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6600000029

第29章 死刑与肉刑刑具(7)

正德年间宦官首领刘瑾专权,御杖的刑罚更为酷烈。正德元年(1506),刘瑾把大学士刘健、谢迁赶出京师,激起士人共愤,给事中艾洪、南京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21人,或独自署名,或数人联名,上疏请求保留刘、谢二人,同时弹劾刘瑾和另外两名宦官马永成、高凤。刘瑾在武宗面前添油加醋地进谗言,请得圣旨,将这21人全部逮捕,各用御杖杖打三十。其中戴铣受刑最重,当时即死于杖下。御史蒋钦三次上疏,三次被杖打,每次杖责三十,第三次受杖打后过了三天即死于狱中。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当时任兵部主事,也上疏救戴铣,刘瑾假传圣旨,把他御杖五十,打得死去活来,之后又把他贬官到贵州龙场驿丞,把他放到一个最苦的地方去受罪。

刘瑾施行的御杖,其狠毒超过了前代。成化以前,朝臣被御杖责打时都不脱衣裤。从刘瑾开始,朝臣遭御杖责打时都要脱去衣裤,这样,轻者伤势加重,重者就丢了性命。刘瑾用的行刑的校尉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训练的办法是,先用皮革包装扎成两个假人,一个里面装上砖块,另一个外面裹一层纸。用御杖打装砖块的假人,看上去下手很轻,但打开皮革一看,里面的砖块已全部破碎;打包纸的假人时,看上去下手很重,便连纸也打不破,练到这种程度,他才能被选用为执行御杖的打手。这样,在行刑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如果想把人打死,就用打包砖块人的方法;如果想照顾谁,就用打包纸人的方法。不知底细的旁观者,根本看不出一点儿破绽。

刘瑾挖空心思,利用御杖残害忠良,但他自己搬砖砸自己的脚,他最后也受到了御杖的惩罚。正德五年(1510),宦官张永告发刘瑾谋反,锦衣卫指挥刘珲按照常规,将刘瑾在午门外用御杖杖责后凌迟处死。刘瑾作恶多端,终于自食其果。

刘瑾死后,御杖的使用并没有减少,其他宦官把持朝政时,迫害异己势力的残酷手段比刘瑾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德十四年(1519)春天,宦官江彬鼓动武宗南游,群臣纷纷上疏劝谏武宗不要听信江彬的奸佞之言,使天下劳民伤财。武宗大怒,传旨将上疏进谏的兵部郎中黄巩、兵部员外郎陆震等数人下诏狱,将修撰舒芬等146人在午门外罚跪五天。舒芬这帮人跪完五天后,武宗又下令在午门将他们施行御杖杖责,每人三十大棍。江彬见大臣们都弹劾他,非常恼怒,授意校尉从重用御杖责打。这些温文尔雅的文职官员,哪里受得过这般酷刑?行刑时惨叫声响彻皇宫内外,情景十分恐怖。舒芬被御杖后,奄奄一息,抬回翰林院时,掌院的官员害怕得罪江彬,不准在院中停留,舒芬哀求:“我在这里任职,就让我死在这里吧!”还是不许,舒芬只好带着重伤,被人抬着踏上贬谪的路程。几天后,武宗又下令将已下诏狱的黄巩等六人予以御杖,其中大理寺正卿周叙等三人各五十,另外三人各四十。同时被御杖的还有姚继岩等22人。黄巩受杖后削职为民,遣送回原籍。陆震杖伤特别重,江彬又让人绝其饮食,第二天他就死在狱中。工部主事何遵被棍棒打得肢体开裂,两天后也死去。大理寺评事林公辅身体虚弱,不胜御杖而死。行司副余廷赞等人当时就死于杖下。这两次被御杖杖打的共168人,打死15人。所以坏官好当,好官难做。

