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4200000002

第2章 深入贫困

姥爷姥姥将任小菲转到了距离姥爷家较近的中学念书,她改名叫司马菲。从此任小菲这个令她伤心的名字不复存在。

转入新学校的小菲从过去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得沉默寡言。暑假通知书上,老师的操行评语最后一行写着:“以后上课要大胆发言,课后多和同学交流,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姥爷、姥姥看着操行评语陷入不安的情绪中。姥姥、姥爷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深知心理健康的重要。他们明白女儿之所以走那一步,主要是因为软弱。面对邪恶,她自己扛着,没有争取社会及亲人的帮助,两位老人深深地自责。他们深知女儿离去后对司马菲心理影响很大。姥姥说:“小菲以前可不是这样。”

“娃受的打击太大。”

“这可怎么办?”

“让我想想。”

姥爷想后说:“小菲比起同龄人,虽说遭遇了母亲早逝的打击,心灵受到伤害,对人生丧失信心。可是她从小衣食无忧,要让她重新振作起来,我想就得让她走出都市,多和青山绿水接触,看看都市以外人们的生存状况,明白人世间的各种磨难。咱们得有意识地培养她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告诉她,人生在世不都是幸福和坦途,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灾难,它们也许会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比不上生命的珍贵。在灾难面前,要让她学会坚强、应对是很重要的。”

“那咱们就利用暑假带她去山里。”

晚饭时,小菲和姥爷、姥姥吃着饭。姥爷说:“小菲,你们平时学习紧张,现在放暑假了,姥爷带你去山里。咋样?”

“听你的。”

“那咱们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姥爷姥姥就准备好爬山的吃喝及行装。早饭后,三个人就乘车来到南山脚下。山谷中的清风阵阵袭来,让人神清气爽。远眺深山,满目葱绿。司马菲和姥爷姥姥一起跟着爬山的人流行走在山间小道。越往深处走,路就变得越发狭窄,坡度也越来越大。爬着爬着,司马菲就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姥爷说:“累的话,咱们就歇歇。”

“好。”祖孙三人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

姥姥问:“感觉咋样?小菲?”

“累是累,感觉心里不堵了。”

“那就好。爬上几次,你就会整个人变得自信开朗。”姥爷说。

“真有那么神奇?”小菲问。

“你会看到效果。”

“那咱们暑假就多来几次。”小菲说。

短暂的休息过后,爷孙三人继续向上攀登。在陡峭的台阶式的山路上,后面过来一位身背背篓,双手提着袋子的妇女。“小菲,让一下,让阿姨先走。”司马菲听到姥姥的话,身子侧在一边。在妇女过去后,令司马菲大吃一惊的是,在这个妇女身后,有一个只穿着背心、没有穿裤子的小男孩,正一阶阶地爬着台阶,看样子也就只有四五岁。司马菲看着快速爬行的小男孩,惊得大张着嘴巴,半天合不拢。她跟在爬行的小男孩身后,看着他爬行。这个小男孩全身被尘土包裹着,已经看不出皮肤的本色。他的妈妈肩背手提地走在前面,不时朝身后看一眼。司马菲在小男孩爬行的时候注意到他的膝盖,发现上面已经结有厚厚的老茧。司马菲知道这是经常在山路上爬行结下的。小男孩的妈妈注意到司马菲吃惊的样子,她将背篓靠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停下来喘气休息。司马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问道:“阿姨,弟弟那么小,你咋不领着他走?”

“我领着他,东西就没法拿了。”

“两边是山谷,他这么爬,也不安全。”

“他知道该咋爬。”

“那他经常爬吗?”

