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500000008

第8章 孔子的识人之道

关于识人之道,孔子谈论得非常之多,尤其是对于君子和小人,孔子更是将他们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那么,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练就识人之道呢?在这方面,孔子也给我们总结出了不少可以效仿的经验。

小心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有一个巧舌如簧的魔鬼,它自我夸耀说:“因为你是个喜欢看文学书的人,所以我对你谈话时就讲点文学名著,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反过来说,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除了你自己著的书……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学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在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在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世间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辨,歌德说我见多识广。”可见“巧言令色”之徒古代有,现代也有,人间有,地狱也有,虽然其“混淆是非”、“言伪而辨”,却颇得听者青睐。因而古代昏君之旁必伴有一些“花言巧语”的奸臣,这种人不仅是孔子所说的“鲜矣仁”,对于平常百姓来说简直是祸国殃民的祸水。

拿“巧言令色”作工具,多半是为了博得上司欢喜,对于别人倒无多大妨碍,只是这些人在其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之时,往往忘记了多听少说的良训。

世人往往鄙弃“巧言令色”之徒为小人,崇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殊不知,捧人捧得有分寸,骂人骂得有含蓄,自夸夸得像自谦,这些技巧都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尽管人们讨厌“花言巧语”之徒,但有几个人能不上他们的当?而不言者可能是“拈花微笑”,大智若愚,也可能是腹中空空,故作高深,因为同被深沉的外貌掩盖了,便难分伯仲,一味地让人顶礼膜拜了。

巧言令色者,活脱一副伪君子的画像。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却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别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甚至国危天下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着笑容的伪君子。

孔子厌恶“巧言”,主张辞能“达”就可以了。那么,怎样才算“达”呢?“达”就是足以表达,把言辞用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多一个太费,少一个不足,应当不浪费一个词,不多说一句话,切意中肯就行了,用不着涂脂抹粉。言辞要做到“达”的程度,是一种很高的修养。这种修养不单是语言文字的修养,还有思想、情操的修养。修到“达”的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而要长时间地下苦工夫。一是要多读书,多听人家讲话,学习人家的语言技巧,丰富自己的词汇;二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反复不断地培养锻炼,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言辞。

经商的人记住“辞达而已矣”的话,大可受益。顾客来了,热情过度,说话太多,甚至满嘴夸张,顾客会以为你居心不良,是想着法儿骗他们。因为你说话的样子与地地道道的骗子相仿。虽然你只是急于推销商品,没有骗顾客的心,但是,顾客会相信你吗?其实,真正的热情,并不是一见人进门看你的商品,你就缠住人家,问东道西。这样往往会引起顾客的反感,反而吓跑了顾客。更有甚者,连哄带骗,强拉顾客,这是有违商业道德的。这样做不但拉不到顾客,还会失去顾客。所以,你只需面带微笑,等待顾客询问,作恰当说明,做到“辞达”就好了。

见义不为非君子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大意】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这是谄媚;遇见正义的事却不能挺身而出,这是怯懦。”

只为争饮食而斗是无廉耻的猪狗之勇,为争货财而斗是唯利是图的贾盗之勇,无谓地械斗是小人之勇,只有为道义而斗争才是君子之勇。

面对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敢去做,是怯懦的表现。这句话表达了“义”与“勇”的关系。其实,见义不为不仅是怯懦的表现,而且是十分可耻的事情;相反,见义勇为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为了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好,应该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

“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是说君子应该见义勇为。见义不为,则无君子之勇。此外,《论语·公冶长》篇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谓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里的“恭敬惠义”,其实也都是义。义者,宜也。此即君子之行、君子之勇。

那么,怎样勇于行呢?这是关于勇的度量问题。前面说过,勇于行包括言和行两个方面。孔子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从而要求“讷于言,敏于行”;“君子……能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因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所以,君子慎于言,勇于行。反之,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仅如此,孔子甚至认为,君子不仅要慎言,而且要慎行;“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慎言慎行是君子之勇,妄言妄行是小人之勇。后来苏东坡认为大勇、小勇之别,在于一个“忍”字,所以,他在《留侯论》的开篇就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可见,小人之勇与君子之勇,在度量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勇敢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但“勇”不是一味地轻生好斗,而是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的。孔子承认他的学生子路比自己勇敢,但也教导他有勇更要有义。孔子认为,没有是非观念的“勇”是不可取的。见利忘义,或“见义不为”,都谈不上真正的“勇”。

荀子将“勇”分为上、中、下三种境界,怀仁爱之心,忧国忧民,无私无畏,是“大勇”;好礼而轻财,亲贤士远小人,是“中勇”;不顾是非,贪财斗狠,是“小勇”。综观古今,凡是为国家、民族利益,为正义事业敢于奋斗、勇于牺牲者,都是值得崇敬的“大勇”之人。

