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6600000028

第28章 死刑与肉刑刑具(6)

短刀、剪、钩

刀、剪、钩是截舌的刑具,截舌是法外酷刑,这种刑罚至汉代才见于史籍记载。汉初时,曾把截舌作为死刑的一种附加手段。当时对谋反、叛逆大罪应当夷三族的重大案犯要“具五刑”处死,其中同时犯有诽谤、辱骂等罪行的犯人在黥面、割鼻、斩脚趾之外,还必须用刀割掉或用剪剪掉舌头。后来,直到明清在使用凌迟刑罚时,对有些不老实的犯人也常常先截舌,这是为了禁止他们临刑时叫喊或辱骂;有的犯人在截舌时还要被打脱牙齿,以防意外。汉时还有一种先将人杀死,而后截舌的。例如郭解负气任侠,有位儒生却鄙弃他。有一天,在某公府宴会上,一位客人赞美郭解,那儒生则不以为然,不耐烦地说:“郭解为人奸邪,常犯公法,怎么能让人说他好呢?”那客人是郭解的挚友,见儒生贬低郭解,心中怀恨,不久就暗杀了那位儒生,并割下那人的舌头,这纯粹是一种报复手段的发泄。

汉以后,用刀割舌的刑罚屡见于史书记载。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曾诱降北方反叛者数百人,命令武士们在他面前把那些人或截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用大镬烹死。一时没有死的人就在宴席旁边挣扎、惨叫,满座宾客吓得拿不牢筷子和汤匙,但董卓却能照样大吃大喝,谈笑风生,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三国时,魏国诸葛诞举兵讨伐司马氏,杀死忠于司马氏的乐进之子乐綝,有位典农都尉平时常在乐綝面前说诸葛诞的坏话,这时也被抓住,诸葛诞骂道:“你只会凭三寸长舌拨弄是非,今天我岂能饶你!”于是命令武士用竹签刺透典农都尉的舌头拉出来横在口外,然后再把他杀死。十六国时,后赵石季龙的太子石宣杀其弟石韬,石季龙宠爱石韬,于是便逮捕石宣为石韬报仇。他命令将石宣幽禁于席库,用铁环穿透石宣的下腭骨,用锁锁上,又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北门堆积一垛柴草,柴垛的顶上竖起一根高竿,高竿上安装着辘轳,把石宣带到这里之后,石韬的亲信郝稚、刘霸二人揪着石宣的头发,拔出石宣的舌头,牵拉着石宣登上柴垛,又用绳穿着石宣的颔骨,用辘轳把他拉起来,吊在高处,再挖眼剖腹,同时截手断足,最后放火把柴垛点着,把石宣的尸骨烧成灰烬。石宣惨死的过程中,拔舌只是所受各种酷刑的一项。石季龙对待自己的儿子尚且下这样的狠手,对于其他人使用的虐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夏国的赫连勃勃也是一个凶残之徒,他坐在城楼上处理公务时,总是把利剑长矛放在身边,看着谁不顺眼就亲自当场把他杀死。群臣中敢笑他者就割裂嘴唇,敢劝谏的就截断其舌,然后推出去斩首。南朝梁时的侯景,性猜忌,好杀戮,杀人的时候总是先砍断手和脚,或截舌割鼻,受刑的人往往过一天多才死去。侯景作乱失败后,他的谋士王玮被擒获,押解到江陵,梁元帝萧绎了解他有文才,不想杀他,左右的文士们妒忌王玮的才能,都巴不得除掉他,有人进言说:“王玮为侯景作的檄文很有文采,何不找来看看?”萧绎一看,那檄文中有两句:“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四海所归?”萧绎原被封为湘东王,又瞎了一只眼睛,这句话正揭到他所忌讳的短处,因而大怒,立即命令武士把王玮的舌头拉出来钉在木柱上,将他肢解处死。北魏酷吏于洛侯处死王陇客时,也曾将他拔舌(《魏书·于洛侯传》)。隋代的鱼赞也是著名的酷吏,他让部下给他温酒,稍不合己意,就下令割掉他们的舌头。

