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800000021

第21章 回眸(20)

如果当时我已经读了《逃避之路》,有些问题就不需要提出了。譬如说,今天我已经知道,格林后来不太喜欢《问题的核心》了,虽然这本书一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他自己更喜欢《荣誉领事》和《随姨母旅行》。根据《逃避之路》,后者是唯一的格林为了“好玩儿”而写的一本小说。常常在写前一章的时候,还不知道故事在后面该怎样开展,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欢快的情绪和源源而来的故事情节都叫他下笔挥洒自如。“你知道一个瑞典人怎样评价这本书?”格林对我说,"Galgenhumor!(意为“绞架下的幽默”。)你一定知道这个德文词。”是的,在死亡的阴影下开玩笑。有谁不为一位六十五岁的老人(《随姨母旅行》写于1969年,当时作者六十五岁)创作一部七十余岁老妇的喜剧时所流露的诙谐、机智和蓬勃的生命力感到惊异呢?格林还会写出什么来?没有人能够预料。但我们敢肯定说:七十八岁的格雷厄姆·格林的写作生活还没有结束。

格林自己说,幽默只是很晚才走进他的作品。喜欢阅读格林的读者也会发现,除了《随姨母旅行》《我们在哈瓦那的人》等少数几部小说外,他的作品调子是低沉的。似乎格林所要逃避的人世间的恐惧、忧虑反而加倍地凝聚在他的作品中。然而我所见到的格林却是一个侃侃而谈的性格开朗的人,是一个机智而又风趣的人,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我所观察到的是年逾古稀后的返老还真呢,还是同一个陌生来客交际时有意做出的假象呢,或者根本是我的错觉?恕我不能解答。在一次不足一个半小时的会见后,我怕自己只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做出违背事实的主观的结论。

在通读《逃避之路》并选译了其中一些章节后,我对格林其人及其作品自然又有了许多想法,但那已经不属于这篇会见记的范围了。也许有一点是值得所有看过格林作品和读了他这部回忆录片断的人在闲暇时思索一下的。格林所以把这本回忆录取名为《逃避之路》,是因为“不论我到各地旅行还是执笔写作,其实都是一种逃避”,“逃避”一词从扉页起一直贯穿全书。如果这是他的真实思想,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他的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呢?如果我们不把这话当真,那就是说,我们承认格林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了。

(1982年春)

我热爱写作的奥地利朋友

他是我在火车上偶然认识的,一个和我同代的奥地利人。他是一个从未出版过一本书的作家。他告诉我他爱写东西,但不是Schriftsteller(德文:作家),只是一个Schreiber(“作家”的贬义词,也可解作抄写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就埋头写作,已经写了几部长篇小说。他也写诗。1990年冬天我收到他寄来的一部文稿——装订成册的校样,是根据梅里美小说《卡门》改编的诗剧。

他孤身一人,生活简朴得不近人情,唯一的乐趣是写作和偶然去邻国旅行。他使我想起《月亮和六便士》里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奥特玛·罗伯尔先生(我的奥地利朋友)也是一个被创作欲魔鬼攫住的人。毛姆见到思特里克兰德的怪行后曾自问说:“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下去。”但是我想罗伯尔先生并不怀疑。因为他一直乐此不疲——尽管没有一个出版商曾经接受过他的一部作品。

他最后给我寄来的一封短信说:“我终于凑够钱买了一台电脑打字机。我正在驯服这个怪物,我要役使它叫它为我抄写修改后的自传三部曲。”

我认识罗伯尔先生是在1987年4月。我刚刚在希腊漫游了两周。4月,我想象中的南欧应是歌德在《迷娘曲》中写的:“君知南国否?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金橙似火,在暗绿叶丛中闪光。”但迎接我的却是一场横扫巴尔干半岛的大风雪。我瑟缩着朝拜了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女神庙,又游览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几座古城。两周后,我在希腊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登上一趟开往贝尔格莱德的国际列车。

