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8500000010

第10章 新婚别

在那个年代,西藏高原上没有蜜月之说,一切交给党安排。

我们结婚的第三天,1977年3月2日早晨一上班,赵文贵(满族)副书记就向我交代任务说,县委决定利用枯水季节,在距县城35公里处的直孔区修一座公路石拱桥,彻底解决通往扎雪区和林周县的交通难题。前期工作已经开始,明天正式开工,组织上决定派你去。他讲了一通意义和重要性后,强调:“你是工科大学生,在技术上要负主要责任,多动脑筋,多和大家商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天哪!我在学校里学的是船舶机械制造专业,没想到在这里却要我造桥。隔行如隔山,“造桥”与“造船”,根本就是两码事。这真叫硬赶着鸭子上架,不上也不行。

从马厩牵来我那匹心爱的白马,行李搭在马鞍上。我牵着马,小李恋恋不舍,一直把我送到离城约1公里处的墨竹河边。大有当年“送郎当红军”的味道。

那马似乎善解人意,一步一点头地缓缓而行。

“我走后,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多向藏族老师请教。教藏族学生要有耐心,慢慢的你就习惯了。有什么事多请王大犇帮忙。”

“我没事。你要注意安全,听说山上有豹子和狼,经常发生雪崩,还有泥石流,好吓人呢!”

“放心,别忘了我是当兵的出身。豹子敢来亲近我,生擒活剥给你看。”

相互叮咛的话不知说了多少,同行的翻译、藏族土技术员早已在河对岸等着我。

“你回去吧。”我翻身上马,打马过河。回头看,在那空旷的沙滩上,她仍然独自孤零零地立在河边。寒风卷着黄沙,包围着她那柔弱瘦小的身影。

我忽然想起大海岸边的望夫石。

啊,我可怜可爱的新娘子,你就原谅我吧。建设一个美好的新西藏,是我们共同的夙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和两个土技术员加上翻译,一行4人,骑4匹马,在沙土路上加鞭疾驰。30多公里路程,半下午就到了宗雪大桥工地。

这里海拔4000多米,周围山上长着青灰色茂密的灌木丛,间或有几棵青翠高大的柏树点缀其中,十分醒目。海拔4500米雪线以上全是终年积雪不化的高山,如娴静的处女,在强烈的阳光下炫耀着自己的清白。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河水清澈,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令人心旷神怡。

对这里的地貌,我并不陌生。学绒(门巴)河、麻拉河如两条碧绿的飘带合在一起,飘向拉萨河中段大转弯处,形成一个“工”字。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工”字形河流的腰窝部,架一座石拱桥。

藏族民工、石匠齐集工地,河滩上帐篷一片。

一下马,大家就七手八脚地帮我支起了帆布帐篷,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4个青稞草制成的方卡垫,两个打开一拼,成了我的行军床。两个叠在一起,成了办公桌。

这次县委派我到工地,是参加组建指挥部,直接指挥大桥建设,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县委领导还说这是连接扎雪区和林周县的唯一的公路桥梁,十分重要,必须赶在9月底以前完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刚坐下,原领导小组的成员们就迫不及待地来与我研究工作。听强巴丹增介绍石工和石料准备的情况,达嘎拉来介绍各公社民工、石匠的情况。

我喝了两碗酥油茶,就急着要他们领我去看施工现场和采石场。

桥址选得很不错。此处河宽200余米,河床坐落在北边,北岸是巨大的岩崖,稍加修凿,就是理想的桥基座。南岸是冲积河滩,河道向南成缓坡逐渐抬高,河里面全是斑驳的沙卵石。看来,南面的桥基是建桥的关键。顺河往上走不远,只见一座铁索吊桥,成南北方向悬空伸向对岸。桥长约20米,距水面近10余米,4根铁索上铺着4尺来长的小木板,两边各用一根铁索做栏杆,走在上面晃晃悠悠,令人胆战心寒。向下看,湍急的河水冲击着石头,浪花四溅,轰鸣的声音震得人头晕目眩。翻译介绍说,这铁索桥是几百年前,当地领主出钱修建的。当年文成公主进拉萨,就是从这条河过去的。那时还没有这座桥。