《诗经》有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大意是柔软的东西不轻易去吃,坚硬的东西也不轻易吐出来;不欺侮弱小的人,也不惧怕强权的威胁。这首诗是歌颂西周名将仲山甫,为送他出征而作的。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他一定会不负王命,平定诸侯,安抚百姓。表达了人们对品德高尚、勇猛英武、不欺软怕硬、不凌弱惧强的品格的赞誉。

我们都知道,畏惧死亡是人之常情,但孔子却认为还有比死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义”。所以,古代的很多知识分子,有时候为了维护“义”、成就“义”,他们能够做到视死如归,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

孔子还认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一定会很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这句话表达了“仁”与“勇”的关系。有仁爱之心的人一定会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而某些看起来勇敢的人,却不一定都是为“义”而勇,也许只是意气之勇,在他们的心中未必有仁爱之情。

而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则是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也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有仁德的人能够宽厚爱人,所以无所忧虑;有智慧的人能够辨明是非,所以不会迷惑;有勇气的人能够临难不惊,所以无所畏惧。一个人具有这三者中的一种品质已属难得,三者兼备,更是不易。孔子坦言自己也没能做到,不过他的学生子贡却说这是“夫子自道”,意思是说这是孔子的自我描述。在孔子学生的心目中,孔子就是仁、智、勇的化身,如果连他都不具备这三种品质,那谁还能做得到呢?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大意】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的资质,但如果骄傲而也又吝啬,那其他的一切也就不值一提了。”

所谓“德不高则行不远”,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与之一起患难与共,荣辱共担。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则属于德的方面。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圣人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才。如果二者不能兼备,德是熊掌,才是鱼,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孔子舍才而取德。

今天我们的用人之道,似乎依然坚持这个原则。当然,其德和才的内涵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周公本人,不但不骄不吝,而且是谦逊大度的典范,这也是人所共知了。

孔夫子教导我们,德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所以抓教育首先要抓德育;孔夫子还告诉我们,德育本身也有基础,要抓德育就要狠抓这个基础。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要“抓根本”,也就是抓基础。这里的“本”即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高尚人格的人。

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国际教育的目标。如前所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所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中明确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而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要与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实际上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显然,这里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教育的问题,目的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要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就是强调要把教会如何做人的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所以,一切德育工作都要围绕“教会学生做人”这一目标来展开。

孔子心目中有高尚道德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就是能“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对大众博爱、能为人民大众办事情谋福利的人。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全面总结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指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并以此八种德行作为新加坡政府的“治国之纲”和新加坡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李光耀的这一英明之举已在新加坡取得极大成功。

孔子还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对于千里马,不称赞它的力气,要称赞它的品质。换句话说,就是尚德不尚力,重视品质超过重视才能。这是儒家的人才思想,也是我们今天选拔干部和人才的一个原则。

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如果品质不好、能力差也就算了,危害还不会太大。恰恰是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野心很大,那他所造成的危害就会非常大,有时候会达到致命的程度,断送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甚至于造成更大威胁。

反过来说,一个人品质很好,能力虽然差一点儿,但只要他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己,也就会逐渐有所进步,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人的品质比能力更重要。这是我们在考察干部、选拔人才时不能不遵循的原则。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识,不重视干才。

所谓“品不良则心不正”,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更是识人之道。比较全面地说,应该是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能兼备时,德重于才。如果是无德无才,就不在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之内了。

患难见真情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大意】孔子说:“天气严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唐太宗的著名诗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现实些讲,就是说真金还得火来炼,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益友还是为利而来的损友,在平时往往是很难看出来的,只有到了艰难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绝境,才能认清他的真实面目。

在你春风得意时,往往会高朋满座,仿佛都能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都是你的朋友。可是一旦你失势,身处逆境时,这些“朋友”往往就会从你眼前消失,这个时候,还能在你身边的,一般都是真正的朋友。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由于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邻导面前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又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样的人,还有谁敢和他们真心相交呢?