唐代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呆卿率部抵抗,兵败被俘,不仅拒绝投降,而且大骂安禄山不义。安禄山大怒,把他绑在桥柱上,割其肉,但颜仍然骂不绝口,安禄山又命令把他的舌头割下来,问他:“还能骂吗?”颜杲卿满口鲜血,声音虽含糊不清,好像还在骂贼,直到死去,才停止叫骂。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一句,即指此事,文天祥把颜呆卿尊为历史上最具有浩然正气的典型来颂扬,并奉为楷模。

明代是各种酷刑大肆泛滥的时期,少不得有断舌这一项。洪武二十二年(1389)三月,朱元璋下旨说:“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这条莫名其妙的圣旨是否真正实行过,未见到具体案例,不得而知,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却是真正实行了的。他发动靖难之役占领了南京,篡夺了侄儿建文皇帝的帝位,令方孝孺为他草拟布告天下的诏书,方孝孺不仅不写,并大骂燕王不义,朱棣非常愤怒,即命令军校钩出了方孝孺的舌头,用刀割去,还把他的嘴向两边割开,直裂到耳朵旁边,方孝孺仍然不肯屈服,壮烈殉难。直到清末,有人在南京明朝故宫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面被殷红的血浸渍成篆字,据说这是当年方孝孺被钩出舌头的地方,这块石头被人们称为钩舌石,以纪念方孝孺的仁义忠贞。

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曾将两名宫女赐给亲信太监陈芜为夫人。宫中有位姓李的校尉进谏说:阉人和宫女匹配不合旧制,不能这样做。因为明初时,朱元璋曾下过太监不能娶妻的禁令,李某的进谏不是没有根据,但宣宗认为李某冒犯了自己的尊严,因为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皇帝想做的事都是不容提出异议的,宣宗因此十分生气,下令将李某的舌头剪掉,以免再多话。李某受刑后没有死,只是不能说话,他仍住在宫中,从事一些杂役,人们戏称他为“李神仙”。

截舌的刑罚,在封建家庭内部作为私刑也偶见使用。因为封建社会是一夫多妻制,一些封建士大夫或豪绅大族家庭中都有妻妾兼有歌姬侍女等,争风吃醋的风波时常发生。正妻宠妾就是用截舌的虐刑来惩罚丈夫喜爱的婢女以泄私愤。例如南宋时,蕲春太守妻晁氏,性情妒忌,对丈夫的妾十分苛刻,有妾因小事得罪了她,她就将此妾痛打一顿,又用铁钳夹出妾的舌头,用剪刀剪断。此妾疼痛不堪,既不能说话,也无法吃饭,过了一个月就死了。

清代也有类似的事例。约在道光年间,苏州人刘燮有一妾姓张,性情凶悍暴戾,因擅长床第功夫而深得刘燮宠爱。有一天,张氏想吃鳗鲡,让一名女仆去集市上买,买回来后张氏嫌少,认为是女仆偷吃了,勃然大怒,把装鳗鲡的盘子摔在地上,破口大骂。女仆极力争辩,张氏更加生气,命令一名男仆把女仆抓住,剪掉她的舌头。女仆流血过多,当即气绝身亡。原来,这位女仆颇有姿色,刘燮和她同寝过,张氏得知这个情况,非常忌恨,早想把她置于死地,但未找到机会,这次终于害死女仆,消除了心头之恨。

