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300000031

第31章 慈孝(2)

传说春秋时,有一位叫老莱子的人,非常孝顺父母,他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就感到自己在一天天衰老,心里觉得很不好受,整天都闷闷不乐的。老莱子看在眼里,感到很奇怪,一问之下竟然是为了这件事,他为了让要父母亲脸上再露出笑容,就穿上了儿时的衣服,在父母面前玩耍,让他们感到又回到了以前,忘了自己年纪渐大的事,使他们得到了无限欢乐。而这则“彩衣娱亲”的孝子事迹,更被人编进了三十六孝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佳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有着许许多多孝顺、尊重老人的事例,感染着人们,打动人们的心灵。真正的孝顺是子女能够了解父母、亲近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尊重父母。对一些人来说,这几点在今天做起来似乎变得很难。所有人都同意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又说自己没有时间。时间并不是借口,其实子女只需要抽出5分钟给父母打个电话,耐心地听听父母的“唠叨”,就可以让他们在夕阳黄昏的年龄感到安慰。

《诗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生我养我,太辛劳了。没有父亲,有谁可以依赖呢?没有母亲,有谁可以依靠呢?出了门就感到哀伤,回家也看不到父母亲。父母生了我、怀抱我、照顾我、养育我,对我的恩情真是无话可说。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

今天的社会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总是更疼孩子而忽视父母的需要。学者梁实秋说过:“以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的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们在哪里?当父母心情郁闷的时候,子女能否理解和开导他们?那些只为父母提供衣食住行,而感情疏远的子女就是不孝,何以心安呢?

难道现代社会,这些基本的道德观就可以消失吗?不管社会怎样的发展,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都不可以被抛弃。每一个人都应当用心地孝敬父母,走进父母的心里,为其解忧。请你扪心自问,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孩子吗?

第四节父母唯其疾之忧

【原文】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孟懿子,鲁大夫,乃孔子早期学生。孔子主张坠三都时,孟懿子抗命,故后人不将其列为孔门弟子。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请教孝道。孔子说:“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让他们担忧操心了,这就是孝。”

【延伸阅读】

关于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第一种,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第二种,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疾病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第三种,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这里我们采用了第三种说法。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回答。春秋鲁国时期,有一天,鲁国的世家公子孟武伯去拜见孔子,请教关于孝道的学问,孔子笑着说:“孝道很简单,你只要想到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的父母那种忧愁、焦虑、着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孔子讲“孝道”旨在深深体会父母之心,并尽力解除父母所担忧的。孝就是让父母心安,体悟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为心,以父母之忧为忧,萦系挂念。

孝道不仅仅是使父母物质生活上殷实,父母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呵护。孝,就是一种爱的回报,生命能量的回流。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及其子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前几年流行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子女要在心里常挂念着、惦记着父母。父母就是你的家,能和父母在一起到哪里都可以是家。志在四方的游子,无论自己漂泊再远,也不要忘了父母是你的根,只有根牢固了,子女这棵树才能葱郁。

子女孝敬父母除了关心父母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还应该想父母所想,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子女总是做出一些让父母担心的事情,这会让父母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父母最看重的是孩子是否过得开心,身体是否健康,而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为了理想,努力工作,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父母虽然为子女的勤奋上进而高兴,但也会为子女的身体健康担忧。

子女要体谅父母为他担忧的那份心意,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付出就可以做到的。比如,儿女在外拼命工作也小有成就,给父母买了大房子,但是父母却不知道子女生活过得怎么样,结果父母变成了“守门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而老人的心里除了孤单还有着一份牵挂。

社会上还有一些年轻人还在过着“啃老”的生活。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我国有高达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媒体把这类人群成为“啃老族”。找工作,独立生活,计划开支,甚至交朋友,买房子成家,原本是成年子女应该自理的事情,却让老人操心,替自己张罗,又出钱又出力。那些不能够独立的子女,父母也一定会担心其以后的生存能力,怎么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呢!

为人子女,应该明白父母不是自己的终生保姆,当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就是到了可以回报父母的时候了。孝顺的子女是不会让父母为自己操劳的。

第五节孝发于心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①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②服其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③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④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总保持和颜悦色最为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菜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了吗?”

