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6300000008

第8章 默读时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大,学术压过一切,文学创作只是少数人的边缘化的劳作,风气已很不同于“五四”时期了。有学者已说,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后,文学社团的活动就萧条起来了,这是对的。张中行是有艺术天赋的人,但大学似乎并未激发他的这一潜质,文学创作的一面未被调动出来,他反而转到故纸堆里去了。那时的北大有几个文学社团,搞创作的也有一些人,他的上下届同学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都是当时的活跃人物,可是那些热闹的文学活动里几乎找不到张中行的影子。对熙熙攘攘的热闹,他的兴趣是寡然的。

也许是专业选择的缘故,外文系的文学热情,当时就高于中文系。比如1931年法文系主任梁宗岱,因诗学理论而引人注意,一时有诸多的追随者。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虽不在一个系里,但都是外国文学的爱好者。比如象征主义问题、唯美主义等等,都吸引着他们。何其芳办过《红砂碛》,李广田办过《牧野》,都是同人小刊物。但这些都没有进入张中行的视野,或者说是没有激起他的热情,同时,北大散落的几个左翼社团也和他没有什么联系,在他的记忆里,这些似乎从未出现。1931年的开拓社、1933年的流水社、1934年的未央社,都是具有左翼色彩的社团,张中行与他们的关系,显然是冷淡的,或者说他是无意于此的。在他的回忆录里,几乎看不见对这些激进群体的留意。因为那时他对学术的热情,远远超过了文学和政治。也因为这样,他成了那时大学理念的受益者。一生远离热闹的中心,也始于大学时代的经验。

文学社团的青年一般有两个倾向:一是唯美主义,花鸟草虫、爱呀、怨呀等等;二是政治意识,和激进的势力联在一起。唯美的人,搞不好要吟风弄月,矫揉做作是不可免的。张中行厌恶这些,对过分抒情的样子不屑一顾。而对那些激进的热血同学,他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那些轰轰烈烈的口号和理论,很难唤起他的神思。他的这种状态,在当时有多少同类,现在已不好猜测。但他思想里有沉稳的和暮气的因素,也是显然的。左翼文化和唯美主义有时是个双胞胎。他在当时也许还不能看清这一点,但到后来,就越发清楚了。

北大四年,成了他一生说不完的话题。总的说来,他感怀的主要是自由与宽容的精神。没有条条框框,老师对学生的大度,考试的宽容,教学的深刻与有趣等,都是后来的岁月少有的。关键是没有强迫大家信仰什么,而是以松散的心,浸泡在知识的世界,又没有贵族的架子,敞开大门,与人平等地交流。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在是开了好头。他写道:

北大的更大的自由与宽容的现象是,对校外人的门户开放,即非本校师生也可以随意走入某教室听课。据我所知,对于非校内人,不掏学费入教室听课,学校并没有容许或不容许的规定,事实是容许,这只能是在北大,学术自由的风太硬,本位主义的小家子气就不能有存身之地了。若然,这种现象,也许在民初就司空见惯了吧?且说我入学的那几年,自己亲见,以刘半农先生的“古声律学”为例,每次上课都有十几个人听,到学期考试才知道,选这门课的只我一个人。还有更离奇的,是抗战胜利后,学校由昆明回来,梁思成先生开“中国建筑史”课,曹君家琪约我去听最后一次的杂建筑,记得用幻灯介绍,有桥、塔、花园等。讲完,梁先生征求如何考的意见,没有人回答。最后弄明白,原来堂下坐的二十几人都是旁听的。学校开课,如此容忍,也许太过了吗?至少我的私心所愿,是母校永远这样大大方方的才好。可惜时移则事异,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流年碎影·自由与宽容》)

读过这段文字,就可知道,那时北大学生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都是自由的。没有人强加给人异样的东西。他在那时,安于默默地与经典著作对读,不和世风为伍,实在是校园环境的作用。各自沿着自己的路走,又不排斥别人的选择,也正是胡适主张的自由与宽容意识使然吧。

青年时期不激进,又远离文学,后来的路一定是学者式的。那时候他读书,是把学术与文学并列的。学术里有文学,文学也属于学术的流光。若是看他的老师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写作,就能感到,文学和思想,怎么能分开呢?而从另一个层面讲,学术更能滋润人心,精神的盘诘比诗意的流动更显智慧。我们从他对北大学术空气的津津乐道里,就可以体味到这些。周作人、胡适的态度,也是如此。学院派理念其实一直看轻创作,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多少改变。

