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9700000019

第19章 二〇〇〇年

新中国最早畅谈人物塑造的文学大师

——关于茅盾给我的一封信

自“四人帮”垮台后,一些茅盾研究专家或朋友,往往称拙著《茅盾小说讲话》不仅是新中国研究茅盾的第一本专著,即使包括解放前几十年新文学运动史在内,也是第一本专著。在受宠若惊之余,我含着苦笑回答他们善意的奖饰:我研究茅公虽历有年所,却也挨过骂、受过罪。挨过骂是有的论者指控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有抄袭嫌疑;受过罪是指这本书是上海泥土社出版的,泥土社与胡风先生有牵连,我也就被划为胡风集团的嫌疑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错划的右派被纠正,“胡风反革命集团”也平反了,而我作为胡风集团的嫌疑分子却一直到九十年代初,由于我自己申诉,才从人事档案口袋中把受胡风思想影响的“罪证”销毁。在今天看来,这一些话,只是回答文朋诗友的含泪的微笑。

《茅盾小说讲话》其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应该感谢与茅公同时代的前辈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赐题封面。叶老当年也很风趣,他把题赠的封面交给我,还念了一首宋诗: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我边听边记,知道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治之年,借宋人之诗鼓舞我的写作情绪。叶老是我大学时代的恩师、语言文法学大师黎劭西(锦熙)先生的老朋友,我一向以对师辈之礼尊敬他,每到北京开会都要去看望他。我的几本习作,如《鲁迅诗话》、《鲁迅旧诗新探》、《钱玄同研究》,都是叶老赐题的封面。叶老晚年题写封面已不如题写《茅盾小说讲话》时那么顺手,题一次封面,往往要写多遍,有时一个字要费两个小时左右,最后才拼在一起。

《茅盾小说讲话》中附录有茅公和我讨论《林家铺子》问题的一封信,据我所知,这是茅盾一生自述其作品较为详尽的第一封信,一时之间,颇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当是由于茅盾对《林家铺子》的几个人物作了学术性的解剖和分析,对从事语文教学和小说创作的教师与作家,乃至文艺评论工作者,都有深远的启迪意义。可能正是因此,便有不少同志写信给我说:茅公的这封信,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公开出版的茅盾书信选,未曾收入;再版的《茅盾小说讲话》也未将原信手迹附印。他们认为这封信是茅盾一生向研究者谈小说人物塑造最早的一封信,其手迹有公开发表的价值。我不怀疑这些建议含有我对原信有篡改的意思,只因信较长,要占用较大的篇幅刊登。我回想当年向茅公请教,茅公复信很快,可能与解放后我较早和他重逢,并当面请教过他有关。那是一九五〇年三月五日,在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追悼会上,艾青照顾来宾,徐迟照管签到簿,我与老舍先生同坐一个条凳,茅公到会由艾青引向主祭台,顺便与西侧的熟人握手。当时我在北京市文教局任编审,为北京市职工业余学校编过两套语言课本,曾邀请老舍先生作过两次辅导报告,其中选了茅公的作品。追悼会结束,我曾向茅公提起,我计划撰写一部最能代表他的独特风格与成就的《茅盾小说讲话》。茅公连连点头,说我编的语文课本,他也见过,觉得尚合时宜,但茅公很谦虚地强调说,如果专门选讲他的小说,最好多和他人商量。俗话说:当局者迷,仅仅由他个人说些意见是很不够的。我也连连点首,表示奉命唯谨。

一九五二年春天,苏南行署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借调我到江苏参加院系调整工作,以半年为期,将苏南几所高等院校合并为江苏师范学院,我是筹委之一,为首届院务委员,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当时学习苏联,为了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提倡课堂讨论(即俄语的“习密纳尔”)。我曾指导学生对茅公的代表作《林家铺子》举行多次课堂讨论,并把讨论稿寄请茅公指教。他在百忙中很快回了信,从四个方面剖析了《林家铺子》的几个人物的关系和合乎逻辑的安排。最后,还对油印小结表示同意,尤其使青年学子受到莫大的鼓舞。我收到茅公的信,除了衷心地函谢外,还寄给上海泥土社,说我写了一部《茅盾小说讲话》可与许杰的《鲁迅小说讲话》配套,逐渐出版一套一流作家的小说讲话。该社负责人许史华同志立即接受拙著,于一九五四年三月便出版了,连印了两次。但曾几何时,胡风先生和他有关的友好竟被揭发成反革命集团。上海的《文学月报》还“及时”发表批判胡风的专号,我也在被迫中写了所谓批判文章,耿耿于怀达二十年之久。直到胡风先生病逝,我才以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的名义,唁慰其夫人与子女。

