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9500000005

第5章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炒豆救玉龙

惊蛰: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345°时为惊蛰节气。这时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还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蛰是藏的意思,春雷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将要孵化,家乡进入了春耕大忙季节。惊蛰后,桃花红,李花白;五日后黄莺鸣叫;再过五日,鹰化为鸠。这时正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很多民俗。家乡有民谣道: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又有童谣:

雷敲鼓,轰隆隆,敲醒地下小虫虫,

小虫虫,乐坏了,争着抢着出门门,

又是唱,又是跳,大家见面闹哄哄。

春风中迎来了惊蛰节气,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地下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正是“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家乡所在的华北大地日平均气温已有3℃~6℃。所以,老百姓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代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民间有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家乡一带土壤仍是冻融交替,农家都在忙于耙地保墒。俗话说:“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花;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鸠。通俗说:惊蛰节气时,桃树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五日后,进入惊蛰节气的第二候“仓庚鸣”。“仓庚”即是黄鹂鸟,黄鹂鸟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有着清脆悠扬宛如欢歌的叫声。此时,黄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正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再过五日,进入惊蛰节气的第三候“鹰化为鸠”。天气渐暖,大地回春,很多动物开始繁殖。由于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翱翔于天地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隐匿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惊蛰前后,还有一个小节,即二月二龙头节,这也是山西八小节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了春耕季节,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农历二月二这天,历代皇帝都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传说此俗起源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时,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国策。于每年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的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到“一亩园”扶犁耕地。过去民间曾有一幅年画《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在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着竹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年画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二月二原来是中和节,这是唐代德宗皇帝倡导起来的一个节日,当初在二月初一,传说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中和节实际上是祭祀太阳的节日。中和节的习俗古时候是吃太阳鸡糕,这种糕用糯米制成,在糕面上用米面做一只一寸长的鸡,或在糕面印上象征鸡的图案。有神话传说,在日出“桑谷”的地方,长着一棵扶桑树,树上有一只玉鸡,每当太阳升起前,它就鸣叫报晓,民间的公鸡才跟着打鸣报晓。清朝中叶以后,中和节渐渐为人们淡忘,把二月初一的中和节,误移植到二月初二。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诞辰,人们习惯用豆腐、鸡蛋、大葱、韭菜来祭祀土地公,其中豆腐、鸡蛋代表五谷六畜,葱耐旱,韭菜耐涝,则有旱涝保丰收之意。前后差一天的两个节日逐渐被人们混为一谈了。到了近代,连土地公也不祭祀了。在我们家乡,按习俗,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家家都要把过年时供在灶王爷前的枣山分开吃掉,一家有几口人,就把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块,最上边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枣山吃完了,表示过年的庆祝活动结束了。后来二月二,成了“龙头节”。“龙头节”的来源据说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有关。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蚰蜒皆出头”的说法。二月二为何成了“龙抬头”呢?民间有很多说法,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大约在西周时代,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氏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古籍《说文》中记载:“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风而潜渊”。这里记载着实际上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农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下。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这天,大约在夜晚九点半左右,“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大约一个小时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开始升至地平线上,接近子夜时分,氏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时间,均约提前一些,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由于龙抬头是从二月二晚上开始的,故称这天为“龙抬头”。这就是龙抬头的来由。从节令物候来看,二月二正在惊蛰前后,惊蛰,顾名思义,就是说春天到了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打雷,在地下冬眠的各种昆虫和爬行动物,都要被雷声震醒过来。俗语说:“惊蛰地气通”。随着土地解冻,冬眠的昆虫、动物日渐苏醒过来,龙是百虫之长,“龙抬头”就是表示龙已苏醒,成为春天到来的一种象征。此后雨水渐渐增多。民俗认为龙王司雨,古代人们把龙想象成威力无比的动物,认为它能兴云作雨,主掌农业的旱涝灾害和丰收欠产。民俗还认为:“龙是一种冬季蛰伏的动物,春天才会苏醒,龙苏醒时龙就抬头,这时所有冬眠的蝎子、蚰蜒都要苏醒了”。龙抬头这天,人们便相互告知,并预祝一年内风调雨顺,农业有成。