“我要经常从山下买粮背粮,一次来回就得两天。他不想待在家,要想跟着我,就得自己爬。”小男孩爬到妈妈脚下,就顺势坐在地上休息。司马菲再看他土灰色的脸,上面两只黑黝黝的眼睛忽闪地看着她。司马菲从背包里取出一包饼干递给他。小男孩怯怯地看着她没有伸手。姥爷说:“小家伙,拿着吧。”

小男孩还是没有伸手。他的妈妈说:“拿上吧。”他这才伸手接住。

“我们山里的娃没有城里的娃金贵,从小习惯了。”

“娃成天就这么爬吗?”姥爷问。

“也不是。只有上山、下山的时候才爬。爬着快,也安全。”孩子他妈又说:“娃从小在山里长大,山里空气好。他从小爬山,从不着凉感冒。”说完母子二人继续上山。

司马菲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想哭。她站在那里久久挪不开步子。姥爷说:“这就是另一类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物质极度匮乏,而且交通不便,可是心态却是那么自然、平和、乐观。他们中间有的人一生都没能走出大山,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那里,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可他们宁静、善良,从不怨天尤人。”

姥姥问:“还有劲儿吗?”

司马菲思考着姥爷的话,听姥姥问,这才回过神来,说:“还是想上。”

“那就走。”

“姥姥,我只想大喊。”

“心灵震撼了?我们只想通过爬山,让你真切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姥爷说。

“姥姥,我明白了你和姥爷的苦心。可我只觉得他的妈妈太狠了,他那么小。如果他生活在咱们城里,他还在爸妈怀里撒娇呢。”

“生在啥地方就得说啥话,你看他小小年纪多坚强。”

“可我就是心里难受。”

“这说明我们的小菲心地善良。其实你不用难受,在那个小男孩儿眼里,他的生活就是那样,没有什么不好。”姥姥说。

“人和人的生活道路不一样,不论在怎样的条件下生活,都要乐观、积极、心态要好。”姥爷说。

“比起那个小男孩,我觉得我很幸福。”司马菲的话,让两位老人感到欣慰。

姥爷又说:“你生活在城市,有书念,不为吃住行发愁。有姥姥,姥爷,舅舅疼你,你应该高兴才对。”

“姥姥,你们放心,我以后会快乐起来。”司马菲欢快地向山上走去。

在半山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司马菲看到一座小屋。小屋外面的空地上晾有几件衣服,她想屋里一定有人住。她回头对姥爷他们说:“这里还有人住?”

“有衣服就有人家。”

“那咱们过去看看。”

“你慢些。”姥姥提醒道。

司马菲在屋子前后转着看着,她看到屋子后面有从山上面流下的溪水,下面有只破旧的木桶,接着从山上下来的溪水。司马菲绕着房子转了一圈,这是一座带有人字形屋顶的房子。房檐上的木头已经腐朽,裂开一道道口子。墙面上墙皮早已剥落,一块块的土坯裸露着。司马菲走近敞开着的屋门口朝里看,这时屋子里走出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司马菲看她身上的衣服,上边是已经洗得发白的蓝上衣,袖口已经磨损,腿上是一条说不清颜色的裤子,上面缀满好几种颜色的补丁;司马菲又低头朝她脚上看,几个脚指头从鞋帮里伸出来。小女孩儿见司马菲把她从头到脚地打量着,显得极不自然。司马菲的姥姥、姥爷也上前和小姑娘说话。姥爷弯腰问道:“小姑娘,别怕,你多大了?”

“十二岁。”司马菲闻言,惊愕地看着她,心想:原来我们两个人只相差一岁,可她看起来却还不到十岁!这时司马菲又听姥爷说:“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吗?”

小姑娘只是点头。祖孙三人进了屋子。他们突然从屋子外面进到屋子里边,只觉得里边黑洞洞,什么也看不见。三个人站在屋子里,过了一会儿,他们慢慢适应了屋子里的黑暗。司马菲这才慢慢看清屋子里的一切,简单的家具尽收眼底。在大门的左侧是一面大炕,炕上散乱地堆放着几床破旧的被辱;门的右侧是灶台,灶台下面堆放着一大堆柴火。厅堂里有一张看不清颜色的木桌子,上面放有锅碗瓢盆。司马菲清楚,这些就是这个家里所有的东西。整个屋子从房梁到墙壁全是黑的,因为灶台和住处在一起,常年的烟熏火燎,整个房屋几乎全变成黑色。因房屋年久失修,墙缝里有光线透进来。司马菲再看这个和她同龄的小姑娘,她正怯懦地看着这几个衣着光鲜的城里人。姥姥在屋里唯一的一张凳子上坐下,问:“小姑娘,你爸爸妈妈呢?”