火车进入南斯拉夫国境以后,旅客就非常稀少了。我坐在窗口眺望窗外白雪皑皑的大地和一闪而过的破落市镇。我在一个小站站台上看到南斯拉夫青年参军场面。亲友同入伍的年轻人亲吻、拥抱,我久已不见的红旗,如果再把铜管乐改成锣鼓,我真怀疑是否已经回到遥远的祖国了。一条小虫在啮咬我。我心中装满了太多的神庙、祭坛、半圆形古剧场,逝去的悠悠岁月,我希冀得到一点点人际温度。我把目光转向和我一同登车的一个佝偻的老人。

一顶扁圆的花绒贝雷帽,一身老旧的棕色猎装,半高靿皮鞋鞋尖磨得发白。眼睛应该是碧蓝的,头发应该是金黄的,但却都被流水般的岁月冲洗得褪了色,只有宽大的脑门仍然保留着青年时代的洁净和少许倨傲。我们的目光相对,他对我友善地笑了笑。从上车起,他就不言不动地坐在我斜对面,连一口水也没喝过。我递给他几只橘子,搭话说:“您肯不肯帮助我‘消灭’它们?这场暴风雪叫希腊的橘子遭了殃。农民一车车地拉到市场上卖。”他有些踌躇,但还是接受了。

“请问,您是到哪去?”我问道,车厢里两个素不相识者初次交谈,十之八九是以这个问题开始的。他告诉我他回家乡格拉茨去,他是奥地利人。他也是刚从希腊归来,我俩自然而然地交换了各自的旅游观感。他在希腊游览了好几个地方,有的地方是旧地重游。因为火车为积雪所阻,他曾在雪中跋涉了十几公里才到达德尔斐。古希腊人认为那里是世界中心,他说,正像你们中国人曾经认为中国处于世界正中一样。据说大神宙斯从地球两极各放出一只鹰,叫它们相反飞行。两只鹰就在德尔斐相会,那里竖立着一块卵形石作为世界中心的标志。

我们谈到中国,谈到奥地利,也谈到文学。他爱读古典文学,喜欢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的奥地利作家施蒂弗特。他听说我译过格里尔伯策的小说《老乐师》,非常高兴。“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那个老提琴手,”罗伯尔说,“他连音符都拉不准,我写东西也总犯语法错误,可是我就是爱写,像他一样,着迷了。”他说话很慢,用词斟酌,可能是出于一个作家的习惯。表示提琴家这个含义时,他又用了一个德语贬义词Geiger,而不是Violinspieler.谈到为什么一个人对演奏乐曲、对写作着迷,我说这也可能出于自我表现的要求。他想了想说:“我从没想表现自己。最初写东西可能只是因为无事可做,也可能是怕忘记。有些事经历以后一直在脑际盘旋,可是又飘忽不定,总要飞走,写下来就放心了。像有些人把东西储存在保险箱里似的……”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现在写作已经成了癖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了。”谈话再次中断,他陷入沉思。

罗伯尔是在贝尔格莱德前面一个车站下车的。他说这里有车去格拉茨。分手前他把一个纸条塞在我手里:他的地址。“到格拉茨来看看吧,”他说,“离维也纳只有两个钟头路程。”我向他道了谢,看着他提着旧旅行箱踽踽地走出站台。他身躯有些摇摆,他的一条腿是跛的。

两个星期以后,我站在格拉茨市一条偏僻小巷里,敲开一幢木结构老屋的房门。

罗伯尔的住房只有一间,家具、什物简单得叫我吃惊。一张单人床,一张小写字台,吃饭的方桌,两把木椅。地板是光秃秃的,墙壁上也没有一幅图画或照片。他的唯一家什是写字台上的打字机和摆在桌上的一台老式收音机。我感到惊奇,生活在20世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欧,一个人的生活居然这样简朴。