时隔不久,嘉靖初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御杖。事情的起因是:武宗朱厚照驾崩,他无子可以继承帝位,于是由皇太后张氏做主,将孝宗朱祐樘的弟弟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过继给孝宗,作为嗣子,这样他就算是武宗的弟弟,可以继承帝位。朱厚璁就是世宗嘉靖皇帝。他即位后要称孝宗为父,而应称亲生的父母为“本生父母”,但嘉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去掉“本生”的称呼,并给亲生父亲追封皇帝的谥号。他的意思显然是不愿再做孝宗的嗣子,因此,群臣舆论哗然,认为世宗的做法不合大礼。于是,以尚书金献民、侍郎何孟春为首,一共计229位朝臣,一起跪在左顺门进谏,劝皇帝改变主意。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议大礼”事件。从早晨至中午,世宗两次传旨,众官仍然跪地不起。嘉靖大怒,命令锦衣卫将为首者逮捕。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等人用力摇晃左顺门的门扇,放声大哭。世宗更加愤怒,又命人把四品以下的朝臣马理、王相、毛玉、张日韬等134人拘禁,五天后又将其中的16人在午门施行御杖。又过四天,又将修撰杨慎等七人再杖打一次。被御杖的134人中,共被打死17人。

“议大礼”风波之后,世宗恐大臣不服,仍然不断使用御杖。嘉靖十二年(1533),郭君弼上书言星变事,触怒世宗,被逮送锦衣卫狱,用夹棍、拶指拷逼近百次之后,又拉到午门施行御杖责打,直打得两腿露出白骨。嘉靖十三年(1534),世宗派武定侯郭勋替他到太庙祭祀,给事中张选上疏进谏,世宗不悦,命令将张选押到午门,御杖八十。世宗亲自坐镇文华殿监杖,每一个校尉行杖完毕,都必须把杖责的情况报告给他,行刑用的竹杖都打断了三根。打完之后,张选已经气绝休克。世宗叫人把张选拖走,仍然余怒未息,耿耿于怀。张选被抬到家中,家人给他灌药,才慢慢苏醒过来。嘉靖朝“四十余年间,杖杀朝士,倍蓰前代”,“天下莫不骇然。”

嘉靖以后,直至明末御杖未断。隆庆二年(1568)穆宗朱载重御杖给事中石星,杖责后又将他削职为民。万历五年(1577),神宗朱翊钧的辅命大臣张居正的父亲死了,因为当时皇帝年幼,张居正身负重任,他不愿丢开权力回原籍为父亲守孝,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江陵夺情”事件。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评判,张的行为显然不合规范。于是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右都御史沈思孝、进士邹元标等人,先后上疏进行弹劾。张居正以权谋私,勾结宦官冯保,对弹劾他的人予以反击。于是,就让小皇帝传旨,用棍棒或竹杖御杖上疏的朝臣。吴中行等人身上穿着囚衣,用绳索绑住手腕,被押出午门。午门前的空场上,百名校尉衣甲鲜丽,手执木棍左右排列。司礼监太监宣读了万历皇帝的批示之后,在午门西侧台阶下左侧就坐,锦衣卫指挥使在右侧就坐,手下听候差遣准备行刑的有数十人。不一会儿,校尉把应受御杖的犯官拉过来一个,让他在指定的位置脸朝下趴在地上,掀起上衣,褪下裤子,露出屁股和大腿。司礼监太监命令:“搁棍!”两旁排列的校尉齐声大喝:“搁棍!”这时,有一人拿着一根大竹杖走出队列,将御杖放在即将被打者的大腿上。校尉们又按照司礼监太监的命令齐声大喝:“打!”于是,行刑者把御杖高高举起,打犯官的屁股。打三下之后,校尉们又大喝“着实打!”行刑者更加用力。打的中间,校尉们有时会按照司礼监太监的眼色,大喝“用心打”!这是暗示行刑者往死处打,行刑者心领神会,打得更加凶狠。每打五下,行刑者要换一个人,校尉们照样用吆喝声传达太监的命令。每次喝令时,都是先由一人发令,然后百名校尉齐声附和,喊声震天动地,正在挨打的和等待挨打的犯官们莫不胆战心惊,两腿发抖。