旧时,二月二的民俗活动,都寄予了民众对龙的朴素意识,可以说二月二是龙的节日。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台担水,以免把龙的卵带回家。在河边、井旁走动或劳作时,要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响声,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晋北地区盛行“引钱龙”活动。早晨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里去提水。按照这一年是几条龙治水的说法,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在地上洒一条水迹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来了,意喻这一年大发财。引钱龙时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晋西北一些地方在引钱龙时,先选择一棵大树或大石块,用草木灰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红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家乡的“引钱龙”却是节日的清早,人们点起灯笼、火把,把草木灰或谷糠从水边、井旁一直撒到自家的水缸边,家家到井台挑水,希望把钱龙引回,此时家家焚香礼拜,祈求神龙保佑全家,祈祷财源茂盛,风调雨顺。据老人们讲,北边的炭岭地村曾有一户人家在二月二早晨从井里提水时,无意中从井中提回一条泥鳅,他把泥鳅养在水缸中,从此,这家人一天天富了起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一天他的儿媳妇从水缸中舀水时,不慎弄伤了泥鳅,不久泥鳅死了,这户人家也就败了。据说这条泥鳅就是小龙。所以在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引钱龙”活动。盼望把钱龙引回家,给全家带来好运,从此过上好日子。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着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米面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吃油糕糊野狼的嘴,吃梨败火。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一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在民俗信仰中并非千龙一面,有的龙善良而富于献身精神,有的龙调皮,有的龙懒惰,还有的龙凶恶。对于主管雨水的神龙,百姓们崇拜有加,并以香烛供品进行祭祀,或者设下各种禁忌,避免它不高兴。对于懒龙、恶龙就不客气了。二月二这天,旧时有“敲梁避鼠、炒豆报捷”的习俗。惊蛰前后,田鼠、害虫相继活动,因此,二月二早晨,天还不亮,一些老太太就一手举灯,一手用拐杖敲击屋梁等地方,边敲边唱着歌谣:“二月二,敲房梁,田鼠蝎虫没处藏”“二月二,敲瓢杈,蝎子蚰蜒双眼瞎……”这些大字不识的老太太,此时俨然成了岀口成章的诗人。虽然毒虫未必会因此而跑掉或瞎眼,但这种农民特有的诙谐、天真却具有了原生的质朴与生动。因为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例如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龙须面由此而来。人们用吃这些东西的方式刺激龙,让它兴云布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千万不能耽误职司。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是用白面烙的双面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合子菜”,也就是木须肉、豆芽拌粉丝,酱肘子等,味道适口,吃着有味。俗话说:“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活动,就是接“姑姑”,娘家人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民间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岀嫁的女儿正月里不能住娘家,初二到娘家拜年后,必须当天赶回婆家,尤其是新岀嫁的女儿,更不能在娘家住。但到了二月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月。一来是正月里忙活了很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歇。二来是新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被接回的日子里,姑姑们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儿聊天。日子过得轻松愉快。

我小的时候,每年的二月二都要吃炒蝎豆,据说吃了炒蝎豆可以防止被蝎子蜇。蝎豆由黄豆炒制而成,预先将黄豆在糖水或盐水中浸泡,捞出晾干,与细沙土一块炒出来,或甜或咸,香脆可口。同时,还用糖水拌黄米面,切成菱形小块与蝎豆一起炒熟,我们叫炒棋棋。家中有属龙的,不得在二月二日这天炒蝎豆,要在前几日炒出。20世纪50年代年代末期,有的人家没有黄豆,就炒爆玉米花。我家是炒黄豆,二月二那天,我上学时口袋里总要装点炒的黄豆和炒棋棋,边走边吃,在路上和别的同学交换着吃,至今忘不了。那时候,差不多家家在堂屋内生火炒黄豆,炒黄豆会发岀“噼啪”响声,借此惊吓驱赶鼠患、毒虫。二月二过去了,便要各自忙于春耕春种了,也预示着当年的雨季开始了。