“我没有爸爸。妈妈上山找木耳去了。”

“你没有爸爸?”司马源不解地反问道。

“我爸爸在我出生后不久上山去采药,摔死了。”小姑娘说。

“好可怜的孩子。”姥姥说。

“那你叫什么名字?”

“多多。”

“多多?”

“妈妈说我不该出生,不然我爸爸不会死。”

“噢。”司马源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

姥姥又问:“那你妈妈啥时候回来?”

“天黑的时候。”

“你上学没有?”

“上到三年级就不上了。”

姥姥、姥爷不再问了。司马菲想,若不是亲临这里,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远离都市的深山里,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过着几乎和原始人一样的日子。他们远离现代文明,享受不到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便捷。

祖孙三人离开的时候,把带的吃食留给了多多。下山后,他们三人站在山脚下仰望大山,可以看到隐藏在大山深处依稀可见的小屋。姥爷感慨道:“真不知道大山深处,还有多少像多多一样的孩子,他们缺衣少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却无学可上,整日待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浪费着光阴。”

“那国家就不管吗?”司马菲问。

“管是肯定要管,可这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姥爷说。

傍晚,祖孙三人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姥姥说:“你们快去洗洗,我给咱们做饭。”

可是司马菲放下背包,冲进姥爷姥姥的卧室。她打开柜子,在里边翻找着。姥爷跟进来,明知故问地说:“小菲,你在找什么?也不歇歇。”

“你就别问了。”

“好,我不问了。”

司马菲从柜子里拽出一个大包袱。她知道里面全是自己因为小了不穿的旧衣裤。最后一次她和舅妈从任义伟那里搬自己的东西时,她原本不打算要那些小了不穿的衣物,是舅妈提醒她说:“都拿走,拿得越干净,就越没有念想。”她没有想到,如今这些衣物能派上用场。她打开包袱,数了数里边的衣服裤子,有好几套。虽说旧些,可她想对多多来说,都用得上。司马菲把衣物又重新包好后,来到阳台。她记得还有几双鞋子,也已经太小,她穿不上了。她找出来后,找了一个旧包,把鞋子装进去。做完这一切,她才高兴地去卫生间洗脸洗手。

晚饭时,姥姥问:“小菲,你一回家,急急忙忙地去找什么了?”

“我去找我穿不上的衣服鞋子。”

“找那些干什么?”

“我有用。”

“我知道,我们的小菲进了一趟山,多了份同情心,这是好事啊。”姥爷开心地说。

“我没有想到,多多和我差不多大,可她却那么可怜。她没有爸爸,又没有书读,还住在那样四面透风的屋子里。相比之下,我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可我却时常在抱怨,生活对我不公平。”

“这是因为你没有走出去。咱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城市人口连一半都不到,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山区,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起城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农村和山区,许多家庭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还有许多学龄儿童上不了学。小菲,我们知道你妈妈突然离开,对你的打击很大。可是你妈妈虽然走了,你还有姥姥、姥爷、同学、老师,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要振作起来。每一个人来到世上,一生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有乐,也有苦,我们要学会面对。人的一生就是伴随着这些酸甜苦辣。遇到任何不幸的事情,姥爷希望你学会面对。有句话说得好:胜,不妄喜;败,不慌馁。你要记住这句话。”

“我会记住的。姥爷,咱们下次去爬山,我想把不穿的衣服送给多多。”

“好啊。多多说她读到三年级就不读书了,那她一定认识不少的字。”

“我知道了,我再给她找些书。”