真想象不出,1200多年前,那深宫弱质、金枝玉叶的公主,是怎样涉过这条激流的。

采石场在麻拉河边,距桥址约2公里。都是一色的花岗岩,块大,石质坚硬,是砌桥拱的理想材料。已打好的几块石材也符合尺寸要求。我说,好,你们干得好嘛。

当天晚上,就在我的帐篷里点上煤油马灯,大家坐在长方卡垫上面,我坐在那个有40多厘米的卡垫“办公桌”旁,一起研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步骤,进行了分工。

我说:“按县委的决定,我们大桥指挥部今天算是正式成立了。陈习元(扎雪区副书记,还未到岗)任指挥长,我协助他工作,强巴丹增、达嘎拉、拉萨市交通局技术员单增(还未到岗)为指挥部成员。陈习元书记负责全面工作及物资后勤保障;强巴丹增主要负责石工、石料运输、砌拱等工作;达嘎拉负责民工调度管理、筑拦河坝等项工作;我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和规划、计算筹划、挖基坑、放线、机械设备使用等技术性工作;交通局技术员来后,请他负责技术测量、按图纸放样等工作。分工不分家,大家要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决不辜负县委和全县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坚决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我说完后,大家都表示了信心和决心。

开完会后,早就等在外面的热情男女藏胞们纷纷端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奶茶走进我的帐篷,热情地敬茶敬酒,一口一个“格啦”地叫着,对我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很大。在这个季节,海拔4200米以上的山上全是积雪,到夜里,山谷里股股寒风吹来,令人全身阵阵发冷,手脚冰凉。但看到诚心热情的一个个藏胞们真诚的笑脸,喝着他们双手递上的上等青稞酒和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为了让我早点休息,达嘎拉过来把他们都劝走了。我躺下不久,又有人给我送来垫絮和毛被,怕我深夜里冻着,这里的老百姓们真好。

躺在地铺上,我心里还在想着工作安排,想着县委赵副书记与我的谈话,想着藏胞们对大桥的企盼。我身上的这副担子不轻,久久不能入睡。

接下来这几天是紧张的工作。我们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探测河道,按河道地形因势利导,选择修筑拦河坝最佳坝址;开挖引水渠道,架设引水涵洞;赶上马车到附近公社去借柴油机和水泵;计算所需沙石、水泥、木材量;开挖桥墩基坑;比较各种可行的拱架方案,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工作量,节约开支;计算挖方、填方工程量;计算护坡用石量,各项工序用工量、工序工期量;还要计划钢钎、抓钉数量等等。

这一切工作,对于我一个学机械制造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十分生疏。工作量大,困难可真不小。县委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在实践中抓紧时间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白天经常在工地上考察、劳动,赤脚蹚过冰河;晚上在帐篷里点上马灯或是蜡烛,认真琢磨仔细计算,常常工作到深夜。外面河滩上民工们跳舞的欢快脚步声和歌声一阵阵传来,也打断不了我的思路。

这样的工作紧张而又充实,能为西藏人民做点实事,我感觉心情舒畅,很有意义。

好在陈习元副书记、强巴丹增、达嘎拉他们带民工很有经验,按计划各项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这里的老乡们盼桥多年,很多人从大老远带着工具背筐赶来义务帮忙。尼木县的石匠也来参与协作。

热情的男女藏胞们不时端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奶茶走进我的帐篷,敬茶敬酒。一杯还未喝完,又被加满了。什么“三口一杯”,“再干一杯”,总之,变着花样要你喝。我说喝醉了,他们就提着壶站在我身边不走,嘴里唱着祝酒歌,摇头晃脑,踢腿蹬脚跳起舞来。你不喝,她就不停地在你面前唱跳。盛情难却,一杯又一杯,我常被他们灌得滚肚溜圆。

这里昼夜温差很大,晚上很冷,他们拉我去火堆旁跳锅庄舞解寒。有时男的一边,女的一边,有时男女相间,互相手牵手,围着火堆成一圈。火光照红了我们的脸,温暖着我们的前身。大家唱和着左转右转,有节奏地前进和后退。前进时,大家牵着手往回收,身体向前倾,齐步向前走,成一个小圆圈;再后退,到伸直手臂能牵着手为止,成一个大圆圈。这样,一会儿跳成个小圆圈,一会儿跳成个大圆圈。和着歌声,左转几步,便停下来,用右脚使劲地踢踏大地,脚步声有节奏地“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又右转几步,使劲地踢踏大地,“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嚓”。歌声和嚓嚓嚓的脚步声山鸣谷应,声传数里。