20世纪60年代后,我来到山东,山东老百姓过二月二与家乡不同,在山东各地,往往把二月二和惊蛰联系起来,当成一个节日。因此才有了“惊蛰熏虫”的习俗,我在胶东半岛时见过。二月二时,那里初春气息明显,江河解冻,万物复苏,冬眠的虫类将危及人畜及庄稼的安全和生长,二月二逐渐演变成以驱虫为主的节日,这一天几乎很多活动都与驱虫避灾有关。旧社会生活条件差,卫生状况堪忧,虱子、跳蚤较常见,二月二的前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剃头、理发,谓之“剃虫”。否则,虱子藏在头发里招灾致病。到二月二早晨四更天,家家户户的男主人便起床,将早已准备好的用豆秸、谷秸、艾蒿扭成的草把点燃,一手拿着冒烟的草把,一手敲打着耕地的铁犁铧,发出“当当”的响声,用火把烘烤屋里屋外,包括牲口棚、猪圈、鸡舍、厕所等各个角落,一边烘烤烟熏,一边把草灰磕在地面上,这就叫惊蛰熏虫。意思是用敲击犁铧的声把虫叫醒,再用烟熏火燎,叫它彻底灭绝。家里熏完,再绕房子一圈,并用草木灰将房子围起,谓之打围墙,使毒蛇、害虫不能进入。还要沿街到场院里熏一遍,免得收割后的庄稼再遭虫害。

各地龙抬头时的民俗十分丰富,很多地方也像家乡炒蝎豆那样,天亮之前用黄豆炒料豆,称为炒“蝎子爪”,有甜的,有咸的,据传说吃了料豆当年不遭蝎子蜇。还有的地方撒青灰,就是沿墙根撒灰,边撒边念:“二月二撒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小时候村里过二月二时,妇女们在这一天,忌做针线活儿,说是害怕扎了龙的眼睛。小时候正月里是忌剃头的。俗话说:“正月里剃头妨(妨害)舅舅”。我小时候正月里从来不理发剃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可以理发剃头。俗话还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人“剃龙头”。成年后我才知道,原来“正月里剃头妨舅舅”的原意是“正月里剃头思旧”。那是清朝初年,清政府强迫老百姓剃发,老百姓每当剃发时,尤其是正月里剃头时,不由得想到明代时不剃发的习俗,称为“正月里剃头思旧”,这句话在民间误传为“正月里剃头死舅”。死舅难听,改为“正月里剃头妨(妨害)舅”。当时还有民谣唱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很多人家还要炒玉米,我家每年也要把玉米炒成玉米花,我和弟弟上学时,口袋里也总装有玉米花,一边吃,一边还唱着上面这首歌谣。为什么要吃炒爆的玉米花呢?据老人们讲,这件事还有来头。民间有个传说:唐朝武则天篡位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这件事惹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旨,命太白金星转告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这一年,从立夏到寒露,一百五十多天滴雨未下,百姓遭了殃,连吃水都困难了,眼看生路断绝,人们仰天痛哭。天上雨神听着人们的哭声,虽不忍心,但也不敢违抗玉帝的旨意。这天,忽然从远处飞来一朵云彩,那朵云彩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就遮满了整个天空。一阵风吹过,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久旱得甘雨,人心欢畅,人们跪在地上向空中叩拜。这雨从何而来?原来是司管天河的玉龙行的雨。这玉龙上次为救民行了雨,触怒玉帝被打下凡间,锯角、褪鳞变为白马,驮唐僧西天取经,受尽磨难,因取经有功被召回天河恢复原职。这些日子它听着人们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便不顾再次被打下凡间的危险,喝足了天河的水,张开巨口喷雨。玉帝得知勃然大怒,又把它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并在山上立了石碑,石碑上写道:

玉龙降雨犯天条,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救出玉龙,报答它的救命之恩,盼望它早日重返云天,再降甘霖,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找啊找,总也找不到。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时逢大集,一个卖苞谷的老婆婆,由于没扎好口袋,金黄金黄的苞谷撒了一地,人们看到这些苞谷,心头一亮:这苞谷岂不像金豆吗?炒一炒不就开了花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一齐商定,家家炒玉米,把玉米炒爆成玉米花。二月二那天,各家把炒爆的玉米花用簸箕盛着,供在院中央,有的还端到玉龙身边。玉龙看见了,便大声吼道:“太白老头,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人老眼花,看不真切,便一招手,收了拂尘,原来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化的,玉龙一声长啸,腾身跃上云天,对着旱得冒烟的大地又哗哗地喷起雨来。值日功曹急忙向玉帝禀报,说玉龙又违旨降雨,玉帝责问太白金星,太白金星知道把事情办错了,只得说:“你不是说等金豆开花便放了它吗?今早我看凡间的金豆都开花了,就收了拂尘。”玉帝气得发抖,大声说:“那是炒爆的玉米花呀”!太白金星说:“咱天上的香火全靠凡间供奉,要是把老百姓都饿死了,咱以后咋办哩”?玉帝想了想也无可奈何,只得招玉龙再回天庭。玉龙虽然回了天廷,但二月二炒爆米花的风俗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初春时向阳处的山坡,积雪开始融化,慢慢地显露出黄褐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根,被积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了,渐渐地倔强有力地脱去陈旧的草渣烂叶,奋力地生长,发出嫩芽,黄土地显得淡雅秀丽,大自然孕育的生机就要显露出来,嫩绿的小草就要钻出地面。每年的二月二我都要和弟弟们去地里挖小蒜。俗话说:“二月二,搜一搜,挖小蒜”。小蒜是一种野蒜,它最先得知春天来临的消息。当大地的背阴处还有残雪时,向阳地里的小蒜已发芽了,大地解冻后,小蒜的幼苗钻出了地面,孕育了一冬的小蒜这时蒜茎最大、最充实。我们刚开始挖小蒜时,小蒜的嫩芽还没有钻出地面,我们来到湾子地,在没有秋耕过的地里,或在渠口,在向阳处,根据去年小蒜苗干枯的痕迹,或记忆中去年长过小蒜的地方,用手在地表皮轻轻扒掉一层土,就会看见一簇即将钻出地面的淡黄色的小蒜嫩芽。用镢头刨下去,再翻出来,就是一簇小蒜。没几天,小蒜的嫩芽钻出了地面,在每一簇小蒜苗中,有一株粗大的,那是母蒜,其他小的则是新生的子蒜。刚钻出地面的小蒜幼苗呈淡黄色,嫩芽生长很快,经太阳晒过后,很快变红后又变绿了。这时,我们就专拣那些粗壮的小蒜苗刨,我拿把小镢头刨,两个弟弟在地里寻找粗壮的小蒜苗,找到一株,就喊我去刨。挖出来的小蒜,他们两人拿着,初春时地里的大株小蒜苗很多。一会儿,两人的手攥不住了才放在篮子里。回到家里后,总要把刨出的那些特别大的蒜茎拿出来,让母亲和姐姐看。挖回来的小蒜去掉根须,清水洗净,然后切碎,用盐腌一会儿,煮在“豆散子”稀饭里,特有风味。“豆馓子”稀饭是家乡的一种家常饭,它是用小米煮成稀饭,再将黄豆面稀释后,加入小米稀饭中熬制成的稀饭。它集小米稀饭与豆汁的营养为一体,很受家乡人们欢迎,稀饭里煮小蒜时,有时还顺便煮点绿豆面面条,做成和子饭,另有一种风味。吃剩的小蒜,洗干净后编起来挂在太阳下晒干,还可以代替葱末炒菜时调味。