“最好再找一本新华字典,不会的字她就可以查字典。”姥姥说。

姥爷说:“从今往后,姥爷要求你振作起来,不要让自己整日沉浸在不良的情绪中。你以前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孩子,姥爷,姥姥希望你能像以前那样,从个人悲痛中走出来,积极快乐地生活、学习。多多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力量也只能帮助她一个人。要想帮助更多的人,你就得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你才有能力去实现你帮助大众、服务社会的宏愿。”

“姥爷姥姥,你们就放心吧。”

几天后,司马菲和姥爷姥姥再一次进山,他们给多多带来了衣物、书籍。多多这次看到他们时,往日的拘谨全无。她高兴地拉着小菲的手进屋喊道:“妈,你看,这就是上次来咱们家的爷爷奶奶。”

一位憔悴的中年妇女从屋子里出来,因为激动,她哆哆嗦嗦地上前,说:“你们上次走,娃说你们把吃的都留下了。真是好人,快进来坐。”

司马菲和姥姥姥爷进去后,屋子比他们上一次来时干净、整齐了许多。多多给姥爷姥姥搬过来一个树墩和那张唯一的凳子,说:“爷爷奶奶坐。”两位老人坐下后,小菲把带来的衣服、鞋子放在炕上。多多的眼睛亮了,她说:“这么多的新衣服!”

“多多,不是新的。是我穿过太小穿不上的。”

“可对我来说就是新的。”

司马菲又拿出带来的书。多多一看,满眼放光,她激动地念着书的名字:“丹麦童话,格林童话,字典,真是太好了。”

看到两个孩子兴奋地说着话,多多妈说:“多多就是喜欢书,家里的那些书她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下好了,有了这么多的书。看把她高兴的。”

“她应该去学校。”姥爷说。

“快了。翻过几座山,那座新学校快要建好了。这几年多多这娃没地方上学,娃嘴上不说,可她心里难受着呢。”

“她为什么只念了三年级?”

“还不是我们山里穷,留不住老师。有办法的人把娃都转到山外边去了。如今好了,政府说过了年娃们就能上学了,到时候还能住校呢。”

“那就好。我看这个娃聪明,落下的课能补上。”

多多和司马菲这边也谈得起劲儿。多多说:“我以后可以叫你姐吗?”

“当然可以。”

“那你以后还来吗?”

“会的。就是一开学机会就少了。”

“我妈说,明年我们的学校建好了,我也就可以上学了。”

“那真好。那你到时上几年级?”

“我可以几个年级都上。”

“几个年级都上?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我们一个班里有几个年级,有四年级、五年级。”

“一个教室里有几个年级?我听都没听说过。”

这时司马源接过话头说:“你当然没有听说过。城市里人多,同龄的孩子能组成好几个班,那么一个班里就都是同一年级的孩子。而在山区,人口稀少,有时一个年级就只有几个孩子。一个二十几人的班级就分成两三个年级,这种班叫复式班。老师在一节课里给学生分别上课。”

“我能行吗?”

“能行。这种教学叫复式教学。”

“我可以在一节课里听几个年级的课,到时我可以把落下的课都补上。”多多自信地说。

“你一定行。”司马菲鼓励道。

该下山了。临别时多多妈把一大包木耳送给司马源。多多妈说:“山里就只有这些,带上吧。”

“好,那我就带上。我们经常到处找着买木耳,这次省去我们跑路的麻烦,我得把钱留下。”

“你看这咋能行?”多多妈坚决推辞说。

“多多还这么小,正是用钱的时候。你不拿钱,这个木耳我就不要了。”

多多妈这才接了钱。

多多和妈妈把司马菲他们送出去很远,这才依依不舍地和他们挥手道别。

走在下山的路上,司马源说:“小菲,你看多多多乐观,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可她不怨天尤人,还是那么自信。”

“是的,这娃以后会有出息。”姥姥也说道。

“今天来的最大收获是得知多多年后就可以上学了。”

