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300000030

第30章 慈孝(1)

第一节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原文】

子曰:又敬不违①,劳②而不怨。

【注释】

①违:违抗。

②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对待父母的错误,在表达了自己意见之后,如果父母不接受,仍要孝敬他们,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即使自己受苦受累,对父母也不应有半句怨言。”

【延伸阅读】

这一章是孔子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孔子认为事奉父母,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不违”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即便父母做的事情不对,子女还是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而且不能有丝毫怨恨。这句话可能会让人认为孔子的观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难道父母做错了事情,子女也要跟着一起错下去吗?

孔子的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礼,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纲常名教。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孔子的认识是肤浅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孔子的意思:在侍奉父母过程中,儿女需要用尽量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如果父母一时想不通、不接受,做儿女的依然要孝敬父母,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能心生怨恨。

曾皙、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皙为人脾气暴躁,性格狂放,有诗人气质。曾参与父亲迥然相异,为人处世谨慎恭敬,有孝子美名。

一天,曾参和父亲曾皙在瓜地里锄草,曾参不小心把瓜秧锄断了,曾皙看见了,怒气油然而生,不能自持。他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棒,朝曾参气势汹汹地走来,曾参看见父亲两眼冒火,怒气冲天,并不惊慌,而是平静如常,沉默着,既不辩解,也不逃跑。曾皙抡起木棒猛击曾参后背,曾参应声倒下,人事不省。过了好久,曾参苏醒过来,他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脊背上仍然感到阵阵疼痛,但他脸上显出高兴的样子,走到曾皙面前说:“刚才我锄断了瓜秧,惹得父亲生气了,父亲用力教导我,您不会累病吧?”曾皙沉默不语。

曾参回到屋里,仍旧像往常一样弹琴唱歌,他想用琴声和歌声来告诉父亲,自己虽然被打得很重,但身体很好。鲁国人知道了这件事,都称赞曾参是孝子。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却非常生气,他对弟子们说:“曾参再来,不要让他进我的门。”曾参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为什么老师不让进门呢?他请同学说情,要面见孔子。曾参恭敬地问道:“先生,弟子做错了吗?”

孔子不满地瞥了他一眼,说道:“你听说过吗?过去,一个瞎眼老头的儿子叫舜,舜非常孝顺父亲,为了让父亲随时叫自己能够听到,无时无刻不在父亲身边;但他父亲想要杀他时,却找不到他。他父亲拿着小棍子打他时,他就站在那里等待父亲惩罚,要是看见父亲拿起大棍子时,他就赶快逃跑,所以瞎眼老头没有犯过不行父道的罪过,舜也没有失去纯厚的爱心。如今你孝顺父亲,却交出自己的身体等着父亲暴怒毒打,甚至被打死了也不躲避。你以为这是孝顺吗?如果你被打死了,就是使父亲陷入了不义的境地,这就是大不孝!你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天子的百姓,是什么罪过呀?”

曾参听罢孔子一席话,茅塞顿开,满面惭愧,说:“曾参之罪太大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子女要诚心事奉父母,但不能因为父母一时的糊涂而纵容他们犯下更大的错误。孔子向曾参讲了舜的故事,告诉了他一种处理矛盾的方法:看似逃跑是不尊重父母,违背父母的意愿,实则是避免父母错上加错。因为在父母不够冷静的时候,很难改变自己的想法。避免正面冲突,并不是不孝顺的行为。

现在很多年轻人常会与父母发生争吵,这是一种极为不孝的行为。两代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都是由于缺乏理解和沟通、过于固执自我所造成的,而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相互伤害。孝顺两字,以顺为先。顺是孝的基础。试想,子女总是违背父母的心意办事行动,怎么还算是孝顺呢?子女总让父母不顺心,即便是用好吃好喝,好穿好戴来侍奉,但老人家心里总是堵得慌,又何来欢乐,怎会有心情去享受那些吃喝穿戴?毕竟,物质的享受无法代替精神上的满足。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其他美德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顺的人,怎么可能诚实守信,博爱大众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父母也不一定完全对,但无论如何,父母所做的一切,出发点还是为子女好,他们绝对没有伤害子女的心。尽管父母的思想和主张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即便如此作为子女也不可顶撞父母,而应尽量地做工作,征求父母的意见,在他们理解自己后再去行动。作为子女孝顺父母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

第二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②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

①年:年纪。

②知:记挂在心上。

【译文】

孔子说:“对于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健在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日渐衰老而忧虑。”

【延伸阅读】

对于父母的年龄,子女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健在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日渐衰老而忧虑。看到这句话,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我们孝顺自己的父母吗?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谁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熟记自己的生日。除了自己之外,还会记住朋友、同学,甚至是老师、上司的生日,以便能够及时送上自己的祝福。但是很多人常会忘记父母的年龄和生日。原本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怎么会不记得了呢?

