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000000027

第27章 明清时期的孝与法律(3)

如果子孙一时失手将祖父母、父母杀死,同样是大不孝的行为,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在乾隆中期以前,依照《大清律》的规定,因过失致祖父母、父母死亡的,要被判处“杖一百、流三千里”。而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则将此类犯罪定为绞立决,较之前的惩罚加重。按照常理推断,一般在子孙卑幼与父母尊长发生争执或者受责打出手反抗时,容易出现过失杀人的现象,而《大清律》的这一规定,无疑是告诫子孙不得对尊长使用自卫权,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绝对顺从。之所以加重处罚,是因为这是关乎忠孝的大问题,过失虽然是无心行为,但子孙对待祖父母、父母应该万分谨慎、尊敬,不应该出现过失行为,就像臣民对君主那样全力尽忠,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子孙的某些行为被父母尊长视为大逆不道,在无可选择之下,一些无奈的父母往往会走上自尽的道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子孙同样会被法律认定为“不孝”犯罪,清朝的法律对此处罚更加固定化和具体化。乾隆三十七年(1772)规定,对这种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逼死父母的不孝子孙处以绞刑;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又改为斩立决。虽然法律规定极为严苛,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司法官员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处罚。《刑案汇览》记载:一个叫汪永昌的人因为敲诈勒索被人控告,他的母亲冯氏得知后对告发者怀恨在心,可又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身陷牢狱之中,愁苦万分,一时想不开居然投水自尽了。司法官员认为冯氏自行轻生,虽然并没有受到儿子或他人的威逼,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汪永昌被人控告入狱的事情,因此将汪永昌处以流刑。

最后,严格规范子女的守丧行为。父母去世,子女守丧历来是天经地义的行为,清朝法律对此的规定基本承袭《大明律》。如《大清律·礼律》中对隐匿父母丧事的行为规定“匿不举哀者,杖六十,徒一年”,对在丧期内有违礼制,饮酒作乐的“杖八十”,而丧期内脱掉丧服的不孝子则要“杖六十”。同样,对于朝廷官员而言,他们是作为社会的规范和楷模而存在,不仅要遵守上述规定,还要遵守其他的特殊规定。《大清律例》中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官员父母去世,应回乡丁忧;隐匿父祖之丧,杖刑一百,且罢职不再录用;丧期没结束就冒哀从仕的,杖刑八十。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皇帝下旨“夺情”起复的官员不必遵守这条规定。

虽然略有改动,但《大清律例》不管是体例还是量刑标准,大部分还是沿袭了《大明律》,没有太大的改动。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取得汉族的支持,利用近千年来备受汉族推崇的儒家孝道,结合前代法律,以一种稳妥、渐进的方式让汉族人民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促进执掌大权的少数民族的统治稳定。之后清朝的历代皇帝,虽然结合本身统治需要,对律文条款、审判程序等作过一些调整,但总体上始终未超出“详绎明律,参以国制”的范围。

清朝的法律虽然对“不孝”行为作出了种种约束,但当孝道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也往往以孝屈法,成全孝道,尤其是在血亲复仇方面,统治者从儒家传统道德出发,对复仇的孝子孝女主流都是宽宥的,这是儒家“孝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在清王朝,孝与法再一次结合,宣扬孝道,惩治不孝,子孙在严苛的法律规范下,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有对父祖尊长尽孝,甚至出现众多愚孝之人。这样一来,对个体家庭而言,子孙卑幼习惯于家长制的权威,家庭自然得以和睦;对清朝政权而言,孝子贤孙也就自觉地习惯于专制主义的统治,皇权自然得以巩固。

五、清朝存留养亲制度的新发展

存留养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比较人性化的法律制度,它是为了解决被判死刑或者流、徒刑犯人的父母老疾无人侍养问题而设置的。自北魏创制以后,唐宋元明清的各代法典都将其纳入其中,一直到清末修律,才予以废除,这项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四百余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历朝历代根据自身的统治需要,对存留养亲制度不断地加以修订,唐宋时期已经比较完备,明朝法律设有存留养亲专条,而到了清代,这一制度发展到历史的顶峰,成为一项形式多样且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