罗伯尔对我的来访并未显露惊喜,但他显然做了准备。他已经把一辆备用的旧自行车擦拭好,他说这是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他要带我各处走走,做我的导游。这天晚餐,他帮助我“消灭”了我从匈牙利带来的肉肠、奶酪和一瓶葡萄酒。比起奥地利来,匈牙利的食品便宜得像白给。在布达佩斯上车以前我把手头剩下的几百福林全买了食物。这天夜里罗伯尔叫我睡在他的木床上。他自己夹着一床毛毯走出去,他不肯告诉我他到哪去过夜。我有些不安,不知道他是否会睡在冰冷的地下室里。

我在罗伯尔家住了三天,游遍奥地利这座第二大城市。州议会大厦、圣埃吉迪乌斯大教堂、象征格拉茨城的钟塔、藏有中国明代武器的施泰尔马克博物馆……逛累了的时候,就坐在市中心广场上晒太阳。一辆有轨电车隆隆地驶过去,广场上的鸽子惊飞起来又落下继续啄食。我从一个卖报的小孩手里买了一份《格拉茨晚报》,翻看本市新闻和剧场、电影院节目。罗伯尔踱到广场一边一排菜摊前面。他和一个女摊主不知在谈什么,我听到女摊主咯咯地笑起来。罗伯尔过的也许并不是全然封闭式的生活,我想,但他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和他已经共处了两天,但反而没有像初次在车厢里那样长谈过,更不要说窥探他的内心奥秘了。

同类推荐
  • 罗阳

    罗阳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成长为中国航空事业英雄一生: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大学;勤奋好学、严谨细致的技术员;稳重踏实,作风正派的组织部长;恪尽职守,做好配合的党委书记。担任沈飞集团公司总经理后,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带领团队,克坚攻难,使之成为一流的企业。同时副线描写和罗阳一样默默坚守在一线的、只干不说的航空人,和罗阳成为英雄的土壤。其中许许多多让人流泪的故事,都能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教育。
  •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在视觉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裹挟的今天,文学与电影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复杂关系。当前关于电影研究最令人兴奋的前景并不在于出现了某种对所有电影或小说进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是在跨文化的视野之下,所有文本都可作为“互文”加以观察,所有的观看都是重读,所有的改编都是重写,甚至可以试图将改编视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从而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文学即人学: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

    文学即人学: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汪兆骞先生近四十年从事专业文学编辑、阅读、评论生涯以来,关于世界文学的心血结晶。汪兆骞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评论与创作的角度,以人性、历史及美学的眼光,为我们精心解读从1901年以来的一百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经典代表作,全面呈现百年来世界文学金字塔顶部的辉煌与璀璨。他们为什么会获奖?他们的作品何以成为经典?他们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是如何生活和创作的?一本书读懂一百多年来一百多部世界文学经典,了解一百多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他们是——泰戈尔、罗曼·罗兰、叶芝、萧伯纳、托马斯·曼、尤金·奥尼尔、赛珍珠、赫尔曼·黑塞、纪德、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加缪、帕斯捷尔纳克、萨特、肖洛霍夫、川端康成、贝克特、索尔仁尼琴、聂鲁达、马尔克斯、威廉·戈尔丁、大江健三郎、辛波丝卡、若泽·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奈保尔、库切、奥罕·帕慕克、赫塔·米勒、略萨、莫言、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石黑一雄……
  •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书的题记中说:“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幸福。”诗集以一个平凡的“我”为主角,以城市为背景,用清新的诗笔,抒写平淡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抒发了对民生的关注及对生活的热爱。简洁的文字,简短的篇幅,简单的表达,是本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充分展示了散文诗之美。
热门推荐
  • 宠婚娇妻