“姥爷,你知道几个年纪的学生在一起,一节课怎么上?”小菲好奇地问。

“动静结合。这么给你说,比如一、二、三三个年级的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那就把学生分成三个组,一个组一个年级。当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课时,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

“我知道了。难怪多多说她可以同时上几个年级的课。”

“姥爷刚工作的时候就教了几年的复式班。当时班里就有学生一年下来学了三年的课。当然这样的学生不多。”

司马源想,这暑假的爬山,让外孙女又重新振作起来,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付出的快乐,也陶冶了情操。他高兴地说:“有时我们总是沉浸在狭小的个人圈子里难以自拔,其实一旦走出来,体验不同境遇人的生存状况,就会领略到我们拥有的快乐,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也就不会再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

“是啊,小菲的体会是会比我俩更深。”姥姥赞同地说。

同类推荐
  • 波兰小说三题

    波兰小说三题

    在“另一个欧洲”(米沃什语),波兰属于令人瞩目的文学大国,诗歌、戏剧一直是其强项,而自十九世纪后期始,小说也开始繁荣,仅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就先后有两位著名小说家荣膺该奖,一九〇五年授予显克维支,一九二四年授予莱蒙特,而他们不过是一大批杰出小说家的代表。波兰自一九一八年复国后,文学在各方面得到极大的复兴,二战后虽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受制于苏联官方及其扶植的波兰政权的主导,文学一度丧失活力,但在斯大林去世后,波兰政治、文学开始“解冻”,此一时期文学又释放出一定的创造力。译者译出的这三篇小说,即出现于这个时期,它们在波兰战后文学史各占其显著的地位。
  •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最后,这青山会记住我们的温暖,冬风会在春天的时候送到我们的思念。希望松本翔太君,在那个我们未知的地方,能够开心地活着。”穿着黑色大衣的牧师念完这一段,合上了手里几乎没有用到的《圣经》,他吸着冻得通红的鼻子,缩着身子跑向停在山路边的小型休旅车。“谢谢大家今天来,现在请大家跟着车子下山,午餐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生朝大家招了招手,大声喊着,声音在时而吹起的强风里变得有些恍惚。人群熙熙攘攘,散得更开,他们各自朝自己的车走去,原本肃静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 边地

    边地

    七里沙沙城在沙岗的后面,过沙,足七八里,便是清河了。登船,竹篙一点,数丈开外,清流破处,堆起一蓬碎雪,望得见对岸掩在丛绿中的泥墙、瓦舍、草垛。树呢,则团团状状,抱了屋舍,绿得庄重。多是独院,一重瓦檐不经意探出一角,鸟儿扑过,生机勃勃。牛哞声则悠悠长长,惹人向深处去。野花偎岸,堆得台阶一般,倾斜至河岸,铺展开来,洇濡一片,随了河风灵秀,湿漉漉的,拧一把,水淋淋的,扑上岸,渗入瓦墙,青苔茸茸;袭上面庞,浸入肌骨,香了清河。舍船,一投足,便是秦砖汉瓦的皇天厚土了。缘岸迤逦,烟柳雾中,足点花深,香湿鞋袜时,猛抬头,已是胡天胡地了。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选自刘玉民剧作选,包含了《女儿海》、《黄河之水天上来》两个剧本。《女儿海》共二十四集,故事开始于一个黑龙江姑娘卓望涛孤身一个来到烟台的一个小岛上——庙岛求生计,围绕着望涛、瑶琴、国伟、荣新、窦元山等一众青年人展开了叙述。伴随庙岛的变迁,这一群年轻人在事业上、爱情上也经历着波折起伏……
  • 猎狗杰里的秘密(动物传奇·怀念卷)

    猎狗杰里的秘密(动物传奇·怀念卷)

    本书内容包括:猎狗杰里的秘密;爱上一匹狼;瘸狼的拯救;灰色的灵性;老虎与行人;思念一只乌鸦;逃跑的狼;复仇之貉;鹤坟;怀念鹰;雪狼的恩赐;功勋牛的爱情等。
热门推荐
  • 留在彼此最美的年华