尖刀、竹签、手指

尖刀用于剖心,那是死刑刑具,用尖刀挖眼,虽有痛苦,但人不见得死,所以这里的尖刀是肉刑刑具。挖眼,古时又称抉眼或抉目。战国时聂政刺韩傀,为了不让别人认出他,就自己用剑毁割面容,后又用尖刀“抉眼屠肠”而死。这里的抉眼是特殊情况下的自残行为,还不是本题要讲的挖眼之刑。比聂政还早一些,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被太宰伯嚭陷害,受到吴王夫差疑忌,他在被迫自杀之前留下话说:“请抉出我的眼睛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我会看到越兵有一天要攻打过来灭掉吴国。”但吴王夫差并没有让人抉出他的眼睛,而是把他的尸体装进皮袋子里沉入江中,把他的头挂在高竿上,说是要让日月烧烤他的肉,让嫖风吹刮他的眼,让烈火焚烧他的骨头,直到变成尘灰,看他还能见到什么。伍子胥的悲壮故事屡见于后世先贤的议论和歌咏,例如明代初年刘基的《感怀诗》:“子胥竭忠谏,抉目为夫差”的诗句,就是指的这件事。

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兵大举功燕,逐得燕太子丹、荆轲旧日的朋友如鸟兽散,各自逃生。其中高渐离还想继续荆轲刺秦未竟的心愿,于是便隐姓埋名替人做佣工。他善于“击筑”,秦始皇听说了,就召见了他。后有人认出这就是荆轲的密友高渐离,但秦始皇喜欢他击筑的才能,不忍心杀他,就“其目”,仍让他为自己击筑。目就是用马粪烧烟把眼睛熏瞎,以此防备高渐离借机行刺。这种目的做法虽然不是抉出眼珠,但它与挖眼的做法具有同样的目的和性质。

南朝宋时,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江夏王刘义恭和尚书令柳元景暗中策划把他除掉,另立新君。不慎谋泄,永光元年(465)八月,废帝率领羽林军把刘义恭的府第团团围住,把刘义恭和他的四个儿子同时杀死,并把刘义恭的尸体肢解成碎块,肠胃抛散,同时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放在蜜里渍存,叫做“鬼目粽”。

董卓作乱,常将俘虏施刑“凿眼”

历史上把活人眼睛挖下来的事例,也是相当多的。例如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对俘虏的敌兵或百姓常使用种种酷刑,其中就有凿眼一条。三国时东吴末帝孙皓也用过凿眼的刑罚。十六国时,大夏的赫连勃勃残忍好杀,群臣中若有人以目光触犯了他,就要立即用尖刀刺毁他的眼睛。隋朝的鱼赞以酷毒著名,隋炀帝时官至车骑将军,他对待部下十分严苛,他让人为他烤肉,稍不中意,就用叉肉的竹签子刺瞎那人的眼睛。明代,官府对特殊的犯人也曾使用过挖眼的酷刑。例如隆庆年间,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有个著名的盗劫犯邢敖,他被捕后越狱逃跑未遂,又被抓了回来,县令怕他再逃跑,就令人用尖刀挖出他的眼睛,不久又将其斩首,陈列于街市示众。后来,当地妇女骂人时爱说“活邢敖贼犯”,即是指的此人。又据朱梅叔《埋忧集》卷十记载,清代有一位督抚奉命镇守海疆,每捕到了重要盗犯,总要先把犯人的眼睛挖出来。挖眼时,他总是亲自动手,而且不用器械,只用手指抠出眼珠,犯人痛得嗷嗷直叫,他丝毫不为所动。这里,手指也成了施罚的刑具。抠出眼珠之后,他就撩起衣襟,擦一擦手指上的血污,时间长了,他的衣襟被人血染红,好像胭脂的颜色,为满足他的残忍之心,他还不愿把它洗一洗。他认为,用手抠人眼珠这样的事情,下属不像他那样有如此狠心,所以他从来不指派他们。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盗犯成为瞎子,即使不处死他们,他们没有了眼睛,也就不能再去行窃了,因此可以免除后患。后来,此公受到有司的弹劾和查究,据说主要是用刑太过分、太野蛮,民愤太大,朝廷不得不对他给予必要的处罚。