【延伸阅读】

孔子所提倡的孝,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那么,何谓“孝”呢?孔子认为“孝”不在于子女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如果子女内心不恭敬,就会态度不好,脸色难看,这就失去了孝道的根本。孔子的观点尤其值得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打拼,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如果情绪控制得不好,就很容易发泄到父母身上,就更别说陪父母好好聊天了。如果你质问这样的子女不够孝顺,他会说:“我每个月给父母很多生活费,还花钱雇保姆来照顾老人,每次节假日都会送给老人一堆东西。”其实,尽孝远不是这么一回事。

孔子强调尽孝是要符合周礼,周礼两字听上去和现代社会很遥远,但是它其中的价值观仍可以沿用到今天。孔子所言尽孝道需要遵循的“礼”,不是形式上的礼节与礼数,最重要乃是子女在孝敬父母时的那颗真心。做子女的要照顾父母,用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和父母相处。快乐心情可以传递,子女总是诚心诚意、开心快乐地照顾着父母,父母自然能够感受子女的孝心。反之,子女如果只是应付差事,父母就会认为子女对自己的关心是虚情假意,日子过得也不会舒心。

《孟子》中写道:侍奉之事,什么为最大?侍奉父母为最大。操守之事,什么为最大?守护自身为最大。没有丧失操守而又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操守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谁不做侍奉人的事呢?侍奉亲人,是侍奉之事的最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是守护的最根本。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晳,每餐必定有酒肉。饭后把饭菜撤走时,必定要请示(把剩下的酒肉)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必定说‘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他的父亲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肉。但饭后把饭菜撤走时,不请示剩余的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就回答说‘没有了’,其实他是想把剩的饭菜下顿再给父亲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仅仅供养父母的身体。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对父母真心的奉养。侍奉父母能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子女如何孝敬父母才算是真心呢?诚心诚意、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虽然重要,但是真正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父母生病了,子女照顾父母一天两天还容易,一月两月也可以忍忍就过去,但如果是一年两年呢?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很多子女平时也算孝顺,但也难免流露厌烦的神色。我们可以体会照顾重病的父母不容易,但是真正的孝子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你照顾父母能够像父母照顾你那样,才是真正尽了孝。而那些已经做了父母的人,也应该体会一下自己是怎样照顾自己孩子的。养儿方知父母恩。你照顾孩子和照顾父母的程度应该是一样,这也算是尽了孝道。当父母有了心烦的事情,想要和你商量,子女就应该认真倾听,为父母分担忧愁。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父母的感受。

其实,孝顺父母更强调一种心理感受,仅有内在的孝敬之真心还不足够,还要内外兼备。子女不能够对父母和颜悦色,对父母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孝敬父母时诚心实意、和善恭敬的态度也是子女不可或缺的。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也很重要。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真心为父母好,但是在言语态度上鲁莽、不够礼貌。父母步入老年,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在一天天的衰老,心里就会忐忑不安,很希望子女能够照顾自己,但同时又变得十分地敏感。所以,子女要能够换位思考,以免自己的无心话伤害到父母的自尊心。

当今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对老人的精神抚慰上。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子女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重要,这可以让父母的精神愉悦。精神问题是关乎人生幸福的一个大问题。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那些精神富足的人都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子女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自然能够使父母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精神享受带来的快乐比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持久,而且父母只有在心情好了以后,才会有心情吃喝玩乐。因此,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能够给父母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安慰和舒畅。

第六节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生①,事②之以礼;无③,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生:活着。

②事:侍奉。

③无:不在,去世。

【译文】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要依照礼节埋葬他们,依照礼节祭拜他们。”

【延伸阅读】

鲁国大夫孟懿子有一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为孔子赶车,孔子便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时,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按礼节埋葬他们并照礼节祭祀他们。”

孔子非常强调礼节。对父母要“事之以礼”,“葬之以礼”,他认为这就是孝道。

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是孝道的具体体现,孝道也就是人道,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一些大户人家的祖宗灵牌上面也总是写着“慎终追远”这四个字,以显示对“孝”的重视。

作为现代人,对待父母虽然已没有那么多的“礼”,虽然不再像从前那样供奉祖宗的牌位,但父母去世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的,清明时节,也不要忘了扫墓祭祖。当然,那种借父母去世而大办丧事,大肆张扬以捞取钱财的做法已经违背了“慎终”的精神,不仅不能使民风归于淳朴厚道,反面使人变得唯利是图,陷于人情算计之中去了。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伦理道德中最优秀的部分。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善待父母就是不善待生命。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且知跪乳恩,何况是人呢?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孝心,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表现,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自人的心灵深处,也将触动他人的心灵。