清朝建立之初,基本继承了明律存留养亲专条的内容。《大清律例·名例律》规定:“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而祖父母(包括高、曾祖父母)、父母老(七十以上)疾应侍(或老或疾),家无以次成丁(十六以上)者,开具所犯罪名奏闻,取自上裁(由皇上裁决)。若犯徒、流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赎,存留养亲。军犯准此。”清律把存留养亲分为两种情况,即犯死罪和犯徒、流罪。犯死罪的人,律文明确规定“非常赦所不原者”才能存留养亲;犯徒、流罪的人,律文虽然没有作出限制,但与犯死罪一样,也只有“非常赦所不原者”才能留养。

什么是“非常赦所不原”呢?清律是这样规定的:“凡犯十恶,杀人,盗系官财物,及强盗,盗窃,放火,发冢,受枉法、不枉法赃,诈伪,犯奸,略人(掠夺人口),略卖(劫掠贩卖),和诱人口;若奸党,及谗言左使杀人,故出入人罪(法官故意裁判错误的罪行);若知情故纵听行,藏匿,引送,说事过钱之类应实犯(有心故犯),虽会赦并不原宥。其过误犯罪(过失杀人,失火及误毁、遗失官物之类),及因人连累致罪,若官吏有犯公罪(因公事而无心误犯),其赦书临时定罪名特免,及减降从轻者(降死从流,流从徒,徒从杖之类),不在此限。”

从条文中可以看出,清初承袭明律对“常赦所不原”的界定范围十分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刑法规定的重罪,远比唐律严苛。由于存留养亲条件过于苛刻,符合条件的犯人很少,导致这一制度在清初很少见于具体实践,形同虚设。直到康熙时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日益巩固,清王朝逐渐放宽了存留养亲的限制,并在处理个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例文与成案。

对“十恶”之罪的放宽。“十恶”历来被认为是对封建统治危害最大的犯罪,十恶不赦是封建法律一以贯之的原则。按照清律,犯有“十恶”之罪的人不准留养,但清朝的例文对此有所放宽。例如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叫做恶逆,是“十恶”之一,清律规定,对这种犯人,定案时要依律办事,不许申请留养。如果案情实在值得怜悯,要由皇帝下旨判决死缓,等两次秋审之后,官员查明情况属实,就允许办理存留养亲。清代的秋审一年举行一次,也就是两年以后才可办理留养,虽然耗时较长,但比之前不准留养的规定还是有所放宽。

但是有清一代对“十恶”中的前三甲谋反、谋大逆、谋叛,不准留养的规定还是非常严格。《刑案汇览》记载,一个叫阿小贵的爷爷犯了谋逆罪,按律阿小贵也在流放之列,但当时他年仅3岁,离不开母亲,他的母亲身为儿媳不在流放之列。于是官府决定将阿小贵交给他的母亲抚养,等到年满16岁之后再予以流放。谁知等到阿小贵长大成丁,他的母亲已经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地方官员向刑部申请阿小贵可否留养。刑部回复说:“阿小贵是叛逆的后代,为十恶不赦之罪,非常赦所原,不许留养,立即将其发配。”可见,清朝统治者处置严重危害统治的罪行十分严酷,所有的规定都是为了稳定政权而服务。

对杀人犯罪的放宽。杀人犯罪,清律规定是“常赦所不原”,不允许存留养亲,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清代形成了这样的定例:凡是斗殴命案,在查证时,就要将凶犯有无祖父母、父母老疾以及该犯是否为独生子的状况调查清楚,一并上报,定案时,就可依据这些判断是否可以留养。如果审案的时候,罪犯不具备留养条件,但当定案时,父祖已是老疾或者兄弟子侄死亡的,仍然允许存留养亲。斗殴杀人是指两相殴斗时,致使一方死亡的犯罪。根据清律,只要符合条件斗殴杀人是可以存留养亲的。

除了斗殴杀人以外,清律还将杀人犯罪中罪情较轻的如误杀、戏杀、过失杀、擅杀等,也列入了存留养亲之列。误杀,是指一时差错,失手致人死亡;戏杀,本来没有杀人动机,但在动手过程中将人杀死,如拳脚过重致人死亡;过失杀,是因为“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而出现的意外杀人状况;擅杀,是指被杀者原本就是罪人,如抓获小偷,不送官府,而是擅自将其处死。这几种杀人犯都属于案情较轻的,只要犯人情有可原,一般都可以准许存留养亲。