二月二过后,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天,冰雪融化了,大地解冻了,阎家梁上的迎春花,一枝枝黄色的小喇叭在春风梳理下摇来摆去,呼唤大地上的植物快快醒来。于是,大沟子南面那株柳树吐出了嫩芽,田野里、荒滩上的野草,不知不觉苏醒了,从地下伸出了黄色的嫩芽。最先呈绿色的还是柳树,在它细长的枝条上首先长出一串串椭圆形嫩芽,老百姓习惯叫柳芽,其实那是柳树开的花。不几天,柳芽上飞出了柳絮,那是柳树的种子上面像棉絮似的白色绒毛,到处飞扬。柳树嫩叶吐翠,在春风吹拂下,迅速生长,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绿色的圆球,点缀在灰蒙蒙的黄土地上,柳树垂下来的柔如丝的细枝,在春风吹动下,远远望去,又宛如一团团随风飘动的烟。村南小沟子南岸边那株大杨树也吐出了嫩芽,长出了小叶,村里的榆树,枝条上长满了红红的榆钱蕾。田野、路旁的小草悄悄地钻出了地面,迅速生长,春风吹来,小草摇摇头,跳起舞来。春雨来了,小草洗个澡,叶子更绿了,大地上一小块一小块地铺上了绿色地毯。村里的杏树、桃树,枝条上结满了红色的花蕾,就在这春风轻拂,万物争荣的时候,农家开始了春耕大忙季节,田野里到处是一对对毛驴拉着犁耙在耕耙土地。

同类推荐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禅宗与中国文学

    禅宗与中国文学

    本书围绕禅宗与文学的主题,以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为典型,结合历代诗话等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论析了禅宗思想在世俗生活及文人创作中的广泛渗透及其对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作者广泛运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古典文学、禅宗等理论,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两者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内在意义和联系。全书论证严密,新见迭出,对了解禅宗史、文学史都极有帮助。
  • 公开的力量

    公开的力量

    这是一篇有关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作品,表面琐碎,却包含了对农村政策的深入理解,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操作性,对于推进农村政务公开、培养民主意识和发展基层民主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今我们都痛恨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但假若山西运城市农廉网的阳光能推广并照射到全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腐败该何处藏身呢?位于山西省南端的运城市,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现在是山西省重要粮棉果生产基地,成为驰名天下的农业大市。同时,有一顶“桂冠”如影相随,挥之不去,这顶“桂冠”就是山西省的“信访大市”。多年来,运城市整体信访量、尤其是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
  • 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

    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
  • 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两亿多,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达到了令人无法理解、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北春,黑龙江省绥棱县城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因职业的敏感,在生死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
热门推荐
  • 总裁的挚爱

    总裁的挚爱

    怀孕两个月的时候,他突然毫无征兆的向她提出离婚。“没有转圜的余地吗?”她正在厨房给他做生日蛋糕,身上脸上都是可笑的面粉,他一贯轻佻的讥诮冷笑,坚定的摇头。“若是我……有了我们的孩子呢?”她试探着望住他,仍是浅浅的微笑。“我向来都有用安全措施,许欢颜。”他烦躁的摆摆手,将离婚协议推在她面前。她签了字,依照他协议上所说,净身出门,所拥有的,不过是那肚中三个月的小生命。五年后,申综昊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再和许欢颜这样见面,她挽着别的男人的手,大腹便便的对他微笑点头后,就从他身边头也不回的走过……
  • 快穿之男神我真不经撩

    快穿之男神我真不经撩

    捕一智障系统,系统.你口水打扰我思维,突然发现每个世界美男不少!!(?????)妖孽皇帝,绝情竹马,病娇弟弟,看姐凹凸的身材如何将你纳入后宫
  •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

    瓦洛兰大陆的最强王者约战巨神峰之巅,争夺天下第一排行榜席位,结果却打开一片神秘空间。自此一战过后,最强王者纷纷消失不见,瓦洛兰大陆随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乱世将起,谁主沉浮?巨神峰顶,谁是第一?当世界快要消亡,生命快要疯狂,我正散发按剑,立在崖上——欧文。
  • 殇心花

    殇心花

    二十年风云变幻,而往事依依。江湖轮回,侠心不死。长风已逝,殇心未绝…
  • 星际厨之游

    星际厨之游

    刚在异世站住脚的墨熙刚刚准备好好修炼,寻找回去的路,突然被召唤到星际。突然回来的墨熙一脸生无可恋,虽然这里是地球,但是这是几千年后的地球啊,她只想回到现代,不是未来啊。可即便她再强,也无法逆转时间啊。而且这里的食物真的,……无法形容,那些人是怎么做到吃得那么津津有味的,她做不到啊,她只想吃自然的食物,自然的。这让她这个以厨入道的人这么活啊。自然是拿起自然的食物让他们看看他们到底该吃什么,什么叫做唯有美食不可抛也。
  • 碎阵