    留在彼此最美的年华

    凌先生遇见他的兰小姐时,彼时,兰小姐正带着她智力拥有残疾的弟弟,刚到由政府牵线可供残疾人读书的大学来报道。 阳光下,遥遥地一望,凌先生的眼里留下了最美的风景。 之后好几次的擦肩而过,兰小姐不知她的身旁一直有个人在默默地关注着她。 直到命运的安排,给了凌先生一个英雄救助未来小舅子的机会。但血染下的风采,凌先生也向他的兰小姐要来了一个照顾他的机会。 就这样,两个人相识在了一起。看凌先生如何用他的个人魅力诱拐兰小姐? …… 在凌先生的眼里,他的兰小姐是一个爱护弟弟,但却异常坚强、坚韧的女孩儿。即使家中生活贫困,但她依然乐观向上。直到凌先生了解了兰小姐后,他才知道,原来他的兰小姐不仅拥有高智商,就连身后的背景也是让人望尘莫及。 而在兰小姐的眼里,她的凌先生是一个温润如春风、如暖阳的君子。 凌先生用他的真心敲开了兰小姐的心门。 …… 本文男女主都是彼此的初恋。 ……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虽不至于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也绝对能感动人心、幸福温馨。它就像是生活,平凡中有波折,幸福里也有苦涩。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好的他,一起携手,迈出自己勇敢的那一步。
  •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后一个轮回士

    最后一个轮回士

    本书又名:我是一根大蘑菇(#^.^#)本书魔改无限流,脑洞加搞笑加种田文。一个蘑菇人在诸天万界栽蘑菇的故事!(要是这个简介你们还是不满意,看下面书友评价,有读者帮我写的简介挺有趣)群:705578002(求收藏,求推荐)
  • 快穿燃情:魔神大人有点撩

    快穿燃情:魔神大人有点撩

    【男女双强】【双洁】【打脸爽文】【不是养成请注意!!】“你想要的东西我可以帮你。”“你知道欺骗我的后果。”一个交易就这样轻而易举达成了,北宫九梦也开启了自己的快穿之旅。“争夺女主?”“BOSS黑化?”“大陆之主?”“一统天下?”通通不是问题。可是,到最后攻略这个神秘男人是怎么回事?九梦可不记得系统还让自己攻略一个这么难缠男人!“小九梦,我可等你好久了……”男人风情万种的对着九梦开口。北宫九梦:“……”她能怎么办!
  • 重生之嫡女凶猛

    重生之嫡女凶猛

    叶秋华是东华帝国唯一的长公主殿下,权势滔天,惊才绝艳,横贯八方,但是却成为了兄长眼中的肉中刺,拔而快之,几人陷害她于滔天的罪名,长公主一脉全被杀之。皇家无情,我即无意,一朝重生,侯府嫡女,美如蛇蝎,步步为赢,艳绝京都,这世遇神杀神,遇佛弑佛,却只为那一人停留。爱之深,恨之切,爱而不得,相思成疾。阿衍,上一世,我欠你太多,这一世,阿衍,我嗜血天下,画地为牢,还你一世清净。
  •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为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散文精选集,书名出自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共分三辑,第一辑“落日楼头”,抒写海外人生;第二辑“白头想见江南”,描摹故国所忆所见所感;第三辑“坐看云起时”,包括读书笔记和议论性文章。作者刘荒田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 独宠娇妻:总裁大人,借个孕

    独宠娇妻:总裁大人,借个孕

    三年前是他不要她的,三年后也是他穷追不舍的,好处都让他江临风给占了?那可不行!
  •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雕琢。智慧的父母可以把禀赋一般的孩子培育成天才;而教育不得法的父母却只会在无意识中扼杀孩子的天才。为了能让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天才的孩子,我们精选了10位世界顶尖级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编写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些风靡世界并对人类教育和发展产生过空前影响的教育方法分别是: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塞德兹的自由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井深大的早期教育法、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夏洛特·梅森的环境教育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