我不会跳,常常是他们出右脚,我出左脚,他们前进我后退,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跳一会儿后,全身冒汗。

解决砌拱的胎架胎板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全部用木料和木板,这么大的空间,用量多,投资过大。而且木料要到数百公里以外去运,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我们听取群众的意见,反复研究,决定采用“土牛拱胎”的方法施工。在两桥基中间架起3个涵洞,这样,既能通水,还减少了土石方量,又便于拆胎,然后在涵洞上用石头、草皮沙包等堆成土牛拱,拱胎上按设计要求的悬链曲线铺木板,再在上面砌拱施工。这个办法虽然很笨,打人海战役,但是很管用,解决了又一个难题。

这里大气压低,开水只能烧到70多度。工地指挥部伙食很简单,做饭也只是大锅烧砖茶,用于打酥油茶,烙烙大饼,间或煮煮牛羊肉。条件有限,没有高压锅,米饭、牛羊肉都煮不熟,所以根本就不搞米饭吃。西藏春季没有蔬菜,藏胞同事们用刀割下条条带血的半熟不熟的牛羊肉,蘸着辣椒酱吃得津津有味。饿得没办法,我也只好学着吃。这样一来,消化不良,营养跟不上,加上高寒缺氧,我的肠胃越来越不适应,整日里屎少屁多,全身无力,解手先是整天拉稀,拉段时间后开始脱肛,后又由脱肛到患上痔疮。指挥部的同志们看我生活不习惯,主动去山上挖野菜,找刚冒尖的野草给我吃。这种草全身是细刺,只要皮肤碰上,就奇痒难忍。他们采来后用石头砸碎,煮成汁,让我蘸着糌粑吃。时间拖长了,我的肠胃病和痔疮更加严重,经常大便带鲜血,而且总是脱肛。几个同志分别介绍几种治疗脱肛、痔疮的办法,如到河里用清水洗,用土疙瘩擦,抹酥油等等。样样试过,也不见效。

工地上没有卫生员和医务室,我只好去找兽医。正好黑龙江援藏兽医孙国祯和宋继田也在这里下乡。我就近找到直孔区配种站,他俩和央金阿佳正在配种站给马配种。我只好站场外等他们。只见央金阿佳牵一匹大红棕色配种公马过来,与一匹母马交配。公马扬起前腿直立起来,央金吓得后退一步,带紧了缰绳,惊叫“啊呀”。公马被缰绳拉得受惊,生殖器慢慢收缩了,再连续几次也没有交配成功。老孙走过去,接过央金手里的缰绳,牵着马在场内遛大圈,边遛边说:“像这种情况,只要遛上几圈,再交配,公马就能勃硬起来。”遛了几大圈后,他把缰绳又交给央金。央金阿佳把马牵到母马后面,公马立即伸出生殖器,扬起两只前腿,搭在母马的身上。老孙见对不正位置,就走过去,用手扶住生殖器一推,终于配种成功了。

我站在场外,心里却想,这种活哪里是女人干的?央金阿佳干这个工作不太合适。

他们出圈后,我说了患上痔疮的事,问老孙有什么好办法治。他们也想不出啥子好办法。看来人与牲畜确实不一样,大概牲畜从来不患痔疮吧。

没医没药,只好硬挺着,不时将手伸到裤裆里,推动大肠头进肛门。

挺了好几天,科里刘科长、索朗旺堆副科长对我的身体十分关心,特地从县上下来看我。可是,工地上的工作一时半会儿走不开。而且,即使回到县上,肠胃病、痔疮病一天两天也治不好。我只好硬挺下来。

又挺了几天,看我实在难受,藏胞民工们关心我,有人给我送来奶渣,有人给我送来鸡蛋。一个宗雪藏胞送来了青油调的麝香,说是治疗痔疮、脱肛“亚古都”。

这青油调的麝香真的很有效,擦几次后,果然慢慢见好。

4月15日下午,会计次仁从县上办事返回,第一次给我捎来了妻子做的饺子和大饼,还给我捎来了雨衣和水鞋。

我可爱的妻子想得真周到。这些食品物品,都是我急需的东西。有了水鞋,我就可以不用光着脚蹚过那冰冷的河水了。我在心里念叨着:我的爱妻,真是难为你了。你身体那么弱,又要上课,又要连夜给我做熟食。