最先受御杖的吴中行和赵用贤,每人被杖打六十。吴中行被打完之后,校尉们把他放在一块大布上,抬起四角还往地上摔几次,然后拖出长安门,再把他放在一扇门板上,责令其家属当天立即把他抬出京城。这时吴中行已经昏死过去,后经家人救治才苏醒过来。家里人雇一乘轿子抬着他南下返乡,到家后,又请医生把他身上腐烂的肉割掉几十块,大腿上往里挖约一寸深,腿上的肉几乎被掏空了。赵用贤是个大胖子,抬到家后,烂肉一块块脱落,有的就像巴掌那么大,他的妻子把这些烂肉用盐腌上,收藏起来,以儆后人不要再当官。

艾穆、沈思孝和邹元标三人比吴中行、赵用贤挨得更狠,每人都被打了八十御杖,直打得血肉模糊,死去活来。沈思孝受杖时,把右腿叠放在左腿上,所以他的屁股一边伤势很重,回到家后,请医生剜去重伤处的烂肉,同时买来一只黑羊,活着剜取羊腿上的好肉,塞到他的伤口的皮肤里,把伤口缝好,敷上药。据说,这样过一段时间后,羊肉即能和人肉长在一起。不久,沈思孝按照朝廷的处分决定,被流放到粤东戍所。他徒步翻越南岭时,血还在顺着腿脚往下流淌。邹元标的伤势更重,他虽未被打死,终身成了一个废人。世人皆云当官好,但是有时当官的后遗症也挺大,上面这些故事不是也很怕人吗?

天启四年(1624),屯田郎中万燥上疏弹劾魏忠贤,魏忠贤指使一群太监到万府抓住万燥,拳脚相加,一阵毒打。拉到午门时已经体无完肤,魏忠贤仍然命令将他御杖一百。打完之后,那帮太监又在万燥身上乱踩一通,万燥被整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第四天便死去了。封建社会的法就是权,权就是情感,以感情执法的流毒是非常深远的,这种以感情行政的影子至今时而浮现。

明朝末年崇祯时,明毅宗朱由检仍死抱着祖宗的传家宝——御杖不放,常常亲自指挥太监和锦衣校尉用御杖拷打朝臣。崇祯十三年(1640),名臣黄道周被锦衣校尉逮捕,惨遭御杖责打,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中有详细的描述。崇祯十六年(1643),嘉兴人吴昌时被蒋拱宸弹劾,毅宗在朝堂亲自审问,吴昌时辩驳不已,毅宗动怒,命令用杖刑。阁臣蒋德燄、魏藻德当时为吴昌时讲情,说:“在金銮殿上用刑,是大明朝三百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毅宗愈怒说:“吴昌时这厮,也是三百年来没有见过的恶人。”于是下令太监动手。先用夹棍,吴昌时的两条腿都被夹断,昏死过去,无法站立,一名校尉把他背出朝堂。蒋拱宸也因事触怒了毅宗,毅宗高坐金殿,喝声“打”!行刑的校尉立即对蒋当头一杖,一下子把乌纱帽打成两半。由此可见,这时的御杖已是不分场合,不讲任何方式了,和棒打猪狗无异。