古代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每一个儿子看起来都很优秀,他实在不知该传位给谁。

同类推荐
  • 老子章句浅释(述而作)

    老子章句浅释(述而作)

    《老子章句浅释》,台湾刘瑞符先生著。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为《老子》,故历代注释、解读、研究《老子》之作,不绝如缕。尽管如此,本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把《老子》的内容概括为两大项:一为讲自然之道者,一为讲人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据此体例,加以撰述,对于读者认识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为法之义,当能有所助益。作者研读《老子》多年,取精用弘,功力颇深,是一部较好的学术著作。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热门推荐
  • 万年的还情史

    万年的还情史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今欠的却是情债,让这个上辈子的情债,今生偿还。今生也因此成了不死的存在……
  • 我脑子里有个世界

    我脑子里有个世界

    “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将去往何地?”看着人生三大问题,李浮生不经陷入深深的沉思,“我到底是选A呢,还是B呢,还是C呢?”,决定了,只见李浮生按在了D的选项上。上面赫然写着“白开水”三个字,而其它三个选项分别是“红开水、绿开水、蓝开水。”
  • The Woodlanders

    The Woodland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学

    文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离玄刀

    阳离玄刀

    人有三灯,一灵台,二双肩,分别对应天地人三魂,凝三火为离火,离火化刀,是为王者!一个继承了新道路的天才,一个虚幻的梦想,一个哥哥的职责……“梦想这种东西,太昂贵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的!”“……我错了吗?”
  • 花絮满天飞

    花絮满天飞

    只是那惊鸿一瞥她便刻在他的心版上,是那超凡脱俗的美跨越了红尘,映在他的梦中,他只想把一颗炙热的心留给她。她想与他携手江湖恣意洒脱做那神仙眷侣,却不想他心怀天下,始终没留下一角做她歇息的港湾,就这样遥望天际,却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何日,她却与他却相遇在菩提树下,曾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却等来的是他喜得麟儿,曾许诺,再许诺,接重而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意还是没落…………“馨儿,回来,我的肩膀永远留给你。”绮绮萧声再也不会有悲欢离合,我只要你永远快乐,。
  • 嫡女有毒,无赖邪妃很嚣张

    嫡女有毒,无赖邪妃很嚣张

    21世纪最有前途的军人世家大小姐,竟然被一场车祸玩死了?!睁开眼,恶奴造次,众人欺凌,亲爹还没了!主母想杀我?记得排队!亲妹想害我?手段太low!什么?西胡太子要逼婚?484傻?小三绿茶轮番上阵,宁小姐觉得,他么的心好累,人家要拿小铁锤砸你胸口了哦~好在,上天赐了个国子监的花美男,从此,宁小姐的人生瞬间有了目标:将国子监的美男祭酒变成相公!看嫡女如何于带领国子监众皇子公主狂魔乱舞~~额,那个啥祭酒大人,我有个恋爱想跟你谈谈!
  • 等待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等待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等待不是永远,恋人只要许愿。就在一起,我们相遇,以后的你让我永远相依
  • 小娇妻,你要乖!

    小娇妻,你要乖!

    许余温十九岁,跟薄安年认识十八年,是喜欢他的第八年。某天真心话大冒险,许余温输了个彻底,被要求去跟进来的第一个男人告白,就说,“我想要给你生猴子。”当天夜里,许余温便被罚抄被一百遍家规,吓得许余温大喊,“我是开玩笑的,我才不要给你生猴子。”薄安年听着很不是滋味,又加了一百遍。许余温一脸懵,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啊?倒是给个准话啊!小猴子出生后。需要许余温抱着吃,许余温抱着玩,许余温抱着睡,只要许余温松手,他就开始闹腾。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小情敌的薄安年开始怀疑,这小皮猴是不是不该生?(高甜,1v1不甜不要钱!)
  • 春风染尘红叶翩

    春风染尘红叶翩

    风凉叶落,一季的尘缘就这样分离开!是风诱惑了叶的坠落?是叶轻浮的看淡了感情?不是风的错,也不是叶的堕落轻薄,这个红尘布满了太多的无可奈何,也就注定了缘如尘土尽落!我们一生为了寻找真诚的情感而奔走着,我们又无数次把身边的真情错过……不是风的诱惑!不是叶的迷惑!是我们未能读懂尘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