而情节较严重的如谋杀和故意杀人犯罪,原则上讲不在留养之列,但乾隆五年(1740)制定的一项条例:“凡犯罪有兄弟俱拟正法者,存留一人养亲,仍照律奏闻,请旨定夺。”就打破了这一原则,自此之后,只要符合上述例文规定,即使兄弟所犯的是谋杀、故杀之罪,也有一人可被准许留养。《刑案汇览》中就记载了相关案例:沈现顺、沈现宇两兄弟杀死一家两口,沈现顺作为首犯,按律该处斩;沈现宇是从犯,按律判处绞刑。但他们的父母只有这两个儿子,依照清律的规定,可以存留一人养亲,于是官府上奏请旨,是否可以准许被判绞刑的沈现宇存留养亲。案件的结果是,官府遵照皇帝旨意,将沈现宇依例枷号(强制罪犯戴枷于监狱外或官府衙门前示众,以示羞辱)两个月,杖一百之后,准其存留养亲。

对孀妇独子犯罪的放宽。“孀妇独子”在《乾隆十一年之定例》中首次被纳入可申请适用存留养亲的范围,这是清代存留养亲制度的一大创新。这一例文规定,如果犯人的父亲已经去世,其母守节长达二十年及以上,犯人又没有别的兄弟,就可以申请存留养亲。封建统治者大肆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鼓励妇女从一而终,这样社会上就出现了一大批守节的寡妇,为照顾她们的晚年生活,统治者才特意制定了这种条例。

一般情况下,得以留养的犯人,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或老或疾,但在孀妇独子的情况下,其母是否老疾,都可以不必考虑,只要符合上述条例就可留养,比一般条件要宽,但如果其母中途改嫁,就被视为失节,不能作为存留养亲的依据。《刑案汇览》中有这样一则案例:陕西张自得犯罪被判处绞刑,他以“孀妇独子”为由申请留养。但经过官府调查,他的母亲燕氏,曾经嫁过三个丈夫,虽然最后一任丈夫去世已经超过二十年,也只有张自得这一个儿子,但她并非从一守节,于是便没有准许张自得存留养亲的请求。可见,孀妇独子犯罪能否留养,关键在于其寡母是否从一而终的守节。

对于诬告罪的放宽。清代对于诬告罪的处罚,遵循“诬告反坐”的原则,即诬告他人犯某罪,就以某罪来惩罚诬告人。在存留养亲的问题上,理论上也是如此,被诬告罪名准许留养的,诬告人就可以留养;被诬告罪名不许留养的,诬告人就不可以留养。但清律有这样一条规定:“诬告拟流加徒之犯,除被诬罪名应准留养者仍照定例遵行外,如诬告人谋、故杀及为强盗等罪,以致被诬良民久淹狱底,身受刑讯,荡家破产,迨审明反坐者,依律发问,不准留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条例文,以谋杀、故杀及强盗罪诬告他人,如果诬告人被抓,即使被诬罪名原本是不许留养的,但被他诬告之人未受刑讯逼供、未被长期关押、也未倾家荡产,诬告人仍可申请留养。这条例文的重点在于被诬告之人“淹狱、受刑、荡家破产”的严重程度,如果情节严重,依律诬告人就不可申请留养;但如果被诬告之人没有受到太大伤害,情节较轻,那对诬告者就可以法外施仁,准许其存留养亲。

清代法律放宽了对存留养亲制度的种种限制,使之由前代的一纸空文变为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但也在原有的执行条件之上又有所补充。(1)杀人犯奏请留养的,必须先查明被杀者是否为独子,其祖父母、父母是否无人奉养。如果被杀之人是家中独子且素日孝顺,只要尊亲无人奉养,不管老疾与否,杀人者都不准留养;但如果被杀之人一向对父母不孝或者常年游荡在外,杀人犯还是有机会留养的。(2)申请存留养亲的犯人要素日守孝道且只准留养一次。犯人自身平时是否遵循孝道,对留与不留有重要影响。此外,清律还有规定,若留养之后又犯有流、徒等罪行,一概不准再次留养,这主要是考虑到若一再准许留养,将使国法失去效力,凶恶无所恶。(3)得以减死留养的犯人,必须先枷责两个月、责打四十大板,并要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给予死者家属一定的银两以作赡养之用,这表明清代统治者已经注意到对被害人亲属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存留养亲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情、理、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清代统治者将存留养亲制度发展到了完备阶段,更加强调和体现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和法律思想。这一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封建法律人性化的一面,既使老疾尊长得到亲人的奉养,可以安享天伦,也使罪犯得到亲情的感化和改造,为统治者博得“仁君”的美名,争取到更多的民心。儒家孝道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同时,也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同类推荐
  • 老子演义