世界上没有不记得孩子生日的父母,可是有太多不记得父母生日的子女。世界上有一种爱,不求回报,不记得失,只是单纯的付出,单纯的守候,这是什么爱?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子女享受着父母的爱,在父母的爱的海洋中自由徜徉。父母的伟大不言而喻,子女心中应该怀有感动,懂得感恩。子女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为父母做了什么?我生活的重心中可有父母的存在?父母的快乐、悲伤我发现了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男孩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棵大苹果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不埋怨他太过顽皮,就这样看着他一点点长大。

当男孩成为一位少年,有一段时间不来了。大树很想他。又过了很久,男孩再来的时候,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男孩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费了。”男孩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男孩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几年之后,少年已经长成一位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男孩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不就够你盖房子了吗。”青年人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回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他对大树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想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中年人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原本的参天大树变成了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不过,他也老了。大树对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老人回答大树:“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守着你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讲的就像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总是义无反顾地为子女奉献着一切,很多子女总是坦然地享受这一切,直到自己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或者遇到父母突然变故时,才能够意识到父母是多么的爱自己,父母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比尔·盖茨在一次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采访时,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令记者吃惊的是,比尔·盖茨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敬。”孔子这句话中的“喜”字是因父母虽年增而健在,“惧”是因父母年增衰老而近死亡。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的晚年,不要给自己与父母留下太多的遗憾。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将会无法弥补。

一位事业成功的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当他功成名就时,她的母亲却去世了。临终时他因为一笔生意在外地,甚至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亲情的失落,也无法改变他没能守在母亲身边的事实。他的事业是成功了,可是亲爱的母亲却不能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

《韩诗外传》中讲到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所以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但已追悔莫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皋鱼痛失双亲后的无奈和感叹。这句话描写树大不喜随风摆动,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很多人每天忙于事业或者是自己的小家庭,极少有时间陪父母,同他们唠唠家常,或和他们散散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悲怆的痛!父母健在是子女们的福分。当父母还健在,子女还有机会报答时,应该尽量多陪陪他们,多为他们想一点,做一点,使他们颐养天年,得享家庭的天伦之乐。

第三节今之孝者大孝尊亲

【原文】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注释】

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②养:供养,奉养。

【译文】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今天人们所说的尽孝,只是说能够向父母提供衣食生活之物。如果是这样,那和养狗养马差不多。”

【延伸阅读】

孔子把孝道作为人生修养的第一原则,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这章孔子认为孝敬父母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侍奉父母不是仅提供其吃住就行,否则和养狗养马没有区别。谁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父母不尊重你,你能够快乐吗?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源泉,父母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在父母忙碌的身影后面,孩子得到了温暖,所以孩子报答父母、敬爱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遗憾的是,现在一些人却不能很好的实行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和父母的关系疏远,赡养父母简化为提供三餐温饱。衣食无忧只是父母安享晚年的一方面,子女在赡养父母的同时,心中却没有尊敬父母的情感,就等于是不孝。

为子女者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像父母那样倾尽所有呢?子女也应该怀着同样的心来回报父母。这做起来并不难,可是一些人却做不到,甚至给父母脸色看,觉得人老了很麻烦。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你是否可以做到在感情上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下邳(今江苏邳州南),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王裒(póu),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做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liǎo)莪(é)》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理而成。当年的课堂记录尤其是萨特与现场听众讨论的部分,五十多年后重获发现,2013年在法国出版,主体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主体性”的报告,同时收入数位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Enzo Paci, Cesare Luporini, Galvano Della Volpe)与萨特讨论的文字。并由Michel Kail与Raoul Kirchmayer作序言“意识与主体性”,跋文是詹明信的“萨特的现实意义”。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热门推荐
  • 铠甲勇士AllWorld

    铠甲勇士AllWorld

    30年前,从宇宙中探测到的一颗陨石掉落在太平洋,而陨石带来的则是——怪物时间此时被灾厄扭曲,不同的世界与不同的时间相互交合。“只要人类停止前进,那就不会有痛苦发生!”天外来物的降临,引发了新的开始。“我们便是新的主宰,地球也好,世界也好,不过都是属于我们的。”在毁灭的那一瞬间,神明于此降临,一切的起始浮出水面。“我便是造物主,世上一切无所不能!”但是——“总不能将地球拱手相让吧!”“虽说平衡是必要的,但有时也要考虑人情味呢。”“世界毁灭的话可就看不到美好的事物了。”“虽然这种台词我不怎么擅长,不过,你的阴谋,我会让它粉碎的。”“是吧,大家携手合作,一起上吧!”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球裂变时代