    碎阵

    若出生于鸟笼中,便不会向往鸟笼外的天空。但若自知被圈养,又怎会心甘情愿潦草一生?且看我秦暮习奇门遁甲,收八神,破八门,碎阵而出,只为自由!
  • 酷女狠钩人

    酷女狠钩人

    她是死亡训练营的特级教官,更是道上人人闻之变色的极道拳神。她一个如飓风狂野般的女子,狂放不羁,热情大胆。身价高昂的她,因不信爱情的飘渺,一直以情妇的名义与爱人相恋相知,但因私生女的身份,被自己所爱男子的家人厌弃,直到情夫与名门千金的订婚宴开始,她血液里的狂野大胆爆发了。带着新上任的未婚夫,以黑白两道都震惊的方式,在他们的订婚宴场地,举行了一场闻名世界的轰动订婚。她利用了优雅完美的“未婚夫”,甩了爱如心底的情夫,事情真如她想的那么简单吗?拥有如此极品灵魂的火爆女郎,为一口气不但招惹了地位超然的“未婚夫”,更是钓到杀手界第一交椅做专属厨师,拐了人人网罗的机械天才火热的心,这时,一往情深的前情夫,搞定家人的反对,解除了订婚,风尘仆仆爱意深深,带着席卷一切的真诚向他的逃家情妇追来.片段一:好友订婚宴,身为伴娘的某女眉毛打结,不知选谁当伴郎,完美的未婚夫非常体贴的道:“不用考虑我的感受,情宝贝不许不开心。”心里却在暗想,你要是不选我,大不了一炮轰了订婚会场,订婚举行不了,就算有伴郎又有何用?片段二:脾气火爆的现任男友,声情并茂的诱惑道:“不用想了,我绝对适合你!你想要飞机,我给你造出最先进的,想要炸了谁,我绝对第一时间给你造出趁手的炮火!要是喜欢航空母舰,咱也能弄出来玩玩。”被逼选择的某女,眉毛高挑,唇角微翘,戏谑道:“选你可以,你确定你能搞定站在你身后的男人?”一二三四,齐刷刷的站成一排,黑色气质溢出体外,眦目欲裂的瞪着正在商议的男女,他们狠生气,后果很严重!脱衣挽袖,紧握咔咔作响的拳头,纷纷朝一直热衷建议的人攻去……某女,阴谋得逞的奸笑,脚底抹油逍遥快活去也!敢逼婚,我就让你们尝尝被逼的滋味,当老娘好脾气?还选谁,就让你们选选天气!那么,地位超然的未婚夫,身手过人的专属御厨,机械天才的现任男友,以及过气的前情夫,面对他们层出不穷,以“(现任)情夫”为名义的爱情攻势,这位轰动两道的火爆美人会花落谁家呢?此书原名《极道总裁斗情夫》因情夫属于不法字符,故此改名。此文双结局,现是一对一结局,后是NP结局。无情建了一个读者群,支持无情喜欢弃妃和情夫的亲们,有兴趣一起交流一下!群号114687696,门砖:小说里的人物名字。推荐自己的文《弃妃狠钩人》《骗一个老公》走过路过,顺便挥动一下小手,点击看看,也许正是您喜欢的类型!
  • 老祖母的厨房

    老祖母的厨房

    实的怀念与虚幻的构想,就在这间老祖母的厨房里展开,在这里,有我丢失的蓝花瓷碗,有坚守的爱,有不倦的等待,有一段神秘的、古老的故事轻手轻脚地徐徐走来。
  • 风尘酒馆

    风尘酒馆

    传闻之中,有人曾在夜里那酒馆即将关张时,有幸见过她一面,说其媚眼如丝,情态缱绻,最重要的是,她的眉心,雕着一朵凤栖花……一个故事一杯酒,半生浮沉尽诉,你是有缘人吗?
  • 古镜神之眼

    古镜神之眼

    北朝末年到隋朝初期,江湖门派动荡纷争,权臣侄子与罪臣孤女,在江山易主的风云变幻之中,无奈爱相守,恨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