    老子演义

    书是止庵先生研读《老子》的心得。二十年前,止庵先生参照几十种相关著述,对《老子》加以自家注解,写下自家体会。本书采取的形式是原文注解心得,如作者所言,《老子》八十一篇,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通读完全书才能有完整理解。《老子演义》和《樗下读庄》都是止庵先生的治学专书,是读者深入阅读国学不可绕过的两部书。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杭州为主题城市。主要收录了现当代著名作家,如俞平伯、郁达夫、丰子恺、张抗抗等人关于杭州风土人物的经典之作。通过他们的笔触,可以看出杭州历史的兴衰更替,人文风景的如诗如画。文笔含蓄隽永,读来韵味悠长。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热门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笑倾颜:叹若惜,如尘烟

    蓝夏,年仅十六,就因为跟一个女孩子撞到头,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世界上的巧遇,亦是如此,真没想到在皇宫里都能遇见她,而且还是根本就没有认识过的那个女子,原来她也一起穿越了,真是巧啊。原来,她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如今也成了二皇子的妃子,而他们的爱情正遭到,巨大威胁。徐昔是西朝王府的王爷,在人前,他是个今人畏惧却又令人敬佩的人,可是,在蓝夏面前却又像个被欺负的小孩。苍墨天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却获得了美人心。常有的发呆症,让所有人都无语,可是身边总是会遇到很多好人,即使有很多的危险,到最后也会安然无恙。冥冥之中的爱情,却到了最后才发现,真的是对于感情的愚钝吗?还是……
  • 没人玩的游戏

    没人玩的游戏

    对手、版本、伤病、舆论……到底什么是电竞选手最大的敌人?无意间刷本掉落的“双修内功”材料竟联系着游戏运营方竭力想要隐藏的秘密?一个励志成为电竞选手的普通青年如何凭借自己的表现拯救一款自己热爱,现在却没人玩的游戏?新作《天涯饭店》已发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wenty-Two Goblins

    Twenty-Two Gobl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球真的好危险

    地球真的好危险

    龙虎山张天师突破宗师境,战斗力或将突破一万。平安市遭遇兽潮袭击,有关部门正派遣强者前往支援。洛城郊外两神秘强者激斗,一座大山被夷为平地!“这里真的是地球吗?”楚源看着这些新闻吐槽道。
  • 剑与纷争

    剑与纷争

    推动我前进的是欲望,让我控制欲望的是信念,使我守住信念的,唯我手中剑!
  • Mugby Junction(I)马戈比岔口(英文版)
  • 凤天婉华

    凤天婉华

    没有任何主角光环和特殊技能的温婉同学意外加入了穿越大潮,成为了一个小国公主,而且亲妈是王后,同胞哥哥是太子,穿越后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心!然而,温婉发现她成年后是需要联姻的,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她要宫斗!?她一个只看过几部宫斗剧的什么也不会的人,能斗得过人家?于是,我们的婉公主开始了勤奋好学之路。先是跟着她便宜父王情敌——鬼医,学医学毒,差点把她父王气死。又跟着她师兄学习武功,这次又差点自己被人给拐跑了。最后什么都学会后,不想再去联姻,开始积极的反抗命运,但是一切真能如她所愿吗?阅读提示:本文有些慢热,无论是情节发展还是感情发展。宫斗情节并不多,而且得等到小说中期
  • 凤栖梧桐

    凤栖梧桐

    后娘难为,续弦更难为!姐姐临终遗命,将妹妹配给姐夫作续弦。且看君家三小姐雪绮,嫁给她要叫一声“大姐夫”的表哥为续弦后,在婆家过得“内院”生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