    宠婚娇妻

    季凉茵人生最大的败笔不是她是季家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而是她交往了三年的男友,竟然成了同父异母姐姐的未婚夫。接踵而来的便是私生女身份曝光,诸如小三,狐狸精之类的流言漫天飞,直逼的她落荒而逃,满身狼狈。————容柒身为一枚钻石级单身汉,喜欢他的女人犹如过江之鲫,所以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会对那个如同狗尾巴草一样的季凉茵念念不忘。当钻石大叔对上狗尾巴草小女人,除了JQ,还是JQ,某大叔觉得,这棵嫩草啃起来味道还不错,除了有些涩——【季凉茵觉得,有大叔撑腰的感觉,也不错】“季凉茵,听说你勾搭上了小舅舅,啧啧,果然是深得你妈妈的真传,当小三上瘾啊!”姐姐季淑情挎着她前男友的胳膊,笑的一脸讽刺。“多日不见外甥女,倒是更加伶牙俐齿了。只是我前些日子刚和茵茵结婚,外甥女是不是要叫声小舅妈呢?”大叔走过来揽过小妻子,一本正经的说道。季凉茵唇角翘起一个优雅的弧度,看着季淑情的脸一点点黑成锅底。
  • 0.01秒

    0.01秒

    本书将从坚持、努力、思维、自信、态度、行动、忍耐、目标等方面,来分别阐述0.01秒的作用。对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唯有不断地追求和坚持,才有可能将虚幻变成现实。成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行百里者半九十,胜负就在转瞬之间,只要我们再努力坚持一下,自信而坚定地迈出这一步,甚至是0.01秒,我们就能看到前方的终点。因而敢于冒险,敢于挑战自我,你就会发现,你其实距离成功,仅有0.01秒。
  •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本书内容真实鲜活,围绕用餐、住宿、聊天、逛街、学习、理财、娱乐、爱情和情感等9个主题,提炼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又包含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5个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旨在使读者开心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口语。
  • 奇岩城

    奇岩城

    讲述了罗宾寻找法兰西皇室宝藏的故事,其中穿插冒险经历以及与一位高中侦探迷斗智的情节。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富于悬念,令人不忍释卷。
  • 狱门江湖

    狱门江湖

    少入江湖老来催,天道悠悠几人回。狱门子弟于纷乱江湖之中的一段行闻轶事...
  • 我的金牌教练

    我的金牌教练

    职场菜鸟李子柒,在爸妈和表姐的怂恿下报名学车。哪知,此去经年、侯门似海深!不但经常被冷峻教练批斗,满地找毛的事情更是多不胜举······“报告教练,学员李子柒报道。”科二第一天,李子柒因课晚到了,但是为了给教练留下一个好印象,她还是主动打了招呼。执着名册,冷峻异常的男人手指在她的名字上摩挲着,清冽命道“上车试试!”闻言,李子柒没敢耽误,麻溜儿的爬上了车。教练“你以前开过车吗?”李子柒“没有······”教练“开车要用方向盘知道吗?”李子柒“额······这个知道······”教练“那你还坐在副驾驶干嘛!!难道你要用意念开车?”李子柒“······”脸红中,全场哄然大笑!!
  • 这是我一直想对你说的话

    这是我一直想对你说的话

    青春就是一场又一场不离不殇的经历。总会有一些人念念不忘,总会有一些话没有来得及说出口,总有一些开始没有来得及说再见,总有一些结局是再也不见,当然也还有一些是相见不如怀念……这些横贯青春岁月的五味杂陈,没有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常常会伴随成长销声匿迹。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最后一位魔王大人

    最后一位魔王大人

    传说都市里有这样一家店铺,他可以实现你任何的愿望只要你能付出足够的代价,比如……节操?又有这样一位店主,带着一个奇怪的乌鸦,走过无数位面,坑害一个又一个的小朋友落魄的浮空塔,曾经葬送着怎么样的传奇,被埋藏的历史背后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当你走进这家店铺的时候,一切将在你眼前揭晓
  • 无限位面里的穿梭者

    无限位面里的穿梭者

    这一日夜晚A市某个出租屋里灯光仍然亮着,而萧寒躺在床上心里却极为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