崇祯十七年(1644)春,明朝灭亡前夕,毅宗还在滥用酷刑。熊开元和姜埰二人都因直言进谏,得罪毅宗,被逮受审。熊开元先受拶刑,再被御杖杖责一百,又被夹一次,再打五十棍,这已经被整得只剩一口气了;两天后又夹一次,打五十,再剥光衣服打四十棍。这样反复折腾,熊开元竟然没有死,也算是奇迹了。姜埰在午门被御杖,趴在地上,满面尘土,两只脚也被缚起来,由人四面牵扯,一点不能动,只露出屁股和大腿受御杖,御杖被打折了好几根。杖完后,姜埰已不省人事,他的弟弟姜垓当时也在朝做官,前来救护,采用流行的秘方,嘴含一口人尿,嘴对嘴喂给哥哥,姜埰才苏醒过来。家人请医生为姜埰治伤,医生说:“杖伤的青痕已经到了膝盖以下,恐怕是没救了。我用刀把烂肉割去,敷上药试一试,七天后若能感觉到疼,就有治好的希望。”后来过了半个月,先后割除的烂肉约有一斗,身体才逐渐恢复(魏禧《姜贞毅先生传》)。姜埰被御杖后,于崇祯十七年三月被勒令谪戍宣城,还没来得及动身,三月十九日北京被李自成起义攻破,毅宗见大势已去,含泪投缳。盛行明代的御杖,随着明朝的灭亡才被废止。

鞭是从古至今各代通用的刑具。

《国语·鲁语》中说,春秋时,臧文仲对鲁僖公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当然,说鞭扑是轻刑,这是和死刑及伤残人的肢体的酷刑相比较而言的。但是鞭扑时将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有不少人也曾被鞭打致死。

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鞭扑就是刑罚的一种。《尚书·舜典》说:“鞭作官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鞭治官事之刑”,即鞭为执政者权力的象征,是统治民众的工具,是镇压人民的刑具,正像放牧者手中的鞭子一样。到了西周,地主官吏行使职权时,手里要“执鞭度”,就是说要拿着“鞭”和“度”这两件东西。“鞭”是惩治人用的,起镇压作用;“度”是度量衡,用来检查民众互相买卖或缴纳的实物税的数量。西周时贵族出行,护卫者要执鞭喝道,非常威风,对于行为不法及越轨犯上者,要视其罪过的大小给予鞭三百或鞭五百的处罚。

春秋时,鞭扑成为常用的刑罚,鞭成为常用的刑具。奴隶主贵族不仅对犯罪的人给以鞭扑,而且对于犯有小过错的平民或奴仆也动辄进行鞭责。这种记载,在《左传》中俯拾即得。鲁庄公八年(前686)冬十二月,齐襄公在一个名叫贝丘的地方发现一只野猪,慌忙用箭射它而未射中,而襄公也因紧张从车子上掉下来,摔伤了脚并丢掉了鞋,他令徒人费替他找回鞋子而没有找到,襄公大怒,就用鞭痛打徒人费,直把他打得鲜血淋漓。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楚国的令尹子玉在崑地练兵,曾对七人施以鞭刑。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卫献公让师曹教他的宠妾弹琴,这位宠妾无礼,师曹用鞭打了她,献公大怒,又把师曹鞭打三百。那时施行鞭扑时,被鞭者要脱光上衣,行刑者用鞭抽打其背,鞭子甩动,常常血肉横飞。

同类推荐
  • 我的邻居是皇帝

    我的邻居是皇帝

    叶华救了一个皇子,从此圣人垂青,与皇家比邻,看风起云涌……郭威说:朕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柴荣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赵匡胤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望着巍峨高耸的宫门,叶华只想说,你们爱谁谁,不是赵二就成……读者群:284427642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

    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

    中国人看日本,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文化误区,认为中日同为东亚文化,同文同种,应该“团结一家亲”;另一个是历史误区,主要是侵略战争的历史,它使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增添了仇恨的成分。那么,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日本,他们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他们如何看自己,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中国?本书作者通过16年在日本学习、工作的亲身经历,在对日本近距离观察的基础上,对大家都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考察,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日本。
  •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盛与衰亡,《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他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他自己见闻过的,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有不少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写的就是他家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本书真地写的是曹雪芹的家事吗?《红楼梦》从完成到传世也很不容易,几经波折,险些就被毁掉和失传了,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书,是因为有很多爱书的人冒着种种风险保护它,而作者曹雪芹也为这书付出了很大代价。因为《红楼梦》是在清代文字狱最盛的时代经过千难万险幸存下来的,那么在这本书的完成过程中,又有哪些未解的谜团呢?
  • 混在大唐做驸马