当然,真正的朋友还是有的。只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朋友和人心的时候。

进而言之,时间也可以成为一位公正的裁判。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但日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的人品,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只有经过长期交往,长期观察,才会达到“知人知面也知心”的程度。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说完,中行文子便迅速的离开那个地方。果然,不久之后,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某位朋友对你,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而这类朋友是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的。

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代价高、时日长,且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当你倒霉之时,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恰恰是你识别人心的最好时机。即使这个时候你的所有朋友都离开了你,甚至都背叛了你,但你至少还有自己,不是吗?只要你永远没有背判自己,那么你就还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如何识别好朋友和坏朋友

【原文】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情柔,友便倿,损失。”

【大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渊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阳奉阴违的人,结交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在现实的生活和实际的交往中,我们虽然没有必要照搬孔夫子“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交友原则。但是,在真正的交往中,我们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因为环境和朋友,对我们的一生有莫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一只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铺上,由于它吸血的动作缓慢轻柔,富人一直没有发现它。一天,跳蚤拜访虱子。虱子对跳蚤的性情、来访目的、对己是否有利,一概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表示欢迎。它还主动向跳蚤介绍说:“这个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铺是柔软的,今晚你可以饱餐一顿!”说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来。

当富人进入梦乡时,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从梦中被咬醒,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腾腾的虱子却成了跳蚤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这场灾祸的根源就是自己的“朋友”。

因此,在选择朋友时,要努力与那些乐观肯定、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让这些同道之人成为你的朋友,这样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获得好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你就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而难以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虱子”。

假如我们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的苹果都腐烂掉。

要结交懂得自尊自爱的朋友。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便无法尊敬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们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爱的人,相信大家都会互相尊重的。

与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养。

有自尊心而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不喜欢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具有诚实的本性,不仅能忠实于自己,也能忠实于朋友。与这样的朋友交往,他不但可以成为你的“益友”,而且还可以充当你的“良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大意】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然而,小人如果只是自己“戚戚”那还算好,小人的讨厌在于:由于他们经常心绪不宁,所以就会整天处于攻击状态,一旦有人不小心招惹了他们,那他们就会不死不休地整治对方。

一个人如果遇上了小人,就不得不十二分小心了。小人一般居心不良,经常会给你设下各种陷阱。而小人又善于伪装,就像埋在土里的地雷,用眼睛不易发现,不小心踩上就会爆炸,这就需要人们花点“心机”去辩别和寻找了。

至于如何防范小人,古代圣贤早有理论,更有实践经验,也有可供操作的方法。有道是“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小人再聪明再狡猾,总有让人可辨之迹,有可防之术。

西汉御史大夫张汤为人狡黠多诈,滥施刑罚,办事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意。对于皇帝不喜欢的人,就妄加诬蔑,任意诽谤;对于皇帝喜欢的人,就胡乱吹捧,极力美化。他利用御史大夫的职权,经常随意网罗罪名,弹劾大臣,残害同僚。

张汤对他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怀有宿怨。于是,张汤最宠信的小吏鲁谒居为了替主子铲除政敌,邀功献媚,就悄悄地派人上书皇帝,用网罗来的罪名检举李文。于是,皇帝命令张汤来审理这个案件。张汤借机施以酷刑,诛杀了夙敌李文。后来,有一次上朝时,皇帝偶尔问起案发原因,张汤假装自己不知情,故作吃惊地说:“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干的。”其实,张汤是做贼心虚。退朝之后,张汤急忙赶往鲁谒居家密商对策。此时,正赶上鲁谒居卧病在床。当张汤看到鲁谒居的两脚红肿时,就亲自给他按摩双脚。这事正好被赵王刘彭祖看见,他心想,从没听说过一个主管长官竟然如此服侍一个小吏,便断定其中必有隐情;加上刘彭祖素来不满张汤的残暴,于是,就向皇帝报告说:“张汤身为国家重臣,竟然给一个卑贱的小吏按摩双脚,我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勾当。”皇帝将此事交给司法部调查。调查期间,鲁谒居正好病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身上,因而被囚禁了起来。一天,张汤恰好去监牢里提审犯人,看见了鲁谒居的弟弟。张汤本打算暗中营救,所以表面上假装不认识。这样一来,鲁谒居的弟弟误解了张汤的意思,心中既害怕又愤怒。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教他的家人上书皇帝,揭发了张汤与自己哥哥鲁谒居共谋陷害李文的经过。皇帝得到举报,命令立案审理。

这是见于《资治通鉴》的一幕官场上权力斗争的闹剧。这里引述意在说明赵王刘彭祖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张汤为小吏“摩脚”一事,洞察其中的阴谋。这确是一种较为高深的知人防人谋略。

有“心机”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投机型的人善于察言观色,脸皮很厚,把自己作为商品,谋求在“人才市场”上讨个好价钱。这种人即使在工作上也好讨价还价,往往对目前雇用他们的公司也施加压力,迫使老板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或者他们在工作上不安分,但却热衷于往上司那儿跑,为的是和上司套近乎,不是凭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而是想通过和上司的私人关系而得到好处。