想到妻子在公路边的水渠洗衣服时那根根冻红的手指,我决定自制一个搓衣板送给她。我找到一块硬木板,用墨线打好横格,稍有闲暇,就躲在帐篷里刻搓衣板。一刀一刀,刻出棱子,经常搞到深夜,手掌磨得流血,也感觉不到疼痛。搓衣板就是我的心。

后来工地上的丹增回城办事,我把刻好的搓衣板让他带回去。第二天,他捎来了从我家里带来的一大包饺子和大饼。中午,藏族同事们都乐了,饺子被他们一抢而光,都是第一次吃稀罕,边吃边说好吃,还直表扬格啦的阿佳啦能干。我将大饼分给他们,谁也不吃,都留给了我。

又过了些时候,一天下午,深情的妻子又让从县城路过的麻城同公社老乡,在拉萨农垦厅农机厂开车的王如进师傅送她到工地上来看我。男女藏胞停下手里的活计,如到动物园看新奇动物一样,争看我的阿佳啦。

送走妻子和王师傅,工地上一片啧啧声,大家都夸我的阿佳啦贤惠懂事,一看就是有知识的人。

是的,我有一个多好的妻子啊!这是我的福分!

关心我的民工们还不时在拦河坝下,从抽干的石缝里抓鱼,给我改善生活。藏族同胞不吃鱼,我就拿到附近1公里远的直孔区上,到区委文书、辽宁大学生王平同学的小窝里煮着吃,共同改善一下生活。

民工们这样关心我、爱护我,我从心里非常感谢他们。

由于我们采用两部抽水机轮流抽水,分班轮流作业施工,挖桥墩基坑的进度很快,25天就达到了设计要求,开始浆砌基础块石。这时我们又及时研究安排架构土牛拱下的3个大涵洞,转移民工去填沙石、筑拱胎了。

西藏老百姓不习惯挑和抬,只习惯用背篓背。民工每天劳动强度极大,但工作效率却很低。我很是着急,与达嘎拉等人商量,在土拱两边用草袋或麻袋装沙石护边,减少沙石流失,再次减少工程量。又在民工间开展劳动竞赛,填方的进度快多了,二十几天就提前完成了土拱任务。

按设计图纸放样后,就可以提前铺板砌拱圈了。

铺砌主拱圈开始时,我们是用一班制,先从两头往中间砌。由于缺乏经验,600多斤重的石块,一块块地从马车上卸下来,抬到桥上,劳动强度大,效率极低,进度很慢,一天砌不了几块石头。

这样施工肯定不行,越砌到中间会越难搞。如此下去,不可能按计划完成任务。我都急得嗓子冒烟了。

急中生智。我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开诸葛亮会,终于讨论出一个用钢丝滑轮吊运石材上胎,直接送到砌位的好办法。同时,在用工安排上采取分班轮换作业,将石工分为两个大组,每组又分为两班作业,每班劳动3个小时就轮换,每班每天轮两次,每个石工1天实际工作6小时。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又保住了石工们的体力。工程上也能保证每天有12个小时的时间有效施工,原估计每天只能砌2排石头,一下提高到每天砌8~9排,大大加快了工程施工的进度。

有了这些好办法,工地上一天一个样。看到工程进度上去了,我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大桥工地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正常的轨道。石拱圈快合拢了,估计在洪水到来之前,拆掉土牛胎没有什么问题。同志们都催我回家去治病,与阿佳啦亲热亲热。特别是藏胞达嘎拉,满心欢喜地提来一条半斤多重的西藏鲶鱼巴格鲤,说:“带给小李吃吧。这里的事情你放心,有我们呢。”

我在家门口下马,妻子都认不出我了。我人瘦了一圈,大胡子老长,脸黑得像木炭。我轻轻叫了声小李,她才注意到我,深情地注视着我良久,然后,眼含着泪水说:“你吃苦了。”

这次回去后才知道,她有早期妊娠反应,还强忍着不让人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

西藏那时的生活够艰苦的,连吃的粮食都按粗细比例搭配。各单位都到县委食堂打饭菜,上顿是发散着臭味的土豆牛肉片,下顿还是看到就想呕吐的牛肉土豆。供应指标是三分细粮配七分粗粮,买饭折子上印着上下两栏,布满阿拉伯数字。买米饭就在细粮上用圆珠笔划掉一个2两或3两的数字,买馒头就在粗粮上同样划道。馒头是用当地麦面做的,黏黏糊糊,很不好吃。尽管有藏族邻居和同事们的照顾,但她怕羊肉、酥油的膻气味,吃不进,喝不进。这里的新鲜蔬菜还没下种,听说要到5月中旬,才能去拉萨一些种植蔬菜的部门,通过私人关系买到一点鲜菜。李敏光靠吃咸菜和少量的牛肉下饭,很单调,人瘦多了。带来的鱼,正好给她改善了一次生活。