张中行远离文学还有一个原因,是知的困惑要深于情的困惑。情的问题,古人已有诗文为之,佳作亦多,可以找到释放的出口。但知性的难题,没有深的修养不能解决。所以他从希腊和英、法两国的哲人书籍里,得到了不少的慰藉,先秦诸子也让他心动。可是欧美印象派的诗句、戏剧,似乎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看他那时关注的文化现象,便猜测他是个很有哲学趣味的人,对逻辑、宗教是敏感的。正因此,他深入到精神现象的里层,思维被旋转的东西所吸引。在后来的写作中,此优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难怪季羡林称他为超人、至人,也许是超迈的气象征服了世人的原因,此外,我们真的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文人气与文人腔,在京派文人那里是看不惯的。周作人就讨厌文学里的过于抒情,把文字搞得那么甜蜜,就与神思远了。文学的高境界,是于不动声色里飘出妙意,平实与直白也有美的东西在。汪曾祺先生晚年和我聊天,就讥讽五六十年代的散文的抒情调,有肉麻的地方。此意与张中行同。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怪现象,从文学到文学的人,最后没有什么好文章,太雕琢和文人调。倒是搞学问的人,如钱钟书、杨绛等人,偶一出笔,就气象不俗,有情思和理趣。张中行是从学问而入文学的,那些散文都是不经意间的偶得,可是我们反而觉得那是文学。而几十年间在文学圈里混的所谓作家,倒似乎和文学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注意到,他对北大的几个同学也有微词的时候,比如对何其芳,就不太喜欢。道不同是一个原因,因为一个革命,一个不革命。另外一个因素是,何其芳的文字是甜的,被情绪驱赶,狂热的地方也有。可是张中行觉得,精神被宗教式的东西裹持,就不免浅,是匍匐在前人的躯体上的,玩的不过是小玩意。与哲学相比,文学易让人陷在情的井里,从情感到情感,是解决不了灵魂的问题的。所以张中行要追问生命的原态,时空里的有限性在哪里。人只有对无限的时空发出自己的追问的时候,才能接近灵魂。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而心灵却有穿越它们的可能。这样的惶惑里的穿越,也许就有文学的本真吧?可以说,他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接近了所谓的文学。而一旦进入其间,身边的各类大小作家,就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用生动犀利而略带调侃幽默的笔锋详实地刻画了王阳明与他所处的那个波云诡谲的时代,力图卸下圣贤的妆容,拂去历史的尘沙,为你展现一个真实鲜活、血肉丰满的旷世大儒,带你领略一段从凄苦入狱到悟道为圣的人生传奇。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革命故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前一刻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下一秒钟立刻变成了沉闷的丧尸乐园,本以为难逃一劫却被英雄系统选定为宿主。一大波丧尸正在来袭,一大波变异兽来袭,一大波美男来袭。瑞萌萌疲于应付。群号414136473群名称清歌夜舞。。。感谢大家的支持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有朋友的江湖

    有朋友的江湖

    江湖本腥风血雨,可有朋友,知己在,也变得其乐无穷。有朋友,才有江湖!
  • 嫡女仙妻:邪王请自重!

    嫡女仙妻:邪王请自重!

    她是相府嫡小姐,本该从小金尊玉贵,却因为无法修炼灵力而被家族冷落。他是霸气冷酷的翊王殿下,自小天赋卓越,被视为帝国继承人。他本就是为寻她而来,这一世如何能够让她再从自己手中溜掉!
  • 傅少你老婆又预知了

    傅少你老婆又预知了

    已完结【双洁欢脱高甜文】一朝重生,拥有了预知神棍能力,躲开前世的噩梦,意外遇见了他。他是景城人人尊称一声‘傅少’的男人,冷酷无情,杀戮果决。初次见面,她说,“救我,我会报答你。”第二天醒来,被忽悠领了证。婚后。“你、你想干嘛?。”看着步步紧逼的男人,某女心虚后退。某男嘴角勾起邪魅的弧度,“当然是想夫人给我生包子,来……夫人,我们一起加油。”对于执着生包子的某男,某女苦逼得牙痒痒,可却又无可奈何……推荐老书《绝宠闪婚妻:高冷四爷,求放过!》
  • 睡美人(全集)

    睡美人(全集)

    一个叫杜林的小镇,成了这种新型全球性传染疾病的重灾区。这种疾病被称作“奥罗拉流感”,只有女性会被感染。它的症状是:被感染的女人睡着时会被包裹在像茧一样的黏糊糊的薄纱里,宛如一大团棉花糖。更糟的是,如果有男人因为害怕而破坏了这层薄纱,他的母亲、姐妹、妻子或是女儿就会变成攻击他的杀手。必须有人在这种疾病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之前,找到疾病的源头,以及解决的办法。谁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只有一位女性——埃薇,没有被感染。她和别人不一样,她能和动物交谈。她仿佛冥界的使者,只身走进了男人们的世界。她是谁?为什么没有被感染?世界还能回到正轨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