另外,投机取巧的人一般嘴甜、脸皮厚,他们即使是做错了事,也往往会把责任转嫁和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去,而一旦有了功劳,他们又会极力吹嘘自己的贡献和成绩,生怕上司不知道。还有,上司在场和不在场,他们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上司在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最勤劳的,连脸上的汗水也不会去擦,就是想给上司一个好印象;上司一旦离开,他们就开始偷懒了。

当然,光凭自己的眼睛是很难发现这些小人的,因为他们很会伪装自己,作为领导只有从各方面去考察,才能揭开他的真实面目。

对于小人,无疑是不能重用的,这一点,《易经》里也早就提醒过了:“小人勿用,必乱帮也。”如果让小人来治国,国家必乱;让小人来管理企业,企业必出事。因此,一旦发现你的下属中有小人,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撤换掉。哪怕他们只是普通的员工,也要提防,免得酿成大祸。

同类推荐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学堂的演讲辑录。本书对如何修证佛法,尽快在修证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诸多独到的个人观点,更有诸多具体实证修行的办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还站在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禅宗、净土等修行法门,其中有些内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师身份,亲述自己修证之路上的传奇,和诸多实证感受,澄清了修证者在前进之路上的歧途,可谓“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学、修身的读者的福音。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清代学术源流

    清代学术源流

    本书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文化导向等之间的密切联系,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深入阐释。总之,这是一部功底扎实、内容丰厚、史论结合、视野开阔、多维创新的重要清代学术史著作。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热门推荐
  • 触动心灵的小事

    触动心灵的小事

    生命需要希望,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生的花季,每个人都有着花样年华,花样梦想,花样求索。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弯路,那是人生的历练。只有在人生的弯路上,我们才有机会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生命的奇异和自然的瑰丽。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见识的黄金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总是要碰到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我们要学习的除了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心灵的构筑;心灵的构筑就得一个点滴、一个细节地用心打造,每个点滴和每个细节,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领悟。本书中的心灵感悟,正是青少年迫切需要解读的。
  • 重生芝麻快开门

    重生芝麻快开门

    虽然都是小孤女,但此孤女非彼孤女,因为俺是重生滴!还有老天所赐宝物傍身,念起幸福的咒语‘芝麻芝麻快开门,’且看我重生小孤女奔向幸福路。
  • 青霞丹雪

    青霞丹雪

    历史剧《青霞丹雪》写于1959年,描述明代严嵩父子专权,顺者昌逆者亡,任用宵小,迫害忠良的故事。剧名取自忠臣冯青霞和冯丹雪二人之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告文集

    白告文集

    随手短文,灵感来了,不容错过哦,前面免费的哦
  • 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

    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

    “鲑去来”的涵义:利用鲑鱼的溯河洄游习性的象征意义,突显作者赴美留学的奋斗意志和在美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决心。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回顾2003—2012年作者在出国考试、工作经验准备阶段以及出国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夏威夷、纽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等地留学、生活、工作(半工半读)经历,以一连串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介绍了21 世纪初的美国留学生活。本书呈现了留学生活中的艰辛和奋斗历史,处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堪称“70后”一代留学者的历史剪影。这不是一本充满自恋的回忆录,也不是一部杜撰的猎奇小说,而是观察纪实、理性思考的文化结晶,体现了作者在探究教育本质方面的努力。
  •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从杜月笙到王石,聚焦中国企业家百年史。
  • 金秘书为何那样(上)

    金秘书为何那样(上)

    tvN热播剧《金秘书为何那样》(豆瓣评分8.4)原著小说,韩国爱情喜剧女王郑景允作家最新代表作!自恋装B到极点的完美总裁李英俊最近很不开心,因为自己的完美秘书金微笑竟然要辞职。自己这么完美,为什么她要离职?还说什么要去结婚生子,过平凡的生活?那,我跟你结婚,不就不用辞职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再说了,我这么帅气多金完美无瑕的霸道总裁,你一定喜欢我的,对不对?什么?你竟然不喜欢我这款?那我就从头追你好了,让你见识见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李会长无与伦比的魅力。李英俊能顺利追到金秘书吗?反套路的罗曼史即将爆笑来袭!
  • Euthydemus

    Euthydem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诉世界我能行3: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

    告诉世界我能行3: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

    葛永慧编著的《告诉世界我能行3:掌控决定成败的38个处世细节》适合7到12岁的小学生阅读。它用通俗易懂、案例解析的方式,详尽描述并解答了孩子们常常会遇到的“成长的烦恼”,非常有助于小学生自己解决成长困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指导,让成长变得不再烦恼。当然,如果可以,不妨和爸爸妈妈还有老师一起看看这本书,让他们了解我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和他们一起消除烦恼,享受成长的快乐。