近年来,我的健康水平,也如王小二过年,深恐一旦不起,茅公的信将不知下落,特发表茅公来信手迹,答谢朋友们和研究者的期待。

附茅盾致吴奔星函:

奔星同志:

三月三日来信收到。关于《林家铺子》中间几个人物的问题,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一、寿生是店员,因而他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但把寿生的劝林老板出走解释为工人阶级的远见(如来信所述贵校同学们的意见),那又未免有点牵强附会;这,只能解释为寿生对于当时的反动统治集团已经没有任何幻想,故劝林以后出走表示其微弱的“反抗”。至于出走后怎么办,寿生那时并无“远见”。——也就是说,他并无远长的计画。在当时,一个小镇上的店员,他的认识水平只不过如此,这是由于客观环境及其本人生活的限制。

二、来信又说“有些人说林大娘将女儿许配给寿生,是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结合的表现”;我以为这是更加牵强附会的说法。林大娘是一个善良而正直的女人,她憎恶卜局长那样的人,所以坚决不肯把女儿送给卜局长当三姨太,以求免目前的灾祸(当然她也很明白,把女儿给了卜,就是葬送了女儿),可是,当时的形势是,林老板不得不出走避祸,则此女儿必须有个安排,林大娘的计画是安排好了丈夫与女儿以后,她一个人留在家里,跟那些敌人“拼命”,所以必须先使女儿有托,于是就决定了把女儿嫁给寿生。(在林家那样小铺子里,一个店员成为老板的知心人,那是常见的。)林大娘的这一个行动正表现了旧社会中妇女的“宁愿粗食布衣为人妻,不愿锦衣玉食作人妾”的高贵的传统心理。林大娘比她丈夫刚强,有决断。

三、林老板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他的出走是没有积极计画的,但他不肯去乞怜,任凭人家来宰割,而终于采纳了寿生的这一计,这“出走”的行动就成为对于那伙坏蛋的反抗。

四、林小姐,虽然有点娇惯,但本质是好的;她对于黑麻子之类就有一种几乎可说是发于本能的憎恶。

以上所说,不知您觉得如何?至于您那个油印的“学习小结”,大体上我都同意。恕我无暇细谈。匆复,并颂

健康

茅盾 三月十日

怀念香港作家梁之盘先生

梁之盘先生是三十年代的作家,他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工作,我在日本军国主义威胁下的北平读书。我知道香港有个梁之盘先生,是以诗为媒的。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我和诗人李章伯创办的《小雅》诗刊创刊号出版,诗人阵容有路易士(即今之纪弦)、戴望舒、柳无忌、李白凤、李长之、韩北屏、陈残云、陈芦荻、蒋锡金、李金髪、施蛰存、陈亦门等(随想随记,不分先后),在当时说,可谓极一时之盛!代销点分布在平、津、沪、汉、穗、港等大城市。创刊不久,就得到香港梁之盘先生的信,并把他主编的《红豆》文艺月刊寄给我,以示交流。接着,我和李章伯的诗也在《红豆》上发表。梁之盘先生给我较深刻的印象,是他的书法,写得非常潇洒。他的地址,可惜忘了,只记得他的信是从一家印染公司发出的。但不知他是经理,还是打工。我和他的书信来往,杂志交流,到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一声炮响,便中断了。到现在已超过了半个多世纪。要是他还健在,当与我的年纪不相上下,都已在望九之年了。近十年来,我每读刘以鬯先生主编的《香港文学》,想从中找出一点有关梁之盘的蛛丝马迹来,或者已在某些文章透露,而由于我的粗心滑过去了。我这篇寻人短文,标题是怀念,实际是查访在记忆中失踪的友好。假如梁之盘先生的亲属,能发现有人查找,请直接寄信给《香港文学》的主编刘以鬯先生转交,是万无一失的。在此,请我预先感谢刘老。