    混在大唐做驸马

    建个群,全订粉丝群【131341657】来时无迹去无踪,大唐贞观寄此身。漫随贫富皆欢乐,混作长安一痴人。
热门推荐
  • 风雨西楼夜

    风雨西楼夜

    要做皇帝的秋忆鸿最想干什么?那可能就是要替百姓跟这天下讲一讲道理。有他在乱世当安,天下方平,且擎刀问这世间诸多小人,可敢一战!
  • 清流萧总别样暖

    清流萧总别样暖

    她在岁月的长河中悟出一个道理: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佛家讲究渡人渡己渡众生,而她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小女子,能渡自己就不错了。她心心念念地等一个人,果然应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苦海无涯,她的摆渡人究竟是谁?他是名门世家之子,总裁中的一股清流,腹黑多金又痴情。情史空白的他不知情为何物,直到心系之人离开,他才知道思念成疾不是说说而已。欠她太多,只能用一生的宠爱来偿还了。那么,要怎样才能把她哄回来呢?
  •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所有老板都希望你记住的一句话:不要遇到问题就来找老板,请给我解决方法!打造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一流员工,方法决定人生,方法决定命运。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方法则是成功路上的高速通道。在问题面前,“不找方法找借口”还是“不找借口找方法”,相信你已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
  • 墨菲的世界

    墨菲的世界

    这是一只猫,与它所穿越的世界的故事。。。。。。。
  • 如果晨光在午后

    如果晨光在午后

    应该在一起的人不管绕多大一圈都会在一起;小五遇见四季那年才17岁,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人。只可惜这个年纪的他们都还不懂爱情……多年以后再次相遇,你已意气风发而我也并没有在这黑夜沉沦.
  • 旗袍旗袍

    旗袍旗袍

    1931年,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九洲不满国民党的抗日态度,决定刺杀蒋介石。不巧情报泄露,在生死关头,王九洲被爱国青年梅月堇、岱春风、孟惜之所救。梅月堇崇拜英雄,王九洲爱慕美女,两人暗生情愫。梅月堇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梅默庵,在父亲的反对声中,她毅然选择了跟随王九洲。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跟父亲血肉相连的亲情,如同她无法割舍对王九洲的恋情一样。暗恋、嫉妒、色诱、纵欲、恩爱情仇,她究竟何去何从?岱春风和孟惜之加入了王九洲的劳工会馆,三人结拜为兄弟,一起杀汉奸,也一起爱上了梅月堇。
  • 前世今生,凤凰磐涅

    前世今生,凤凰磐涅

    一次探险途中,女主为了救自己的未婚夫不惜流尽自己的鲜血。却不料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她既熟悉又陌生,是梦也是真实的回归。也由此解开了她不为人知的真实身份,可她却放不下现实世界中的男主,在她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交织徘徊。族人的腥风血雨和自己无法摆脱的使命让她陷入了深深地惆怅和抉择中,她该如何抉择?她又经历了什么与常人不同的经历?她到底是谁?如果你想解开这个秘密,就一直看下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 昙花壹现

    昙花壹现

    一现遇春风,睁眼观众生。众生皆糊涂,谁不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昙花一现》,带你走进一个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他精神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一个80后理想与现实之间迷茫与执着。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 求败

    求败

    “剑境有三,身剑,气剑,意剑!身剑者,以身合剑,身即为剑,气剑者,以气御剑,气冲星霄!意剑者,剑与意合,执剑通灵!我平生宏愿,是为凭借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剑修云羲,跨越时空界限,登临而来! …… 已完本《剑噬天下》《无上真身》《星神祭》三本小说!请各位放心收藏,放心阅读! 书友群号1:162288261!(已满!) 书友群号2:87966951! 剑阁官方群:⑤①②①①⑦⑨② 求败VIP群:170825559(VIP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