明代的黑社会组织有时也采用用尖刀挖眼的酷刑来害人。万历年间,浙西有一个“丐帮”,是由乞丐群聚集成的黑社会组织,有事时可以通过暗号很快集合起来,无事时分散在各处,他们的行为残忍,对社会危害极大。他们经常劫夺民间少女,每劫一人就首先用尖刀将她的眼珠挖掉,这样,少女就无法辨认道路,不会逃跑;而且,没有了眼睛,相貌也变得不易被家长认出来;再者,瞎眼的少女乞讨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怜悯之心,可以讨得更多的东西。乞丐的帮头逼迫她们白天四处行乞讨要,得到的财物都被丐头据为己有;夜里,乞丐们就对这些少女肆意奸淫。“丐帮”闹得人心惶惶,官府下决心予以惩治。不久,其主要罪犯全部落网,余众也就一哄而散了。丐帮尚能危害一方,可见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之危害之深了。

中国古代,除汉族之外,西藏历史上也流行用尖刀挖眼的刑罚。直到1959年西藏平定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的前夕,当地贵族还用尖刀挖眼的刑罚迫害农奴。他们施行挖眼的时候,先给受刑者戴上一顶四十多斤重的石帽子,再用石头砸头顶,使眼珠凸出来,然后用特制的锋利尖刀把眼珠挖出来。一位藏族青年牧民布德因向人民解放军报告了匪情,结果被叛匪挖掉了双眼。西藏农奴主的暴行,正是我国漫长封建社会里使用尖刀挖眼刑罚的遗迹。

御杖

御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用棍棒对大臣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于大臣,即如主人对于奴仆,稍不如意,就随时用棍棒打人,致残甚至打死的情况都有。因此,御杖虽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御杖成为惯例,其次数之多,手段之狠,为历史上罕见。被御杖的朝臣受刑的惨状,实在触目惊心。

御杖早在汉代就开始施行了。东汉初年,丁邯被选为尚书郎,他嫌官卑职小,托病不赴任,光武帝刘秀大怒,命令武士用头号大杖对他予以责罚。唐玄宗时,曾在朝廷杖责监察御史蒋挺和秘书监姜皎等。但明代以前各代的御杖只是皇帝偶尔动怒,即兴所为,到了明代便逐渐形成制度,成为皇帝常用来处罚朝臣的手段。

明代御杖始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茹太素上疏奏事,言诩有所触犯,朱元璋大怒,把茹太素叫来当面责问,并在朝堂把太素用棍棒责打。茹太素是明朝第一个受御杖责打的朝臣。朱元璋的做法被他的后代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挥,永乐以后施行御杖的刑罚愈来愈频繁。正统年间,宦官王振擅权,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埔、祭酒李时勉等都受过御杖。景泰六年(1455),代宗朱祁钰曾用御杖责打大理少卿廖庄于阙下。成化年间,宦官汪直乱政,曾将给事李俊、王浚等五十六人用御杖各杖责二十。御史许进得罪汪直,也受御杖杖责,几乎致死。成化十八年(1482),南御史李珊等人上疏请求赈济灾民,宪宗朱见深借口奏疏中有错别字,诏令锦衣卫在南京午门前,由守备太监监刑,用御杖将他们各杖责二十。到这时,御杖在施刑时的仪式、方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程序。

同类推荐
  • 贵州白族史略

    贵州白族史略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 枭隐杏林

    枭隐杏林

    21世纪的一个老中医与世长辞后穿越到一个与宋朝相似的时代,与文人墨客谈笑,用精湛医术救人,学神奇的内功,看神州风景,又参加方腊剿匪,扛金大战,目睹灭国。这里有武功,有江湖,有安逸的咸鱼生活,有冷血无情的金国侵略者,有腐朽的朝廷,有爱国爱民的老臣,征战沙场的大将。书是比较慢热型的,一开始看起来会有的咸鱼,不过后面会慢慢把这个时代呈现给大家,国家也好,江湖也好,战争也好,都会慢慢为大家铺开帷幕。
  • 重生药王