(原载二〇〇〇年《香港文学》第三期)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作者精选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颇有影响力评论文章三十七篇,分三个专题,第一部分评论中外小说,如《1Q84》、《日瓦戈医生》、《天香》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现代人物的评论文章,如评鲁迅、周作人,周作人与俞平伯,钱锺书与周作人等,有些属论辩,有些含考证。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一些杂文,涉及名家、出版、儿童图书以及时下一些文化现象,是对当下的思考与发言,亦颇涉及文坛与学界。刘绪源的杂文多有新见,以思想见长,但却不枯燥,可读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她在梦里却又在现实之中,梦境与现实似乎已经开始分不清楚了,如溺水一般的人生她该如何清醒过来。
  • 凰舞江山:妃逆天下

    凰舞江山:妃逆天下

    她,世界第一雇佣杀手,不料被自己父母曾效忠的组织杀害,死后却意外与同伴来到冥渊大陆。纵使有着24k纯金手指,人生却要回炉再造。一天,某人拎住她的后衣领,让她与他直视:“小月儿,跑了这么久才让为夫找到你,是有哪里对为夫不满么?”“没有啊。”“哦?那说说看为什么。”“我腰疼……”
  • 癫疯莫化

    癫疯莫化

    斡旋造化、颠倒阴阳,不管有多么强大,也敌不过这幽幽虚空!多少强横与辉煌,归于虚无,再无痕迹!湮灭是宿命的选择,遗忘是最后的归宿!对于这无尽的时间来说,任何东西都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都生于一瞬,也消失于一瞬。对于这幽幽虚空来说,一切存的都将被他吞噬,归于虚无!那些为了对抗时间和虚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时间会改变一切,虚空吞噬一切,然而这一切,也包含着时间与虚空本身!
  • 我是仙界大玩家

    我是仙界大玩家

    这是虚拟游戏测试员齐禹,忽悠地球玩家征战仙侠世界的故事。
  • 帝逆纪

    帝逆纪

    慢热,不种马,有剧情,不是废柴男主。也可以三十章后看起
  • 毒妃归来:废材要逆天

    毒妃归来:废材要逆天

    月黑风高……杀人夜?不,是偷香夜。“呯!”某人偷偷的再次潜进某女香闺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实木桌面,“哇哇哇,想要谋杀亲夫吗?”某女冷漠的看着某男,一双肉手抓住他的衣领威胁:“下次再让我看到你没娶我就来我的房间,我就让你亲……”某男窃喜,“亲什么,小嘴吗?”“亲小白,绑起来亲!”某女嘴角轻勾,残忍的说。“不要,小白是只母猪啊!你,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的废材何其残忍,竟然让亲夫去亲母猪,啊,我不要……”某男被某女逼疯。等等,没娶之前不让来,那就是说可以娶了?“妞,哥将天下抢来做聘礼怎样?嫁给哥吧!”某男终于醒悟过来,每天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求婚。“当真?”某女挑眉,“那便先将天下送上再说吧!”
  • 一九五七年的爱

    一九五七年的爱

    写作缘起1957年,在人类的良知惨遭贬值的年代里,爱,变得更为神圣。时至今日,1957年已经归入洪荒,但只有爱和情还被人们记忆,含着眼泪,含着悔恨记忆着那些刻骨铭心的爱,记忆着那些在人们的记忆里早已变为化石一般的爱;经历过1957年的每一个人,都在心里深埋着他们破灭的爱。可怜的是,直到今天他们还不敢承认那是他们最最珍贵的情爱,在向子女们述说往事的时候,甚至是在自己的梦里,他们都不敢正视那失去的爱。1957年,在被送到农场之前,我们奉命在市里的一个地方“集中”,据说这是对我们这些人最大的温暖。
  • 剑御神璇

    剑御神璇

    明灯三千,花开满城,我持重剑前行,护你往后余生。待来年,春水煎茶,暖阳入酒,于你相思不负,余生白首。双陆齐出,万物相争,我倚重剑雝随,穆你三生烟火。尽他日,树下相拥,望遍天璇,只你初见入画,执手天涯。劫难来临,是雝穆还是甘愿冷眼,尽在《剑御神璇》!
  •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国家征星海

    带着国家征星海

    华国一座四线小城的医院里突然出现了一道空间传送门。没多久,一款款科技产物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在了这片土地上。百年落后的局面被一位年轻医生轻轻翻过,再没给任何人机会。许墨:“我们并不会针对在座的各位辣鸡,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眼里只有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