”的奢望了。应该说,早就没有了。三年前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看一台选秀节目时,突然接到了婆婆去世的消息。小叔子说,婆婆晚饭后去倒煤灰,结果一脚踩空,从柿子树下摔下去,摔到了坡下面的旱井里,井里不知谁家扔了一块残破的玻璃,不幸戳穿了婆婆的心肺。
  • 板球:知道这些就够了

    板球:知道这些就够了

    被人称颂为“绅士的游戏”,是一项崇尚体育精神和“公平比赛”的运动。起源于英国,盛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