    重生药王

    一代药王,重生幼年。舍生忘死影响他一生的恋人,战死沙场的好义气兄弟,世人皆惧魔道红颜,昔日故人不断出现在身侧。他只有一个目标,这一生绝不留遗憾。这一世斩天骄,灭仇敌……狂时饮尽江湖酒,困时红颜多缠身!最强的丹道,无双的药法,纵横天下,傲视九天!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是在一次次外交活动中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与国之间链接的纽带。看《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回味张骞的西域之行,再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无不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史。
  • 重生三国之战神传奇

    重生三国之战神传奇

    郑峰,一名龙组成员,在一次任务中被叛徒出卖,这次任务中的所有队友全部牺牲,于是引爆了那个基地中的炸弹。死后遇到神龙,于是带上了由几款游戏融合变异后的游戏系统,来到了汉末,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梦幻之巅

    梦幻之巅

    <神秘未知的浩瀚大陆,奇幻纵横的远古大穹,犬牙交错的势力争斗之中总有着两大神殿的身影。无尽海洋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十大家族的争斗主宰着大陆,世界谁与争霸?凌风,修罗血族后裔,天生八系体质,如何踏上上大陆的巅峰,梦幻般的存在?-
  • 头等玩家

    头等玩家

    虚拟与现实的交替转换。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世界中扮演不同角色。不完成游戏里的任务居然无法退出?!虚拟的游戏背后又蕴含怎样的阴谋......
  • 彭文宪公笔记

    彭文宪公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厨尊

    厨尊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原本我只想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小厨子。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拎着食盒蹦蹦跳跳去给暗恋的女孩送宵夜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活春宫。没想到,就因为多看了那一眼,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情深根重王妃我错了

    情深根重王妃我错了

    “王妃,本王真的错了”一个高大的男人做着一个看起来格格不入的动作——跪着榻上的女儿玩了玩手中的杯子。“洗耳恭听。”“本王当初真的不是故意的失忆的,真的是……”“给老娘滚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狮舞和龙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狮舞素描;民间狮舞起源;狮舞的流派;各地狮舞;龙舞素描等。
  • 解放兖州

    解放兖州

    1984年6月至7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部在津浦路中段战役中,对据守兖州的国民党军的一次攻坚战。攻克兖州,切断了国民党军济南、徐州间的陆上联系,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的豫东战役,使鲁中南、鲁西南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的国民党军。6月20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包围兖州,激战至25日,扫清了外围,并攻占西关。7月1日山东兵团再度包围兖州,在完成各项攻城准备后,12日17时发起总攻。第7、第13纵队向兖州西关攻击,鲁中南纵队向东南助攻。经一昼夜激战,至13日19时全歼国民党守军2.7万余人。
  • 依米花

    依米花

    A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百来户人口。四面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中间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条黄色的马路像黄金蟒一样从村子的最里头爬到村口的公路。山麓下稀稀疏疏的坐落着青砖青瓦房。村口站着一颗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樟树,像一个垂暮的弓着背的老人,等待着归家的孩子。
  • 随身空间之鸳鸯玉

    随身空间之鸳鸯玉

    好心之下得到的半块玉佩,居然是与自己外祖父家的祖传玉佩是一对的鸳鸯玉,而且玉里面还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从此刚刚上完大学出来闯荡的庄茶茶小姑娘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间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利益让茶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部与之颠倒。茶茶手握鸳鸯玉,种种蔬菜水果,阳阳鱼虾鸡鸭,日子过得美滋滋的,金钱、爱情全部都在茶茶的掌握之中,打造一个不一样的绚烂人生。
  • 我家宿主是死神

    我家宿主是死神

    刚开始时,系统:宿主,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来!和我一起喊!行遍宇宙,剧情依旧!!!千壹淡淡点头:嗯。后来,系统:宿主,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千壹:行遍宇宙,剧情依旧?系统:不不不,是搞死那个总崩剧情的男主!!!千壹:……突然冒出来的男主,搂住自家媳妇儿的腰:媳妇儿乖,我们回家!千壹淡淡抬眸,白皙的手握着镰刀,语气平静: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