    全球裂变时代

    【清风拂杨柳,滴,滴滴~】《全球裂变》虚拟‘游戏’一夜之间全球玩家进入‘游戏’虚拟只是个幌子,你别被它骗了!!!人类新纪元中,神秘宇宙射线导致物种‘变异’,被‘变异体’攻击受伤,也会成为‘感染者’。末世来临,不存在虚拟。虚拟,即现实!
  • 她跟我聊到枫树、水的微笑以及永恒

    她跟我聊到枫树、水的微笑以及永恒

    一个关于被我们忽略了的时间的故事,一个关于拖延、关于明天、也关于此刻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看来,26岁的亚历山大·克劳诺斯无疑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完美的身材、薪水不错的管理层职位、刚刚租好的两居室公寓……但邻居老太太埃莉斯的意外过世让他意识到自己本可以做些什么,却错失了或许能挽留她生命的那一分钟。就像亚历山大的生活,每一分钟都只是通往下一分钟的步骤,循环往复,他似乎从没有真正存在过。随后,巴黎地铁里哭泣的黑人女人、留着长发的摇滚歌手、一片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枫叶、旅途中穿越公路的鹿、邻居古纳尔先生、那个名字中有枫树的女人……19个不同分钟里的片段和故事交织,很多小齿轮一起转动,他开始聚焦永恒时间里无与伦比的每一分钟。
  •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我们生活在技术潜力超乎寻常的年代。从纳米技术到合成有机物,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潜力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无人机和新的智能手机一样可能轻而易举引爆炸弹,3D打印既可以制作工具也可以制作枪支。超级计算机能轻松管理个人档案也能易如反掌导致华尔街崩溃。但是新技术无法回答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投资风险。作为未来科技领域权威的道德和伦理研究者,瓦拉赫在《科技失控》一书中,探讨了作为技术的发明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飞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模糊问题。
  • 轻歌伴酒行

    轻歌伴酒行

    在这个江湖,有仇恨、有爱情、有感动一场爱恨情仇,江湖纠纷就此开始轻歌酒,敬江湖,你心中的武侠,就在这里……欢迎加入轻歌伴酒行讨论群:5333627772
  • 重生之顶级名媛

    重生之顶级名媛

    十八年的人生,慕安活在了别人为她编制好的谎言中,活的天真蠢笨。当她被自己所在意的亲人送上了冰冷的手术台时,她才知道,自己不过就是自己姐姐的备用心脏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上天又给了慕安一次机会,让她竟然又重生回了两年前。重生回来的慕安,在看清了自己亲人的嘴脸后,决定这辈子要过的肆意潇洒,活的比他们都要快活长久。父亲冷漠,母亲狠毒,姐姐白莲,妈妈懦弱,慕家冷血……不过,这一切,又与她何干?这辈子的她,势必要步步为谋,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 是谁杀了我

    是谁杀了我

    从小不断更换寄养家庭的十六岁女孩丽芙,敏感聪慧,画画是她不安定生活中全部的寄托。终于,她凭借自己出色的绘画天赋如愿接到了威克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威克姆这所名校曾因出过三位总统而被称作“总统的摇篮”。尽管丽芙觉得自己与这所百年名校格格不入,但名校光环、离开寄养家庭以及拥有一间独立画室,使丽芙觉得生活前所未有的美好,而在开学典礼的舞会上风云人物马尔科姆的邀舞,更是给丽芙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丽芙不知道,未知的凶险也离她越来越近……这是一部用“亡者”的口吻讲述的故事,读者将跟随被害者丽芙的视角层层剥茧,探求真相。而真相,永远不会被死亡掩盖。
  • 盛宠那些年

    盛宠那些年

    新书《穿成白切黑皇子的小祖宗》已发,欢迎支持。偏执皇子独家宠爱。三皇子魏廷烁与四皇子魏廷煜苦恋宰相嫡女柳怜星。花样百出使尽心机与手段,甚至不惜囚了她将她困在身边。究竟鹿死谁手呢?“爱你的心成了执念,我已不能再放手。”“你是我的,别人看一眼都是抢,乖乖留在我身边。”天子一怒为红颜,三千宠爱于一身。究竟最后谁能问鼎皇座抱得美人归?柳怜星又会如何抉择呢?
  • 绝世懒妃之你可还想逃

    绝世懒妃之你可还想逃

    吾儿谁也别想碰,否则我定拿你们所有人性命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