4月23日,我从工地调回,接受新的任务。晚上,“东北虎”兽医孙国祯和宋继田热情地请我们小两口吃饭,端到桌上的是一盘红烧肉、一盆酱卤肉,说是为我接风。

闻着肉味很香,我忙问:“哪来的新鲜肉?”

老孙边笑边眨眼,小宋更是笑声朗朗:“你没听说过,天上飞的龙肉,地上跑的驴肉,奇珍美味呀!这就是毛驴肉。”

老孙拿出用医用酒精自兑的“酒”,给每人倒上小半碗,得意地说:“这里的毛驴很便宜,7元钱一头,光剥下的皮,就可以卖四五元钱。真是划算得很。哎呀,如果交通方便,拉一车到咱们那疙瘩,可发大财喽。”

我赶忙说:“你们以后可别吃毛驴肉了,藏胞特反对吃驴马骡子肉。如果被他们知道了,就不愿意再与你们打交道,连口水都不愿意给你喝。再下乡时,连炊具都不借给你用。以后,你们的工作就难开展了。”

这次长达两个来月的工地生活,使我亲眼看到和了解了不少藏胞的生活习俗。黑龙江兽医们是短期援藏,过些天他们就要回去了,而我们却是永久牌,要在这里干一生的,所以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当地习俗,才能受到藏胞欢迎,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几天后,我又调到另一工地巴洛电站了。

同类推荐
  • 万物归一

    万物归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遗作。虽然衰老带来了种种磨难,死亡也近在眼前,一切重又看似可能:情书、自言自语、嫉妒、最后的哀歌、对社会的讥讽,以及幸福时刻……在这本书里一一呈现。只有经历了岁月洗礼并狡黠地躲过了死亡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如此充满智慧、风趣俏皮而又昂然不屈的作品。生活中丰富的动人故事浓缩在这本书里,这是作者生命最后时光的精巧的缩影。诗歌、抒情散文与绘画互为呼应、相得益彰,格拉斯创造了人生最后的伟大艺术品。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春牧场(珍藏版)

    春牧场(珍藏版)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 女娲神话的民俗研究

    女娲神话的民俗研究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
热门推荐
  •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宅女宠妃

    宅女宠妃

    【蓬莱岛】社团新坑《王爷,我要嫁你》穿越系列:她只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咩,没啥理想没啥愿望,只想做个称职的小人物,能够混吃混喝就行了.自杀的和亲公主身份很适合她啊,疯妃称号不雅,混着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为毛命运要改写啊,大人物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有走在刀锋上的勇气+智慧,很抱歉,她没有。
  •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种,股指期货在我国尚无实践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与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也有较大区别。普通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多少了解呢?怎样通过股指期货这样的新生事物投资获利呢?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尽快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与交易规则,本书精心编排了投资者关心和最迫切希望了解的100 个问题,内容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利和收获。本书展示了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风险规避等知识点,堪称最新、最全面、最翔实的股指期货入门必备读物。
  • 死而复生之超级传承

    死而复生之超级传承

    大少叶枫因为一场阴谋被绑架,可一个月后却重回都市,从此他神秘而强大,成为人人畏惧的血色狂少。(新书《我可以进入游戏世界》)
  •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就开“小吃店,大学问”这一话题展开,就特色小吃店的开店调研、店铺选址、店铺装修、人员聘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且详细的阐述,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创业的大戏已经开锣,谁甘寂寞?行动起来。开一家小吃店,让它成为我们梦想的起点!在众多经营项目中,小吃店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吃店投资不多,只要有特色,赚钱很快。基本不存在赊账欠款。为了帮助那些想开或正在开小吃店的人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不入歧途,作者编写了本书。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世记

    平世记

    生活在平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没有真正错与对?
  •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Dr. Al Siebert explains how and 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resilient than others and how resiliency can be learned at any age. The Resiliency Advantage will enable you to bounce back quickly from setbacks, gain strength from adversity, and meet life hea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